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夏季,激情来袭。日前,在沁县牛寺乡山曲村篮球场,每天下午和晚上的两场“村BA”总会如约激情上演。球场上呐喊声、助威声不绝于耳,球场外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交织出乡村红火生活的烟火气。“真过瘾,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比赛,太赞了!”现场观赛的群众纷纷点赞。
图为:“村BA”赛事火热
时间已过去一周有余,但魅力牛寺和美乡村“村BA”篮球比赛依旧是乡亲们热议的话题。看似“土”味十足的比赛,却成为村民们喜闻乐见的“顶流”,让沉寂的乡村一次次沸腾。即使没有一流的设备,没有先进的场馆,没有星光熠熠的专业选手,但“草根”们的狂欢同样牵动着邻里乡情,生动诠释着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满满活力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村BA”的魅力在哪里?“村BA”为乡村带来了什么?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探寻牛寺乡“村BA”背后的乡村文化振兴“密码”。
聚焦农村需求 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环节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牛寺乡“村BA”篮球赛正是这样顺势而为。当下,以“大地流彩”为主题的乡村文化系列活动正在沁县各乡村火热举办,提升农民健康素养、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弘扬健康向上乡村风尚已经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牛寺乡正是把握了这一重要节点,在为期5天的时间内,组织6支球队,开展9场比赛,累计吸引群众2万多人参与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图为:“村BA”现场“球王争霸”
把握时间节点,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牛寺乡有着良好基础。近年来,牛寺乡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文体旅深度融合,持续开展了乡村休闲乡村游、锣鼓大赛、民俗展演、文创产品展示、特色农产品展销等活动,威风锣鼓、扭秧歌、划旱船等节目推陈出新、接续上演。这一系列活动的打造,让农村成为主场、农业成为主线、农民成为主角,独具乡土味道、乡村风情、乡愁记忆的特色农民体育活动形成品牌。
持续打造,乡村文化才有魅力;更接地气,乡土文化才更具有感召力。在牛寺乡“村BA”赛事的现场,“接地气”是其鲜明的特征。放下锄头的老农成了队员,十里八乡的乡亲则是观众;没有鲜花横幅、电子大屏,只有大小形态不一的塑料凳,以及篮球入筐后的阵阵欢呼声。“土”味益浓的“村BA”,让现场群众在一场沉浸式的体育盛宴中产生共鸣,让远在他乡的游子通过互联网各平台分享、点赞、留言,为本村的球队加油助威。这样的力量从何而来?
“这种感受不同于观看职业联赛,而是体验更加乡土化的文化。一方面,我们结合时代需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让农民群众更有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有效激发全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牛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晓峰表示。
注入人气活力 筑牢乡村文化振兴的组织保障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如何让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领头雁”队伍为乡村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牛寺乡举办“村BA”活动的另一重要目的,是着力培优惠及乡村产业发展的“雁阵”。
2021年10月,牛寺乡各村顺利完成新“两委”班子换届,构筑起一个个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全乡发展态势一片向好。三年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已到届中期,一些村的支部建设进入瓶颈期,村干部也进入了疲惫期,各村均缺少一个重新激发斗志、全村人民再度凝聚在一起的机会。特别是山曲村,今年被列为“三个一批重点村”,破“茧”刻不容缓。此时,牛寺乡提出在全乡范围内举办一场“村BA”比赛,同时将举办地确定在山曲村,用意不言而喻。
以“村”为名,以球聚力。这场看似“土”味十足的篮球赛,却关乎各村荣誉。因此,在比赛前期,各村党组织暗自较劲,按照“支部发力、党员牵线、群众参与”思路,主动沟通联络在外流动党员、新乡贤和学子参加本次“村BA”。牛寺村党支部书记李向阳深有感触地说:“本次‘村BA’的开展,充分展现了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团结向前冲的精气神。‘村BA’不仅是一场球赛,更是一个拉近党群关系的载体。”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当下,在村里要想凑齐一支年轻力强的队伍参赛并非易事。走马岭西汤联队虽然尽力凑齐了一支队伍,但首场比赛结果并不尽人意。西汤村支部书记代永亮心有不甘地把比赛视频和比分发到了村微信群里,本村两名年轻小伙当即“怒”了:“西汤怎么没人了?我们现在就买票回去。”于是,两人连夜从外地坐车回来参加比赛。无论比赛胜负,感受运动快乐,激发群众心系家乡、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激情,这正是“村BA”带给牛寺乡的最大收获。
只有贴近群众,才能凝心聚力。在举办赛事的几天里,每到下午山曲村广场上就围满了村民,像过节一样喜庆。村民王宝玲因身体原因需依靠轮椅行动,30年来她基本没怎么出过门。当得知篮球赛在本村举办,山曲村也有队伍参赛时,不爱热闹的她每天下午都早早叫家人推着自己来到场边等候。她说:“这么多年每天只能在电视和手机上看看视频、听听曲,这次球赛终于能让我亲身感受到活力,能跟其他村民们一起说笑、一起鼓掌。”
对于牛寺乡的群众来说,“村BA”的成功举办,远远不是一场赛事的成功,而是参与者用热情和期许凝聚起关注乡村、建设家园的磅礴力量。在又“村”又“燃”的比赛中,心怀激情的村民打出了新时代乡村百姓的精神风貌和进取品质,让人们在寻回“乡恋”与“乡愁”的同时,真正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激发内生动力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成功突破
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事实上,许多群众农忙时是“泥腿子”,一有舞台就变成了“艺术家”。在牛寺乡举办“村BA”期间,不少参赛队员感慨,如果没有这场比赛,或许很难有机会展现自我。“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挖掘群众擅长、成就群众热爱,才能更好地激发群众热情。”这正是牛寺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所在。
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农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牛寺乡在“村BA”比赛中,将“群众+自治”贯彻始终,推动“村BA”各项工作深入乡村、下沉农家。他们将篮球场管理、停车管理、卫生整治、文明看球行为等纳入村规民约,从比赛安排到气氛组织全部由群众包干,乡政府做好协调服务保障。比赛期间,他们推动不收门票、免费停车、志愿服务、平价待客、文明观赛、有序离场等,无不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在比赛中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多个球场、少个赌场,多场球赛、少场酒席,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的文明新风尚。“团结互助、群众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在“村BA”赛事中焕发蓬勃生机、彰显时代风采。
山曲村党支部书记石向斌对此深有感触,他说:“除了坚持带给篮球爱好者更好的观赛体验,山曲村也在积极探索如何用好‘村BA’品牌,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借助赛事,村集体决定,将比赛期间场外各项经营收入,用于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卫生环境、村容村貌。同时,在今后积极探索打造“以赛助旅、以赛扶产”全产业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乡村文化“接地气”,才会“有朝气”。通过牛寺乡的“村BA”,我们看到了体育的另一种可能,也看到了乡村建设的另一条思路:通过强化政府层面的统筹,推动人民需求与体育旅游发展紧密结合,释放乡村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有效激活农村环境中“沉睡”的自然资源,在田野上、村庄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并使其转化为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生产力。
“村”赛不“村”,小赛不小。正在各地兴起的“村BA”,应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冯波、井娇、董殷帅)
原标题:何以热爱?又“村”又“燃”!——看沁县牛寺乡如何以“村BA”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火热夏季,激情来袭。日前,在沁县牛寺乡山曲村篮球场,每天下午和晚上的两场“村BA”总会如约激情上演。球场上呐喊声、助威声不绝于耳,球场外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交织出乡村红火生活的烟火气。“真过瘾,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比赛,太赞了!”现场观赛的群众纷纷点赞。
图为:“村BA”赛事火热
时间已过去一周有余,但魅力牛寺和美乡村“村BA”篮球比赛依旧是乡亲们热议的话题。看似“土”味十足的比赛,却成为村民们喜闻乐见的“顶流”,让沉寂的乡村一次次沸腾。即使没有一流的设备,没有先进的场馆,没有星光熠熠的专业选手,但“草根”们的狂欢同样牵动着邻里乡情,生动诠释着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满满活力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村BA”的魅力在哪里?“村BA”为乡村带来了什么?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探寻牛寺乡“村BA”背后的乡村文化振兴“密码”。
聚焦农村需求 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环节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牛寺乡“村BA”篮球赛正是这样顺势而为。当下,以“大地流彩”为主题的乡村文化系列活动正在沁县各乡村火热举办,提升农民健康素养、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弘扬健康向上乡村风尚已经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牛寺乡正是把握了这一重要节点,在为期5天的时间内,组织6支球队,开展9场比赛,累计吸引群众2万多人参与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图为:“村BA”现场“球王争霸”
把握时间节点,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牛寺乡有着良好基础。近年来,牛寺乡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文体旅深度融合,持续开展了乡村休闲乡村游、锣鼓大赛、民俗展演、文创产品展示、特色农产品展销等活动,威风锣鼓、扭秧歌、划旱船等节目推陈出新、接续上演。这一系列活动的打造,让农村成为主场、农业成为主线、农民成为主角,独具乡土味道、乡村风情、乡愁记忆的特色农民体育活动形成品牌。
持续打造,乡村文化才有魅力;更接地气,乡土文化才更具有感召力。在牛寺乡“村BA”赛事的现场,“接地气”是其鲜明的特征。放下锄头的老农成了队员,十里八乡的乡亲则是观众;没有鲜花横幅、电子大屏,只有大小形态不一的塑料凳,以及篮球入筐后的阵阵欢呼声。“土”味益浓的“村BA”,让现场群众在一场沉浸式的体育盛宴中产生共鸣,让远在他乡的游子通过互联网各平台分享、点赞、留言,为本村的球队加油助威。这样的力量从何而来?
“这种感受不同于观看职业联赛,而是体验更加乡土化的文化。一方面,我们结合时代需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让农民群众更有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有效激发全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牛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晓峰表示。
注入人气活力 筑牢乡村文化振兴的组织保障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如何让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领头雁”队伍为乡村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牛寺乡举办“村BA”活动的另一重要目的,是着力培优惠及乡村产业发展的“雁阵”。
2021年10月,牛寺乡各村顺利完成新“两委”班子换届,构筑起一个个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全乡发展态势一片向好。三年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已到届中期,一些村的支部建设进入瓶颈期,村干部也进入了疲惫期,各村均缺少一个重新激发斗志、全村人民再度凝聚在一起的机会。特别是山曲村,今年被列为“三个一批重点村”,破“茧”刻不容缓。此时,牛寺乡提出在全乡范围内举办一场“村BA”比赛,同时将举办地确定在山曲村,用意不言而喻。
以“村”为名,以球聚力。这场看似“土”味十足的篮球赛,却关乎各村荣誉。因此,在比赛前期,各村党组织暗自较劲,按照“支部发力、党员牵线、群众参与”思路,主动沟通联络在外流动党员、新乡贤和学子参加本次“村BA”。牛寺村党支部书记李向阳深有感触地说:“本次‘村BA’的开展,充分展现了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团结向前冲的精气神。‘村BA’不仅是一场球赛,更是一个拉近党群关系的载体。”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当下,在村里要想凑齐一支年轻力强的队伍参赛并非易事。走马岭西汤联队虽然尽力凑齐了一支队伍,但首场比赛结果并不尽人意。西汤村支部书记代永亮心有不甘地把比赛视频和比分发到了村微信群里,本村两名年轻小伙当即“怒”了:“西汤怎么没人了?我们现在就买票回去。”于是,两人连夜从外地坐车回来参加比赛。无论比赛胜负,感受运动快乐,激发群众心系家乡、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激情,这正是“村BA”带给牛寺乡的最大收获。
只有贴近群众,才能凝心聚力。在举办赛事的几天里,每到下午山曲村广场上就围满了村民,像过节一样喜庆。村民王宝玲因身体原因需依靠轮椅行动,30年来她基本没怎么出过门。当得知篮球赛在本村举办,山曲村也有队伍参赛时,不爱热闹的她每天下午都早早叫家人推着自己来到场边等候。她说:“这么多年每天只能在电视和手机上看看视频、听听曲,这次球赛终于能让我亲身感受到活力,能跟其他村民们一起说笑、一起鼓掌。”
对于牛寺乡的群众来说,“村BA”的成功举办,远远不是一场赛事的成功,而是参与者用热情和期许凝聚起关注乡村、建设家园的磅礴力量。在又“村”又“燃”的比赛中,心怀激情的村民打出了新时代乡村百姓的精神风貌和进取品质,让人们在寻回“乡恋”与“乡愁”的同时,真正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激发内生动力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成功突破
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事实上,许多群众农忙时是“泥腿子”,一有舞台就变成了“艺术家”。在牛寺乡举办“村BA”期间,不少参赛队员感慨,如果没有这场比赛,或许很难有机会展现自我。“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挖掘群众擅长、成就群众热爱,才能更好地激发群众热情。”这正是牛寺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所在。
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农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牛寺乡在“村BA”比赛中,将“群众+自治”贯彻始终,推动“村BA”各项工作深入乡村、下沉农家。他们将篮球场管理、停车管理、卫生整治、文明看球行为等纳入村规民约,从比赛安排到气氛组织全部由群众包干,乡政府做好协调服务保障。比赛期间,他们推动不收门票、免费停车、志愿服务、平价待客、文明观赛、有序离场等,无不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在比赛中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多个球场、少个赌场,多场球赛、少场酒席,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的文明新风尚。“团结互助、群众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在“村BA”赛事中焕发蓬勃生机、彰显时代风采。
山曲村党支部书记石向斌对此深有感触,他说:“除了坚持带给篮球爱好者更好的观赛体验,山曲村也在积极探索如何用好‘村BA’品牌,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借助赛事,村集体决定,将比赛期间场外各项经营收入,用于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卫生环境、村容村貌。同时,在今后积极探索打造“以赛助旅、以赛扶产”全产业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乡村文化“接地气”,才会“有朝气”。通过牛寺乡的“村BA”,我们看到了体育的另一种可能,也看到了乡村建设的另一条思路:通过强化政府层面的统筹,推动人民需求与体育旅游发展紧密结合,释放乡村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有效激活农村环境中“沉睡”的自然资源,在田野上、村庄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并使其转化为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生产力。
“村”赛不“村”,小赛不小。正在各地兴起的“村BA”,应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冯波、井娇、董殷帅)
原标题:何以热爱?又“村”又“燃”!——看沁县牛寺乡如何以“村BA”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