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晨雾还未散尽,黎城县西仵镇幸福庄村山坡上的香椿林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郭爱梅戴着斗笠,手指翻飞间将紫红色的香椿嫩芽轻轻掐下。“现在正是香椿最金贵的时候,每斤在地头就能卖到10块钱。”说话间,她挎着的竹篮已盛满清香。不远处,幸福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原金保正带着农技员查看土壤墒情,“今年我们推广了有机肥替代,你看这芽头比往年更饱满”。
在幸福庄村,300余亩香椿林正迎来丰收季。这个曾经以传统作物为主的村庄,如今因“红油香椿”声名鹊起,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路。 “去年光香椿就进账3万多,比种玉米翻了三番!”村民石联斌在自家院前晾晒香椿,脸上掩不住笑意。这位曾经的建档立卡户,如今成了村里首批香椿种植示范户。他算起经济账:“四亩坡地改种香椿,采摘期能持续到六月底,合作社包销,田间直供县城商超,根本不愁卖。”
图为:村民采摘香椿嫩芽
特色产业的兴起让沉睡的资源焕发生机。镇党委书记范志强介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全镇已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320亩,带动86户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10余名外出务工青年陆续返乡,在产业链上找到新舞台。
走进村口的“幸福里小院”。农家乐主人常振红正忙着制作香椿酱。“游客尝过香椿炒鸡蛋总要带几瓶酱走,去年光衍生产品就卖了2万多。”说话间,她将刚出锅的香椿鸡蛋饼端给太原来的游客刘先生,“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没想到野菜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从田间到餐桌,从鲜食到深加工,西仵镇正擘画全产业链发展蓝图。副镇长马红波展示着规划图:“今年将建设500平方米的冷链仓储中心,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香椿茶、香椿粉等产品。”
在村东头的香椿林里,新栽种的矮化密植香椿已抽出嫩芽。“这是咱们的‘二代香椿’,采摘期延长20天,产量提高三成。”技术员正在调试水肥一体化设备。村民桑大娘凑近观察滴灌管,感慨道:“以前觉得种地靠天吃饭,现在这高科技让老把式开了眼。”
“咱们要让这'一把椿芽'变成'四季产业'。”镇党委书记范志强指着正在建设的观光栈道说,“秋天建烘干车间,冬天搞盆栽香椿,明年还要办香椿文化节,让香椿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微风拂过,空气里浮动的椿香,正酝酿着新的希望。(任家兵、宋宇翔)
原标题:“一把椿芽”带火一个村庄致富路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清晨五点半,晨雾还未散尽,黎城县西仵镇幸福庄村山坡上的香椿林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郭爱梅戴着斗笠,手指翻飞间将紫红色的香椿嫩芽轻轻掐下。“现在正是香椿最金贵的时候,每斤在地头就能卖到10块钱。”说话间,她挎着的竹篮已盛满清香。不远处,幸福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原金保正带着农技员查看土壤墒情,“今年我们推广了有机肥替代,你看这芽头比往年更饱满”。
在幸福庄村,300余亩香椿林正迎来丰收季。这个曾经以传统作物为主的村庄,如今因“红油香椿”声名鹊起,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路。 “去年光香椿就进账3万多,比种玉米翻了三番!”村民石联斌在自家院前晾晒香椿,脸上掩不住笑意。这位曾经的建档立卡户,如今成了村里首批香椿种植示范户。他算起经济账:“四亩坡地改种香椿,采摘期能持续到六月底,合作社包销,田间直供县城商超,根本不愁卖。”
图为:村民采摘香椿嫩芽
特色产业的兴起让沉睡的资源焕发生机。镇党委书记范志强介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全镇已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320亩,带动86户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10余名外出务工青年陆续返乡,在产业链上找到新舞台。
走进村口的“幸福里小院”。农家乐主人常振红正忙着制作香椿酱。“游客尝过香椿炒鸡蛋总要带几瓶酱走,去年光衍生产品就卖了2万多。”说话间,她将刚出锅的香椿鸡蛋饼端给太原来的游客刘先生,“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没想到野菜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从田间到餐桌,从鲜食到深加工,西仵镇正擘画全产业链发展蓝图。副镇长马红波展示着规划图:“今年将建设500平方米的冷链仓储中心,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香椿茶、香椿粉等产品。”
在村东头的香椿林里,新栽种的矮化密植香椿已抽出嫩芽。“这是咱们的‘二代香椿’,采摘期延长20天,产量提高三成。”技术员正在调试水肥一体化设备。村民桑大娘凑近观察滴灌管,感慨道:“以前觉得种地靠天吃饭,现在这高科技让老把式开了眼。”
“咱们要让这'一把椿芽'变成'四季产业'。”镇党委书记范志强指着正在建设的观光栈道说,“秋天建烘干车间,冬天搞盆栽香椿,明年还要办香椿文化节,让香椿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微风拂过,空气里浮动的椿香,正酝酿着新的希望。(任家兵、宋宇翔)
原标题:“一把椿芽”带火一个村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