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是我国古代第三个朝代。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时周武王伐纣灭商,终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覆亡的中国统一王朝。在这一时期内,全国大小诸侯均向王朝负担一定义务,周朝维持着统一局面,由于周王居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称西周。西周的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别。建立诸侯国,要赐以土地山川和人民,同时分予宝器,并有等级差别。有历史文献表明,在商朝时黎城就是黎侯国。“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左传·昭公四年》)说的就是商纣王为了逼各诸侯多进贡,在黎城举行了一次威武的阅兵仪式,但东夷的首领未等会散就逃了回去,拒贡赋而叛商。
西周建立以后黎城仍为黎侯国。但是多少年来因历史文献甚少,加之传记之误,黎侯古国的地域之争没有定论,通过这次黎城西周古墓群发掘中的重大发现总算找到了黎侯古国的“身份证”,黎侯古国的地域之争也画上句号。
图为:出土青铜器——黎侯壶
黎城县西周古墓先因盗掘而发现,后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而发掘。经过考古工作人员勘探,在地处县城西一公里塔坡水库西关村的田地里约40亩面积区域内,探明有西周同时代墓葬92座,其中大型墓4座,中型墓14座,其余为小型墓。从2006年1月至9月,在历时9个月的发掘工作中,共发掘墓葬10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5座,小型3座,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在其中一对青铜壶和一个青铜鼎内发现了铭文,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经考证确认,黎城在西周时期为黎侯国,这个墓地就是当时的黎国墓地,国务院于2003年公布该墓群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意外的发现 艰辛的保护
2005年6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县文博馆赵满芳馆长向我报告,在我县塔坡水库边发现了古墓群。经到现场后发现在塔坡水库南岸与北桂花村之间的一片田地里有十几个盗洞,探眼遍布,在盗洞周围的浮土中,仍能捡到铜片、蚌、饰、陶片一类的残物,经初步分析,应是商周时期的古墓葬。回到单位后,我们又进一步与赵馆长就如何配合公安部门开展保护、如何向上级领导汇报以引起高度重视、如何及早让上级文物部门来展开调查、勘探、发掘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接到报告后,非常重视,不仅及时成立了“塔坡水库古墓群保护工作领导组”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职责。在领导组的推动下,2005年10至11月期间,省市文物部门的领导、专家分别到被盗现场进行调研、指导。
——11月下旬,市文物考古勘探队一行18人在队长李永杰的带领下,住进了下桂花村对古墓所涉区域进行勘探。
——11月25日张华兴副县长主持召开了古墓勘探工作协调会,以黎政函(2005)19号发文成立了以文化中心主任王苏陵为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路玉栋、公安局副局长杨泽斌、黎侯镇副镇长秦红艳、县文博馆馆长赵满芳为副组长的塔坡水库古墓勘探协调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古墓勘探过程中的各项协调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来做好古墓群保护工作,要以对历史负责、对黎城的发展负责、对后代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古墓群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月6日,黎城县人民政府以黎政函(2005)63号文直接向山西省文物局传真发去了“黎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尽快发掘塔坡水库古墓群的请示”。
——12月16日,山西省文物局以晋文物(2005)308号发文“关于对塔坡水库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批复”,主要内容是塔坡水库古墓葬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长治市、黎城县文物部门配合。
在市文物考古勘探队勘探期间以及省考古所进驻工地之前,为了保证古墓安全,我与县公安局张俊平局长确定了两家共同保护方案,由公安牵头,文化配合,其中公安派4人,文化派2人,每晚12时在公安局集中然后共同到现场看护,早上7时撤离,因为零时至7时正是盗墓者的作案高峰时间段。就这样我们坚持了40多天,直等到2006年1月6日(腊月初七)市武警进驻工地后我们和公安局的人员才撤回来。由于我们文化职工与公安民警的死看硬守,在这一段时间里没有使盗墓者得逞过一次,确保了古墓的安全。
图为:出土青铜器铭文
热切的期盼 苦涩的发掘
2006年1月6日(腊月初七)上午,武警、专家和技术人员正式进驻古墓工地。担任领队的是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宋建中,以及研究员张崇宁、杨林中,另外还有6名技术人员。专家、技术人员虽然开进了工地,但发掘前的工作却非常复杂。首先对发掘区域来了一个大“会诊”,如在大、中、小上百座墓中,到底有多少座被盗;被盗后文物损坏和丢失的程度如何;测绘代表性发掘墓葬的准确方位;不同时期墓葬的地理和周边环境分析;黎城在商周时期的有关历史背景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加上已进入天寒地冻的深冬,野外工作极为困难,尤其是传统的春节已一天一天迫近,正式发掘开墓基本上没展开。
刚过了正月十五不久,工地就热闹起来。充实人员后分了三个组,同时开挖的有一座大型墓和两座中型墓。这三座墓都是被盗过的,我原以为这已是盗墓了,有一个月时间准能发掘完毕。张老师给我解释说,考古发掘是一门严肃、慎重的科学,哪能像你想象的挖下去,拿出东西就走人,如果那样我们就和盗墓者没有区别了。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大型的1号墓还没到底,但中型田字形的2号、3号墓已清理完毕,除十几件玉器和陶器外,只有无法提取的6个车轮,青铜器几乎没有,大家很失望。张老师给大家鼓气说,这两个墓虽然空了,1号墓是我们的希望,努力吧。1号墓位于路边,它是一个“甲字形”大墓,墓的规模与晋侯墓地的大型墓葬相同,墓室14个车轮,墓道口还陪葬有两个童儿,在墓室的左边只有一个被炸的盗洞。虽然被人盗过,但这么大的墓葬想必还是会给人惊喜的,这当然是大家的猜想。1号墓在按程序发掘中。在2号、3号墓腾出的人手,又开了3座小型墓,编号为4号、5号、6号,这三座未被盗过的墓只用了20多天时间就清理完毕。4号、5号墓出土较重要的文物有一鼎一戈,鼎残一耳一足,青铜戈完整,并很锋利。5号墓只有一件陶器。随之,1号墓的面纱也慢慢地揭开,但张老师的脸也一天比一天阴沉下来。从清理1号墓的结果说明这里大量的、很有价值的文物,99%被盗,剩下的只有几片碎玉,及车马上的几件铜饰件,真令人痛心。
古墓发掘已3个月之久了,6座墓已基本清理完毕,通过出土的文物初步分析它是西周中晚期的,大型墓主人是诸侯级别,但是,是什么侯?到底是西周中期还是晚期?如果继续挖,在目前的区域里大都是盗墓,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草草收兵,没法向上级交代,没法向黎城人民交代。发掘工作陷入困境……
领导的关怀 重大的收获
针对古墓发掘工作中遇到的这一系列情况和困难,我主动给黎城县领导做了汇报。县领导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最后拍板:关于区域问题,考古也是为了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只要是考古需要,就黎城县的区域,你说需要从那里勘探就从那里勘探,县委、县政府坚决支持;关于农民的占地补偿问题,虽然县财政困难,仍由县财政补给,占地面积由黎侯镇打报告送县长批交财政拨付,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全面支持省考古所的发掘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省考古所副所长、市文旅局、省市武警总队、支队的领导,以及长治市有关领导等都到现场考察指导,这无疑在精神上对考古发掘工作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在解决了范围和费用两个问题20天以后,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现工地东边的一块地里探到了没有盗过的三个中型墓,经张老师请示所里领导后,即对这编号为7号、8号、9号墓同时进行了发掘。
5月28日,星期六。下午3点多钟,张老师打电话让我到工地,他沉稳地说:“有收获了。发现了一对青铜壶和一个鼎,上边有铭文”。边说他边拿起壶盖反过来让我看。我迫不及待地问“这三行9字是什么内容”。他说:“你不要激动,不一定是黎侯墓,因为上边有9个铭文,有2个字还需考证,你看这9个字是“×侯,宰×作宝壶永用” 。这时我的心情无比的高兴,这个喜讯太大了,有了铭文就能证实一段历史啊!
一周以后,张崇宁老师取样后回太原请教了张颌老先生。张颌是张崇宁老师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考古专家和古文字专家,曾任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已有80多岁高龄,曾引起中外考古界轰动的《侯马盟书》就是他的研究成果。弄清第一字后,高智老师马上用手机给我传来初步确认第一个字是 “黎”字的消息。
喜讯,特大的喜讯;收获,最大的收获。古黎国总算找到“身份证”。黎城县才是真正的商周时期的黎侯古国。
此后又经过一个月的发掘,2006年7月4日,张崇宁老师等人在馆内清理文物时又意外地在一个鼎内发现了3行19个铭文。7月10日赵满芳馆长作译为:“黎宰中考父作季始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用享”。随后,大型甲字墓编为10号墓的发掘工作也有了结果,大量的青铜器全被盗空,只出土了几件商代时期较珍贵玉器,不过在10多米长的墓道里清理出23匹陪葬的马骸,姿态各异,非常壮观,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属于侯级别。通过出土的文物分析,此墓年代要早于1-9号墓。有可能是西周早期。
9月18日发掘工作全部结束。上午11时,我陪张华兴副县长代表县政府与参加这次古墓发掘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和武警官兵一一握手告别。
当天下午笔者在工地拍录资料时,意外地看到了三只洁白而漂亮的天鹅栖息在地边的树上,尤其是它们那美丽的姿态、宏亮的叫声,吸引了田间的老农,打动了路上的行人。家住塔坡水库北岸姓马的农民告诉笔者,从1958年建成水库到现在他经常在水库上钓鱼、游泳,从未见过天鹅。是啊!已发掘的西周古墓证实了黎城的悠久历史,水库上飞来了稀奇的天鹅更证明了黎城生态环境的优越。黎城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王苏陵)
原标题:黎城西周黎侯墓发掘始末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西周是我国古代第三个朝代。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时周武王伐纣灭商,终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覆亡的中国统一王朝。在这一时期内,全国大小诸侯均向王朝负担一定义务,周朝维持着统一局面,由于周王居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称西周。西周的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别。建立诸侯国,要赐以土地山川和人民,同时分予宝器,并有等级差别。有历史文献表明,在商朝时黎城就是黎侯国。“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左传·昭公四年》)说的就是商纣王为了逼各诸侯多进贡,在黎城举行了一次威武的阅兵仪式,但东夷的首领未等会散就逃了回去,拒贡赋而叛商。
西周建立以后黎城仍为黎侯国。但是多少年来因历史文献甚少,加之传记之误,黎侯古国的地域之争没有定论,通过这次黎城西周古墓群发掘中的重大发现总算找到了黎侯古国的“身份证”,黎侯古国的地域之争也画上句号。
图为:出土青铜器——黎侯壶
黎城县西周古墓先因盗掘而发现,后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而发掘。经过考古工作人员勘探,在地处县城西一公里塔坡水库西关村的田地里约40亩面积区域内,探明有西周同时代墓葬92座,其中大型墓4座,中型墓14座,其余为小型墓。从2006年1月至9月,在历时9个月的发掘工作中,共发掘墓葬10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5座,小型3座,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在其中一对青铜壶和一个青铜鼎内发现了铭文,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经考证确认,黎城在西周时期为黎侯国,这个墓地就是当时的黎国墓地,国务院于2003年公布该墓群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意外的发现 艰辛的保护
2005年6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县文博馆赵满芳馆长向我报告,在我县塔坡水库边发现了古墓群。经到现场后发现在塔坡水库南岸与北桂花村之间的一片田地里有十几个盗洞,探眼遍布,在盗洞周围的浮土中,仍能捡到铜片、蚌、饰、陶片一类的残物,经初步分析,应是商周时期的古墓葬。回到单位后,我们又进一步与赵馆长就如何配合公安部门开展保护、如何向上级领导汇报以引起高度重视、如何及早让上级文物部门来展开调查、勘探、发掘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接到报告后,非常重视,不仅及时成立了“塔坡水库古墓群保护工作领导组”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职责。在领导组的推动下,2005年10至11月期间,省市文物部门的领导、专家分别到被盗现场进行调研、指导。
——11月下旬,市文物考古勘探队一行18人在队长李永杰的带领下,住进了下桂花村对古墓所涉区域进行勘探。
——11月25日张华兴副县长主持召开了古墓勘探工作协调会,以黎政函(2005)19号发文成立了以文化中心主任王苏陵为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路玉栋、公安局副局长杨泽斌、黎侯镇副镇长秦红艳、县文博馆馆长赵满芳为副组长的塔坡水库古墓勘探协调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古墓勘探过程中的各项协调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来做好古墓群保护工作,要以对历史负责、对黎城的发展负责、对后代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古墓群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月6日,黎城县人民政府以黎政函(2005)63号文直接向山西省文物局传真发去了“黎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尽快发掘塔坡水库古墓群的请示”。
——12月16日,山西省文物局以晋文物(2005)308号发文“关于对塔坡水库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批复”,主要内容是塔坡水库古墓葬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长治市、黎城县文物部门配合。
在市文物考古勘探队勘探期间以及省考古所进驻工地之前,为了保证古墓安全,我与县公安局张俊平局长确定了两家共同保护方案,由公安牵头,文化配合,其中公安派4人,文化派2人,每晚12时在公安局集中然后共同到现场看护,早上7时撤离,因为零时至7时正是盗墓者的作案高峰时间段。就这样我们坚持了40多天,直等到2006年1月6日(腊月初七)市武警进驻工地后我们和公安局的人员才撤回来。由于我们文化职工与公安民警的死看硬守,在这一段时间里没有使盗墓者得逞过一次,确保了古墓的安全。
图为:出土青铜器铭文
热切的期盼 苦涩的发掘
2006年1月6日(腊月初七)上午,武警、专家和技术人员正式进驻古墓工地。担任领队的是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宋建中,以及研究员张崇宁、杨林中,另外还有6名技术人员。专家、技术人员虽然开进了工地,但发掘前的工作却非常复杂。首先对发掘区域来了一个大“会诊”,如在大、中、小上百座墓中,到底有多少座被盗;被盗后文物损坏和丢失的程度如何;测绘代表性发掘墓葬的准确方位;不同时期墓葬的地理和周边环境分析;黎城在商周时期的有关历史背景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加上已进入天寒地冻的深冬,野外工作极为困难,尤其是传统的春节已一天一天迫近,正式发掘开墓基本上没展开。
刚过了正月十五不久,工地就热闹起来。充实人员后分了三个组,同时开挖的有一座大型墓和两座中型墓。这三座墓都是被盗过的,我原以为这已是盗墓了,有一个月时间准能发掘完毕。张老师给我解释说,考古发掘是一门严肃、慎重的科学,哪能像你想象的挖下去,拿出东西就走人,如果那样我们就和盗墓者没有区别了。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大型的1号墓还没到底,但中型田字形的2号、3号墓已清理完毕,除十几件玉器和陶器外,只有无法提取的6个车轮,青铜器几乎没有,大家很失望。张老师给大家鼓气说,这两个墓虽然空了,1号墓是我们的希望,努力吧。1号墓位于路边,它是一个“甲字形”大墓,墓的规模与晋侯墓地的大型墓葬相同,墓室14个车轮,墓道口还陪葬有两个童儿,在墓室的左边只有一个被炸的盗洞。虽然被人盗过,但这么大的墓葬想必还是会给人惊喜的,这当然是大家的猜想。1号墓在按程序发掘中。在2号、3号墓腾出的人手,又开了3座小型墓,编号为4号、5号、6号,这三座未被盗过的墓只用了20多天时间就清理完毕。4号、5号墓出土较重要的文物有一鼎一戈,鼎残一耳一足,青铜戈完整,并很锋利。5号墓只有一件陶器。随之,1号墓的面纱也慢慢地揭开,但张老师的脸也一天比一天阴沉下来。从清理1号墓的结果说明这里大量的、很有价值的文物,99%被盗,剩下的只有几片碎玉,及车马上的几件铜饰件,真令人痛心。
古墓发掘已3个月之久了,6座墓已基本清理完毕,通过出土的文物初步分析它是西周中晚期的,大型墓主人是诸侯级别,但是,是什么侯?到底是西周中期还是晚期?如果继续挖,在目前的区域里大都是盗墓,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草草收兵,没法向上级交代,没法向黎城人民交代。发掘工作陷入困境……
领导的关怀 重大的收获
针对古墓发掘工作中遇到的这一系列情况和困难,我主动给黎城县领导做了汇报。县领导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最后拍板:关于区域问题,考古也是为了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只要是考古需要,就黎城县的区域,你说需要从那里勘探就从那里勘探,县委、县政府坚决支持;关于农民的占地补偿问题,虽然县财政困难,仍由县财政补给,占地面积由黎侯镇打报告送县长批交财政拨付,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全面支持省考古所的发掘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省考古所副所长、市文旅局、省市武警总队、支队的领导,以及长治市有关领导等都到现场考察指导,这无疑在精神上对考古发掘工作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在解决了范围和费用两个问题20天以后,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现工地东边的一块地里探到了没有盗过的三个中型墓,经张老师请示所里领导后,即对这编号为7号、8号、9号墓同时进行了发掘。
5月28日,星期六。下午3点多钟,张老师打电话让我到工地,他沉稳地说:“有收获了。发现了一对青铜壶和一个鼎,上边有铭文”。边说他边拿起壶盖反过来让我看。我迫不及待地问“这三行9字是什么内容”。他说:“你不要激动,不一定是黎侯墓,因为上边有9个铭文,有2个字还需考证,你看这9个字是“×侯,宰×作宝壶永用” 。这时我的心情无比的高兴,这个喜讯太大了,有了铭文就能证实一段历史啊!
一周以后,张崇宁老师取样后回太原请教了张颌老先生。张颌是张崇宁老师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考古专家和古文字专家,曾任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已有80多岁高龄,曾引起中外考古界轰动的《侯马盟书》就是他的研究成果。弄清第一字后,高智老师马上用手机给我传来初步确认第一个字是 “黎”字的消息。
喜讯,特大的喜讯;收获,最大的收获。古黎国总算找到“身份证”。黎城县才是真正的商周时期的黎侯古国。
此后又经过一个月的发掘,2006年7月4日,张崇宁老师等人在馆内清理文物时又意外地在一个鼎内发现了3行19个铭文。7月10日赵满芳馆长作译为:“黎宰中考父作季始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用享”。随后,大型甲字墓编为10号墓的发掘工作也有了结果,大量的青铜器全被盗空,只出土了几件商代时期较珍贵玉器,不过在10多米长的墓道里清理出23匹陪葬的马骸,姿态各异,非常壮观,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属于侯级别。通过出土的文物分析,此墓年代要早于1-9号墓。有可能是西周早期。
9月18日发掘工作全部结束。上午11时,我陪张华兴副县长代表县政府与参加这次古墓发掘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和武警官兵一一握手告别。
当天下午笔者在工地拍录资料时,意外地看到了三只洁白而漂亮的天鹅栖息在地边的树上,尤其是它们那美丽的姿态、宏亮的叫声,吸引了田间的老农,打动了路上的行人。家住塔坡水库北岸姓马的农民告诉笔者,从1958年建成水库到现在他经常在水库上钓鱼、游泳,从未见过天鹅。是啊!已发掘的西周古墓证实了黎城的悠久历史,水库上飞来了稀奇的天鹅更证明了黎城生态环境的优越。黎城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王苏陵)
原标题:黎城西周黎侯墓发掘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