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襄垣县数字化赋能传统农业走向“智慧未来”
发布时间: 2024-08-29   |  来源: 长治日报

当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立秋时节,襄垣县虒亭镇源生有机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智慧设施农业园区内,一个个蔬菜大棚整齐地“镶嵌”在田间。低身扎进香瓜种植大棚,瓜果的香甜混着泥土的清新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一大早,技术员杨立刚便来到香瓜大棚内检查农作物长势。“蔬果长得好,多亏高科技。”杨立刚一边说,一边在手机上轻触屏幕。“别小瞧这些蔬果大棚,它可‘智慧’了,装有南开大学电光学院孙桂玲教授团队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功耗全天候无线农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系统,能保证蔬果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我只用一部手机,就能管理好一片棚区。”杨立刚笑着说现在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一颗颗又甜又脆的香瓜身后,是襄垣县不断深化省校合作,同南开大学开展校地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共谋农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以“智”提“质”,数字科技不仅可以赋能生产管理,让农业尽显“科技范儿”,还可以催生更多产业变革和发展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襄垣县以深化省校合作为契机,与南开大学共建乡村工作站,从学校、校友、地方等多维度协调整合资源,通过承接南开大学“师生四同”实践队在乡村一线开展实践项目,重点开展智慧农业发展、区域环境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县域农业产业品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在襄垣转化。

去年,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在襄垣县建设1个县级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电光学院-襄垣县工作站),分别在虒亭镇西底村、下良镇上良村、王桥镇米坪村和善福镇韩村建设了工作分站。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实验室建在乡野农家。南开大学电光学院教授孙桂玲团队多次前往襄垣开展实地调研。“只有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农户在种植环节的痛点与实际需求,才能更好地迭代出在线监测系统服务当地。”团队成员、南开大学电光学院2021级博士生董亮说。

经过多轮实地考察与反复论证,孙桂玲教授团队设计出一套完善的闭环现代化智慧农业建设方案,并将智能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系统实验室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功耗全天候无线农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系统无偿提供给当地农户使用,让智能化科技在泥土地里“大显身手”,带动襄垣县草莓、樱桃和香菇等特色农业产业稳步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出方案、送设备,更教技术。师生们还在襄垣县乡村工作站开设“小课堂”,手把手教村民使用设备,在手机上从多个维度查看和分析农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看到我们的成果能给老乡们带来帮助,我特别开心。”团队成员、南开大学电光学院2023级电子信息类特色班本科生钟骐骏说。

“南开智慧”,惠襄富民。得益于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首次种植樱桃的王桥镇米坪村解决了“树难栽”的问题,并在大棚种植西葫芦、豆角、西红柿等方面也用上了这项新科技。米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爱斌说:“有了这套系统,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大棚的实时情况,还能监测棚内温度、光照强度,及时收到突发灾害的预警提示等,对大棚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樱桃的健康生长创造条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以“质”致“远”,在襄垣县,借助省校合作“东风”,聚焦数字化转型的农业特色产业越来越多、渐成气候。数字化赋能传统农业走向“智慧未来”的图景逐渐“落笔生花”。(徐姗、霍卫星

原标题:让农业发展尽显“科技范儿”——襄垣县深化省校合作赋能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2024年“三送三进”走进太行路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慰问演出顺利举行
· 襄垣浊漳南源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程预计9月底完工
· 襄垣县:治水兴水润沃土
· “遇见·襄垣”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展演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襄垣县
襄垣县数字化赋能传统农业走向“智慧未来”

当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立秋时节,襄垣县虒亭镇源生有机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智慧设施农业园区内,一个个蔬菜大棚整齐地“镶嵌”在田间。低身扎进香瓜种植大棚,瓜果的香甜混着泥土的清新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一大早,技术员杨立刚便来到香瓜大棚内检查农作物长势。“蔬果长得好,多亏高科技。”杨立刚一边说,一边在手机上轻触屏幕。“别小瞧这些蔬果大棚,它可‘智慧’了,装有南开大学电光学院孙桂玲教授团队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功耗全天候无线农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系统,能保证蔬果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我只用一部手机,就能管理好一片棚区。”杨立刚笑着说现在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一颗颗又甜又脆的香瓜身后,是襄垣县不断深化省校合作,同南开大学开展校地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共谋农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以“智”提“质”,数字科技不仅可以赋能生产管理,让农业尽显“科技范儿”,还可以催生更多产业变革和发展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襄垣县以深化省校合作为契机,与南开大学共建乡村工作站,从学校、校友、地方等多维度协调整合资源,通过承接南开大学“师生四同”实践队在乡村一线开展实践项目,重点开展智慧农业发展、区域环境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县域农业产业品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在襄垣转化。

去年,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在襄垣县建设1个县级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电光学院-襄垣县工作站),分别在虒亭镇西底村、下良镇上良村、王桥镇米坪村和善福镇韩村建设了工作分站。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实验室建在乡野农家。南开大学电光学院教授孙桂玲团队多次前往襄垣开展实地调研。“只有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农户在种植环节的痛点与实际需求,才能更好地迭代出在线监测系统服务当地。”团队成员、南开大学电光学院2021级博士生董亮说。

经过多轮实地考察与反复论证,孙桂玲教授团队设计出一套完善的闭环现代化智慧农业建设方案,并将智能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系统实验室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功耗全天候无线农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系统无偿提供给当地农户使用,让智能化科技在泥土地里“大显身手”,带动襄垣县草莓、樱桃和香菇等特色农业产业稳步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出方案、送设备,更教技术。师生们还在襄垣县乡村工作站开设“小课堂”,手把手教村民使用设备,在手机上从多个维度查看和分析农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看到我们的成果能给老乡们带来帮助,我特别开心。”团队成员、南开大学电光学院2023级电子信息类特色班本科生钟骐骏说。

“南开智慧”,惠襄富民。得益于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首次种植樱桃的王桥镇米坪村解决了“树难栽”的问题,并在大棚种植西葫芦、豆角、西红柿等方面也用上了这项新科技。米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爱斌说:“有了这套系统,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大棚的实时情况,还能监测棚内温度、光照强度,及时收到突发灾害的预警提示等,对大棚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樱桃的健康生长创造条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以“质”致“远”,在襄垣县,借助省校合作“东风”,聚焦数字化转型的农业特色产业越来越多、渐成气候。数字化赋能传统农业走向“智慧未来”的图景逐渐“落笔生花”。(徐姗、霍卫星

原标题:让农业发展尽显“科技范儿”——襄垣县深化省校合作赋能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