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
过去3年,脱贫攻坚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全市累计减贫28.8万人,855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沁源县、武乡县、沁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1%。事实证明,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
当前,长治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决胜之时,应有必胜决心。在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市县乡村“四级书记”话扶贫,就是要守初心、担使命,提士气、鼓干劲,抱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肩负起脱贫攻坚的重任,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一份成绩优异、人民满意的“脱贫答卷”。
以更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市委书记 孙大军
今年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上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近年来,长治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尽锐出战、合力攻坚,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全市累计减贫28.8万人,855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沁源县、武乡县、沁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1%。今年长治市要实现所有剩余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壶关县、平顺县摘帽,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全市上下要发扬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片红色土地的坚决态度,拿出冲刺状态,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要始终坚持以户为基、以村为体、以县为战的攻坚格局。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对症下药、精准滴灌,突出抓好产业扶贫、破解“支出性”贫困、兜底失能人口等工作,切实做到精准脱贫不落一人。坚持进村入户开“方子”、联系帮扶结“对子”、创新示范带“路子”、 规范行为定“尺子”、督导检查举“板子”,以整村推进为抓手,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要聚焦突出问题,狠抓政策落地,筑牢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工作,激发内生动力,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确保贫困县高质量脱贫摘帽。
二要始终坚持“三力”联动,巩固攻坚成果。龙头带村,能人带户,突出企业拉动力。目前,“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在各县区蓬勃发展,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受到贫困户欢迎。要积极鼓励农村致富能手、经商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农村能人,通过“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带动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创业就业。资金入社,参与受益,发挥合作社组织力。提倡把扶贫资金投入专业合作社,促进政府、市场、扶贫资源与合作社对接,统筹贫困户生产物资,通过合作社这一重要组织载体,增强贫困户的自主发展意识,扩大参与度,提高满意度。因户施策,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树立正确导向,让扶贫对象从依赖中走出来,进一步在全市推广爱心扶贫超市,全面实施“爱心积分制”和“星级评定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变年底送钱送物为日常关心关怀,变针对贫困户为面向全体村民,有效化解贫与非贫的矛盾,让广大群众共享扶贫成果。
三要始终坚持“三责同抓”,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落实驻村帮扶干部的帮扶责任。已经脱贫的村,帮扶干部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做到人心不散、责任不变。坚持“硬抽人、抽硬人”,把有能力、能吃苦的“硬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干部,发现人才。要夯实派出单位一把手的责任。单位一把手要加强与帮扶村沟通联系,切实发挥行业资源优势,把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要关心爱护扶贫干部,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确保他们沉得下、干得好。要强化派驻县、乡(镇)党委政府的服务管理责任。县、乡(镇)党委政府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既要加强管理,又要更好地担负起服务保障职责。
四要始终坚持“三个绝不允许”,确保脱贫质量成色。绝不允许扶贫领域发生腐败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处置线索,强化警示震慑,确保廉洁扶贫。绝不允许出现虚假数字脱贫问题。要防止层层加码,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绝不允许出现临阵退缩现象。广大帮扶干部要拿出“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勇气,带领贫困群众誓死啃下“硬骨头”,把脱贫攻坚当做磨炼本领的战场,用苦干实干擦亮党员干部底色。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全体干部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叩问自己的初心,检点自己的不足,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冲刺中去。“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历史性的得到解决”,这是何等的人生之幸!我们要让这种历史自豪感激发出更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完成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县委书记话扶贫
上下一心谱写脱贫摘帽平顺篇章
市委常委、平顺县委书记 吴小华
图为:吴小华(右)一线访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贫困县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平顺县按照建设“一地两区”、打造“三宜”美丽平顺的工作方略,持之以恒打好“三场硬仗”,已退出贫困村205个、脱贫44107人,贫困发生率由40%下降到5.8%。
一是打好压力传导硬仗。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创新实施战区互验、观摩互评、乡村互查等督查方式,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截至2019年8月底,共查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5案85人;坚持从脱贫一线选拔使用干部,脱贫主战场提拔重用干部占提拔重用总数的92%,靠压力传导到位,确保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打好产业发展硬仗。出台《扶贫产业奖补和扶贫扶志激励办法》,培育壮大旅游、中药材、新能源三大产业,广泛发展小种植、小果园等“十小”产业,巩固提升花椒、马铃薯、旱地蔬菜等传统产业,扶贫产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48元。三是打好短板补齐硬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退出标准,逐村逐户完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易地搬迁、电商扶贫、生态扶贫等扶贫工程,精准落实教育、医疗、低保等普惠特惠政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当前,平顺已进入脱贫摘帽冲刺阶段,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从严从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掉队。
尽锐出战冲刺总攻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壶关县委书记 李全心
图为:李全心(右一)调研产业扶贫
今年是壶关“脱贫摘帽年”,现在已进入决战决胜、冲刺冲锋倒计时,一定要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全线出击,集中精力、开足马力、精准发力,向脱贫摘帽发起全面总攻。
攻坚脱贫摘帽,提高站位是根本。要抓主题教育促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重要的民生,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而奋斗。
攻坚脱贫摘帽,压实责任是关键。认真落实515工作法、四个三管理办法,真正让县级领导“挂帅出征、真包实联”、科级干部“白天当村长、晚上当局长”、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五天四夜”、帮扶责任人“平时抓业务、周末抓扶贫”和“以户为基、村自为战、乡自为战”成为常态。
攻坚脱贫摘帽,对标整改是重点。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落实扶贫政策,做强“四色品牌”,补齐弱项短板,让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真保障,实现户户脱贫达标、村村脱贫退出、全县脱贫摘帽。
攻坚脱贫摘帽,激发动力是保障。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大力开展“双创八改”,创新实施产业扶贫、孝亲敬老和创业就业奖补政策,让干部帮扶有干劲,群众脱贫有心劲,坚决打赢这场没有退路的背水之战、攻城拔寨的决胜之战、消除贫困的全民之战,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人民的历史答卷。
打造脱贫事业“四梁八柱”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乡县委书记 胡坚
图为:胡坚(右)看望贫困群众
武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使命担当,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勠力攻坚、尽锐出战,着力打造武乡脱贫攻坚事业“四梁八柱”,率先走出一条国贫县脱贫攻坚新路子。
一是抓产业,强支撑,打好“三大硬仗”。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以产业扶贫为根本,持续打好特色农业增收仗、电商扶贫增收仗、红色旅游增收仗“三大硬仗”,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稳定可持续增收动能。二是补短板,强弱项,抓牢“六个关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精准识别动态调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帮扶、贫困边缘户和非贫困村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脱贫督查督导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三是守初心,担使命,决胜全面小康。牢固树立“2020年交总账”意识,从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始终扛牢脱贫攻坚的主责首责全责,进一步强化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进一步压实压牢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帮扶责任,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区人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努力向组织和人民交好政治账、交好历史账、交好责任账。
打好打赢新时代“沁源围困战”
沁源县委书记 金所军
图为:金所军(左二)调研产业扶贫
沁源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打赢了“沁源围困战”,把日寇赶出了沁源;进入新时代,我们在这一块红色土地上拔“穷根”、摘“穷帽”、战“穷魔”,再一次打响了新时代“沁源围困战”,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县“帽子”,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志气排兵布阵,将全县14个乡镇划分为三个战区,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县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担任战区指挥长,分战区作战,分片区竞赛,合力攻坚脱贫,以舍我其谁、时不我待、攻城拔寨的豪气扎实工作。按照“健康为本、教育为基、就业为重、产业为要”的要求,全力实施“强基”工程、“保障”工程、“增收”工程、“双扶”工程,营造了“领导带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浓厚的干事创业、脱贫攻坚氛围。我们以党建促脱贫,以摘帽为号令,坚决完成任务。不断强化“三基建设”,严格落实县处级领导包联乡镇责任、乡镇主体责任、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脱贫攻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们能够亲身参与这项事业,确实是人生一段光辉的岁月。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用尽一切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力量,穷尽一切资源,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奋斗!
苦干实干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沁县县委书记 卢展明
图为:卢展明(右)基层访贫问寒
今年5月21日,经省政府批准,我县成功摘掉戴了三十多年的贫困帽子,目前正在全力以赴巩固提升,向2020年交总账发起最后冲刺。脱贫摘帽,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
主要做法是:一是重造血,产业引领带动。依托汾酒、潞宝、振东等大集团和沁州黄、沁州绿等本土龙头企业带动,初步形成了“五种三养”特色产业体系,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沁县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延伸,拓展到了辣椒、晚秋黄梨种植等产业,辐射带动覆盖到了全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二是强投入,小财政大作为。坚决克服财力困难,千方百计,多方筹集资金21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去年新修公路420多公里,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四好农村路”建设规模全市第一,综合排名全市第二。三是使内劲,三级联动攻坚。作为县委书记,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髌骨骨折尚未痊愈、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及时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四套班子成员通过“战区指挥、包联乡镇、一线督查”等机制措施,各乡镇、各行业职能部门全面履行主体责任,选派65名乡镇挂职干部、136名第一书记、201支驻村工作队、2170名帮扶责任人扎根脱贫一线,强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
乡镇书记话扶贫
源头“活水”促增收
上党区西池乡党委书记 李刚
图为:李刚(中)了解危房改造情况
为确保这场攻坚战脱真贫、真脱贫,我们坚持“党建+产业+扶贫”模式,从源头上注入“活水”,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致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创新扶贫模式,引领产业发展。结合西池实际和农业发展先天优势,用足用活各级政策,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全区“3111”农业调产,鼓励贫困人口通过中药材种植、土地流转、产业收益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通过打造扶贫车间和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筑牢脱贫根基。二是发展特色种植,提高扶贫收益。结合西池独特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发展特色种植,经营和管理好千亩经济林调产园区和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并依托合作社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开发菊花茶、“黄金梨”等特色农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打造“上党古邑,田园西池”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突出靶向帮扶,提升治理水平。积极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牵引作用,发挥帮扶单位和工作队作用,用好外部优势,激活内生动力。
当前,西池乡已实现446户1006人脱贫,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期。我们将继续坚持“用心用情有办法,会帮善扶有举措,做实做细稳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狠抓“三力”助脱贫
黎城县西井镇党委书记 申宇清
图为:申宇清(左)调研健康脱贫
作为脱贫攻坚工作最前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乡镇,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紧贴西井实际,扛起主体责任,担当政治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强化思想引领,增强内生动力。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易地扶贫搬迁等成立工作专班,整体推进脱贫攻坚。定期组织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政策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组织群众开展技能培训班,积极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增强内生动力。
强化产业引领,发挥外在助力。以“中惠旅休闲旅游板块+惠禾源红色旅游板块+源泉田园综合体田园旅游板块”为引领,持续引进在黎优秀企业帮扶,扩大优势产业,在抓好三个土鸡养殖项目、北坡村乡村旅游项目、东骆驼村美丽乡村项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养殖,香菇、核桃特色种植,为贫困户脱贫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强化督促检查,凝聚干群合力。以“内力+外力”全面整合资源,“智”和“志”同推进,“输血”和“造血”共发展。不定期暗访督查,发现一处问题整改一处,不断加强干部自身素质,提升干部精气神,充分调配力量,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村党支部书记话扶贫
打好致富“翻身仗”
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党支部书记 程玉珍
图为:程玉珍在田间劳作
刘寨村全村260余户、700余口人,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村民人均收入长期徘徊在1000元左右,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249人。2011年,我回乡被推举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坚持听百姓说事、让党员议事、为群众干事、请群众评事,积极解决班子软弱涣散、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动力不足等难题,用7年时间让这个曾经山大沟深的穷山窝铺打了个脱贫致富的“翻身仗”,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今年村级集体经济达到20多万元,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近年来,刘寨村累计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建起了养老院,改造了办公楼、硬化了街巷、安装了路灯,建成了标准化的村级卫生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大棚,引进资金,上马建设了100KW光伏发电站、规模化养羊场、石磨豆腐厂、手工酿醋厂、小杂粮加工厂等特色产业,确保了群众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收入。
今后,我们将结合红色历史,积极打造民俗旅游文化村,让乡村更美丽、百姓生活更富裕。
“三个强化”展新颜
平顺县石城镇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王翠萍
图为:王翠萍(右一)调研乡村旅游
王家庄村全村222户、634口人,贫困户66户、214口人,党员45名。2016年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落后村,人均年收入3000元。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三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开展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以产业促发展。对标一流争先进,取得了“三个强化”促脱贫、深山穷村换新容的可喜变化。
强化党支部建设,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强阵地建设、作风建设,增强了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识。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广泛开展“我为王家庄村发展建设献计献策”活动;深入开展“有困难找党员”活动,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解决村民实际困难,改善生活环境。强化产业带动,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充分利用“太行水乡,千年古村,红旗渠穿村而过”等综合自然优势,招商引资,成立了王家庄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区和生态农业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与河北灯笼厂联合办厂,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其中,既学到了技术又增加了收入。(来源:长治日报)
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市“四级书记”话扶贫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编者按
今年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
过去3年,脱贫攻坚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全市累计减贫28.8万人,855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沁源县、武乡县、沁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1%。事实证明,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
当前,长治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决胜之时,应有必胜决心。在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市县乡村“四级书记”话扶贫,就是要守初心、担使命,提士气、鼓干劲,抱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肩负起脱贫攻坚的重任,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一份成绩优异、人民满意的“脱贫答卷”。
以更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市委书记 孙大军
今年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上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近年来,长治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尽锐出战、合力攻坚,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全市累计减贫28.8万人,855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沁源县、武乡县、沁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1%。今年长治市要实现所有剩余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壶关县、平顺县摘帽,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全市上下要发扬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片红色土地的坚决态度,拿出冲刺状态,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要始终坚持以户为基、以村为体、以县为战的攻坚格局。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对症下药、精准滴灌,突出抓好产业扶贫、破解“支出性”贫困、兜底失能人口等工作,切实做到精准脱贫不落一人。坚持进村入户开“方子”、联系帮扶结“对子”、创新示范带“路子”、 规范行为定“尺子”、督导检查举“板子”,以整村推进为抓手,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要聚焦突出问题,狠抓政策落地,筑牢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工作,激发内生动力,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确保贫困县高质量脱贫摘帽。
二要始终坚持“三力”联动,巩固攻坚成果。龙头带村,能人带户,突出企业拉动力。目前,“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在各县区蓬勃发展,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受到贫困户欢迎。要积极鼓励农村致富能手、经商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农村能人,通过“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带动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创业就业。资金入社,参与受益,发挥合作社组织力。提倡把扶贫资金投入专业合作社,促进政府、市场、扶贫资源与合作社对接,统筹贫困户生产物资,通过合作社这一重要组织载体,增强贫困户的自主发展意识,扩大参与度,提高满意度。因户施策,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树立正确导向,让扶贫对象从依赖中走出来,进一步在全市推广爱心扶贫超市,全面实施“爱心积分制”和“星级评定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变年底送钱送物为日常关心关怀,变针对贫困户为面向全体村民,有效化解贫与非贫的矛盾,让广大群众共享扶贫成果。
三要始终坚持“三责同抓”,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落实驻村帮扶干部的帮扶责任。已经脱贫的村,帮扶干部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做到人心不散、责任不变。坚持“硬抽人、抽硬人”,把有能力、能吃苦的“硬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干部,发现人才。要夯实派出单位一把手的责任。单位一把手要加强与帮扶村沟通联系,切实发挥行业资源优势,把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要关心爱护扶贫干部,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确保他们沉得下、干得好。要强化派驻县、乡(镇)党委政府的服务管理责任。县、乡(镇)党委政府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既要加强管理,又要更好地担负起服务保障职责。
四要始终坚持“三个绝不允许”,确保脱贫质量成色。绝不允许扶贫领域发生腐败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处置线索,强化警示震慑,确保廉洁扶贫。绝不允许出现虚假数字脱贫问题。要防止层层加码,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绝不允许出现临阵退缩现象。广大帮扶干部要拿出“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勇气,带领贫困群众誓死啃下“硬骨头”,把脱贫攻坚当做磨炼本领的战场,用苦干实干擦亮党员干部底色。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全体干部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叩问自己的初心,检点自己的不足,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冲刺中去。“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历史性的得到解决”,这是何等的人生之幸!我们要让这种历史自豪感激发出更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完成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县委书记话扶贫
上下一心谱写脱贫摘帽平顺篇章
市委常委、平顺县委书记 吴小华
图为:吴小华(右)一线访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贫困县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平顺县按照建设“一地两区”、打造“三宜”美丽平顺的工作方略,持之以恒打好“三场硬仗”,已退出贫困村205个、脱贫44107人,贫困发生率由40%下降到5.8%。
一是打好压力传导硬仗。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创新实施战区互验、观摩互评、乡村互查等督查方式,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截至2019年8月底,共查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5案85人;坚持从脱贫一线选拔使用干部,脱贫主战场提拔重用干部占提拔重用总数的92%,靠压力传导到位,确保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打好产业发展硬仗。出台《扶贫产业奖补和扶贫扶志激励办法》,培育壮大旅游、中药材、新能源三大产业,广泛发展小种植、小果园等“十小”产业,巩固提升花椒、马铃薯、旱地蔬菜等传统产业,扶贫产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48元。三是打好短板补齐硬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退出标准,逐村逐户完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易地搬迁、电商扶贫、生态扶贫等扶贫工程,精准落实教育、医疗、低保等普惠特惠政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当前,平顺已进入脱贫摘帽冲刺阶段,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从严从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掉队。
尽锐出战冲刺总攻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壶关县委书记 李全心
图为:李全心(右一)调研产业扶贫
今年是壶关“脱贫摘帽年”,现在已进入决战决胜、冲刺冲锋倒计时,一定要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全线出击,集中精力、开足马力、精准发力,向脱贫摘帽发起全面总攻。
攻坚脱贫摘帽,提高站位是根本。要抓主题教育促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重要的民生,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而奋斗。
攻坚脱贫摘帽,压实责任是关键。认真落实515工作法、四个三管理办法,真正让县级领导“挂帅出征、真包实联”、科级干部“白天当村长、晚上当局长”、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五天四夜”、帮扶责任人“平时抓业务、周末抓扶贫”和“以户为基、村自为战、乡自为战”成为常态。
攻坚脱贫摘帽,对标整改是重点。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落实扶贫政策,做强“四色品牌”,补齐弱项短板,让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真保障,实现户户脱贫达标、村村脱贫退出、全县脱贫摘帽。
攻坚脱贫摘帽,激发动力是保障。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大力开展“双创八改”,创新实施产业扶贫、孝亲敬老和创业就业奖补政策,让干部帮扶有干劲,群众脱贫有心劲,坚决打赢这场没有退路的背水之战、攻城拔寨的决胜之战、消除贫困的全民之战,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人民的历史答卷。
打造脱贫事业“四梁八柱”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乡县委书记 胡坚
图为:胡坚(右)看望贫困群众
武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使命担当,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勠力攻坚、尽锐出战,着力打造武乡脱贫攻坚事业“四梁八柱”,率先走出一条国贫县脱贫攻坚新路子。
一是抓产业,强支撑,打好“三大硬仗”。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以产业扶贫为根本,持续打好特色农业增收仗、电商扶贫增收仗、红色旅游增收仗“三大硬仗”,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稳定可持续增收动能。二是补短板,强弱项,抓牢“六个关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精准识别动态调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帮扶、贫困边缘户和非贫困村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脱贫督查督导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三是守初心,担使命,决胜全面小康。牢固树立“2020年交总账”意识,从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始终扛牢脱贫攻坚的主责首责全责,进一步强化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进一步压实压牢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帮扶责任,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区人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努力向组织和人民交好政治账、交好历史账、交好责任账。
打好打赢新时代“沁源围困战”
沁源县委书记 金所军
图为:金所军(左二)调研产业扶贫
沁源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打赢了“沁源围困战”,把日寇赶出了沁源;进入新时代,我们在这一块红色土地上拔“穷根”、摘“穷帽”、战“穷魔”,再一次打响了新时代“沁源围困战”,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县“帽子”,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志气排兵布阵,将全县14个乡镇划分为三个战区,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县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担任战区指挥长,分战区作战,分片区竞赛,合力攻坚脱贫,以舍我其谁、时不我待、攻城拔寨的豪气扎实工作。按照“健康为本、教育为基、就业为重、产业为要”的要求,全力实施“强基”工程、“保障”工程、“增收”工程、“双扶”工程,营造了“领导带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浓厚的干事创业、脱贫攻坚氛围。我们以党建促脱贫,以摘帽为号令,坚决完成任务。不断强化“三基建设”,严格落实县处级领导包联乡镇责任、乡镇主体责任、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脱贫攻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们能够亲身参与这项事业,确实是人生一段光辉的岁月。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用尽一切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力量,穷尽一切资源,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奋斗!
苦干实干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沁县县委书记 卢展明
图为:卢展明(右)基层访贫问寒
今年5月21日,经省政府批准,我县成功摘掉戴了三十多年的贫困帽子,目前正在全力以赴巩固提升,向2020年交总账发起最后冲刺。脱贫摘帽,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
主要做法是:一是重造血,产业引领带动。依托汾酒、潞宝、振东等大集团和沁州黄、沁州绿等本土龙头企业带动,初步形成了“五种三养”特色产业体系,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沁县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延伸,拓展到了辣椒、晚秋黄梨种植等产业,辐射带动覆盖到了全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二是强投入,小财政大作为。坚决克服财力困难,千方百计,多方筹集资金21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去年新修公路420多公里,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四好农村路”建设规模全市第一,综合排名全市第二。三是使内劲,三级联动攻坚。作为县委书记,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髌骨骨折尚未痊愈、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及时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四套班子成员通过“战区指挥、包联乡镇、一线督查”等机制措施,各乡镇、各行业职能部门全面履行主体责任,选派65名乡镇挂职干部、136名第一书记、201支驻村工作队、2170名帮扶责任人扎根脱贫一线,强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
乡镇书记话扶贫
源头“活水”促增收
上党区西池乡党委书记 李刚
图为:李刚(中)了解危房改造情况
为确保这场攻坚战脱真贫、真脱贫,我们坚持“党建+产业+扶贫”模式,从源头上注入“活水”,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致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创新扶贫模式,引领产业发展。结合西池实际和农业发展先天优势,用足用活各级政策,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全区“3111”农业调产,鼓励贫困人口通过中药材种植、土地流转、产业收益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通过打造扶贫车间和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筑牢脱贫根基。二是发展特色种植,提高扶贫收益。结合西池独特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发展特色种植,经营和管理好千亩经济林调产园区和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并依托合作社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开发菊花茶、“黄金梨”等特色农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打造“上党古邑,田园西池”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突出靶向帮扶,提升治理水平。积极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牵引作用,发挥帮扶单位和工作队作用,用好外部优势,激活内生动力。
当前,西池乡已实现446户1006人脱贫,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期。我们将继续坚持“用心用情有办法,会帮善扶有举措,做实做细稳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狠抓“三力”助脱贫
黎城县西井镇党委书记 申宇清
图为:申宇清(左)调研健康脱贫
作为脱贫攻坚工作最前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乡镇,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紧贴西井实际,扛起主体责任,担当政治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强化思想引领,增强内生动力。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易地扶贫搬迁等成立工作专班,整体推进脱贫攻坚。定期组织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政策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组织群众开展技能培训班,积极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增强内生动力。
强化产业引领,发挥外在助力。以“中惠旅休闲旅游板块+惠禾源红色旅游板块+源泉田园综合体田园旅游板块”为引领,持续引进在黎优秀企业帮扶,扩大优势产业,在抓好三个土鸡养殖项目、北坡村乡村旅游项目、东骆驼村美丽乡村项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养殖,香菇、核桃特色种植,为贫困户脱贫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强化督促检查,凝聚干群合力。以“内力+外力”全面整合资源,“智”和“志”同推进,“输血”和“造血”共发展。不定期暗访督查,发现一处问题整改一处,不断加强干部自身素质,提升干部精气神,充分调配力量,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村党支部书记话扶贫
打好致富“翻身仗”
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党支部书记 程玉珍
图为:程玉珍在田间劳作
刘寨村全村260余户、700余口人,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村民人均收入长期徘徊在1000元左右,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249人。2011年,我回乡被推举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坚持听百姓说事、让党员议事、为群众干事、请群众评事,积极解决班子软弱涣散、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动力不足等难题,用7年时间让这个曾经山大沟深的穷山窝铺打了个脱贫致富的“翻身仗”,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今年村级集体经济达到20多万元,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近年来,刘寨村累计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建起了养老院,改造了办公楼、硬化了街巷、安装了路灯,建成了标准化的村级卫生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大棚,引进资金,上马建设了100KW光伏发电站、规模化养羊场、石磨豆腐厂、手工酿醋厂、小杂粮加工厂等特色产业,确保了群众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收入。
今后,我们将结合红色历史,积极打造民俗旅游文化村,让乡村更美丽、百姓生活更富裕。
“三个强化”展新颜
平顺县石城镇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王翠萍
图为:王翠萍(右一)调研乡村旅游
王家庄村全村222户、634口人,贫困户66户、214口人,党员45名。2016年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落后村,人均年收入3000元。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三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开展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以产业促发展。对标一流争先进,取得了“三个强化”促脱贫、深山穷村换新容的可喜变化。
强化党支部建设,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强阵地建设、作风建设,增强了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识。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广泛开展“我为王家庄村发展建设献计献策”活动;深入开展“有困难找党员”活动,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解决村民实际困难,改善生活环境。强化产业带动,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充分利用“太行水乡,千年古村,红旗渠穿村而过”等综合自然优势,招商引资,成立了王家庄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区和生态农业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与河北灯笼厂联合办厂,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其中,既学到了技术又增加了收入。(来源:长治日报)
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市“四级书记”话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