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回望2024|长治市以“三个全”绘就“生态画卷”
发布时间: 2025-01-13   |  来源: 长治日报

以时间为轴,记录长治生态之变,山川渐绿,天空变蓝,河湖更清爽。

以空间作线,见证长治品质之变,城市会呼吸,乡镇有特色,乡村更漂亮。

以光影为媒,定格长治理念之变,焦煤可产氢,风光生绿电,废物成资源……

漫步上党大地,头顶蓝天,脚踏沃土,近赏碧水,长治,正成为300余万上党儿女引以为豪的美丽家园。

图为:生态环境好鸟儿翩跹来

以绿“润”泽四方,以绿“绘”就未来。2024年以来,长治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植绿管绿增绿扩绿为保障,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发展,用实际行动书写美丽长治建设精彩答卷。

今日之长治,天蓝地绿、河清湖晏已成为最美丽的生态标识。

长治之今日,向“新”奔跑,逐“绿”前行,美丽长治的模样加速呈现。

图为:水鸟无忧舞翩跹

全过程精准管控 全方位深度治理

冬日傍晚的沁源县沁河公园,彩霞漫天、落日熔金,成群结队的秋沙鸭、绿头鸭、苍鹭相伴归巢,依偎在水草旁。远处的山野中青松苍翠、墨柏如烟,为鸟儿们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看着干净整洁的河道、清澈透亮的河水,遛弯儿的群众直呼沁河大变样。

图为:满塘荷叶绿意浓

沁河的蝶变,源于疏通河道、加固堤岸、绿化环境等一些具体操作,更来自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低碳转型一系列宏观布局。

2024年以来,沁源县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委托第三方机构回收塑料地膜,宣传推广可降解地膜,有效减少“白色污染”。委托社会组织对大田玉米地双斑萤叶甲害虫进行统防统治,还在田垄间设置诱虫灯、粘虫板,利用物理方式灭虫,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量。畜牧养殖企业全部建设沉淀池,粪污全部资源化还田,替代了化肥、减少了污染。

建成沁源经开区污水厂,区内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完成沁源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曹家园尾水湿地治理工程,治水措施越发完善。严格落实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工作,系统性开展控污、治污工作……沁河如今变成鸟儿栖息的新乐园、百姓休闲的好地方。

向着天朗气清、繁星闪烁的梦想,打赢蓝天保卫战;向着绿水悠悠、鱼翔浅底的梦想,打好碧水保卫战;向着地更净、景更美的梦想,打好净土保卫战。

放眼全市,2024年,长治市生态环境系统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铁腕治污攻坚行动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

图为:水清岸绿天湛蓝

狠抓大气污染防治——

完成上党革命老区散煤清零近10万户,推进8家焦化企业、4家水泥熟料企业和3家水泥粉磨站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161家重点工业企业深度治理。

狠抓水污染防治——

完成沁源经开区污水厂配套管网建设并投运,建成沁源、沁县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启动上党区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搬迁工程,完成97个乡镇、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武乡、长子、屯留、壶关、潞城、沁源、沁县7县区7座尾水人工湿地建设,完成石子河上游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狠抓土壤污染防治——

完成32个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对19个地块开展重点监测,加强8处地下水国考点位环境监管,完成13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完成73个在用工业固废堆场现场检查,规范化、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2500余吨。

为全市群众交上了一份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治理答卷”——

天更蓝。2024年1-11月,长治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0天,优良率74.6%,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2,全省排名第三。

水更清。2024年1-11月,全市24个国省控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23个,优良率95.8%,无劣Ⅴ类水体。其中,全市1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全省并列第一。

地更净。2024年1-11月,长治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稳定达到100%。全市尾矿库排查治理完成率达到100%,全市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

图为:满目青绿山谷间

全链条绿色重塑 全要素低碳转型

一块煤,从地下几百米的矿井中开采出来,经交通工具送往各地,最后由煤化工等企业进行加工利用。作为老工业城市,在这条煤产业链上,2024年,长治市“低碳”之变正在悄然上演。

煤矿智能化转型实现“降碳”开采。轻点采煤按钮,设备自动运行,在潞安化工集团李村煤矿综采工作面,一个将远程控制、视频监控、规划开采、视频分析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智能化驾驶舱,让综采工作面实现设备远程集中控制常态化,生产人员减少20%,生产效率提高15%。据统计,截至目前,长治市已建成智能化矿井20座,实施绿色开采矿井达22座,先进产能占比93.2%,煤炭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不断刷新。

“油转电”实现煤炭“低碳”运输。以前,发往省内或省外周边地市的煤炭,主要靠柴油货车运输。2024年,长治市将交通领域绿色转型作为全市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基础工程之一,鼓励46家大型源头企业更新新能源重卡汽车,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新能源重卡登记量达3584辆。其中,作为长治市工业运输重头的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运输短途接驳新能源汽车运输比例逐步提升。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和古城煤矿、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下霍煤矿新能源汽车运输比例达85%以上。以200辆新能源重卡为例,每年可节约640万升柴油,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8万吨,3584辆新能源重卡减排效益显而易见。

图为:白墙瓦黛绿作底

煤化工技术实现煤炭“低碳”利用。在传统用煤炭炼钢过程中会产生煤气副产品,如果把煤气放散,就会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环境;如果把煤气放散时点燃,便会造成资源浪费。2024年,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进行了富余煤气双超发电改造,最大限度地把煤气回收,通过先进技术使其充分燃烧,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年发电量可为公司节约标煤9.2万吨。火力发电厂的废料炉渣,还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山西住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粉煤灰、废炉渣做出了装配式混凝土建材制品,产品热销省内外。煤炭还可以用来制氢。金鼎钢铁集团煤焦化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LNG驰放气制高纯氢联产液氨项目,在有效整合企业现有煤气资源和LNG产能基础上,生产高纯度的氢气和液氨等工业必需品,继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

如果说,煤只能代表传统能源,再看长治市新能源产业发展。

襄垣“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关键子项目——太平金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风电光伏的“绿电”就近接入电网,服务襄垣经开区40多家企业,年供电量约12亿千瓦时。

长子县仙翁山风电场,白色风机随着风塔上的巨大桨叶悠悠转动,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被输送。仙翁山风电场全年累计发电量1.87亿度。

追风逐日,抢占新能源赛道。目前,长治市潞城天辰15万千瓦风电、武乡长电10万千瓦风电、屯留粤电10万千瓦风电、沁县华能二期10万千瓦光伏发电……一批新能源项目正在火热推进。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8月,全市原煤产量10788.5万吨。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487.02万千瓦,占比33.52%,仍在不断攀升。

从一家企业到一条产业链,从一条产业链到一方领域,长治这座城正聚焦核心、大胆创新、聚力转型,引领各行各业向“绿”发展,经济“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图为:碧水蓝天常作伴

全地域绿色规划 全时空以“绿”先行

绿植乔灌错落有致、大小游园植被镶嵌、树木草坪生机勃发……行走在长治市大街小巷,阵阵“绿”意扑面而来,城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绿中,整座城市犹如一座天然氧吧,让市民神清气爽,幸福怡然。

走出城市,走向乡村。宽广笔直的通道绿化,壮观的环湖林带,一望无际的营造林,长治市境内处处层林尽染,绿意葱茏。尤其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两旁,特色绿植、微型景观,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仿佛置身于太行画卷,让人陶醉其间。

图为:大美湿地醉游人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2024年,长治市坚持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扎实开展精准扩林、重点补林、科学改林、持续营林、依法护林、创新活林“六大行动”,全市森林面积达561.44万亩,森林覆盖率26.82%,居全省第二,森林蓄积量达2018.08万立方米。

国土绿化全域化,见空“增绿”。牢固树立“科学绿化”思维,制定科学绿化实施方案,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依托太行山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等国家营造林工程,以黄河和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建设、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为主的省级营造林工程,加大对生态重要和生态脆弱地区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力度,2024年完成人工造林2.8万亩,封山育林4.6万亩,退化林修复3.8万亩,飞播造林0.5万亩,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11.7万亩。

资源管护网格化,长效“护绿”。长治市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坚持高位推动,构建林长制工作新格局,不断充实林长制专班,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目前达1026人,重点时期、关键区域加密巡林频次,全方位、全地域加强增绿护绿、隐患排查,努力守护好每一片绿荫、每一寸绿草。

林业产业化,灵活“用绿”。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目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产业发展途径,推动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紧扣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四大体系”,重点打造林药、林草、林菌、林禽、林畜、林蜂“六大模式”,全力推动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已发展21.67万亩,建成林下经济发展合作社92个,从事林下经济林农约3.85万人,人均年收入达0.56万元,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总产值8.58亿元……

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长治市还开展了通道绿化、净化、美化三项行动,推进“生态修复+旅游产业”,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以绿水青山吸引人、留住人,把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优质资源,努力让百姓收获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2024年,长治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全省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第二批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一系列相关工作赢得国家、省级部门认可。

如今,漫步上党大地,绿韵为裳,映照着干群一心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不懈追求;山水塑形,见证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站上新起点,踏向新征途。今后,长治市将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汇聚起美丽长治建设的磅礴力量,让群众的“生态幸福”更可持续、更有保障。(贾志敏

原标题: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生态家园——长治市全面推进美丽长治建设擦亮生态底色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襄垣浊漳南源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程预计9月底完工
· 长治:好生态“筑巢”引鸟栖
· 环保嘉年华!长治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绿”动全城
· 向“绿”而行!长治市坚决打好工业污染治理攻坚战
· 从鸟儿“家底”看长治生态“本底”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回望2024|长治市以“三个全”绘就“生态画卷”

以时间为轴,记录长治生态之变,山川渐绿,天空变蓝,河湖更清爽。

以空间作线,见证长治品质之变,城市会呼吸,乡镇有特色,乡村更漂亮。

以光影为媒,定格长治理念之变,焦煤可产氢,风光生绿电,废物成资源……

漫步上党大地,头顶蓝天,脚踏沃土,近赏碧水,长治,正成为300余万上党儿女引以为豪的美丽家园。

图为:生态环境好鸟儿翩跹来

以绿“润”泽四方,以绿“绘”就未来。2024年以来,长治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植绿管绿增绿扩绿为保障,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发展,用实际行动书写美丽长治建设精彩答卷。

今日之长治,天蓝地绿、河清湖晏已成为最美丽的生态标识。

长治之今日,向“新”奔跑,逐“绿”前行,美丽长治的模样加速呈现。

图为:水鸟无忧舞翩跹

全过程精准管控 全方位深度治理

冬日傍晚的沁源县沁河公园,彩霞漫天、落日熔金,成群结队的秋沙鸭、绿头鸭、苍鹭相伴归巢,依偎在水草旁。远处的山野中青松苍翠、墨柏如烟,为鸟儿们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看着干净整洁的河道、清澈透亮的河水,遛弯儿的群众直呼沁河大变样。

图为:满塘荷叶绿意浓

沁河的蝶变,源于疏通河道、加固堤岸、绿化环境等一些具体操作,更来自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低碳转型一系列宏观布局。

2024年以来,沁源县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委托第三方机构回收塑料地膜,宣传推广可降解地膜,有效减少“白色污染”。委托社会组织对大田玉米地双斑萤叶甲害虫进行统防统治,还在田垄间设置诱虫灯、粘虫板,利用物理方式灭虫,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量。畜牧养殖企业全部建设沉淀池,粪污全部资源化还田,替代了化肥、减少了污染。

建成沁源经开区污水厂,区内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完成沁源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曹家园尾水湿地治理工程,治水措施越发完善。严格落实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工作,系统性开展控污、治污工作……沁河如今变成鸟儿栖息的新乐园、百姓休闲的好地方。

向着天朗气清、繁星闪烁的梦想,打赢蓝天保卫战;向着绿水悠悠、鱼翔浅底的梦想,打好碧水保卫战;向着地更净、景更美的梦想,打好净土保卫战。

放眼全市,2024年,长治市生态环境系统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铁腕治污攻坚行动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

图为:水清岸绿天湛蓝

狠抓大气污染防治——

完成上党革命老区散煤清零近10万户,推进8家焦化企业、4家水泥熟料企业和3家水泥粉磨站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161家重点工业企业深度治理。

狠抓水污染防治——

完成沁源经开区污水厂配套管网建设并投运,建成沁源、沁县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启动上党区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搬迁工程,完成97个乡镇、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武乡、长子、屯留、壶关、潞城、沁源、沁县7县区7座尾水人工湿地建设,完成石子河上游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狠抓土壤污染防治——

完成32个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对19个地块开展重点监测,加强8处地下水国考点位环境监管,完成13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完成73个在用工业固废堆场现场检查,规范化、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2500余吨。

为全市群众交上了一份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治理答卷”——

天更蓝。2024年1-11月,长治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0天,优良率74.6%,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2,全省排名第三。

水更清。2024年1-11月,全市24个国省控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23个,优良率95.8%,无劣Ⅴ类水体。其中,全市1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全省并列第一。

地更净。2024年1-11月,长治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稳定达到100%。全市尾矿库排查治理完成率达到100%,全市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

图为:满目青绿山谷间

全链条绿色重塑 全要素低碳转型

一块煤,从地下几百米的矿井中开采出来,经交通工具送往各地,最后由煤化工等企业进行加工利用。作为老工业城市,在这条煤产业链上,2024年,长治市“低碳”之变正在悄然上演。

煤矿智能化转型实现“降碳”开采。轻点采煤按钮,设备自动运行,在潞安化工集团李村煤矿综采工作面,一个将远程控制、视频监控、规划开采、视频分析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智能化驾驶舱,让综采工作面实现设备远程集中控制常态化,生产人员减少20%,生产效率提高15%。据统计,截至目前,长治市已建成智能化矿井20座,实施绿色开采矿井达22座,先进产能占比93.2%,煤炭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不断刷新。

“油转电”实现煤炭“低碳”运输。以前,发往省内或省外周边地市的煤炭,主要靠柴油货车运输。2024年,长治市将交通领域绿色转型作为全市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基础工程之一,鼓励46家大型源头企业更新新能源重卡汽车,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新能源重卡登记量达3584辆。其中,作为长治市工业运输重头的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运输短途接驳新能源汽车运输比例逐步提升。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和古城煤矿、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下霍煤矿新能源汽车运输比例达85%以上。以200辆新能源重卡为例,每年可节约640万升柴油,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8万吨,3584辆新能源重卡减排效益显而易见。

图为:白墙瓦黛绿作底

煤化工技术实现煤炭“低碳”利用。在传统用煤炭炼钢过程中会产生煤气副产品,如果把煤气放散,就会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环境;如果把煤气放散时点燃,便会造成资源浪费。2024年,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进行了富余煤气双超发电改造,最大限度地把煤气回收,通过先进技术使其充分燃烧,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年发电量可为公司节约标煤9.2万吨。火力发电厂的废料炉渣,还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山西住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粉煤灰、废炉渣做出了装配式混凝土建材制品,产品热销省内外。煤炭还可以用来制氢。金鼎钢铁集团煤焦化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LNG驰放气制高纯氢联产液氨项目,在有效整合企业现有煤气资源和LNG产能基础上,生产高纯度的氢气和液氨等工业必需品,继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

如果说,煤只能代表传统能源,再看长治市新能源产业发展。

襄垣“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关键子项目——太平金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风电光伏的“绿电”就近接入电网,服务襄垣经开区40多家企业,年供电量约12亿千瓦时。

长子县仙翁山风电场,白色风机随着风塔上的巨大桨叶悠悠转动,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被输送。仙翁山风电场全年累计发电量1.87亿度。

追风逐日,抢占新能源赛道。目前,长治市潞城天辰15万千瓦风电、武乡长电10万千瓦风电、屯留粤电10万千瓦风电、沁县华能二期10万千瓦光伏发电……一批新能源项目正在火热推进。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8月,全市原煤产量10788.5万吨。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487.02万千瓦,占比33.52%,仍在不断攀升。

从一家企业到一条产业链,从一条产业链到一方领域,长治这座城正聚焦核心、大胆创新、聚力转型,引领各行各业向“绿”发展,经济“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图为:碧水蓝天常作伴

全地域绿色规划 全时空以“绿”先行

绿植乔灌错落有致、大小游园植被镶嵌、树木草坪生机勃发……行走在长治市大街小巷,阵阵“绿”意扑面而来,城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绿中,整座城市犹如一座天然氧吧,让市民神清气爽,幸福怡然。

走出城市,走向乡村。宽广笔直的通道绿化,壮观的环湖林带,一望无际的营造林,长治市境内处处层林尽染,绿意葱茏。尤其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两旁,特色绿植、微型景观,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仿佛置身于太行画卷,让人陶醉其间。

图为:大美湿地醉游人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2024年,长治市坚持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扎实开展精准扩林、重点补林、科学改林、持续营林、依法护林、创新活林“六大行动”,全市森林面积达561.44万亩,森林覆盖率26.82%,居全省第二,森林蓄积量达2018.08万立方米。

国土绿化全域化,见空“增绿”。牢固树立“科学绿化”思维,制定科学绿化实施方案,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依托太行山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等国家营造林工程,以黄河和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建设、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为主的省级营造林工程,加大对生态重要和生态脆弱地区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力度,2024年完成人工造林2.8万亩,封山育林4.6万亩,退化林修复3.8万亩,飞播造林0.5万亩,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11.7万亩。

资源管护网格化,长效“护绿”。长治市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坚持高位推动,构建林长制工作新格局,不断充实林长制专班,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目前达1026人,重点时期、关键区域加密巡林频次,全方位、全地域加强增绿护绿、隐患排查,努力守护好每一片绿荫、每一寸绿草。

林业产业化,灵活“用绿”。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目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产业发展途径,推动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紧扣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四大体系”,重点打造林药、林草、林菌、林禽、林畜、林蜂“六大模式”,全力推动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已发展21.67万亩,建成林下经济发展合作社92个,从事林下经济林农约3.85万人,人均年收入达0.56万元,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总产值8.58亿元……

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长治市还开展了通道绿化、净化、美化三项行动,推进“生态修复+旅游产业”,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以绿水青山吸引人、留住人,把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优质资源,努力让百姓收获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2024年,长治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全省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第二批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一系列相关工作赢得国家、省级部门认可。

如今,漫步上党大地,绿韵为裳,映照着干群一心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不懈追求;山水塑形,见证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站上新起点,踏向新征途。今后,长治市将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汇聚起美丽长治建设的磅礴力量,让群众的“生态幸福”更可持续、更有保障。(贾志敏

原标题: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生态家园——长治市全面推进美丽长治建设擦亮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