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沁源上务头村:古庙焕新迎客来
发布时间: 2024-05-21   |  来源: 上党晚报

俗语说“无庙不成村,无庙不成庙会。”村落庙会不仅是民间民俗文化原生性的衍生,更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对自然和先人的敬畏和感恩。在沁源县韩洪乡的千年古村——上务头村,距今已有169年历史的关帝庙会如今依托乡村振兴逐渐焕发新的生机。

身藏“雾乡”深处

出沁源县城往东北方向行驶近40分钟车程,途经下务头村,在乡道的西侧,一处东西走向的村落出现在面前。村口有指示牌显示:“上务头村”。《沁源县志》记载,据传,上务头村东杜家圪垯东面的石缝为“龙口”,曾有龙常在此处吞云吐雾,雾气笼罩上务头村及其南邻的下务头村,直至雾川口,是远近闻名的“雾乡”。

图为:正在修缮的庙宇

沿村道进入村内不远处的道路两旁,观音庙、文昌楼与一处庙宇隔路相望,庙宇中不断传出阵阵敲打、雕刻以及电锯的机械声。正在修缮的庙宇就是此次探访庙会的举办地关帝三官庙了。

踏着修葺的声音,走进关帝三官庙的院落记者看到,该关帝三官庙的建筑主要是中轴线建筑。正殿共有五间,为廊柱式硬山顶砖土木混合结构建筑。正殿内供奉着关帝、关平、周仓塑像。同时还塑有天官、地官、水官塑像。正殿两侧各有东西配殿一间。院子的两侧设有厢房。正殿正对面是戏楼,戏楼两侧建有钟鼓楼。

抬头仰视,殿顶上的龙凤斗拱古朴庄严,鸱吻兽头、雕花脊饰精美绝伦,彩绘梁柱及柱基石的麒麟鲜艳生动。再环顾四周,砖雕、石雕、木雕、彩绘、瓦楞装饰台阶和钟鼓楼的古钟上,花鸟鱼虫、麒麟、大象等吉祥寓意的图像随处可见,庙宇建筑透着浓浓的清代风格。

“此次关帝三官庙的修缮基于原貌修复,不会做太多的修饰。”上务头村村支书张鲜耀告诉记者,占地约120㎡的关帝三官庙是从2018年春季开始修缮的。目前已接近尾声。有望在今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延续村里民俗,重新举办关帝庙会。

曾历经百年风雨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通常处于夏至或小暑季节间的前后。民间称此日若下雨,便是“关公”在磨刀,其磨刀的用水从南门处降下凡间,下雨便是吉兆,预示当年的光景必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在诗中曾写道:“千山万山雨忽至,大珠小珠沸溪里。此是关公洗刀雨,沾身也带英雄气。”关公磨刀节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成为民间节日。许多地方的关帝庙也会在这一天举办庙会祈福。

上务头村关帝三官庙内有一块古石碑,仔细辨认其上久经风化、腐蚀,逐渐模糊的字迹,碑文对关帝三官庙的建造由来作了详细的记载。碑文译文显示:关帝三官庙的前身是明朝中期修建的石角寺、尼众寺院(尼姑庵)、三官庙。因此三庙年久失修,加之三官庙紧临村南河,时有被大水冲垮的危险。所以,村人于清道光20年开始集资杜三座庙进行移修,并将其合并修建为现在的关帝三官庙。移修工作历经8年时间,于清道光28年(公元1848年)移修竣工,至今已有169年的历史。

乘着修缮关帝三官庙的“东风”,上务头村在郭道镇教书的张维刚老师受村委委托,开始收集关于上务头村关帝三官庙庙会的史料。在张维刚的笔记中记者看到,写有如下字样:关帝三官庙抗战前为二进院落。前院为辅院,为村内进行公益活动的场所,后院为主院,为典型的庙宇四合院。该庙在抗战时期遭受了日寇毁坏焚烧,庙宇内多数文物丢失。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对此庙进行了几次小型修补,但都没有得到彻底修缮。关帝三官庙修缮前已经历几十年的雨水侵蚀破坏,造成檩椽、望板、梁柱、门窗等大量腐蚀,几近坍塌……

再现繁华盛景

《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虽庙宇不同,但庙会——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集形式,直至今日依旧在民间保留并发扬,对城乡物资交流起着推动作用。

提及关帝三官庙的前尘往事。张鲜耀说,据考证,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上务头村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记载,在隋唐时期就形成了村落,并有了正式村民。村内有远古时期存留的赶将岭南坡的巨石“神碜”、两汉时期的古墓王莽墓、唐朝时期遗留至今的古槐,以及明清时期的“晋商要道”——赶将岭古石板道。庙会往往伴随物资流通存在,因此不难猜想,上务头村关帝三官庙不仅开展过庙会活动,而且其场面甚为繁荣、壮观。

“修缮关帝三官庙不仅是保护文物古迹,更是传承乡村根脉文化的需要,对乡村振兴有着推进的作用。”张鲜耀说,在明清时期,上务头村因煤铁矿的储量大,质量高,铸铁业比较发达。加之村落在明清时处于晋中太谷、祁县、平遥至晋南临汾、运城的交通要道,所以工商业比较发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庄。单从现存的清朝中期建成的文昌楼,观音庙观邸,三观庙的高超设计和精巧的工艺,就可体现当时的繁华。

张鲜耀说,关帝三官庙修缮完成后,上务头村会于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重开庙会。庙会时间定为三天。首日上午会举行关帝祭拜活动,祈求当年风调雨顺。而后将开集市,促进以观音庙、文昌楼、关帝三官庙和乡村纪念馆为主的文化娱乐以及饮食、农贸产品交易的商业活动,希望以此打造上务头村地域、民俗、商业品牌,让有着厚重历史和不朽文化的千年古村再现繁华盛景。(申丽娜)

原标题:千年古村拾“遗”关帝庙会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旋转时光!店上镇北村八角秋千的千年魅力
· 襄垣民俗“绝活”之吹鼓乐
· 平顺县“独辕四景车赛会”精彩上演
· 襄垣秧歌:地方小戏登上大舞台
· 郝彦明:在炕头上描绘人间百态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民俗
沁源上务头村:古庙焕新迎客来

俗语说“无庙不成村,无庙不成庙会。”村落庙会不仅是民间民俗文化原生性的衍生,更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对自然和先人的敬畏和感恩。在沁源县韩洪乡的千年古村——上务头村,距今已有169年历史的关帝庙会如今依托乡村振兴逐渐焕发新的生机。

身藏“雾乡”深处

出沁源县城往东北方向行驶近40分钟车程,途经下务头村,在乡道的西侧,一处东西走向的村落出现在面前。村口有指示牌显示:“上务头村”。《沁源县志》记载,据传,上务头村东杜家圪垯东面的石缝为“龙口”,曾有龙常在此处吞云吐雾,雾气笼罩上务头村及其南邻的下务头村,直至雾川口,是远近闻名的“雾乡”。

图为:正在修缮的庙宇

沿村道进入村内不远处的道路两旁,观音庙、文昌楼与一处庙宇隔路相望,庙宇中不断传出阵阵敲打、雕刻以及电锯的机械声。正在修缮的庙宇就是此次探访庙会的举办地关帝三官庙了。

踏着修葺的声音,走进关帝三官庙的院落记者看到,该关帝三官庙的建筑主要是中轴线建筑。正殿共有五间,为廊柱式硬山顶砖土木混合结构建筑。正殿内供奉着关帝、关平、周仓塑像。同时还塑有天官、地官、水官塑像。正殿两侧各有东西配殿一间。院子的两侧设有厢房。正殿正对面是戏楼,戏楼两侧建有钟鼓楼。

抬头仰视,殿顶上的龙凤斗拱古朴庄严,鸱吻兽头、雕花脊饰精美绝伦,彩绘梁柱及柱基石的麒麟鲜艳生动。再环顾四周,砖雕、石雕、木雕、彩绘、瓦楞装饰台阶和钟鼓楼的古钟上,花鸟鱼虫、麒麟、大象等吉祥寓意的图像随处可见,庙宇建筑透着浓浓的清代风格。

“此次关帝三官庙的修缮基于原貌修复,不会做太多的修饰。”上务头村村支书张鲜耀告诉记者,占地约120㎡的关帝三官庙是从2018年春季开始修缮的。目前已接近尾声。有望在今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延续村里民俗,重新举办关帝庙会。

曾历经百年风雨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通常处于夏至或小暑季节间的前后。民间称此日若下雨,便是“关公”在磨刀,其磨刀的用水从南门处降下凡间,下雨便是吉兆,预示当年的光景必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在诗中曾写道:“千山万山雨忽至,大珠小珠沸溪里。此是关公洗刀雨,沾身也带英雄气。”关公磨刀节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成为民间节日。许多地方的关帝庙也会在这一天举办庙会祈福。

上务头村关帝三官庙内有一块古石碑,仔细辨认其上久经风化、腐蚀,逐渐模糊的字迹,碑文对关帝三官庙的建造由来作了详细的记载。碑文译文显示:关帝三官庙的前身是明朝中期修建的石角寺、尼众寺院(尼姑庵)、三官庙。因此三庙年久失修,加之三官庙紧临村南河,时有被大水冲垮的危险。所以,村人于清道光20年开始集资杜三座庙进行移修,并将其合并修建为现在的关帝三官庙。移修工作历经8年时间,于清道光28年(公元1848年)移修竣工,至今已有169年的历史。

乘着修缮关帝三官庙的“东风”,上务头村在郭道镇教书的张维刚老师受村委委托,开始收集关于上务头村关帝三官庙庙会的史料。在张维刚的笔记中记者看到,写有如下字样:关帝三官庙抗战前为二进院落。前院为辅院,为村内进行公益活动的场所,后院为主院,为典型的庙宇四合院。该庙在抗战时期遭受了日寇毁坏焚烧,庙宇内多数文物丢失。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对此庙进行了几次小型修补,但都没有得到彻底修缮。关帝三官庙修缮前已经历几十年的雨水侵蚀破坏,造成檩椽、望板、梁柱、门窗等大量腐蚀,几近坍塌……

再现繁华盛景

《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虽庙宇不同,但庙会——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集形式,直至今日依旧在民间保留并发扬,对城乡物资交流起着推动作用。

提及关帝三官庙的前尘往事。张鲜耀说,据考证,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上务头村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记载,在隋唐时期就形成了村落,并有了正式村民。村内有远古时期存留的赶将岭南坡的巨石“神碜”、两汉时期的古墓王莽墓、唐朝时期遗留至今的古槐,以及明清时期的“晋商要道”——赶将岭古石板道。庙会往往伴随物资流通存在,因此不难猜想,上务头村关帝三官庙不仅开展过庙会活动,而且其场面甚为繁荣、壮观。

“修缮关帝三官庙不仅是保护文物古迹,更是传承乡村根脉文化的需要,对乡村振兴有着推进的作用。”张鲜耀说,在明清时期,上务头村因煤铁矿的储量大,质量高,铸铁业比较发达。加之村落在明清时处于晋中太谷、祁县、平遥至晋南临汾、运城的交通要道,所以工商业比较发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庄。单从现存的清朝中期建成的文昌楼,观音庙观邸,三观庙的高超设计和精巧的工艺,就可体现当时的繁华。

张鲜耀说,关帝三官庙修缮完成后,上务头村会于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重开庙会。庙会时间定为三天。首日上午会举行关帝祭拜活动,祈求当年风调雨顺。而后将开集市,促进以观音庙、文昌楼、关帝三官庙和乡村纪念馆为主的文化娱乐以及饮食、农贸产品交易的商业活动,希望以此打造上务头村地域、民俗、商业品牌,让有着厚重历史和不朽文化的千年古村再现繁华盛景。(申丽娜)

原标题:千年古村拾“遗”关帝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