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捏着一根竹签,红、黑、白、黄等各色面团在十指间经过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一个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形象便在手艺人任芳的手中诞生,从面粉到艺术作品,巧手捏出世间百态。
图为:面塑传承人任芳在工作室进行面塑创作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在壶关县龙泉镇盘驼底村面塑传承人任芳家的一间工作室内,从面粉到艺术的传奇,每天都在上演。
图为:捏
图为:搓
“面塑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糯米粉,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任芳说,“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保存时间更长久,甚至可以永久保存。”
图为: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
面塑制作中最难的地方就是人物的面部塑造,“人物是否生动全看面部细节,我在开始创作时经常会从各种渠道观察人物神态。”任芳说。面塑往往需要其它工艺的配合,比如木工技法就会被运用在作品底座、配件等,即使是一个拇指般大小的凳子,任芳也力争一比一还原,“木头衔接用的都是榫卯结构,越小的物品越难制作。”
图为:描
图为:画
16岁那年,任芳到太原学习进修面塑技艺,之后回到家乡壶关县研究面塑技艺,并开办自己的工作室。一路坚持下来,如今,49岁的她已是三十年技艺的“老手艺人”了。2020年,任芳被评为长治市壶关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图为:一个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在任芳手中诞生
“对于面塑,我与其他手艺人不同。不仅专注技法传承,我还喜欢不断尝试创作新的作品,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我看来,传统的工艺与最前沿的时尚之间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任芳说,“爱上面塑可能是一分钟的事,但传承却是一辈子的事。”一份笃定的热爱,一种大胆的创意,一次跨界的合作,都可以拉近这两者的距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老手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她和许多非遗传承人一样,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李阳鸿)
原标题:巧手捏出世间百态——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壶关面塑传承人任芳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手里捏着一根竹签,红、黑、白、黄等各色面团在十指间经过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一个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形象便在手艺人任芳的手中诞生,从面粉到艺术作品,巧手捏出世间百态。
图为:面塑传承人任芳在工作室进行面塑创作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在壶关县龙泉镇盘驼底村面塑传承人任芳家的一间工作室内,从面粉到艺术的传奇,每天都在上演。
图为:捏
图为:搓
“面塑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糯米粉,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任芳说,“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保存时间更长久,甚至可以永久保存。”
图为: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
面塑制作中最难的地方就是人物的面部塑造,“人物是否生动全看面部细节,我在开始创作时经常会从各种渠道观察人物神态。”任芳说。面塑往往需要其它工艺的配合,比如木工技法就会被运用在作品底座、配件等,即使是一个拇指般大小的凳子,任芳也力争一比一还原,“木头衔接用的都是榫卯结构,越小的物品越难制作。”
图为:描
图为:画
16岁那年,任芳到太原学习进修面塑技艺,之后回到家乡壶关县研究面塑技艺,并开办自己的工作室。一路坚持下来,如今,49岁的她已是三十年技艺的“老手艺人”了。2020年,任芳被评为长治市壶关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图为:一个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在任芳手中诞生
“对于面塑,我与其他手艺人不同。不仅专注技法传承,我还喜欢不断尝试创作新的作品,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我看来,传统的工艺与最前沿的时尚之间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任芳说,“爱上面塑可能是一分钟的事,但传承却是一辈子的事。”一份笃定的热爱,一种大胆的创意,一次跨界的合作,都可以拉近这两者的距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老手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她和许多非遗传承人一样,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李阳鸿)
原标题:巧手捏出世间百态——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壶关面塑传承人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