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武汉大学在壶关县开展大国政道研途田野课堂调研
发布时间: 2024-06-26   |  来源: 长治日报

仲夏时节的壶关,夏花绚烂、绿叶扶疏。日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一行5人,在壶关县开展为期两周的大国政道研途田野课堂(壶关站)调研,这不仅是武汉大学与壶关县一场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更是一次校地合作持续深入的生动缩影。

“站在这里,看着墙上的合作大事记,我感受到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带队老师潘墨涛说。在武汉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壶关站)所在地—龙泉镇水池村,武汉大学师生一行先后参观了阅览室、工作室、会议室、电商直播间等,对服务站的管理运行有了初步了解。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武汉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的建立不仅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地方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地方集聚智力资源、凝聚发展力量的有利平台。

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古建筑群纵横交错,这是传统村落的美丽古韵,也是古人为今人留下的历史足迹。

沿着东井岭乡崔家庄村的乡间小道,驻足在侯家大院长满青苔的石阶上,或是古意斑驳老房子散发的文化魅力,亦或是历史故事呈现的斑驳色彩,武汉大学师生一行被传统村落的魅力深深折服。看着刻有“敦厚崇礼”“兰桂馥郁”“钟灵毓秀”“惟德斯馨”的匾额,武汉大学学子刘沛尧激动不已,并表示在闲暇之余还会带同学来探访这一传统村落,一同感受岁月沉淀的味道。

与崔家庄村的淳朴静谧相比,黄山乡辛寨村显得热闹非凡,作为醋文化研学基地,每天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沿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醋缸, 循着丝丝缕缕的醋香,武汉大学师生一行参观了陈醋生产车间,从“蒸”到“酵”、从“熏”到“翻”、从“淋”到“晒”,陈醋的酿制工艺和步骤一览无余。在农耕文化馆里,陈列摆放着扇车、犁、铧、辘轳、木工凿等传统工具吸引了武汉大学学子朱胜姣的目光。“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既陌生又神奇,还有那边不同时期的老报纸老杂志,让我更加深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农耕文化和历史文化,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刘沛尧开心地说。

在东井岭乡常行窑洞保卫战旧址,武汉大学学子张玎玲感慨地说:“听讲解员讲述常行窑洞保卫战的红色故事,让我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今后一定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融入生活工作中。”

近年来,壶关县以乡村振兴服务站(壶关站)为载体,校地交流更加紧密、合作不断深化,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践、课题研究等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武汉大学“珞珈职航之青樱计划”基层实习实践分队、上海交通大学党建专项实践团等先后来壶关县开展调研,为壶关县的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良方;武汉大学的唐皇凤教授、刘钒教授、吕普生教授多次亲临壶关,对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武汉大学马克思学院以“乡村治理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为题,对壶关县进行多次“解剖麻雀”“抽丝剥茧”式大调研,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人才聚则事业兴。壶关县将聚焦“9大基地”建设,持续创新合作模式、细化合作项目、完善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集聚人才智力,为该县实现“三地一区”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陈建波、李茜)

原标题:在乡村田野汲取奋进力量——武汉大学大国政道研途田野课堂(壶关站)调研侧记


[编辑:宋思洋]

  相关链接
· 激情一夏!壶关“村BA”火热进行中
· 壶关县推进石子河治理修复助民乐享生态红利
· 壶关县“四好农村路”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 壶关县龙泉镇特色养殖“鸵”起农民致富新希望
· 陈向阳深入壶关县调研指导基层党纪学习教育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壶关县
武汉大学在壶关县开展大国政道研途田野课堂调研

仲夏时节的壶关,夏花绚烂、绿叶扶疏。日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一行5人,在壶关县开展为期两周的大国政道研途田野课堂(壶关站)调研,这不仅是武汉大学与壶关县一场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更是一次校地合作持续深入的生动缩影。

“站在这里,看着墙上的合作大事记,我感受到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带队老师潘墨涛说。在武汉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壶关站)所在地—龙泉镇水池村,武汉大学师生一行先后参观了阅览室、工作室、会议室、电商直播间等,对服务站的管理运行有了初步了解。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武汉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的建立不仅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地方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地方集聚智力资源、凝聚发展力量的有利平台。

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古建筑群纵横交错,这是传统村落的美丽古韵,也是古人为今人留下的历史足迹。

沿着东井岭乡崔家庄村的乡间小道,驻足在侯家大院长满青苔的石阶上,或是古意斑驳老房子散发的文化魅力,亦或是历史故事呈现的斑驳色彩,武汉大学师生一行被传统村落的魅力深深折服。看着刻有“敦厚崇礼”“兰桂馥郁”“钟灵毓秀”“惟德斯馨”的匾额,武汉大学学子刘沛尧激动不已,并表示在闲暇之余还会带同学来探访这一传统村落,一同感受岁月沉淀的味道。

与崔家庄村的淳朴静谧相比,黄山乡辛寨村显得热闹非凡,作为醋文化研学基地,每天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沿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醋缸, 循着丝丝缕缕的醋香,武汉大学师生一行参观了陈醋生产车间,从“蒸”到“酵”、从“熏”到“翻”、从“淋”到“晒”,陈醋的酿制工艺和步骤一览无余。在农耕文化馆里,陈列摆放着扇车、犁、铧、辘轳、木工凿等传统工具吸引了武汉大学学子朱胜姣的目光。“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既陌生又神奇,还有那边不同时期的老报纸老杂志,让我更加深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农耕文化和历史文化,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刘沛尧开心地说。

在东井岭乡常行窑洞保卫战旧址,武汉大学学子张玎玲感慨地说:“听讲解员讲述常行窑洞保卫战的红色故事,让我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今后一定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融入生活工作中。”

近年来,壶关县以乡村振兴服务站(壶关站)为载体,校地交流更加紧密、合作不断深化,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践、课题研究等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武汉大学“珞珈职航之青樱计划”基层实习实践分队、上海交通大学党建专项实践团等先后来壶关县开展调研,为壶关县的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良方;武汉大学的唐皇凤教授、刘钒教授、吕普生教授多次亲临壶关,对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武汉大学马克思学院以“乡村治理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为题,对壶关县进行多次“解剖麻雀”“抽丝剥茧”式大调研,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人才聚则事业兴。壶关县将聚焦“9大基地”建设,持续创新合作模式、细化合作项目、完善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集聚人才智力,为该县实现“三地一区”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陈建波、李茜)

原标题:在乡村田野汲取奋进力量——武汉大学大国政道研途田野课堂(壶关站)调研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