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妇幼专家教您应对儿童消化道疾病
发布时间: 2023-11-30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他们的健康问题总是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在儿童疾病中,消化道疾病是常见的一种。由于儿童抵抗力低,所以,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了解儿童消化道疾病的相关知识,对于保障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儿童消化道的黏膜非常细嫩,且血管较多,消化功能也较差,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消化不良和发生胃肠道疾病。同时,儿童肠道蠕动比成人弱,腹肌的推动力不足,这些原因会造成食物消化比较慢,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厌食、腹泻等症状。今天,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儿童消化道疾病的相关知识。

儿童便秘

每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为孩子的“便事”担心过,这其中主要表现为孩子大便次数少或干燥,以及排便困难。

引起儿童便秘的原因复杂多样,一般来说有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等。

功能性便秘主要因素有:1.膳食因素;2.环境因素;3.不恰当的排便。

器质性疾病便秘包括:机械性肠梗阻、代谢性疾病、肠神经病变、肛门直肠疾病、肌病、神经病变。

药物性便秘:服用一些收敛药物或止泻药物时,不规律用药,导致便秘。

便秘绝大多数都是功能性的,但如果有以下报警征象:胎粪排出时间>48小时、新生儿时期出现便秘、在无肛裂的情况下出现便血、呕吐胆汁、严重的腹胀、生长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先天性巨结肠家族史等,务必排除器质性的原因。

至于宝宝便秘的治疗,对于婴幼儿便秘,家长需及时处理,便秘症状持续时间越短、越早干预,起效越快,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对于功能性便秘的宝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1.通便治疗: 可用开塞露经肛门直肠用药通便,每日3次,连用3天,必要时加温盐水灌肠。或让患儿口服软化大便的药物,以解除粪便的嵌塞,恢复规律性、舒适性排便习惯。

2.维持治疗: 通便治疗结束后,应立即开始维持治疗,该治疗可分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一般建议有效维持(无通性排便)两个月,再缓慢减量停药。

除此之外,对于婴幼儿便秘,一要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适当多饮水;二要多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肠蠕动,促进宝宝排便;三要对宝宝进行排便训练,排便训练目的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固定排便时间。一般选择饭后,并且营造让宝宝轻松排便的环境,选择宝宝舒服的排便姿势,每次排便时间不宜太长,最多不超过15分钟。家长在一旁要积极鼓励宝宝,可给予奖励,不要责骂。同时,要记录孩子的排便、用药、腹痛或者其他情况,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便秘的原因。

儿童腹泻

什么症状就算腹泻?只要拉稀就是腹泻吗?不是。腹泻是指大便次数或水分异常增多。另外,小婴儿相对特殊,每天大便七八次,或大便糊状都是正常的,所以,关于“排便异常”的判断有赖于家长日常的观察和了解。

小儿腹泻按原因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指“病从口入”,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了肠道,所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除了腹泻症状之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全身发热等症状。

非感染性腹泻: 多数是因喂养不当引起吸收不良,导致大便次数增加,且粪便中有不消化的奶块或蛋花样粪便。同时,天气变化也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腹泻。除此之外,食物不能耐受和过敏引发的腹泻,近年来也越来越多。

小儿腹泻不一定要去看医生。若腹泻程度较轻,并不需要急着看医生,可以在家中对症处理和密切观察,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则需要考虑就诊:

1.发热:3个月以下的宝宝体温超过38℃、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超过39℃;

2.腹泻比较频繁、量比较多;

3.频繁呕吐、不吃东西;

4.如果孩子有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嗜睡、皮肤弹性差、明显口渴、哭的时候眼泪少或者没有眼泪、手脚凉及前囟凹陷等表现时,要及时就医;

5.大便带血;

6.有早产、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病的6个月以下的宝宝。

腹泻的孩子能吃东西吗?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最基本的原则是,只要孩子能吃得下,就建议继续进食,然后根据腹泻的不同原因、孩子的年龄进行饮食调整。非感染性的腹泻,多是由于喂养不当或者食物的原因所导致,这时候可以调整喂养方式、回避过敏或不耐受的食物。其他腹泻的孩子可以保持原来的饮食方式,但要少食多餐,不建议吃高甜、高脂、高纤维的食物,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儿童便血

便血是指大便带血,血液从肛门排出,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

便血的原因:

1.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孩子,直肠出血(也就是大便带血)的最常见原因是蛋白过敏导致的过敏性肠炎。该病是由一种或多种食物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牛奶蛋白和鸡蛋、大豆蛋白是最常见的触发因素。主要作用于远端结肠,导致炎症,出现大便带血、有黏液的症状。这个病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多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内出现,到1岁后大多就没有问题了。母亲进食食物蛋白后,蛋白小分子进入乳汁,再被孩子摄入从而导致过敏,这个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孩子只有大便带血或者黏液,其他方面没有问题。大便出血有三种,潜血阳性、便中带血丝以及严重出血,但大多是大便中能看到出血点。大便性状可能正常,也可能出现腹泻或带有黏液。停止食用过敏食物后,在72~96小时左右,大便带血会减少或消失,慢的可能需要1~2周,如果再次食用这些过敏食物,症状会再次出现。该病是自限性疾病,部分儿童在6月龄后会消失,大多数儿童在1岁左右会消失,很少有孩子在3岁后还不恢复。

2.幼儿或者大些的儿童,便血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肛裂: 典型临床表现是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会疼痛,伴有便血,且疼痛剧烈难忍,持续数小时,出血于排便时或排便后出现,量少,色鲜红,呈丝状覆盖于粪便表面;

痔疮: 内痔和混合痔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儿童也会有痔疮,常在排便时或便后滴出鲜血,血量多少不等,不与粪便相混,单纯性痔并无疼痛感,如果是局部擦伤、糜烂、继发感染或者痔嵌顿的情况,会有肛门疼痛、瘙痒等症状;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在小儿中很常见,一般为单个,少数为多个,主要症状是便血,色鲜红,量不多,不与粪便相混,便血多为间歇性,如息肉继发感染,会有脓血样腹泻,易与痢疾和慢性结肠炎相混淆。如果息肉位置比较靠近肛门,直肠指诊可触及圆形或卵圆形的有蒂小肿物,光滑质软,可移动,部分为扁平状息肉,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也可发现位置较高的息肉,并且可直接观察其形态与数量。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连接氩气刀可直接切除息肉,可免去二次手术的痛苦。(郝旭东

原标题: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诊治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长治妇幼专家“支招”防护秋冬季呼吸道疾病
· 长治妇幼开展猴痘等重点疾病诊疗知识专项培训
· 让群众少跑路!长治妇幼特邀北京专家义诊讲学
· 长治妇幼多学科联合行羊水栓塞应急预案演练
· 以“练”促学!长治妇幼开展“羊水栓塞”应急演练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医疗健康
长治妇幼专家教您应对儿童消化道疾病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他们的健康问题总是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在儿童疾病中,消化道疾病是常见的一种。由于儿童抵抗力低,所以,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了解儿童消化道疾病的相关知识,对于保障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儿童消化道的黏膜非常细嫩,且血管较多,消化功能也较差,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消化不良和发生胃肠道疾病。同时,儿童肠道蠕动比成人弱,腹肌的推动力不足,这些原因会造成食物消化比较慢,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厌食、腹泻等症状。今天,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儿童消化道疾病的相关知识。

儿童便秘

每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为孩子的“便事”担心过,这其中主要表现为孩子大便次数少或干燥,以及排便困难。

引起儿童便秘的原因复杂多样,一般来说有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等。

功能性便秘主要因素有:1.膳食因素;2.环境因素;3.不恰当的排便。

器质性疾病便秘包括:机械性肠梗阻、代谢性疾病、肠神经病变、肛门直肠疾病、肌病、神经病变。

药物性便秘:服用一些收敛药物或止泻药物时,不规律用药,导致便秘。

便秘绝大多数都是功能性的,但如果有以下报警征象:胎粪排出时间>48小时、新生儿时期出现便秘、在无肛裂的情况下出现便血、呕吐胆汁、严重的腹胀、生长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先天性巨结肠家族史等,务必排除器质性的原因。

至于宝宝便秘的治疗,对于婴幼儿便秘,家长需及时处理,便秘症状持续时间越短、越早干预,起效越快,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对于功能性便秘的宝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1.通便治疗: 可用开塞露经肛门直肠用药通便,每日3次,连用3天,必要时加温盐水灌肠。或让患儿口服软化大便的药物,以解除粪便的嵌塞,恢复规律性、舒适性排便习惯。

2.维持治疗: 通便治疗结束后,应立即开始维持治疗,该治疗可分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一般建议有效维持(无通性排便)两个月,再缓慢减量停药。

除此之外,对于婴幼儿便秘,一要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适当多饮水;二要多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肠蠕动,促进宝宝排便;三要对宝宝进行排便训练,排便训练目的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固定排便时间。一般选择饭后,并且营造让宝宝轻松排便的环境,选择宝宝舒服的排便姿势,每次排便时间不宜太长,最多不超过15分钟。家长在一旁要积极鼓励宝宝,可给予奖励,不要责骂。同时,要记录孩子的排便、用药、腹痛或者其他情况,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便秘的原因。

儿童腹泻

什么症状就算腹泻?只要拉稀就是腹泻吗?不是。腹泻是指大便次数或水分异常增多。另外,小婴儿相对特殊,每天大便七八次,或大便糊状都是正常的,所以,关于“排便异常”的判断有赖于家长日常的观察和了解。

小儿腹泻按原因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指“病从口入”,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了肠道,所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除了腹泻症状之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全身发热等症状。

非感染性腹泻: 多数是因喂养不当引起吸收不良,导致大便次数增加,且粪便中有不消化的奶块或蛋花样粪便。同时,天气变化也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腹泻。除此之外,食物不能耐受和过敏引发的腹泻,近年来也越来越多。

小儿腹泻不一定要去看医生。若腹泻程度较轻,并不需要急着看医生,可以在家中对症处理和密切观察,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则需要考虑就诊:

1.发热:3个月以下的宝宝体温超过38℃、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超过39℃;

2.腹泻比较频繁、量比较多;

3.频繁呕吐、不吃东西;

4.如果孩子有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嗜睡、皮肤弹性差、明显口渴、哭的时候眼泪少或者没有眼泪、手脚凉及前囟凹陷等表现时,要及时就医;

5.大便带血;

6.有早产、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病的6个月以下的宝宝。

腹泻的孩子能吃东西吗?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最基本的原则是,只要孩子能吃得下,就建议继续进食,然后根据腹泻的不同原因、孩子的年龄进行饮食调整。非感染性的腹泻,多是由于喂养不当或者食物的原因所导致,这时候可以调整喂养方式、回避过敏或不耐受的食物。其他腹泻的孩子可以保持原来的饮食方式,但要少食多餐,不建议吃高甜、高脂、高纤维的食物,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儿童便血

便血是指大便带血,血液从肛门排出,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

便血的原因:

1.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孩子,直肠出血(也就是大便带血)的最常见原因是蛋白过敏导致的过敏性肠炎。该病是由一种或多种食物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牛奶蛋白和鸡蛋、大豆蛋白是最常见的触发因素。主要作用于远端结肠,导致炎症,出现大便带血、有黏液的症状。这个病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多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内出现,到1岁后大多就没有问题了。母亲进食食物蛋白后,蛋白小分子进入乳汁,再被孩子摄入从而导致过敏,这个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孩子只有大便带血或者黏液,其他方面没有问题。大便出血有三种,潜血阳性、便中带血丝以及严重出血,但大多是大便中能看到出血点。大便性状可能正常,也可能出现腹泻或带有黏液。停止食用过敏食物后,在72~96小时左右,大便带血会减少或消失,慢的可能需要1~2周,如果再次食用这些过敏食物,症状会再次出现。该病是自限性疾病,部分儿童在6月龄后会消失,大多数儿童在1岁左右会消失,很少有孩子在3岁后还不恢复。

2.幼儿或者大些的儿童,便血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肛裂: 典型临床表现是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会疼痛,伴有便血,且疼痛剧烈难忍,持续数小时,出血于排便时或排便后出现,量少,色鲜红,呈丝状覆盖于粪便表面;

痔疮: 内痔和混合痔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儿童也会有痔疮,常在排便时或便后滴出鲜血,血量多少不等,不与粪便相混,单纯性痔并无疼痛感,如果是局部擦伤、糜烂、继发感染或者痔嵌顿的情况,会有肛门疼痛、瘙痒等症状;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在小儿中很常见,一般为单个,少数为多个,主要症状是便血,色鲜红,量不多,不与粪便相混,便血多为间歇性,如息肉继发感染,会有脓血样腹泻,易与痢疾和慢性结肠炎相混淆。如果息肉位置比较靠近肛门,直肠指诊可触及圆形或卵圆形的有蒂小肿物,光滑质软,可移动,部分为扁平状息肉,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也可发现位置较高的息肉,并且可直接观察其形态与数量。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连接氩气刀可直接切除息肉,可免去二次手术的痛苦。(郝旭东

原标题: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