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千万工程 万千气象|潞州区人居环境整治助乡村提“质”增“颜”
发布时间: 2024-08-15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今年以来,潞州区马厂镇李村沟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民生改善、乡风文明相结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道路硬化、广场修缮等工作,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走进马厂镇李村沟村,记者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在榆黄路两侧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铺平砂灰、递运方砖、做好沿边,经过一系列操作下,一块块水泥方砖为便道换上了新衣。

“工程从五月份开始,先把榆黄路东侧树木集中清理、修建花墙。目前正在铺砖,已经完成工程量的80%。”李村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李影说。

想民之所想,办民之所需。长达500余米的榆黄路(李村沟村段)作为马厂镇李村沟村前往市区的关键道路,对于村庄发展、村民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确保榆黄路两侧便道亮化项目顺利推动,李村沟村先后召开两委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多方听取居民意见,确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排查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顺利施工做足铺垫。

道路要通畅,文化发展也要跟得上。考虑到村民日常休闲娱乐需求,李村沟村还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在“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支持下,对占地1200余平方米的活动文化广场进行重新修缮。目前,也已经完成了主体墙面修建的20%。“听说村里要修建文化广场,我们就很期待把它建好。闲暇之余,带孩子散步、打羽毛球有了固定的地方。”村民申珅对记者说。

走在李村沟村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清廉典故的版面、休闲散步的村民,处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有力脉搏。

李村沟村坚持以打造文化特色鲜明、乡风文明进步的示范村为目标,抓紧抓实道路通畅、广场修建,动用大型机械设备清理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800余吨,整治村内公共区域“四堆”“六乱”60处,非正规垃圾点2处,实现了基础设施有提升、服务民生再提质,真正将“千万工程”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向百姓交出了满意答卷。(梁志滢

原标题:人居环境“细梳妆” 和美乡村“入画来”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潞州区尚书学府建设项目建设刷新“进度条”
· 预计九月底完工!潞州区淮海小吃即将亮相
· 潞州区长安社区“四抓”发力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 潞州区着力构建“1367”现代水网格局
· 潞州区:文物修缮让古建重焕光彩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潞州区
千万工程 万千气象|潞州区人居环境整治助乡村提“质”增“颜”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今年以来,潞州区马厂镇李村沟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民生改善、乡风文明相结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道路硬化、广场修缮等工作,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走进马厂镇李村沟村,记者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在榆黄路两侧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铺平砂灰、递运方砖、做好沿边,经过一系列操作下,一块块水泥方砖为便道换上了新衣。

“工程从五月份开始,先把榆黄路东侧树木集中清理、修建花墙。目前正在铺砖,已经完成工程量的80%。”李村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李影说。

想民之所想,办民之所需。长达500余米的榆黄路(李村沟村段)作为马厂镇李村沟村前往市区的关键道路,对于村庄发展、村民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确保榆黄路两侧便道亮化项目顺利推动,李村沟村先后召开两委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多方听取居民意见,确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排查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顺利施工做足铺垫。

道路要通畅,文化发展也要跟得上。考虑到村民日常休闲娱乐需求,李村沟村还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在“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支持下,对占地1200余平方米的活动文化广场进行重新修缮。目前,也已经完成了主体墙面修建的20%。“听说村里要修建文化广场,我们就很期待把它建好。闲暇之余,带孩子散步、打羽毛球有了固定的地方。”村民申珅对记者说。

走在李村沟村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清廉典故的版面、休闲散步的村民,处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有力脉搏。

李村沟村坚持以打造文化特色鲜明、乡风文明进步的示范村为目标,抓紧抓实道路通畅、广场修建,动用大型机械设备清理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800余吨,整治村内公共区域“四堆”“六乱”60处,非正规垃圾点2处,实现了基础设施有提升、服务民生再提质,真正将“千万工程”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向百姓交出了满意答卷。(梁志滢

原标题:人居环境“细梳妆” 和美乡村“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