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晋升)近日,记者从沁源县三级干部会上获悉,2021年以来,沁源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在接续中奋斗,谋好篇、布好局、落好子,走好了“十四五”开局第一步,各项事业成绩斐然,令人惊艳。
把握大局,在系统谋划中将一张蓝图绘到底。自觉把沁源的发展放在全省、全市大局中来考虑和谋划,坚持“沁源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经过系统性思考与论证,确立了建设“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康养”三个先行区的奋斗目标,“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口、以人口兴产业”发展方略,“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整体布局,编制完成了县域国土空间、“一城两中心”、大电网等规划,为沁源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寻求突破,在抢抓机遇中把利好政策转化为真金白银。紧紧抓住政策“窗口期”,成功谋划了黄河流域沁河源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近7亿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合作,新布局抽水蓄能、整县域光伏发电项目,走在了全省前列。
勇担使命,在生态保护中推动全面转型。积极推动花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全县国土绿化近2万亩。大力开展污染防治综合治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分别位居全市第三和第二;沁河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标准。注重科技赋能产业,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武汉理工大等高校的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成功获批;沁新集团、太岳磨料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羊养殖、草莓种植等特色产业带贫效益明显。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4%。
对症下药,在深化改革中打破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强力推行股级干部轮岗交流、涉企审批部门“末位淘汰考核”、机关事业单位AB岗管理等工作,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率先建立煤炭产量监控、销售监管“两个系统”,并在全市推广。乡镇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圆满完成。规范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事项审批监管程序,提高了财政资金投资效益。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全县16家企业进入省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
攻坚克难,在办好打基础利长远事情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一城两中心”建设。有效应对秋汛洪涝灾害,党员干部、企业家、社会各界捐款1315万元,惠及群众、温暖人心。建立健全防返贫预警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黎霍高速建设、有义至交口一级路改造进展顺利,平安高速、新交口至安泽地方铁路列入国家规划。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有力有效,教育质量逐渐由“疲”转“兴”。“智能助医”设备和技术的引进,进一步提升了诊疗服务能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强基固本,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共识力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1000余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3个。圆满完成县乡村三级换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重要成果,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守正创新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通停播近30年的沁源人民广播电台,“沁源秧歌”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坚持“沁源的干部,大家推、大家荐、大家选”,树立起鲜明的实干导向,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通过15万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2.7亿元,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亿元,增长17.9%。特别是财政总收入达到52.6亿元,增长5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1亿元,增长33.8%,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全方位推动沁源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晋升)近日,记者从沁源县三级干部会上获悉,2021年以来,沁源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在接续中奋斗,谋好篇、布好局、落好子,走好了“十四五”开局第一步,各项事业成绩斐然,令人惊艳。
把握大局,在系统谋划中将一张蓝图绘到底。自觉把沁源的发展放在全省、全市大局中来考虑和谋划,坚持“沁源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经过系统性思考与论证,确立了建设“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康养”三个先行区的奋斗目标,“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口、以人口兴产业”发展方略,“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整体布局,编制完成了县域国土空间、“一城两中心”、大电网等规划,为沁源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寻求突破,在抢抓机遇中把利好政策转化为真金白银。紧紧抓住政策“窗口期”,成功谋划了黄河流域沁河源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近7亿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合作,新布局抽水蓄能、整县域光伏发电项目,走在了全省前列。
勇担使命,在生态保护中推动全面转型。积极推动花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全县国土绿化近2万亩。大力开展污染防治综合治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分别位居全市第三和第二;沁河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标准。注重科技赋能产业,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武汉理工大等高校的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成功获批;沁新集团、太岳磨料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羊养殖、草莓种植等特色产业带贫效益明显。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4%。
对症下药,在深化改革中打破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强力推行股级干部轮岗交流、涉企审批部门“末位淘汰考核”、机关事业单位AB岗管理等工作,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率先建立煤炭产量监控、销售监管“两个系统”,并在全市推广。乡镇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圆满完成。规范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事项审批监管程序,提高了财政资金投资效益。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全县16家企业进入省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
攻坚克难,在办好打基础利长远事情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一城两中心”建设。有效应对秋汛洪涝灾害,党员干部、企业家、社会各界捐款1315万元,惠及群众、温暖人心。建立健全防返贫预警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黎霍高速建设、有义至交口一级路改造进展顺利,平安高速、新交口至安泽地方铁路列入国家规划。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有力有效,教育质量逐渐由“疲”转“兴”。“智能助医”设备和技术的引进,进一步提升了诊疗服务能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强基固本,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共识力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1000余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3个。圆满完成县乡村三级换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重要成果,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守正创新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通停播近30年的沁源人民广播电台,“沁源秧歌”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坚持“沁源的干部,大家推、大家荐、大家选”,树立起鲜明的实干导向,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通过15万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2.7亿元,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亿元,增长17.9%。特别是财政总收入达到52.6亿元,增长5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1亿元,增长33.8%,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全方位推动沁源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