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石和源动力。
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长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求贤若渴、唯才是举。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2024年以来,长治市积极推行“太行英才计划”为引领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以“中国人才夏宫”为品牌的良好人才生态,人才工作机制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正在形成,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断显现,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治实践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科学合理;服务人才,竭尽所能……一次次“城”与“才”的双向奔赴,正在让长治呈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磅礴之势。
倾心引才 全力构造聚才“强磁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24年4月,一则广邀英雄的“揭榜挂帅”征集令在上海交通大学引发关注。围绕长治市特色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布74项科技需求英雄帖,以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等形式,与上海各大高校牵手,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在长治的落地转化。
图为:奔赴千里招才纳贤
英雄帖一出,怀揣梦想的各类人才纷至沓来。长治市国信大数据科技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太行药业股份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金烨钢铁集团与上海大学……一系列合作成功签约。
城市因人才而兴,人才因城市而聚。深谙此道的长治,在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爱才惜才方面从不手软。一直以来,长治始终把深化党管人才作为全市重中之重,定期谋划部署,强化顶层设计,与全市发展中心工作全盘统筹、一体推进,聚力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步入“快车道”。
——聚焦政策供给,以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为着力点,依照省“1+N”人才政策,起草《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太行英才计划”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等,不断调整升级市级政策文件,打造了长治市“太行英才计划”为核心的“1+N”人才政策体系。
——聚焦产业创新,高质量举办第十九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中国(山西)-东盟青年暨文旅发展交流会、第四届紫外LED会议暨长治LED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为各领域人才搭建思想交锋、智慧碰撞的舞台,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产业集聚,形成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
——聚焦未来发展,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等活动,市县两级党政正职、组织部部长等深入高校“面对面”沟通,进一步增强校、地、企之间了解。先后前往上海、武汉、北京等地20余所高校开展“人到山西好风光”推介活动,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近万名学子咨询长治市人才政策,3000余名学子登记就业意向。开展2024年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邀请30多家联盟单位、省内外112多所高校2000多名学生走进长治。
长治,正在以最燃的热情、最足的诚意、最真的情怀,礼遇人才,让发展与梦想在漳泽湖畔实现同频共振。
暖心留才 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圈”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究竟体现在哪里?环境打动人才,服务温暖人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窗外,是冬日漳泽湖独有的安然之美,天鹅群、鸭群不时出现,嬉戏、捕食。屋内,咖啡氤氲中人才济济一堂,或探讨研究中的困惑,或听取他人经验,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解答个性问题,别样的温馨与热情洋溢着。
“高校毕业生创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困难。”“长治对创业个人和小微企业,分别提供最高30万元、300万元,期限最长3年、2年的财政贴息贷款。”
“努力让自媒体成为正能量的‘放大器’,但在文案创造上有些困难。”“我们有专业的同志可以配合,更好宣传长治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创新之力。”
……
漳泽湖带来绝美的湿地胜景,也孕育着一座城市强劲的发展前景。2024年以来,特别是后半年以来,“夏宫咖啡日”每周都会与人才准时相约。一次次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服务,让“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愈发枝繁叶茂。截至目前,“夏宫咖啡日”活动已累积举办14期,座谈总人数超百人。
图为:长治打造以“中国人才夏宫”品牌
引得凤凰来,更要凤凰栖。以“不求所有,但求一来;不求四季,但求数日;不求其惠,但求其慧”的引才理念,2024年,长治市依托宜居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的产业结构和完善的人才政策,积极打造“中国人才夏宫”品牌,高效整合各单位人才服务政策、服务资源,全力打造集跨部门、综合性、门户型、便捷化于一体的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实现人才办事“一站式入口”“一呼百应”。
此外,长治市还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制度和奖励政策。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人才+项目”服务专员制,服务专员在1个工作日内与引进人才及其项目进行对接,定制个性化服务清单;探索建立覆盖全市的人才公寓网,打造人才公寓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出太行精英卡,更新调动市场化资源,为人才提供生活服务。
面对方方面面的人才,长治深知,“拴心留人”既要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文化氛围营造等软环境改善上精耕细作,更要在“真金白银”等硬件方面拿出诚意、有诺必践。
“冲着专业发展而来,还享受到优厚的人才待遇和服务。”清华大学博士生唐文翰2023年跟随导师来到长治市华潞科技公司,从事精密智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研究。唐文翰说,“政府为我们配备了服务专员,从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设备运输到日常通勤、机票车票订购,在长治期间,都有专人进行全程服务。”
此心安处是吾乡。盯紧人才生活“关键小事”,2024年,长治市全年共发放生活补贴1045人1392万元,购房补贴43人240万元。全市建成各类人才公寓3909套,2024年入住174人,累计入住1.58万人次,以“真金白银”托举人才无忧。
精心用才 释放人才成长“活力源”
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人才专心干事创业?长治的答案是:建阵地、给激励,让各类人才有获得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28岁的管瑜琼,是壶关县黄山乡油家川村回乡创业大学生。2021年,她放弃企业工作回到村里。“我一直在村里转,观察地、观察山,想着改变。”基于该村地理位置以及耕地较为平坦的情况,管瑜琼认为建春秋蔬菜大棚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村“两委”讨论研究、在村走访、询问党员群众……当年,油家川村建成春秋蔬菜大棚24座,其中村民自建15座。大棚内西红柿丰收后,自建大棚的村民平均净收益两万元,同时带动村里10余人增收2000元以上,增加集体收入7000余元。
“‘一条腿’走路不够稳,也快不了,必须多元化发展,不能把所有的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接下来,管瑜琼又开始尝试种植党参。“村集体一人一亩共育了9亩的苗。因为是‘试水’,我们没有卖苗,今年就能收获,‘称一称’党参到底收益几何。”
如今,还略显稚嫩的管瑜琼已经“一肩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三年多了。“能有这小小成绩,最要感谢的是党委政府对我的支持与培养。”
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以项目为牵引、以贡献为导向,近年来,长治市坚持打破“硬约束”、用好“关键招”,大力强化柔性引才新举措,吸引各类人才和项目来长。
“这里的人才栖息生活服务平台和人才创新创业助力平台,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才因尽享‘吃住行游购娱’高品质生活而舒心愉悦,也因获得学习科研创造所需的各种条件而实现梦想。”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院长叶志镇及其团队在“中国人才夏宫”服务中心考察调研,并顺利与上党区就建设“双碳”科创基地进行了签约。
“变‘抢人’为‘借智’,柔性引才正适应了当今人才流动的新形势新变化,这一模式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人才空间。”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尤其对于高端人才,我们更要以产业优势搭桥梁、以人才政策延广度、以文化古建引关注、以康养融合暖人心。用区域整体优势,全力打造绿水青山的人才生态系统,让长治真正成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一片热土。”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优异的人才生态带来的是智慧碰撞的璀璨烟火,是创新活力喷薄涌动的不息源泉。
——现代生物医药领域,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与山西振东制药公司合作开展药食同源原料研究,开发参芪饮等4种试点产品,并组建了中医药国际科研中心,联合中、美、澳等国家科研机构成立“振东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新能源汽车领域,湖南大学周云山教授团队与山西成功汽车公司共建山西新能源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创新研究基地,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微型动力总成及控制开发、车-云数据融合的电动汽车高安全电控系统关键技术及示范,解决智能驾驶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问题,共计研发投入2.66亿元,承担省重大项目2项,发明专利20余项。
——光电领域,由中国科学院顾瑛院士牵头成立的山西光益生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深紫外LED无创光疗方式,研发出国际首款紫外可穿戴骨质疏松治疗仪,以穿戴形式代替户外日光照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核心技术国际领先。
一大批科技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集聚,为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据统计,2024年共有54名来自省内外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与长治市150多家企业开展柔性合作,累计开展多形式科技服务2000余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完成技术方案80余项。截至目前,长治已与省内外1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千余项合作成果。
悉心育才 搭建创造成长“大舞台”
把人才引入长治、留在长治,赢得一时的“好评”容易,但怎样才能把“好评”变成企业扎根、人才落脚的长久选择?
长治坚信,人才的发展在平台。搭建更多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积蓄更强发展动能。
“选择长治、扎根山西瑞君,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正确的一次选择!”从天津来到长治,如今在山西瑞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的苗艳丽,本来还有所顾虑,但长治市为她靶向提供的成长支持,让她深感没来错地方。“我2022年初来到山西瑞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地政府在我生活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工作。”
产业是人才引进的“蓄水池”,人才更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不到两年的时间,苗艳丽已带领团队在6C快充人造石墨技术和高容量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不仅迈出个人科研事业上的重要一步,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创新动力。目前,正在分阶段调试投产的山西瑞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销售收入已超过5000万元,预计全部投产后销售收入还将有大幅增长。
产业兴城,人才为基,创新为要。
当前,长治市正着力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钢材深加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氢能、光伏、现代医药、光电(LED)等重点产业链,为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服务。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长治市正以各类平台、机构等创新载体汇聚产业高端人才。加力创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育服务平台,2024年,长治市新增7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10家企业获批重点实验室,包括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家企业获批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2家,其中国家级5家。
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组织推广10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从供需匹配视角在政府、人才、企业和资金之间架起桥梁;建设长治深圳飞地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产业引育、招才引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平台;成立长治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研究院,借力红谷集群科技集团专业团队优势,通过市场化方式,培育更多优质生产力;设立“人才基金会”,联合银行开发配套科技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和人才解决研发资金需要,做好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全资金链条陪伴。
提升创新能级,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创建重点实验室、科创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高层次人才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创优“政产学研金介用”全链条深度融合生态,2024年,长治市开展院士(博士)工作站评审工作,目前有13家符合要求。
高效匹配人才,通过建设长治人才管理数据库、长治人才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长治人才业务在线办理信息化平台、长治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人才管理与服务一体化体系,助于人才治理决策科学化、人才供需精准匹配,促进教育科技产业人才深度融合,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与透明度,助力长治市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当万千人才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一个个闪亮的梦想在这里激情燃烧,人才,这个经济社会的“关键变量”必将转化为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李雨桐)
原标题:筑巢引凤向未来——长治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夯实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石和源动力。
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长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求贤若渴、唯才是举。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2024年以来,长治市积极推行“太行英才计划”为引领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以“中国人才夏宫”为品牌的良好人才生态,人才工作机制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正在形成,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断显现,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治实践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科学合理;服务人才,竭尽所能……一次次“城”与“才”的双向奔赴,正在让长治呈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磅礴之势。
倾心引才 全力构造聚才“强磁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24年4月,一则广邀英雄的“揭榜挂帅”征集令在上海交通大学引发关注。围绕长治市特色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布74项科技需求英雄帖,以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等形式,与上海各大高校牵手,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在长治的落地转化。
图为:奔赴千里招才纳贤
英雄帖一出,怀揣梦想的各类人才纷至沓来。长治市国信大数据科技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太行药业股份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金烨钢铁集团与上海大学……一系列合作成功签约。
城市因人才而兴,人才因城市而聚。深谙此道的长治,在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爱才惜才方面从不手软。一直以来,长治始终把深化党管人才作为全市重中之重,定期谋划部署,强化顶层设计,与全市发展中心工作全盘统筹、一体推进,聚力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步入“快车道”。
——聚焦政策供给,以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为着力点,依照省“1+N”人才政策,起草《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太行英才计划”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等,不断调整升级市级政策文件,打造了长治市“太行英才计划”为核心的“1+N”人才政策体系。
——聚焦产业创新,高质量举办第十九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中国(山西)-东盟青年暨文旅发展交流会、第四届紫外LED会议暨长治LED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为各领域人才搭建思想交锋、智慧碰撞的舞台,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产业集聚,形成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
——聚焦未来发展,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等活动,市县两级党政正职、组织部部长等深入高校“面对面”沟通,进一步增强校、地、企之间了解。先后前往上海、武汉、北京等地20余所高校开展“人到山西好风光”推介活动,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近万名学子咨询长治市人才政策,3000余名学子登记就业意向。开展2024年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邀请30多家联盟单位、省内外112多所高校2000多名学生走进长治。
长治,正在以最燃的热情、最足的诚意、最真的情怀,礼遇人才,让发展与梦想在漳泽湖畔实现同频共振。
暖心留才 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圈”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究竟体现在哪里?环境打动人才,服务温暖人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窗外,是冬日漳泽湖独有的安然之美,天鹅群、鸭群不时出现,嬉戏、捕食。屋内,咖啡氤氲中人才济济一堂,或探讨研究中的困惑,或听取他人经验,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解答个性问题,别样的温馨与热情洋溢着。
“高校毕业生创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困难。”“长治对创业个人和小微企业,分别提供最高30万元、300万元,期限最长3年、2年的财政贴息贷款。”
“努力让自媒体成为正能量的‘放大器’,但在文案创造上有些困难。”“我们有专业的同志可以配合,更好宣传长治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创新之力。”
……
漳泽湖带来绝美的湿地胜景,也孕育着一座城市强劲的发展前景。2024年以来,特别是后半年以来,“夏宫咖啡日”每周都会与人才准时相约。一次次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服务,让“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愈发枝繁叶茂。截至目前,“夏宫咖啡日”活动已累积举办14期,座谈总人数超百人。
图为:长治打造以“中国人才夏宫”品牌
引得凤凰来,更要凤凰栖。以“不求所有,但求一来;不求四季,但求数日;不求其惠,但求其慧”的引才理念,2024年,长治市依托宜居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的产业结构和完善的人才政策,积极打造“中国人才夏宫”品牌,高效整合各单位人才服务政策、服务资源,全力打造集跨部门、综合性、门户型、便捷化于一体的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实现人才办事“一站式入口”“一呼百应”。
此外,长治市还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制度和奖励政策。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人才+项目”服务专员制,服务专员在1个工作日内与引进人才及其项目进行对接,定制个性化服务清单;探索建立覆盖全市的人才公寓网,打造人才公寓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出太行精英卡,更新调动市场化资源,为人才提供生活服务。
面对方方面面的人才,长治深知,“拴心留人”既要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文化氛围营造等软环境改善上精耕细作,更要在“真金白银”等硬件方面拿出诚意、有诺必践。
“冲着专业发展而来,还享受到优厚的人才待遇和服务。”清华大学博士生唐文翰2023年跟随导师来到长治市华潞科技公司,从事精密智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研究。唐文翰说,“政府为我们配备了服务专员,从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设备运输到日常通勤、机票车票订购,在长治期间,都有专人进行全程服务。”
此心安处是吾乡。盯紧人才生活“关键小事”,2024年,长治市全年共发放生活补贴1045人1392万元,购房补贴43人240万元。全市建成各类人才公寓3909套,2024年入住174人,累计入住1.58万人次,以“真金白银”托举人才无忧。
精心用才 释放人才成长“活力源”
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人才专心干事创业?长治的答案是:建阵地、给激励,让各类人才有获得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28岁的管瑜琼,是壶关县黄山乡油家川村回乡创业大学生。2021年,她放弃企业工作回到村里。“我一直在村里转,观察地、观察山,想着改变。”基于该村地理位置以及耕地较为平坦的情况,管瑜琼认为建春秋蔬菜大棚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村“两委”讨论研究、在村走访、询问党员群众……当年,油家川村建成春秋蔬菜大棚24座,其中村民自建15座。大棚内西红柿丰收后,自建大棚的村民平均净收益两万元,同时带动村里10余人增收2000元以上,增加集体收入7000余元。
“‘一条腿’走路不够稳,也快不了,必须多元化发展,不能把所有的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接下来,管瑜琼又开始尝试种植党参。“村集体一人一亩共育了9亩的苗。因为是‘试水’,我们没有卖苗,今年就能收获,‘称一称’党参到底收益几何。”
如今,还略显稚嫩的管瑜琼已经“一肩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三年多了。“能有这小小成绩,最要感谢的是党委政府对我的支持与培养。”
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以项目为牵引、以贡献为导向,近年来,长治市坚持打破“硬约束”、用好“关键招”,大力强化柔性引才新举措,吸引各类人才和项目来长。
“这里的人才栖息生活服务平台和人才创新创业助力平台,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才因尽享‘吃住行游购娱’高品质生活而舒心愉悦,也因获得学习科研创造所需的各种条件而实现梦想。”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院长叶志镇及其团队在“中国人才夏宫”服务中心考察调研,并顺利与上党区就建设“双碳”科创基地进行了签约。
“变‘抢人’为‘借智’,柔性引才正适应了当今人才流动的新形势新变化,这一模式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人才空间。”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尤其对于高端人才,我们更要以产业优势搭桥梁、以人才政策延广度、以文化古建引关注、以康养融合暖人心。用区域整体优势,全力打造绿水青山的人才生态系统,让长治真正成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一片热土。”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优异的人才生态带来的是智慧碰撞的璀璨烟火,是创新活力喷薄涌动的不息源泉。
——现代生物医药领域,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与山西振东制药公司合作开展药食同源原料研究,开发参芪饮等4种试点产品,并组建了中医药国际科研中心,联合中、美、澳等国家科研机构成立“振东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新能源汽车领域,湖南大学周云山教授团队与山西成功汽车公司共建山西新能源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创新研究基地,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微型动力总成及控制开发、车-云数据融合的电动汽车高安全电控系统关键技术及示范,解决智能驾驶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问题,共计研发投入2.66亿元,承担省重大项目2项,发明专利20余项。
——光电领域,由中国科学院顾瑛院士牵头成立的山西光益生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深紫外LED无创光疗方式,研发出国际首款紫外可穿戴骨质疏松治疗仪,以穿戴形式代替户外日光照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核心技术国际领先。
一大批科技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集聚,为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据统计,2024年共有54名来自省内外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与长治市150多家企业开展柔性合作,累计开展多形式科技服务2000余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完成技术方案80余项。截至目前,长治已与省内外1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千余项合作成果。
悉心育才 搭建创造成长“大舞台”
把人才引入长治、留在长治,赢得一时的“好评”容易,但怎样才能把“好评”变成企业扎根、人才落脚的长久选择?
长治坚信,人才的发展在平台。搭建更多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积蓄更强发展动能。
“选择长治、扎根山西瑞君,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正确的一次选择!”从天津来到长治,如今在山西瑞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的苗艳丽,本来还有所顾虑,但长治市为她靶向提供的成长支持,让她深感没来错地方。“我2022年初来到山西瑞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地政府在我生活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工作。”
产业是人才引进的“蓄水池”,人才更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不到两年的时间,苗艳丽已带领团队在6C快充人造石墨技术和高容量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不仅迈出个人科研事业上的重要一步,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创新动力。目前,正在分阶段调试投产的山西瑞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销售收入已超过5000万元,预计全部投产后销售收入还将有大幅增长。
产业兴城,人才为基,创新为要。
当前,长治市正着力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钢材深加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氢能、光伏、现代医药、光电(LED)等重点产业链,为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服务。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长治市正以各类平台、机构等创新载体汇聚产业高端人才。加力创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育服务平台,2024年,长治市新增7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10家企业获批重点实验室,包括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家企业获批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2家,其中国家级5家。
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组织推广10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从供需匹配视角在政府、人才、企业和资金之间架起桥梁;建设长治深圳飞地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产业引育、招才引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平台;成立长治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研究院,借力红谷集群科技集团专业团队优势,通过市场化方式,培育更多优质生产力;设立“人才基金会”,联合银行开发配套科技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和人才解决研发资金需要,做好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全资金链条陪伴。
提升创新能级,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创建重点实验室、科创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高层次人才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创优“政产学研金介用”全链条深度融合生态,2024年,长治市开展院士(博士)工作站评审工作,目前有13家符合要求。
高效匹配人才,通过建设长治人才管理数据库、长治人才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长治人才业务在线办理信息化平台、长治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人才管理与服务一体化体系,助于人才治理决策科学化、人才供需精准匹配,促进教育科技产业人才深度融合,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与透明度,助力长治市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当万千人才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一个个闪亮的梦想在这里激情燃烧,人才,这个经济社会的“关键变量”必将转化为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李雨桐)
原标题:筑巢引凤向未来——长治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夯实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