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乘势而上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4-02-21   |  来源: 长治日报

凤凰山麓,浊漳河畔。

武乡,这方红色沃土,时刻回响着嘹亮的冲锋号角声,这里的星和月传颂着英雄的故事,这里的山与河见证着蝶变的华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时间的刻度忠实地记录了老区人追赶超越、高歌猛进的足印: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保持攻坚态势,强化责任担当,采取务实举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力争把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在太行精神的指引下——

优班子育队伍 强组织增活力

走进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一孔孔窑洞简陋而厚重,记载着昔日的艰辛、梦想与光辉。旧居内,参观者忆往昔峥嵘岁月,感念今朝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院子里,轻风依旧吹拂,枝头的积雪不时坠落。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孕育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武乡人民大力弘扬太行精神,从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奋斗力量,让农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2022年武乡县连续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点帮扶县优秀等次。

翻过一山,再攀一峰。老区儿女乘势而上,以“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为主线,紧紧围绕“一坚决两持续两确保”目标,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强引领、夯基础、壮产业、促治理、重实效,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监漳镇姚家庄村曾是典型的“穷村”,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班子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2023年,在上级党组织支持下,姚家庄村开始下大力气整顿,选优配强班子,规范村务管理,解决突出矛盾,发展集体经济……

“现在去办事,村干部比以前耐心多了。”

“村里发生矛盾纠纷,村干部都能及时帮助调解。”说起村干部的变化,姚家庄村村民竖起大拇指。

一年来,武乡县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建立以绩、效、奖、惩有机统一的村级党组织书记考核管理制度、村两委干部坐班值班制度、青年干部管理制度,开展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提升行动,大抓基层、强基固本,努力把每个村党组织建强建好,为乡村振兴夯实战斗堡垒。

与此同时,武乡县选派10名乡镇长参加“北师大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乡镇长培训工程”,组织275名村两委主干参加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281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领头雁”培训,组织230名村两委干部及致富能手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持续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招聘52名到村工作大学生、回引20名本土大学生,并依托“长治农谷有机旱作谷子研究院”,引入科技博士服务团队和科技人才21人,组建6支研究团队;选派172支工作队、529名干部驻村帮扶。

坚强的战斗堡垒、善战敢拼的干部队伍,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根基。  

在现代化产业的构建下——

强龙头延链条 兴业态树品牌

产业兴则百业兴。

开展冬播谷和早春播谷种植试验示范,打造集育苗、管护、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于一体的梅杏全产业链,建设“云上武乡”土特产交易平台……一个个“含新量”高的项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劲“新动力”。

武乡县地处北纬37°农作物黄金生长地带,地貌多样,气候独特,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产业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占有率低……

迎难而上,武乡县强龙头延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打出了“组合拳”,努力变“短板”为“潜力板”,化优势为胜势。

蟠龙镇郭家垴村菊花加工烘干车间,一朵朵菊花经过采摘、筛选、杀青、烘干等工序变身成为菊花茶,包装之后销往各地;贾豁乡古台村特有的红砂土,赋予了梅杏优良的口感和品质,在市场上备受青睐,37万余株梅杏树成了当地群众的“摇钱树”;韩北镇桥南村地处太行山腹地,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大葱的过硬品质,逐步发展成为桥南村的“明星产业”……

金黄的菊花、酸甜的梅杏、粗壮挺拔的大葱,武乡乡村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023年以来,武乡县制定《武乡县2023年扶持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方案》,各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盘活闲置资产,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全面促进农业发展。

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不断延伸的“土特产”产业链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农业产业化的红利。

走进武乡县老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热气腾腾的小米饼干刚刚出炉,这里的小米有的来自乐家坪村、有的来自十里坡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仅“小米饼干”这一条生产线,就有1000余农户从中受益。

沿路向南,丰州镇兴盛垴村联合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建设百谷园,新建小米博物馆,推出小米宴,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晋皇田园综合体,拉长做深小米产业链条,助推小米产业转型升级。

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武乡县围绕“米、菜、菌、肉、饮、销”六大主导产业,打造“小米”“蔬菜(食用菌)”“肉制品”“酿品”“果品”“食品加工”六条重点产业链,以“链”布局、因“链”集聚、靠“链”发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实现了“一村富”向“整片兴”的延伸。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富民潜力的同时,我县全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解锁乡村振兴“活力密码”。

“高焕莲将最后一滴乳汁留给了八路军将士的后代。”……监漳镇下北漳村推出的原创实景剧《四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生动再现了血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人间大爱,以文化的气息、乡土的滋味迎接四方来客。下北漳村依托“前方鲁艺”旧址独特的红色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让不少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武乡县将“乡村旅游”作为文旅发展引擎,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红色研学”“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电商”“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新业态,打造菊花、婚庆、小米、康养四个特色小镇,打造梅杏市级专业镇,加快建设“山西(武乡)小米乡村e镇”,实施一批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农旅项目,逐步走出一条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在“千万工程”的带动下——

强基础优环境 善治理促文明

大雪过后的故城镇南沟村,农田、树木、村居、道路相映成景,连绵起伏的大山、蜿蜒盘旋的公路、白墙红瓦的民居,空中俯瞰,线条分明,别致壮观,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几年前可不是这样子的。”南沟村党支部书记闫三平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万千,以前的南沟村垃圾遍地可见,厕所臭气熏天,脏乱差不说,特别不卫生。

为了改变村里脏乱、破败的旧貌,南沟村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以等不起、慢不得的心态,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热潮,清淤泥、排污水、道路硬化、户厕改造,“南沟”摇身一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看得见的是美景,看不见的是治理。武乡县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火如荼:大力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三大行动”;继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利用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打造5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持续深化乡村建设“学、比、创”活动,以一村示范引领全域提升,逐步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节点向全域、由薄弱向完善、由干净整齐向美丽宜居转变。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需铸魂。

火热的六月,首届大地飞歌石北乡型庄“村晚”上演:歌曲《打酸枣》、传统民俗《顶灯》、广场舞《祝福祖国》……18个节目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台下观众叫好声、掌声不断。

“可比打麻将、晒太阳有意思多了。下次‘村晚’,我第一个报名。”提起那次演出,型庄村民弓小丽心情依旧澎湃,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家乡美、赞新生活,“村晚”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武乡县以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抓手,规范运行“一栏五榜”“一约五会”制度,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洁净家庭创建,深入开展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效遏制陈规陋习,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抓共进,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在武乡大地落笔而成。

阔步今日老区大地,乡村振兴大道如砥、气势雄浑,激荡着新时代的交响,武乡必将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续写华章。(赵海鹏、关晓蕾)

原标题:沃野田畴起欢歌——武乡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三晋春来早】武乡县民间艺术团闹新春
· 回望2023|武乡县交出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优质“答卷”
· 【新春走基层】武乡县春节“热辣滚烫”
· 【新春走基层】武乡县魔术师为观众表演“奇迹”
· 【新春走基层】武乡县“小八路”讲解员为红色旅游添彩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武乡县
武乡县:乘势而上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凤凰山麓,浊漳河畔。

武乡,这方红色沃土,时刻回响着嘹亮的冲锋号角声,这里的星和月传颂着英雄的故事,这里的山与河见证着蝶变的华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时间的刻度忠实地记录了老区人追赶超越、高歌猛进的足印: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保持攻坚态势,强化责任担当,采取务实举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力争把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在太行精神的指引下——

优班子育队伍 强组织增活力

走进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一孔孔窑洞简陋而厚重,记载着昔日的艰辛、梦想与光辉。旧居内,参观者忆往昔峥嵘岁月,感念今朝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院子里,轻风依旧吹拂,枝头的积雪不时坠落。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孕育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武乡人民大力弘扬太行精神,从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奋斗力量,让农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2022年武乡县连续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点帮扶县优秀等次。

翻过一山,再攀一峰。老区儿女乘势而上,以“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为主线,紧紧围绕“一坚决两持续两确保”目标,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强引领、夯基础、壮产业、促治理、重实效,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监漳镇姚家庄村曾是典型的“穷村”,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班子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2023年,在上级党组织支持下,姚家庄村开始下大力气整顿,选优配强班子,规范村务管理,解决突出矛盾,发展集体经济……

“现在去办事,村干部比以前耐心多了。”

“村里发生矛盾纠纷,村干部都能及时帮助调解。”说起村干部的变化,姚家庄村村民竖起大拇指。

一年来,武乡县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建立以绩、效、奖、惩有机统一的村级党组织书记考核管理制度、村两委干部坐班值班制度、青年干部管理制度,开展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提升行动,大抓基层、强基固本,努力把每个村党组织建强建好,为乡村振兴夯实战斗堡垒。

与此同时,武乡县选派10名乡镇长参加“北师大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乡镇长培训工程”,组织275名村两委主干参加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281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领头雁”培训,组织230名村两委干部及致富能手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持续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招聘52名到村工作大学生、回引20名本土大学生,并依托“长治农谷有机旱作谷子研究院”,引入科技博士服务团队和科技人才21人,组建6支研究团队;选派172支工作队、529名干部驻村帮扶。

坚强的战斗堡垒、善战敢拼的干部队伍,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根基。  

在现代化产业的构建下——

强龙头延链条 兴业态树品牌

产业兴则百业兴。

开展冬播谷和早春播谷种植试验示范,打造集育苗、管护、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于一体的梅杏全产业链,建设“云上武乡”土特产交易平台……一个个“含新量”高的项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劲“新动力”。

武乡县地处北纬37°农作物黄金生长地带,地貌多样,气候独特,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产业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占有率低……

迎难而上,武乡县强龙头延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打出了“组合拳”,努力变“短板”为“潜力板”,化优势为胜势。

蟠龙镇郭家垴村菊花加工烘干车间,一朵朵菊花经过采摘、筛选、杀青、烘干等工序变身成为菊花茶,包装之后销往各地;贾豁乡古台村特有的红砂土,赋予了梅杏优良的口感和品质,在市场上备受青睐,37万余株梅杏树成了当地群众的“摇钱树”;韩北镇桥南村地处太行山腹地,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大葱的过硬品质,逐步发展成为桥南村的“明星产业”……

金黄的菊花、酸甜的梅杏、粗壮挺拔的大葱,武乡乡村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023年以来,武乡县制定《武乡县2023年扶持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方案》,各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盘活闲置资产,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全面促进农业发展。

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不断延伸的“土特产”产业链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农业产业化的红利。

走进武乡县老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热气腾腾的小米饼干刚刚出炉,这里的小米有的来自乐家坪村、有的来自十里坡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仅“小米饼干”这一条生产线,就有1000余农户从中受益。

沿路向南,丰州镇兴盛垴村联合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建设百谷园,新建小米博物馆,推出小米宴,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晋皇田园综合体,拉长做深小米产业链条,助推小米产业转型升级。

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武乡县围绕“米、菜、菌、肉、饮、销”六大主导产业,打造“小米”“蔬菜(食用菌)”“肉制品”“酿品”“果品”“食品加工”六条重点产业链,以“链”布局、因“链”集聚、靠“链”发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实现了“一村富”向“整片兴”的延伸。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富民潜力的同时,我县全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解锁乡村振兴“活力密码”。

“高焕莲将最后一滴乳汁留给了八路军将士的后代。”……监漳镇下北漳村推出的原创实景剧《四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生动再现了血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人间大爱,以文化的气息、乡土的滋味迎接四方来客。下北漳村依托“前方鲁艺”旧址独特的红色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让不少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武乡县将“乡村旅游”作为文旅发展引擎,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红色研学”“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电商”“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新业态,打造菊花、婚庆、小米、康养四个特色小镇,打造梅杏市级专业镇,加快建设“山西(武乡)小米乡村e镇”,实施一批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农旅项目,逐步走出一条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在“千万工程”的带动下——

强基础优环境 善治理促文明

大雪过后的故城镇南沟村,农田、树木、村居、道路相映成景,连绵起伏的大山、蜿蜒盘旋的公路、白墙红瓦的民居,空中俯瞰,线条分明,别致壮观,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几年前可不是这样子的。”南沟村党支部书记闫三平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万千,以前的南沟村垃圾遍地可见,厕所臭气熏天,脏乱差不说,特别不卫生。

为了改变村里脏乱、破败的旧貌,南沟村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以等不起、慢不得的心态,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热潮,清淤泥、排污水、道路硬化、户厕改造,“南沟”摇身一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看得见的是美景,看不见的是治理。武乡县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火如荼:大力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三大行动”;继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利用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打造5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持续深化乡村建设“学、比、创”活动,以一村示范引领全域提升,逐步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节点向全域、由薄弱向完善、由干净整齐向美丽宜居转变。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需铸魂。

火热的六月,首届大地飞歌石北乡型庄“村晚”上演:歌曲《打酸枣》、传统民俗《顶灯》、广场舞《祝福祖国》……18个节目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台下观众叫好声、掌声不断。

“可比打麻将、晒太阳有意思多了。下次‘村晚’,我第一个报名。”提起那次演出,型庄村民弓小丽心情依旧澎湃,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家乡美、赞新生活,“村晚”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武乡县以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抓手,规范运行“一栏五榜”“一约五会”制度,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洁净家庭创建,深入开展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效遏制陈规陋习,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抓共进,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在武乡大地落笔而成。

阔步今日老区大地,乡村振兴大道如砥、气势雄浑,激荡着新时代的交响,武乡必将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续写华章。(赵海鹏、关晓蕾)

原标题:沃野田畴起欢歌——武乡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