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长治市人民医院糖足团队为患者拆除腰部“炸弹”
发布时间: 2024-07-12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日前,长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糖足团队成功为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治愈“有头疽”,帮助其祛除恶疾,重回往日光彩。

腰部一“疙瘩”,竟是致命伤

事情是这样的。偶然一天,48岁的曹女士发现腰背部起了一个“疙瘩”,但她并未在意,谁承想“疙瘩”越来越大,红肿疼痛,挤压以后反而加重,并常常昏睡过去。此刻,曹女士和家属意识到可能问题比较严重,于是赶忙到长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医生接诊后,为其进行查体,看到曹女士腰背部有一硬肿块,中间红肿范围约碗口大小,顶部可见多个脓头、部分破溃、少许溢脓,疼痛明显。当下,医生便意识到这个肿块是“有头疽”,也叫“发背”,它以中老年及糖尿病患者多见,容易在脖子后面、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而这些部位的脓肿不易排出,病情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一番询问后,得知曹女士患糖尿病五年多,但平时没有用药治疗,也不控制饮食及监测血糖。今年4月初,曹女士还出现了口干、乏力、嗜睡的症状,并伴有发热,最高体温39℃,服用退热药效差。这时,医生急忙为曹女士检查,化验静脉随机血糖竟高达42.88mmol/L!

血糖如此之高,感染部位里面很可能伴有坏死性筋膜炎,如不及时救治,感染扩散沿深、浅筋膜快速蔓延,便会出现脓毒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病死率极高,这对于内科、外科均是挑战。

全力以赴,共战“发背”

此种情况下,医生不敢有丝毫犹豫,立即将曹女士收住病房。胰岛素泵、静脉微量泵降糖、抗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营养支持,清创换药……长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糖足团队积极为曹女士进行治疗。但如此大范围的感染灶,极度消耗状态的坏死性筋膜炎,加上曹女士是素食主义,于是医生反复向其强调,必须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否则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等营养不良,不利于感染的控制。

在治疗第3天,曹女士血糖依旧没有降下来,硬肿范围也没有缩小及液化趋势。考虑到背部皮肤厚,不易破脓,极易引发脓毒血症,甚至扩散到脊柱和腹腔等深处部位,糖足团队立即请中医科会诊,予以患者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托毒透脓,同时调补脾胃。治疗第6天,针对曹女士脓肿已形成极重度感染的情况,医生及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4天下来,排出超过2000ml的脓血性坏死物。情况不容乐观,曹女士被病魔折磨,身心俱疲,痛不欲生,甚至几欲放弃治疗,内分泌科医护人员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帮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切开5天后,曹女士的硬肿范围明显缩小,这一变化让医疗团队十分欣慰,后又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扩创治疗。由于创面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在经过彻底的清创后,内部好像一只八爪鱼张开它的触手,散布着7-8处窦道,深深嵌入组织之中,深度达6-8厘米。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医生们沉着冷静,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一步步仔细清理,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曹女士血糖控制差,伤口极度不好愈合,于是糖足团队每天跟踪其病情变化,辨证分析,积极制定每一阶段治疗方案和换药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扩创术后负压引流7天,创面肉芽生长良好,术后第8天曹女士出院进行居家养护。

枯骨生肉,妙手回春

之后,院外简易负压1周后,内分泌科糖尿病足团队依据曹女士局部肉芽生长情况考虑植皮,但患者和家属顾虑较多,拒绝植皮。面对这样的困境,医生并未放弃,而是开始寻求第二套治疗方案。后经商量讨论,决定采用中西医结合,局部使用中药及新型敷料。为给患者节省费用和减少来院次数,把控5-7天换药一次。由于患者存在皮肤过敏和多汗的情况,创面周围皮肤出现了皮炎症状,使得每一次换药过程更加复杂和耗时。

通过内分泌科糖足团队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曹女士伤口日渐缩小、愈合,新的皮肤再次生出,血糖控制较为理想,患者精神状态日趋好转,饮食睡眠等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疙瘩”完全消失后,曹女士和家属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 情暖人心 医术精湛 尽职尽责”的锦旗,送到糖尿病足团队手中,并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双手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特别是周敏医生,每次都是利用自己休息时间为我换药,一忙就是一个多小时,没听她抱怨过一句,我看见她满头大汗都觉得于心不忍。感谢团队医护人员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让我熬过了这段黑暗的时光。”

据了解,长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糖足团队接诊糖足(除非涉及截肢)及糖尿病合并创面患者,已形成了固定医疗小组、护理小组的规范化糖尿病足及创面诊疗团队,治疗理念和处理手段同质化,内科保驾护航,固定骨科医生协作手术,内外联动,成功为患者筑起健康“保护墙”。(牛丽丽、马海芳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长治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助患者改“斜”归正
· 长治市肾内科专家走进壶关中医院开展“肾”度帮扶
· 长治市人民医院“折桂”晋级全国总决赛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医疗健康
长治市人民医院糖足团队为患者拆除腰部“炸弹”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日前,长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糖足团队成功为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治愈“有头疽”,帮助其祛除恶疾,重回往日光彩。

腰部一“疙瘩”,竟是致命伤

事情是这样的。偶然一天,48岁的曹女士发现腰背部起了一个“疙瘩”,但她并未在意,谁承想“疙瘩”越来越大,红肿疼痛,挤压以后反而加重,并常常昏睡过去。此刻,曹女士和家属意识到可能问题比较严重,于是赶忙到长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医生接诊后,为其进行查体,看到曹女士腰背部有一硬肿块,中间红肿范围约碗口大小,顶部可见多个脓头、部分破溃、少许溢脓,疼痛明显。当下,医生便意识到这个肿块是“有头疽”,也叫“发背”,它以中老年及糖尿病患者多见,容易在脖子后面、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而这些部位的脓肿不易排出,病情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一番询问后,得知曹女士患糖尿病五年多,但平时没有用药治疗,也不控制饮食及监测血糖。今年4月初,曹女士还出现了口干、乏力、嗜睡的症状,并伴有发热,最高体温39℃,服用退热药效差。这时,医生急忙为曹女士检查,化验静脉随机血糖竟高达42.88mmol/L!

血糖如此之高,感染部位里面很可能伴有坏死性筋膜炎,如不及时救治,感染扩散沿深、浅筋膜快速蔓延,便会出现脓毒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病死率极高,这对于内科、外科均是挑战。

全力以赴,共战“发背”

此种情况下,医生不敢有丝毫犹豫,立即将曹女士收住病房。胰岛素泵、静脉微量泵降糖、抗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营养支持,清创换药……长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糖足团队积极为曹女士进行治疗。但如此大范围的感染灶,极度消耗状态的坏死性筋膜炎,加上曹女士是素食主义,于是医生反复向其强调,必须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否则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等营养不良,不利于感染的控制。

在治疗第3天,曹女士血糖依旧没有降下来,硬肿范围也没有缩小及液化趋势。考虑到背部皮肤厚,不易破脓,极易引发脓毒血症,甚至扩散到脊柱和腹腔等深处部位,糖足团队立即请中医科会诊,予以患者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托毒透脓,同时调补脾胃。治疗第6天,针对曹女士脓肿已形成极重度感染的情况,医生及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4天下来,排出超过2000ml的脓血性坏死物。情况不容乐观,曹女士被病魔折磨,身心俱疲,痛不欲生,甚至几欲放弃治疗,内分泌科医护人员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帮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切开5天后,曹女士的硬肿范围明显缩小,这一变化让医疗团队十分欣慰,后又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扩创治疗。由于创面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在经过彻底的清创后,内部好像一只八爪鱼张开它的触手,散布着7-8处窦道,深深嵌入组织之中,深度达6-8厘米。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医生们沉着冷静,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一步步仔细清理,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曹女士血糖控制差,伤口极度不好愈合,于是糖足团队每天跟踪其病情变化,辨证分析,积极制定每一阶段治疗方案和换药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扩创术后负压引流7天,创面肉芽生长良好,术后第8天曹女士出院进行居家养护。

枯骨生肉,妙手回春

之后,院外简易负压1周后,内分泌科糖尿病足团队依据曹女士局部肉芽生长情况考虑植皮,但患者和家属顾虑较多,拒绝植皮。面对这样的困境,医生并未放弃,而是开始寻求第二套治疗方案。后经商量讨论,决定采用中西医结合,局部使用中药及新型敷料。为给患者节省费用和减少来院次数,把控5-7天换药一次。由于患者存在皮肤过敏和多汗的情况,创面周围皮肤出现了皮炎症状,使得每一次换药过程更加复杂和耗时。

通过内分泌科糖足团队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曹女士伤口日渐缩小、愈合,新的皮肤再次生出,血糖控制较为理想,患者精神状态日趋好转,饮食睡眠等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疙瘩”完全消失后,曹女士和家属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 情暖人心 医术精湛 尽职尽责”的锦旗,送到糖尿病足团队手中,并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双手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特别是周敏医生,每次都是利用自己休息时间为我换药,一忙就是一个多小时,没听她抱怨过一句,我看见她满头大汗都觉得于心不忍。感谢团队医护人员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让我熬过了这段黑暗的时光。”

据了解,长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糖足团队接诊糖足(除非涉及截肢)及糖尿病合并创面患者,已形成了固定医疗小组、护理小组的规范化糖尿病足及创面诊疗团队,治疗理念和处理手段同质化,内科保驾护航,固定骨科医生协作手术,内外联动,成功为患者筑起健康“保护墙”。(牛丽丽、马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