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药材种植成为林下经济新引擎
发布时间:
2025-05-23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晋升、牛丽丽、张震)在火辣的阳光下,黑压压的遮阳网离地半尺处铺满大片土地,风过之后一浪一浪抖动着犹如海浪花,地面上浇水用的滴灌带散发出的水雾袅袅升腾,给干旱的大地带来了一丝温润。村庄四面环山,茂密的树木挺拔矗立,树影摇曳,绿意葱茏,一幅美妙的山水田园画卷令人惊叹。5月20日,记者一行走进沁源县景凤镇琵琶圆村的山西冠源中药材有限公司的党参育苗基地,实地探访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深入探寻沁源县林下经济工程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秘诀。

图为:山西冠源中药材有限公司中药材加工厂
山西冠源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满庆正在基地忙碌,他介绍道:“以前沁源广阔的林下土地都处于闲置状态,如今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县委、县政府在总结以往中药材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在如何让农民真正获益方面下功夫,不断探寻林下经济的新路径。由于政策利好,林下药材种植有了保障,也给我们中药材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今年主要搞了两个党参育苗基地,这个基地有50亩,离这儿10多里路的汝家庄村的基地也是50亩。在当前政策下,其实老百姓自己搞党参育苗就挺不错的,管护是个细致又累人的活儿,绝不能使用除草剂,必须人工除草,但只要管护到位,一亩地能育苗1500斤,一斤幼苗能卖30至40元,育苗周期为一年,对于农村老百姓来说,一亩地一年收入几万块钱是相当可观的。”

图为:山西冠源中药材有限公司党参种植基地

图为:山西冠源中药材有限公司种植的党参苗
沁源县素有“北药之首”的美誉,野生植物种类繁多,道地中药材资源丰富,拥有600余种中药材。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接近60%,位居全省第一,220万亩林地和120万亩天然牧坡,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天然的优良环境,是长治市最主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集散地之一。自去年以来,沁源县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中药材作为全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突破点,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为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沁源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充分利用全市潞党参产业若干政策的同时,沁源县对每亩育苗补贴1000元,对种植每亩补贴600元。在政策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农户投身到中药材种植产业中。目前,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企业已有8家,山西冠源中药材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些企业集药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产品研发、技术培训于一体,分布在沁源县交口乡、赤石桥乡、景凤镇、王和镇等林区乡镇,带动当地经济取得空前发展。

图为:山西冠源中药材有限公司中药材展厅

图为:山西冠源中药材有限公司党参成品展示
当记者问及药材种植大面积推广和林下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时,山西冠源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满庆表示:过去影响中药材种植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是中药材企业为确保利润,收购药材价格较低,农民不挣钱因而积极性不高。林下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是管护困难,一是牛羊啃食破坏,二是药材成熟后容易丢失收回不保。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中药材公司和基层调研考察,与群众一同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出台了“股东提供林下土地+政府和中药材公司补贴种植+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管护+村民大众享受利益”的林下药材种植模式。就是结合林权制度改革,以“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方针,将林地的收益权按比例分给村集体和村民,让村民和村集体按持股比例分享收益。由村民和村集体提供林下地,中药材企业和政府补贴种植药材,种植之后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管护,药材成熟后大众享受利益。所有村民都能自主上山挖采药材售卖。药材售卖所得收益除按股份比例上交村集体一小部分外,其余都归村民个人所有。当地药材公司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在同等价格下确保药材回收到本土企业防止药材外流,以保障药材企业的利益。这种模式下,村民挣的是种植药材的劳务工资与药材售卖的实际价钱,村集体挣的是林地股份分红收益,中药材公司挣的是苗种钱、药材深加工费、药材新产品增值及营销利润。这样的利益分配方式既保障了中药材公司的利益,也彻底解决了种植药材农民不挣钱的问题。既提高了村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也让全民管护林下药材成为现实,同时确保了销路畅通。在解决牛羊啃食破坏药材的问题上,县委也出台了具体办法,即政府协调将林下地合理划分,把最适宜种植药材的林地规划为药材种植区,其他部分留给村民放牧。这样就可以实现种植养殖齐头并进,和谐发展,互不干扰。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推动下,在沁源县,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小药材种出了兴县富民的“千金方”,林下经济工程也正蓬勃发展。近年来,全县已累计完成林下种植苦参3万亩、党参4.8万亩,2025年计划新增林下种植党参1.5万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沁源大地缓缓展开。
[编辑:邢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