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历史灿烂文明,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也是农耕文明策源地。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黎城,山西晚报记者团对话长治市黎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明。
山西晚报:黎城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有哪些文化积淀?现今保护利用情况如何?
张晓明:黎城是于2008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但要说黎城的文明史,可不只千年。刊载于《文物春秋》的黎城猫崖洞考古发掘报告,结论是:猫崖洞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000年以上。
上古时期,相传帝尧、许由、巢父、彭祖这样的高贤之士都出生在黎城。“黎民百姓”“洗耳恭听”等成语故事,“女娲补天”“蚩尤争霸”等历史典故均发生于此,历代封侯拜相不在少数。
商周时期,黎城为黎侯国,黎侯国疆域当时覆盖上党全境,但西周墓考古发掘后,有一壶,上有铭文“黎侯宰作宝壶永用”字样,证明黎城为黎侯国国都所在地。
黎城是黎氏故里。2018年10月27日,世界黎氏文化研讨大会暨黎侯王陵祭拜大典活动在黎城举行,来自马来西亚、越南以及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福建等地的323名黎氏后裔,齐聚黎城县塔坡水库西周黎侯墓群的黎侯王陵祭祀广场,共祭黎氏祖先。
黎城县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黎侯王墓群、城隍庙、天齐王庙、长宁大庙、西下庄沼泽王庙、黄崖洞兵工厂等6处。黎城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上党落子和黎侯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尧的传说、李佬人的传说、银器制作、刘氏老鼓、黎侯彩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黎城剪纸、黎城开花馍、浊漳河小米醋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有74项之多。
山西晚报:黎侯虎是黎城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名片,以黎侯虎为代表的非遗产业在创新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晓明:黎侯虎是黎城县的一个文化标识,也是活态化呈现黎城县这一文化现象的符号。商周时期,黎侯国以“虎”为兵符,这从黎城西关村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证实。
黎城民间虎形器形态多样,分别由玉石、草编、剪纸、根雕、刺绣等材质制作,现在最具代表性、最富文化传统价值的当数布艺刺绣黎侯虎。
在非遗保护与发展方面,我们首先抓的是传承和保护,其次才是创新发展。这些年,通过录像、数字化建设等现代媒体手段,对黎侯虎传统制作工艺进行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建立了黎侯虎数字档案库,并整理出版图书,翔实地记录黎侯虎的图样和制作流程。我们组织传承人举办黎侯虎制作技艺培训班,开展黎侯虎传习活动。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黎侯虎手工制作工艺的断代,确保这种手艺能得到传承。
在创新开发方面,黎侯虎经过创意开发、规模化生产,使之从小范围、单一的民间交流向全世界现代生活需求上转变,从“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商品化的方向转变,有效促进黎侯虎的生命力和生产力。
在黎侯虎为龙头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型利用中,我们还致力于刘氏老鼓、黎城剪纸、银器制作、申氏熟地、浊漳河小米醋等产品的多样化开发,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山西晚报:黎城有“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之称,在利用红色文化方面,黎城做了哪些工作?
张晓明:黎城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可以说村村寨寨、山山岭岭都有革命者的足迹。目前确认为重要革命文物的96处,其中国、省保单位12处,县保单位20处;省级第一批革命文物公布29处。
其中,被誉为“人民军工摇篮”的黄崖洞兵工厂既是国保单位,也被纳入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目录。黎城,除了是“枪杆子”的生产地,还是“钱袋子”的补给地——冀南银行就在这里诞生,被称为“新中国金融的摇篮”。在华北敌后抗日期间,这里是前方的后方,是八路军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
我们编制完成了《黎城县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大纲》,委托天津大学编制完成《黎城县革命文物保护战略规划》,并将红色资源保护纳入《黎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面推进红色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冀南银行(小寨)旧址近年加大保护与开发力度,旧址建筑得以修复修缮,展陈布置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了旅游配套服务;完成了黄崖洞兵工厂旧址部分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和北方局高干会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八路军总部及抗大总校霞庄旧址和第一届群英会旧址保护修复完成,正在设计展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太行造纸厂旧址石壁底村现为山西省三A级旅游示范村,与源泉造纸厂旧址联合开发为丹泉小镇,正在进一步整体开发中;广志山后方医院旧址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区;上赤峪军工部旧址现正在打造红色小镇,与壶山温泉互相结合,集红色教育、康养度假、休闲娱乐、太行人家、乡村民宿于一身。
山西晚报:黎城县太行风光峻美,在旅游业发展方面,黎城是如何运作的?旅游发展未来展望是什么?
张晓明:上党从来天下脊,黎城更是以“铜墙铁壁”般红砂岩地貌和石灰岩地貌交相辉映的地质景观确立了太行山最美的风光地段,有百里“太行画廊”之美称。
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力红色、绿色、特色“三色”旅游,坚定不移推进文旅康养品牌化建设,叫响“红绿辉映·山水黎城”品牌。
一是提升影响力,开展文旅形象展示行动。抓好全域旅游品牌打造,指导国家3A级以上景区提档升级,打响“红绿辉映·山水黎城”品牌;抓好文旅资源宣传推介,制作宣传片,积极对接各级主流媒体,打造“网红”景点和项目,扩大品牌知名度;抓好节庆活动举办承办,主动对接主办承办各级各类主题赛事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黎参观。
二是“四游”夯实供给力,开展文旅项目打造行动。红色文化初心游,依托黄崖洞兵工厂遗址和小寨冀南银行旧址,重点发展红色文创、红色体验项目,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绿色生态山水游,推进各大景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用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吸引人;特色乡村休闲游,依托乡村特色自然和文化,打造“看乡景、品乡味”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创建文旅特色产品基地,引导游客快进慢游;“云上黎城”旅游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
三是“五化”保障接待力,开展文旅市场培育行动。推动县域旅游标识系统、景区停车场、生态厕所、5G网络覆盖等设施建设星级化;以黄崖洞旅游景区创建为重点推进国家3A级以上景区建设标准化;融入武乡—黎城—平顺为主体的太行山红色旅游文化带,推进黎城、左权、河北涉县“两省三县旅游宣传联盟”的进程,推动旅游宣传集群化;通过文旅招商小分队加大招商力度,出台扶持政策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入驻旅游市场;提升不同档次酒店饭店的接待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推动旅游服务优质化。
四是“六效”增强粘合力,开展文化厚植行动。创新机制体制,推动建立区域文旅发展龙头,突出新型市场主体的拳头效应;加强人才引进,出台文旅行业专项人才教育引进政策,加大旅游干部、旅游业务骨干和旅游一线员工的培养,突出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增幅效应;注重融合发展,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1+1>2”新优势。加大优秀文艺剧目和特色文创产品开发创造,推动系列沉浸式、体验式演出进景区;加大红色资源集中连片保护开发力度,突出红色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注重服务乡村,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旅游镇、村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突出乡村文旅互助互促的多赢效应;注重特色创设,抢抓全省“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发展机遇,积极申报壶山温泉度假区为省级康养示范区,梯度推进太行丹泉小镇休闲康养、洗耳河避暑康养、四方山山地康养基地建设,真正让文旅产业既有“人气”又有“财气”。
历史沿革
黎城县自伊耆、古黎、刈陵,历代沿革变迁,春秋时为赤狄潞氏所逐,寓于卫,晋灭赤狄,复立黎侯。
战国属韩,秦为上党郡属邑,汉为上党郡之潞县地,太平真君十一年,后魏(太武帝拓跋焘)为襄垣郡之刈陵县地,北齐改属武乡郡,后周并入襄垣。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置黎城县,仍属上党郡。
唐属潞州,天祐二年(905年)更名黎亭,宋天圣三年(1025年)迁其城于白马镇,熙宁中省入潞、涉二县,元祐初复置。金、元仍旧。(王冠兴)
原标题:山水黎城向您发出邀约——专访长治市黎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明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黎城历史灿烂文明,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也是农耕文明策源地。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黎城,山西晚报记者团对话长治市黎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明。
山西晚报:黎城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有哪些文化积淀?现今保护利用情况如何?
张晓明:黎城是于2008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但要说黎城的文明史,可不只千年。刊载于《文物春秋》的黎城猫崖洞考古发掘报告,结论是:猫崖洞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000年以上。
上古时期,相传帝尧、许由、巢父、彭祖这样的高贤之士都出生在黎城。“黎民百姓”“洗耳恭听”等成语故事,“女娲补天”“蚩尤争霸”等历史典故均发生于此,历代封侯拜相不在少数。
商周时期,黎城为黎侯国,黎侯国疆域当时覆盖上党全境,但西周墓考古发掘后,有一壶,上有铭文“黎侯宰作宝壶永用”字样,证明黎城为黎侯国国都所在地。
黎城是黎氏故里。2018年10月27日,世界黎氏文化研讨大会暨黎侯王陵祭拜大典活动在黎城举行,来自马来西亚、越南以及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福建等地的323名黎氏后裔,齐聚黎城县塔坡水库西周黎侯墓群的黎侯王陵祭祀广场,共祭黎氏祖先。
黎城县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黎侯王墓群、城隍庙、天齐王庙、长宁大庙、西下庄沼泽王庙、黄崖洞兵工厂等6处。黎城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上党落子和黎侯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尧的传说、李佬人的传说、银器制作、刘氏老鼓、黎侯彩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黎城剪纸、黎城开花馍、浊漳河小米醋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有74项之多。
山西晚报:黎侯虎是黎城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名片,以黎侯虎为代表的非遗产业在创新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晓明:黎侯虎是黎城县的一个文化标识,也是活态化呈现黎城县这一文化现象的符号。商周时期,黎侯国以“虎”为兵符,这从黎城西关村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证实。
黎城民间虎形器形态多样,分别由玉石、草编、剪纸、根雕、刺绣等材质制作,现在最具代表性、最富文化传统价值的当数布艺刺绣黎侯虎。
在非遗保护与发展方面,我们首先抓的是传承和保护,其次才是创新发展。这些年,通过录像、数字化建设等现代媒体手段,对黎侯虎传统制作工艺进行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建立了黎侯虎数字档案库,并整理出版图书,翔实地记录黎侯虎的图样和制作流程。我们组织传承人举办黎侯虎制作技艺培训班,开展黎侯虎传习活动。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黎侯虎手工制作工艺的断代,确保这种手艺能得到传承。
在创新开发方面,黎侯虎经过创意开发、规模化生产,使之从小范围、单一的民间交流向全世界现代生活需求上转变,从“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商品化的方向转变,有效促进黎侯虎的生命力和生产力。
在黎侯虎为龙头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型利用中,我们还致力于刘氏老鼓、黎城剪纸、银器制作、申氏熟地、浊漳河小米醋等产品的多样化开发,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山西晚报:黎城有“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之称,在利用红色文化方面,黎城做了哪些工作?
张晓明:黎城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可以说村村寨寨、山山岭岭都有革命者的足迹。目前确认为重要革命文物的96处,其中国、省保单位12处,县保单位20处;省级第一批革命文物公布29处。
其中,被誉为“人民军工摇篮”的黄崖洞兵工厂既是国保单位,也被纳入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目录。黎城,除了是“枪杆子”的生产地,还是“钱袋子”的补给地——冀南银行就在这里诞生,被称为“新中国金融的摇篮”。在华北敌后抗日期间,这里是前方的后方,是八路军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
我们编制完成了《黎城县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大纲》,委托天津大学编制完成《黎城县革命文物保护战略规划》,并将红色资源保护纳入《黎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面推进红色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冀南银行(小寨)旧址近年加大保护与开发力度,旧址建筑得以修复修缮,展陈布置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了旅游配套服务;完成了黄崖洞兵工厂旧址部分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和北方局高干会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八路军总部及抗大总校霞庄旧址和第一届群英会旧址保护修复完成,正在设计展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太行造纸厂旧址石壁底村现为山西省三A级旅游示范村,与源泉造纸厂旧址联合开发为丹泉小镇,正在进一步整体开发中;广志山后方医院旧址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区;上赤峪军工部旧址现正在打造红色小镇,与壶山温泉互相结合,集红色教育、康养度假、休闲娱乐、太行人家、乡村民宿于一身。
山西晚报:黎城县太行风光峻美,在旅游业发展方面,黎城是如何运作的?旅游发展未来展望是什么?
张晓明:上党从来天下脊,黎城更是以“铜墙铁壁”般红砂岩地貌和石灰岩地貌交相辉映的地质景观确立了太行山最美的风光地段,有百里“太行画廊”之美称。
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力红色、绿色、特色“三色”旅游,坚定不移推进文旅康养品牌化建设,叫响“红绿辉映·山水黎城”品牌。
一是提升影响力,开展文旅形象展示行动。抓好全域旅游品牌打造,指导国家3A级以上景区提档升级,打响“红绿辉映·山水黎城”品牌;抓好文旅资源宣传推介,制作宣传片,积极对接各级主流媒体,打造“网红”景点和项目,扩大品牌知名度;抓好节庆活动举办承办,主动对接主办承办各级各类主题赛事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黎参观。
二是“四游”夯实供给力,开展文旅项目打造行动。红色文化初心游,依托黄崖洞兵工厂遗址和小寨冀南银行旧址,重点发展红色文创、红色体验项目,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绿色生态山水游,推进各大景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用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吸引人;特色乡村休闲游,依托乡村特色自然和文化,打造“看乡景、品乡味”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创建文旅特色产品基地,引导游客快进慢游;“云上黎城”旅游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
三是“五化”保障接待力,开展文旅市场培育行动。推动县域旅游标识系统、景区停车场、生态厕所、5G网络覆盖等设施建设星级化;以黄崖洞旅游景区创建为重点推进国家3A级以上景区建设标准化;融入武乡—黎城—平顺为主体的太行山红色旅游文化带,推进黎城、左权、河北涉县“两省三县旅游宣传联盟”的进程,推动旅游宣传集群化;通过文旅招商小分队加大招商力度,出台扶持政策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入驻旅游市场;提升不同档次酒店饭店的接待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推动旅游服务优质化。
四是“六效”增强粘合力,开展文化厚植行动。创新机制体制,推动建立区域文旅发展龙头,突出新型市场主体的拳头效应;加强人才引进,出台文旅行业专项人才教育引进政策,加大旅游干部、旅游业务骨干和旅游一线员工的培养,突出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增幅效应;注重融合发展,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1+1>2”新优势。加大优秀文艺剧目和特色文创产品开发创造,推动系列沉浸式、体验式演出进景区;加大红色资源集中连片保护开发力度,突出红色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注重服务乡村,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旅游镇、村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突出乡村文旅互助互促的多赢效应;注重特色创设,抢抓全省“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发展机遇,积极申报壶山温泉度假区为省级康养示范区,梯度推进太行丹泉小镇休闲康养、洗耳河避暑康养、四方山山地康养基地建设,真正让文旅产业既有“人气”又有“财气”。
历史沿革
黎城县自伊耆、古黎、刈陵,历代沿革变迁,春秋时为赤狄潞氏所逐,寓于卫,晋灭赤狄,复立黎侯。
战国属韩,秦为上党郡属邑,汉为上党郡之潞县地,太平真君十一年,后魏(太武帝拓跋焘)为襄垣郡之刈陵县地,北齐改属武乡郡,后周并入襄垣。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置黎城县,仍属上党郡。
唐属潞州,天祐二年(905年)更名黎亭,宋天圣三年(1025年)迁其城于白马镇,熙宁中省入潞、涉二县,元祐初复置。金、元仍旧。(王冠兴)
原标题:山水黎城向您发出邀约——专访长治市黎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