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古邑潞城:素有“铜匠故乡”之美誉
发布时间: 2024-07-16   |  来源: 上党晚报

1

铜器,早在几千年前就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最初的一种美学灵感。由此,被赋予“吉金”的铜器,因其历经千年风霜而不易形的特点,曾一度作为人们的身份象征和地位标志。

太行腹地古邑潞城,曾是辉煌三晋历史的潞国之地,素有“铜匠故乡”之美誉。

“铜匠故乡”生产的“潞城铜器”,不仅工艺精美,色彩华丽,而且器形独特,纹饰唯美,在大清时就已享誉京城,知名天下。《山西省二轻志》曾这样概述:“此地生产的铜器,以紫铜精制为主,具有塑性好、不锈蚀、耐用性好的特点。”可以说,每一件潞城铜器,都向人们揭示着不同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内涵和历史源流。因此,潞城铜器也曾被专家称为“一部鎏金的潞城史书”。

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更迭,在铜器渐渐远离我们生活的今天,触摸民间遗存的一件件潞城铜器,“把玩”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宝贝”,心中顿时生出一种对潞城铜艺的敬畏:民间散落的每一件潞城铜器,虽有金属的质感,却不是冷冰冰的,而是蕴含着潞城铜器历史的温度,是那样的质朴而美丽!

于是,我带着对潞城铜艺特有的敬畏之心,走进了潞城铜器远去的历史深处。

图为:潞城铜器(资料图)

2

我行走在潞城铜艺沉寂的历史角落,小心翼翼地探寻着潞城铜器的每一段历史,在潞城铜器被亮堂堂地定格在铜器文化的历史篇章中,在那些被无数人讲述了无数遍的潞城铜器故事里,最经典的故事版本是流传在故乡一带的“铜崇道”。

相传,崇道村自古铜匠多,在古潞州人的思维里,虽然这些乡村铜匠算不上手艺最精之辈,却是大唐潞州别驾李隆基寻访“铜崇道”的最好理由,并由此流传下家喻户晓的古民谚:“铜崇道、铁贾村,珍珠玛瑙翟店村,糠打一座城五里厚,还有二十四里焉有桥,不知狮猴有多少?”民谚故事的内涵,就是对潞城丰饶富足的写照,更是对潞城铜艺最自豪的历史标签。

走进潞城铜器的历史深处,明、清以来,潞城铜器技艺尤为精湛。收藏界近年来发现的明崇祯年间“大明宝钞”铜版,以及多种清代母钱、样钱等,均出自漳河流域养育的古邑潞城;就连北京紫禁城大殿台基上和后宫东西长廊两旁,排列着的那些直径达一米多的清代鎏金大铜缸,这些精美绝伦的国宝,多是由潞城铜匠冶炼铸造。在《大清会典》里,关于紫禁城大铜缸的记载,给走进京城的潞城铜匠留下了一笔值得荣耀的记载。

随着潞城铜匠艺人在京城的发展壮大,那些在京城经营铜器货铺的潞商,还有那些满口乡音的潞城铜匠,红红火火、风风光光地走过了二百多年。到了同治八年(1869),从潞城走出的郭兴发,这位由一名监生走进大清内务府的潞城籍官员,曾两次参加了皇家陵寝修造工程;正是因其高超的铜艺,在光绪十年(1884)朝廷为慈禧太后五十大寿献礼的规划工程中,郭兴发很荣幸地承担了紫禁城储秀宫龙凤鼎炉制作的任务,并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赞赏,也为潞城铜器业的发展与铜匠队伍的壮大,再次展望了美好的前景。

探寻潞城铜器的辉煌历史,古邑潞城因有了铜器业的闻名遐迩,无论是铜崇道、还是铜三井,也无论是铜黄池、还是铜东邑,这些因潞城铜器而知名乡野、且凝结着“潞城铜艺”之魂的地理名片,被一代代乡村铜匠用木板扁担、或竹板扁担,一头挑着小火炉和木风箱、一头挑着工具箱和行李卷,顺着万里茶道、沿着邯长古道,把潞城铜艺挑向太行山外、挑向远方,从而在上党乃至三晋大地上广扬,甚至连京城的达官显贵、宫廷大员也耳熟能详地讲述其一二。

所以,那些至今遗存或散落在关内口外、大江南北的潞商驿站和晋商会馆,还有潞泽会馆等,都不乏有潞商与潞城铜匠的历史影子。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潞城铜器业也迎来美好的发展景象。潞城乡间那些生产铜器的艺人和工人,在政府的扶持与工商业政策的召唤下,他们重操旧业,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凑工具,迅速恢复了潞城铜器行业的生产,开办了生产铜器的乡间作坊,为人们加工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铜盆、铜勺、铜锁、铜壶等用具。

到了20世纪50年代,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引下,潞城各地铜匠又组织起铜器生产合作社,并开始生产铜板。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五金工艺社,他们制作的各种造型古朴、美观实用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日用品铜器和工艺品铜器,使“铜匠故乡”再度享誉三晋,其产品也在品种与工艺上有了创新发展。随后,县皮麻社和铜板厂合并成立潞城五金工艺厂,聘请老铜匠为技术人员,研发生产圆球形工艺铜壶,开创了潞城铜器发展的新局面。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潞城五金工艺厂进行工艺改革,由手工制作改为手工与机械制作相结合,扩大了生产规模,铜器品种研发到三十余种,新产品有大底壶、花梁壶、悬钩壶、龙壶等。为提高生产效率,扩大铜器生产,该厂先后增加了铜板生产线、铜带生产线,使工艺流程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品种走向了系列化,由壶类产品增加到酒具、茶具、火锅等八十多个品种。

到20世纪80年代后,潞城铜器业的发展高峰期时铜器生产厂家达六十余家,仅潞城东乡原黄池一个乡就有四十多家铜器厂。其中,潞城五金工艺厂生产的金狮牌铜火锅打入北京市场;黄池威远实业有限公司铜器厂规模最大,该厂生产的“春燕牌”铜火锅,在全国各地达三百多个销售点。

这个时期,历经时光洗涤的潞城铜器,在保持造型美观、经济实用的基础上,打制技艺达到时代的顶峰,生产工序也十分严格,每制作、完成一件铜器工艺品,都要经过下料火、造型、对焊、酸洗、挂锡、錾花等二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规范的工艺标准;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开发研制的新品,其造型古朴优雅,其色调富丽而靓,其雕花精湛至尊,所出口的铜工艺品均被外贸部门评为免检产品。尤其是五金工艺厂生产的铜制工艺品,选料精、工艺细,严把每一道关,就连辅料锡的选配也十分精准,使锡含铅量达到极低标准。

改革开放以后,潞城铜艺吸收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以相融、包容、创新的特点,成为新研产品的方向,正如《潞城市志》载:潞城铜匠制作的铜器工艺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工艺品上的图案基本上是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如铜制八仙壶、龙凤壶就是根据民间传说,利用镶嵌和錾花工艺,把图案展现在壶体上的。新研发的潞城铜器,不断扩大范围走出国门,产品曾一度远销美、日、意、英、法、德等多个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4

潞城铜器,从皇家到民间都有记忆的潞城铜艺故事。

如今,民间收藏的一件件泛着岁月印痕的潞城精美铜器,一个个口口相传的潞城铜器故事,印证了潞城铜艺辉煌的历史;还有乾隆皇帝兴奋之余,挥御笔赐予潞城“登天铜府”的美丽传说,都告诉我们:古邑潞城,永远是铜铸的潞城;就连潞水河边潞河村两千多年前的古墓群埋葬的一个个主人,陪葬他们的那些特别珍奇的漂亮铜鼎、精美铜壶、雅巧铜鉴、锋利铜鬲之类的青铜器物,已把潞城的历史大大方方地、排排场场地摆进了国家级的博物馆。还有潞城五金厂生产的錾花八仙铜壶,黄池村生产的铜火锅,今天看来,在收藏家眼里都是精美的、价值不菲的宝贝,但在昨天的潞城乡间,这些铜器却装饰着寻常人家的寻常生活:冬日的窑洞里,一家人围着饭桌,暖热的铜盆炭火、装满唐宫悦酒的铜酒壶,仿佛是潞城民间正在讲述“铜崇道、铁贾村,珍珠玛瑙翟店村……”的民谚故事。

如今,潞邑古三井的铜器作坊、古东邑的五金工厂、古黄池铜匠艺人的老窑洞、古山底村的铜火炉,还有凸显老态的铜崇道,这些留在岁月印痕里的潞城铜器故事,就像邻居奶奶当年纺花车上甩着的棉线,越拉越长……其实,并不是潞城铜器故事长,而是潞城铜器的历史太悠久了,就连潞城铜器收藏家的收藏故事,也显得格外地古拙而清幽、淡泊而雅致……

如今,生产潞城铜器的作坊和厂家已不复存在,但各种造型古朴、美观适用,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潞城铜器,如潞城五金工艺社生产的盘龙饰件,潞城五金厂生产的錾花大铜壶、錾花鎏金小铜瓶、精巧奶茶壶、瓜棱黄铜壶,还有“友乐”牌錾花鎏金小酒壶、小酒盃、漂亮的景泰蓝龙配件等,以及黄池村生产的纪念1994年潞城撤县改市给来宾赠送的精巧小火锅,潞城东邑福利工艺厂生产的“金龙”牌铜器等等,这些已经退出百姓日常生活的铜器,却都是收藏界的主打藏品,他们不仅仅是收藏潞城铜器,还收藏着潞城制铜工艺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这些潞城“吉金”,永远地留在潞邑、上党乃至更多的喜爱潞城铜器的历史记忆之中。

5

有人说:铜,是一种有生命力的金属,它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伴你慢慢读懂历史。的确是这样!

追溯潞城铜器的历史,灿烂的潞城青铜器文明,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载体之一,促进了原始农业和原始手工业的进一步细化。

潞城铜器,在岁月的沉淀里,变幻出独特的色泽和纹理,留住了岁月的历史与记忆,见证了当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透过潞城铜器的发展历史,使我们看到了:潞城铜器不仅是潞城生产力水平的体现,也是潞城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体现,更是古邑潞城“鎏金”的历史记忆。(郭存亭

原标题:潞城铜艺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仲章:古潞最早的名贤
· 上党区荫城村山墙上的“地皮官司”碑
· 潞州区历史上的那些“首个”
· 揭秘:长子麻商背后的故事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历史
古邑潞城:素有“铜匠故乡”之美誉

1

铜器,早在几千年前就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最初的一种美学灵感。由此,被赋予“吉金”的铜器,因其历经千年风霜而不易形的特点,曾一度作为人们的身份象征和地位标志。

太行腹地古邑潞城,曾是辉煌三晋历史的潞国之地,素有“铜匠故乡”之美誉。

“铜匠故乡”生产的“潞城铜器”,不仅工艺精美,色彩华丽,而且器形独特,纹饰唯美,在大清时就已享誉京城,知名天下。《山西省二轻志》曾这样概述:“此地生产的铜器,以紫铜精制为主,具有塑性好、不锈蚀、耐用性好的特点。”可以说,每一件潞城铜器,都向人们揭示着不同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内涵和历史源流。因此,潞城铜器也曾被专家称为“一部鎏金的潞城史书”。

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更迭,在铜器渐渐远离我们生活的今天,触摸民间遗存的一件件潞城铜器,“把玩”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宝贝”,心中顿时生出一种对潞城铜艺的敬畏:民间散落的每一件潞城铜器,虽有金属的质感,却不是冷冰冰的,而是蕴含着潞城铜器历史的温度,是那样的质朴而美丽!

于是,我带着对潞城铜艺特有的敬畏之心,走进了潞城铜器远去的历史深处。

图为:潞城铜器(资料图)

2

我行走在潞城铜艺沉寂的历史角落,小心翼翼地探寻着潞城铜器的每一段历史,在潞城铜器被亮堂堂地定格在铜器文化的历史篇章中,在那些被无数人讲述了无数遍的潞城铜器故事里,最经典的故事版本是流传在故乡一带的“铜崇道”。

相传,崇道村自古铜匠多,在古潞州人的思维里,虽然这些乡村铜匠算不上手艺最精之辈,却是大唐潞州别驾李隆基寻访“铜崇道”的最好理由,并由此流传下家喻户晓的古民谚:“铜崇道、铁贾村,珍珠玛瑙翟店村,糠打一座城五里厚,还有二十四里焉有桥,不知狮猴有多少?”民谚故事的内涵,就是对潞城丰饶富足的写照,更是对潞城铜艺最自豪的历史标签。

走进潞城铜器的历史深处,明、清以来,潞城铜器技艺尤为精湛。收藏界近年来发现的明崇祯年间“大明宝钞”铜版,以及多种清代母钱、样钱等,均出自漳河流域养育的古邑潞城;就连北京紫禁城大殿台基上和后宫东西长廊两旁,排列着的那些直径达一米多的清代鎏金大铜缸,这些精美绝伦的国宝,多是由潞城铜匠冶炼铸造。在《大清会典》里,关于紫禁城大铜缸的记载,给走进京城的潞城铜匠留下了一笔值得荣耀的记载。

随着潞城铜匠艺人在京城的发展壮大,那些在京城经营铜器货铺的潞商,还有那些满口乡音的潞城铜匠,红红火火、风风光光地走过了二百多年。到了同治八年(1869),从潞城走出的郭兴发,这位由一名监生走进大清内务府的潞城籍官员,曾两次参加了皇家陵寝修造工程;正是因其高超的铜艺,在光绪十年(1884)朝廷为慈禧太后五十大寿献礼的规划工程中,郭兴发很荣幸地承担了紫禁城储秀宫龙凤鼎炉制作的任务,并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赞赏,也为潞城铜器业的发展与铜匠队伍的壮大,再次展望了美好的前景。

探寻潞城铜器的辉煌历史,古邑潞城因有了铜器业的闻名遐迩,无论是铜崇道、还是铜三井,也无论是铜黄池、还是铜东邑,这些因潞城铜器而知名乡野、且凝结着“潞城铜艺”之魂的地理名片,被一代代乡村铜匠用木板扁担、或竹板扁担,一头挑着小火炉和木风箱、一头挑着工具箱和行李卷,顺着万里茶道、沿着邯长古道,把潞城铜艺挑向太行山外、挑向远方,从而在上党乃至三晋大地上广扬,甚至连京城的达官显贵、宫廷大员也耳熟能详地讲述其一二。

所以,那些至今遗存或散落在关内口外、大江南北的潞商驿站和晋商会馆,还有潞泽会馆等,都不乏有潞商与潞城铜匠的历史影子。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潞城铜器业也迎来美好的发展景象。潞城乡间那些生产铜器的艺人和工人,在政府的扶持与工商业政策的召唤下,他们重操旧业,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凑工具,迅速恢复了潞城铜器行业的生产,开办了生产铜器的乡间作坊,为人们加工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铜盆、铜勺、铜锁、铜壶等用具。

到了20世纪50年代,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引下,潞城各地铜匠又组织起铜器生产合作社,并开始生产铜板。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五金工艺社,他们制作的各种造型古朴、美观实用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日用品铜器和工艺品铜器,使“铜匠故乡”再度享誉三晋,其产品也在品种与工艺上有了创新发展。随后,县皮麻社和铜板厂合并成立潞城五金工艺厂,聘请老铜匠为技术人员,研发生产圆球形工艺铜壶,开创了潞城铜器发展的新局面。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潞城五金工艺厂进行工艺改革,由手工制作改为手工与机械制作相结合,扩大了生产规模,铜器品种研发到三十余种,新产品有大底壶、花梁壶、悬钩壶、龙壶等。为提高生产效率,扩大铜器生产,该厂先后增加了铜板生产线、铜带生产线,使工艺流程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品种走向了系列化,由壶类产品增加到酒具、茶具、火锅等八十多个品种。

到20世纪80年代后,潞城铜器业的发展高峰期时铜器生产厂家达六十余家,仅潞城东乡原黄池一个乡就有四十多家铜器厂。其中,潞城五金工艺厂生产的金狮牌铜火锅打入北京市场;黄池威远实业有限公司铜器厂规模最大,该厂生产的“春燕牌”铜火锅,在全国各地达三百多个销售点。

这个时期,历经时光洗涤的潞城铜器,在保持造型美观、经济实用的基础上,打制技艺达到时代的顶峰,生产工序也十分严格,每制作、完成一件铜器工艺品,都要经过下料火、造型、对焊、酸洗、挂锡、錾花等二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规范的工艺标准;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开发研制的新品,其造型古朴优雅,其色调富丽而靓,其雕花精湛至尊,所出口的铜工艺品均被外贸部门评为免检产品。尤其是五金工艺厂生产的铜制工艺品,选料精、工艺细,严把每一道关,就连辅料锡的选配也十分精准,使锡含铅量达到极低标准。

改革开放以后,潞城铜艺吸收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以相融、包容、创新的特点,成为新研产品的方向,正如《潞城市志》载:潞城铜匠制作的铜器工艺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工艺品上的图案基本上是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如铜制八仙壶、龙凤壶就是根据民间传说,利用镶嵌和錾花工艺,把图案展现在壶体上的。新研发的潞城铜器,不断扩大范围走出国门,产品曾一度远销美、日、意、英、法、德等多个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4

潞城铜器,从皇家到民间都有记忆的潞城铜艺故事。

如今,民间收藏的一件件泛着岁月印痕的潞城精美铜器,一个个口口相传的潞城铜器故事,印证了潞城铜艺辉煌的历史;还有乾隆皇帝兴奋之余,挥御笔赐予潞城“登天铜府”的美丽传说,都告诉我们:古邑潞城,永远是铜铸的潞城;就连潞水河边潞河村两千多年前的古墓群埋葬的一个个主人,陪葬他们的那些特别珍奇的漂亮铜鼎、精美铜壶、雅巧铜鉴、锋利铜鬲之类的青铜器物,已把潞城的历史大大方方地、排排场场地摆进了国家级的博物馆。还有潞城五金厂生产的錾花八仙铜壶,黄池村生产的铜火锅,今天看来,在收藏家眼里都是精美的、价值不菲的宝贝,但在昨天的潞城乡间,这些铜器却装饰着寻常人家的寻常生活:冬日的窑洞里,一家人围着饭桌,暖热的铜盆炭火、装满唐宫悦酒的铜酒壶,仿佛是潞城民间正在讲述“铜崇道、铁贾村,珍珠玛瑙翟店村……”的民谚故事。

如今,潞邑古三井的铜器作坊、古东邑的五金工厂、古黄池铜匠艺人的老窑洞、古山底村的铜火炉,还有凸显老态的铜崇道,这些留在岁月印痕里的潞城铜器故事,就像邻居奶奶当年纺花车上甩着的棉线,越拉越长……其实,并不是潞城铜器故事长,而是潞城铜器的历史太悠久了,就连潞城铜器收藏家的收藏故事,也显得格外地古拙而清幽、淡泊而雅致……

如今,生产潞城铜器的作坊和厂家已不复存在,但各种造型古朴、美观适用,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潞城铜器,如潞城五金工艺社生产的盘龙饰件,潞城五金厂生产的錾花大铜壶、錾花鎏金小铜瓶、精巧奶茶壶、瓜棱黄铜壶,还有“友乐”牌錾花鎏金小酒壶、小酒盃、漂亮的景泰蓝龙配件等,以及黄池村生产的纪念1994年潞城撤县改市给来宾赠送的精巧小火锅,潞城东邑福利工艺厂生产的“金龙”牌铜器等等,这些已经退出百姓日常生活的铜器,却都是收藏界的主打藏品,他们不仅仅是收藏潞城铜器,还收藏着潞城制铜工艺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这些潞城“吉金”,永远地留在潞邑、上党乃至更多的喜爱潞城铜器的历史记忆之中。

5

有人说:铜,是一种有生命力的金属,它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伴你慢慢读懂历史。的确是这样!

追溯潞城铜器的历史,灿烂的潞城青铜器文明,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载体之一,促进了原始农业和原始手工业的进一步细化。

潞城铜器,在岁月的沉淀里,变幻出独特的色泽和纹理,留住了岁月的历史与记忆,见证了当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透过潞城铜器的发展历史,使我们看到了:潞城铜器不仅是潞城生产力水平的体现,也是潞城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体现,更是古邑潞城“鎏金”的历史记忆。(郭存亭

原标题:潞城铜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