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冬日温暖的阳光,洒在沁县小东岭,整个村子变得暖意洋洋。天气晴好时,村里的老人总爱到村口溜溜弯,再晒晒太阳、聊聊家常、下会儿棋,这里成为村民打发闲散时光的好去处。
进村时,碰到了正在打扫环境卫生的闫凤英,朴实的脸上写满幸福,问她对村干部的看法,她腼腆地说:“真不赖,人虽然不大,但是这上任以来可是为村里干了不少事。”虽然短短的几句话,但却是对村干部最大的褒奖。
小东岭位于沁州黄镇,东依檀山、西邻漳河,太长连接线沿村而过,交通便利,是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内环境优美,村容村貌靓丽。进村中的道路上,铺设的仿石且有纹理路面宽阔又平整。村民的房屋全部进行了美化,白墙灰瓦令人赏心悦目。年前新砌的河渠,蜿蜒曲折,成为一道新的景观。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树、有草,一处一景,处处皆景。“产业兴”“村庄美”“生活美”,一幅秀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小东岭村正徐徐展开。
产业搞起来 荒地变沃土 村民致富有了盼头
图为:沁县小东岭
以前,秋收过后,就是农民最休闲的日子,但现在这个季节,小东岭村民依旧忙得不可开交。原来大家都想着有机会就多挣点,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草莓产业是村里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兴产业。走进大棚,负责人闫彦涛向我们介绍起来,我们村一直在探索草莓种植产业和休闲采摘模式如何更好地依附发展。眼前占地面积1960平方米的3个棚全是智能大棚,施肥、浇水都实现智能化管理,授粉是由蜜蜂来完成,是真正的“绿色”产业。“时下,我们就需要工人们进行简单打理、管护,再过1个月左右,草莓就成熟了,可以上市了,也可以供游人采摘了。说到务工人员,我们本村的就完全胜任,村里在家的男女老少,只要愿意来大棚工作的我们就都积极给安排了,尤其是脱贫户”。
小东岭村不只有草莓产业,在村里5名产业带动型党员的牵头推进下,村里修复改造了26座春秋棚,用于发展蔬菜种植;与沁润农业公司合作,集体种植45亩大田红线椒;与晋汾高粱公司合作,种植7亩晋汾高粱,带头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渔场工程,村企联建盘活集体资产;引进蛋鸡养殖项目,建设存栏8万-10万只的蛋鸡棚一座;山上梨园还种植了上万株梨树,明年即可挂果。还有光伏发电……产业格局呈多点开花的态势,村集体收入也在逐年突破。
同样发出感慨的还有脱贫户闫贵龙:“现在村里有产业,地有人种,房屋统一美化了,路也宽敞了,守在家门口就挣到钱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比我们自己想得都周到。”
旅游做起来 资源变优势 乡村振兴添了动能
红色文化是小东岭的珍贵资源,拥有东路军高级将领纪念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左权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居住过,这里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党建红坐标。借力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小东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
而打造旅游村,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在创建省级卫生村的基础上,小东岭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了村内街巷硬化1.4万平方米,铺设排污管网2390米,整治改造残墙断壁、老旧房屋10处推进“垃圾革命”“安装路灯照明”等建设,不仅做靓了“面子”,还做实了“里子”。
同时,小东岭抢抓机遇,启动数字乡村建设,聚焦数字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围绕智慧农业、信息惠民、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集中发力,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之路。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将大力提升小东岭信息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领着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的党支部书记闫凯凌谦虚地说道“获得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诸多荣誉是全村父老乡亲用汗水浇灌来的不易之花,这只是小东岭发展的一个良好开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条路上,我一直在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立足本地实际,深挖历史遗产,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整体品质,加大红色遗迹保护修复力度,推进旅游配套设施优化建设,加快建成全方位、多层次、全功能的红色旅游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老区故事,努力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红色旅游振兴乡村的新路来。”
现如今,走在小东岭村,一股奋斗的气息扑面而来。宽阔的街道、整齐划一错落有致、装饰一新的民房、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红色旅游景点、智慧大棚,美丽、富足、生机勃勃的现代乡村新图景已然在小东岭村里绘就。产业引领,农旅融合多方联动发力,小东岭走出了一条契合自己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这巨变的乡村也只是沁县乡村振兴蓝图上的一个缩影。(郭学红 秦超)
原标题:小东岭村:村容村貌绘新景 产业发展绘新篇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冬日温暖的阳光,洒在沁县小东岭,整个村子变得暖意洋洋。天气晴好时,村里的老人总爱到村口溜溜弯,再晒晒太阳、聊聊家常、下会儿棋,这里成为村民打发闲散时光的好去处。
进村时,碰到了正在打扫环境卫生的闫凤英,朴实的脸上写满幸福,问她对村干部的看法,她腼腆地说:“真不赖,人虽然不大,但是这上任以来可是为村里干了不少事。”虽然短短的几句话,但却是对村干部最大的褒奖。
小东岭位于沁州黄镇,东依檀山、西邻漳河,太长连接线沿村而过,交通便利,是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内环境优美,村容村貌靓丽。进村中的道路上,铺设的仿石且有纹理路面宽阔又平整。村民的房屋全部进行了美化,白墙灰瓦令人赏心悦目。年前新砌的河渠,蜿蜒曲折,成为一道新的景观。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树、有草,一处一景,处处皆景。“产业兴”“村庄美”“生活美”,一幅秀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小东岭村正徐徐展开。
产业搞起来 荒地变沃土 村民致富有了盼头
图为:沁县小东岭
以前,秋收过后,就是农民最休闲的日子,但现在这个季节,小东岭村民依旧忙得不可开交。原来大家都想着有机会就多挣点,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草莓产业是村里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兴产业。走进大棚,负责人闫彦涛向我们介绍起来,我们村一直在探索草莓种植产业和休闲采摘模式如何更好地依附发展。眼前占地面积1960平方米的3个棚全是智能大棚,施肥、浇水都实现智能化管理,授粉是由蜜蜂来完成,是真正的“绿色”产业。“时下,我们就需要工人们进行简单打理、管护,再过1个月左右,草莓就成熟了,可以上市了,也可以供游人采摘了。说到务工人员,我们本村的就完全胜任,村里在家的男女老少,只要愿意来大棚工作的我们就都积极给安排了,尤其是脱贫户”。
小东岭村不只有草莓产业,在村里5名产业带动型党员的牵头推进下,村里修复改造了26座春秋棚,用于发展蔬菜种植;与沁润农业公司合作,集体种植45亩大田红线椒;与晋汾高粱公司合作,种植7亩晋汾高粱,带头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渔场工程,村企联建盘活集体资产;引进蛋鸡养殖项目,建设存栏8万-10万只的蛋鸡棚一座;山上梨园还种植了上万株梨树,明年即可挂果。还有光伏发电……产业格局呈多点开花的态势,村集体收入也在逐年突破。
同样发出感慨的还有脱贫户闫贵龙:“现在村里有产业,地有人种,房屋统一美化了,路也宽敞了,守在家门口就挣到钱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比我们自己想得都周到。”
旅游做起来 资源变优势 乡村振兴添了动能
红色文化是小东岭的珍贵资源,拥有东路军高级将领纪念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左权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居住过,这里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党建红坐标。借力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小东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
而打造旅游村,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在创建省级卫生村的基础上,小东岭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了村内街巷硬化1.4万平方米,铺设排污管网2390米,整治改造残墙断壁、老旧房屋10处推进“垃圾革命”“安装路灯照明”等建设,不仅做靓了“面子”,还做实了“里子”。
同时,小东岭抢抓机遇,启动数字乡村建设,聚焦数字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围绕智慧农业、信息惠民、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集中发力,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之路。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将大力提升小东岭信息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领着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的党支部书记闫凯凌谦虚地说道“获得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诸多荣誉是全村父老乡亲用汗水浇灌来的不易之花,这只是小东岭发展的一个良好开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条路上,我一直在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立足本地实际,深挖历史遗产,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整体品质,加大红色遗迹保护修复力度,推进旅游配套设施优化建设,加快建成全方位、多层次、全功能的红色旅游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老区故事,努力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红色旅游振兴乡村的新路来。”
现如今,走在小东岭村,一股奋斗的气息扑面而来。宽阔的街道、整齐划一错落有致、装饰一新的民房、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红色旅游景点、智慧大棚,美丽、富足、生机勃勃的现代乡村新图景已然在小东岭村里绘就。产业引领,农旅融合多方联动发力,小东岭走出了一条契合自己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这巨变的乡村也只是沁县乡村振兴蓝图上的一个缩影。(郭学红 秦超)
原标题:小东岭村:村容村貌绘新景 产业发展绘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