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谋生态,绿惠全年。前不久召开的长治市两会提出了治污、降碳、扩绿“三项任务”,明确了今年大气、水、土治理目标。面对这些“硬杠杠”,今年怎么干?3月26日,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史跃宏接受记者专访。他表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两会精神,谋定目标、凝心聚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力以赴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长治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记者:去年,长治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5,同比下降2.2%,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仍不够稳定。面对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深层次矛盾,今年将如何突破?
史跃宏:目前,蓝天保卫战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为持续破解结构性污染,今年,长治市将实施“五大治理”。在超低排放治理方面,持续推进焦化、水泥超低排放改造。企业深度治理方面,持续推动全市161家重点企业落实《长治市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淘汰一批、搬迁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散煤治理方面,完成上党革命老区散煤清零约2万户的扫尾工程。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依法依规强化秸秆露天焚烧、烟花爆竹燃放、城市裸地扬尘、施工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综合整治。清洁运输治理方面,重点工业企业持续实施“长距离铁路+新能源车辆短驳”的清洁运输改造,厂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新能源更新替代;推进建设绿色运输示范区,优化中重型货车运输通道,实现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有效分离。
记者:长治市纳入国家考核的10个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针对水污染问题,今年有哪些治理举措?
史跃宏: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今年,长治市将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治理,开展“五个强化”行动。强化城镇面源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源头治理及混错接改造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初期雨水储蓄及回用等工程建设,有效防范初期雨水污染河流。强化工业园区废水治理,加快推进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焦化、化工类工业企业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推动厂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不外排;推进化工、电镀工业企业及化工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强化水污染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长子县、壶关县、沁源县、屯留区、沁县、武乡县、潞城区、上党区8座尾水人工湿地工程,以及长子县雍河河道生态修复、浊漳河干流(潞城区段)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两个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漳泽湖水质提升工作,严格落实《长治市全面提升漳泽湖水质攻坚方案》要求,全面完成37个重点工程项目,力争2025年实现漳泽湖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和中营养水平。强化国家美丽河湖试点申报工作,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美丽河湖试点。
记者:随着城市建设更新加快,如何防范建设用地土壤风险?
史跃宏:土壤安全,群众才能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环境风险,长治市积极落实土壤污染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多举措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理。出台《长治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加强“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坚决杜绝“毒地”进入土地市场,有效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加快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上党区刘家山废弃磺矿渣污染管控,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针对暂不利用的关闭或搬迁企业地块,纳入优先监管地块目录,建立风险地块档案管理制度,设置标识牌、围挡等,加强监测管理,防止污染扩散。
锁定污染源,逐一攻克,全力争取每一片蓝天;聚焦排污口,溯源治理,精心守护每一条河流;聚焦土壤污染,及时修复,坚决守好每一块净土……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实际行动为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长治建设新格局贡献环保力量,用不懈努力绘就长治生态环境的美好画卷,让长治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享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贾志敏)
原标题:精准治污降碳 守护绿水青山——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史跃宏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春谋生态,绿惠全年。前不久召开的长治市两会提出了治污、降碳、扩绿“三项任务”,明确了今年大气、水、土治理目标。面对这些“硬杠杠”,今年怎么干?3月26日,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史跃宏接受记者专访。他表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两会精神,谋定目标、凝心聚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力以赴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长治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记者:去年,长治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5,同比下降2.2%,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仍不够稳定。面对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深层次矛盾,今年将如何突破?
史跃宏:目前,蓝天保卫战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为持续破解结构性污染,今年,长治市将实施“五大治理”。在超低排放治理方面,持续推进焦化、水泥超低排放改造。企业深度治理方面,持续推动全市161家重点企业落实《长治市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淘汰一批、搬迁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散煤治理方面,完成上党革命老区散煤清零约2万户的扫尾工程。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依法依规强化秸秆露天焚烧、烟花爆竹燃放、城市裸地扬尘、施工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综合整治。清洁运输治理方面,重点工业企业持续实施“长距离铁路+新能源车辆短驳”的清洁运输改造,厂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新能源更新替代;推进建设绿色运输示范区,优化中重型货车运输通道,实现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有效分离。
记者:长治市纳入国家考核的10个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针对水污染问题,今年有哪些治理举措?
史跃宏: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今年,长治市将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治理,开展“五个强化”行动。强化城镇面源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源头治理及混错接改造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初期雨水储蓄及回用等工程建设,有效防范初期雨水污染河流。强化工业园区废水治理,加快推进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焦化、化工类工业企业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推动厂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不外排;推进化工、电镀工业企业及化工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强化水污染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长子县、壶关县、沁源县、屯留区、沁县、武乡县、潞城区、上党区8座尾水人工湿地工程,以及长子县雍河河道生态修复、浊漳河干流(潞城区段)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两个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漳泽湖水质提升工作,严格落实《长治市全面提升漳泽湖水质攻坚方案》要求,全面完成37个重点工程项目,力争2025年实现漳泽湖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和中营养水平。强化国家美丽河湖试点申报工作,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美丽河湖试点。
记者:随着城市建设更新加快,如何防范建设用地土壤风险?
史跃宏:土壤安全,群众才能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环境风险,长治市积极落实土壤污染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多举措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理。出台《长治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加强“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坚决杜绝“毒地”进入土地市场,有效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加快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上党区刘家山废弃磺矿渣污染管控,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针对暂不利用的关闭或搬迁企业地块,纳入优先监管地块目录,建立风险地块档案管理制度,设置标识牌、围挡等,加强监测管理,防止污染扩散。
锁定污染源,逐一攻克,全力争取每一片蓝天;聚焦排污口,溯源治理,精心守护每一条河流;聚焦土壤污染,及时修复,坚决守好每一块净土……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实际行动为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长治建设新格局贡献环保力量,用不懈努力绘就长治生态环境的美好画卷,让长治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享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贾志敏)
原标题:精准治污降碳 守护绿水青山——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史跃宏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