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从外地辞职了,今年不想离家远,想就近找个工作,能帮我看看吗?”2月23日,在沁县零工市场大厅内,王大姐向求职招聘登记窗口工作人员“求助”。“在外面,我在工厂里做制衣裁缝工作。”很快窗口工作人员就为她找到了一份匹配度高的工作。拿到招工企业信息,王大姐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山西运际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郝庆峰,并约定过完元宵节就去服装车间试工。
图为:工人们在制衣厂房里认真工作
沁县零工市场从2023年8月运行以来,通过统一场地设施、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及服务行为等标准,明确机构和工作人员职责,实现零工市场全覆盖,为用工主体提供更低成本、更便捷的用工方式,也为零工人员就业提供更低门槛、更灵活形式,发挥了就业“蓄水池”的重要作用,成为稳就业、促就业、扩就业的重要渠道。
今年春节假期一过,沁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组织精准培训,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能力。在零工市场技能培训室,按照“快、准、稳”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以“定岗、定向、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和就业的匹配度,提高零工人员以劳动技能占领市场份额,增强劳动竞争力,促进零工人员“稳得住、干得长、有增收、能致富”。
走进王大姐应聘的山西运际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哒哒哒,哒哒哒……”电动缝纫机声,回荡在明亮的制衣厂房里。只见制衣车间内,工人们认真仔细地裁剪、缝纫、平整、打包……一道道工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她们辛勤的劳作与电动缝纫机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沁县因势利导,综合考量村里厂房、富余劳动力等因素,结合“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家”的就业需求,在全县定昌、南里、册村、松村等6个乡镇引进服装加工企业,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就业,既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看着厂房内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山西运际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郝庆峰说:“公司现拥有2个车间、4条生产线,员工103名。车间目前订单特别多,为保障公司生产销售,年后就积极组织工人复工复产赶订单,每天要赶做上千件订单,这100多名员工都是本地人,每个人平均一个月拿3000元以上的工资。”小小的制衣厂,不仅让更多老乡有工可做,有钱可赚,公司也可以通过申请就业扶贫车间领取补助,真正实现双赢。
以前,沁县很多村民纷纷前往大城市打工,他们觉得只有走出去才能过上好日子。而现在,村民争相回家乡,在家门口就业,不用背井离乡也能创造美好生活。
去年以来,沁县紧盯“城镇新增就业、就业帮扶车间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民生实事项目,全面落实各项补贴政策,重点扶持、培育、壮大和保护乡村就业工厂的发展,让广大群众成为家门口上班的“工薪族”,既圆了群众的安居乐业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据统计,目前沁县共有6家制衣厂,安排673人就业。(郭学红、秦超)
原标题:沁县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家门口”就业让群众生活有奔头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年前,我从外地辞职了,今年不想离家远,想就近找个工作,能帮我看看吗?”2月23日,在沁县零工市场大厅内,王大姐向求职招聘登记窗口工作人员“求助”。“在外面,我在工厂里做制衣裁缝工作。”很快窗口工作人员就为她找到了一份匹配度高的工作。拿到招工企业信息,王大姐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山西运际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郝庆峰,并约定过完元宵节就去服装车间试工。
图为:工人们在制衣厂房里认真工作
沁县零工市场从2023年8月运行以来,通过统一场地设施、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及服务行为等标准,明确机构和工作人员职责,实现零工市场全覆盖,为用工主体提供更低成本、更便捷的用工方式,也为零工人员就业提供更低门槛、更灵活形式,发挥了就业“蓄水池”的重要作用,成为稳就业、促就业、扩就业的重要渠道。
今年春节假期一过,沁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组织精准培训,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能力。在零工市场技能培训室,按照“快、准、稳”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以“定岗、定向、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和就业的匹配度,提高零工人员以劳动技能占领市场份额,增强劳动竞争力,促进零工人员“稳得住、干得长、有增收、能致富”。
走进王大姐应聘的山西运际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哒哒哒,哒哒哒……”电动缝纫机声,回荡在明亮的制衣厂房里。只见制衣车间内,工人们认真仔细地裁剪、缝纫、平整、打包……一道道工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她们辛勤的劳作与电动缝纫机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沁县因势利导,综合考量村里厂房、富余劳动力等因素,结合“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家”的就业需求,在全县定昌、南里、册村、松村等6个乡镇引进服装加工企业,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就业,既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看着厂房内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山西运际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郝庆峰说:“公司现拥有2个车间、4条生产线,员工103名。车间目前订单特别多,为保障公司生产销售,年后就积极组织工人复工复产赶订单,每天要赶做上千件订单,这100多名员工都是本地人,每个人平均一个月拿3000元以上的工资。”小小的制衣厂,不仅让更多老乡有工可做,有钱可赚,公司也可以通过申请就业扶贫车间领取补助,真正实现双赢。
以前,沁县很多村民纷纷前往大城市打工,他们觉得只有走出去才能过上好日子。而现在,村民争相回家乡,在家门口就业,不用背井离乡也能创造美好生活。
去年以来,沁县紧盯“城镇新增就业、就业帮扶车间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民生实事项目,全面落实各项补贴政策,重点扶持、培育、壮大和保护乡村就业工厂的发展,让广大群众成为家门口上班的“工薪族”,既圆了群众的安居乐业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据统计,目前沁县共有6家制衣厂,安排673人就业。(郭学红、秦超)
原标题:沁县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家门口”就业让群众生活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