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潞城区翟店街道有一个150余户、500余口人的小村落,位于百谷山之北、金粟山与禹王山之下,俗称“千年古堡村”,即寨上村,是潞城区最南端的村落,也是潞城南郊唯一的窑洞村庄。寨上东与平顺接壤,西靠207国道,与王村机场、太焦高铁东站为邻。这里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阜粮丰。近年来,随着乡村的振兴,寨上古村发展成为宜农、宜商、宜业、宜居的美丽休闲乡村,是潞城区第二批荣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古村。这些美丽的光环,都源于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明的一腔“乡村大文化”情怀。
图为:寨上村东的古寨墙
打好“汉羌文化”这张金字牌
昔日的寨上曾是当地最穷的小村,村民仅靠几亩薄田种地、或外出打工生活。村集体无经济基础,村干部工资开不了,还有一堆欠账。村民对干部存在抵触心理,无人同村委交往,使村里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导致村委会工作瘫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12月寨上村换届选举,王海明这位三十六岁的共产党员、商业界的骨干,带着对家乡的挚爱,带着对村民的信任,被全体党员和村民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可以说,王海明是“受命于危难之时”。
打小从寨上村长大的王海明,深知寨上的历史与现状。他走马上任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面对村里年集体经济收入仅仅几千元,而债务达六位数的情况,王海明有些犹豫了,但他看到老百姓渴望的眼神,想起大伙儿拉起他的手的那股信任,他坚定了信心,一定要让寨上换新颜。就这样,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月儿已悄悄爬上窗棂,王海明还在醒灯工作。他知道一个贫穷的村庄要向前迈进,既需要有实干的村干部队伍,更需要有一个宏伟的远景。于是,他带领支村两委干部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在多方考察和反复调研后,他将目光投向了习以为常的陈醋和已经开始破败的窑洞,他要从乡村文化上寻求古村的发展路径。经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多次讨论,终于达成共识:寨上村要通过挖掘文化资源、盘活资源存量,依托乡村民俗的优越,做活增量集体经济,来推进乡村振兴,助推乡村旅游,综合提升集体经济水平。
如何打好“乡村文化”第一张牌?王海明邀请了当地的文化学者和研究者,一同走进历史深处;他们追溯寨上古村历史,原来,寨上村与古羌族人寻踪中华始祖炎帝封地的历史有缘。王海明瞄准了这一文化元素,并以此为切入点拉开了振兴寨上古村的帷幕。
远古时炎黄之战后,末代炎帝参卢被降封于潞。这个潞,即古潞国,其历史距今约已有4000多年了。羌族人是炎帝的后裔,最先居住在寒冷的西北地区,常在中原与汉民族争夺生存空间。寨上邻村羌城,就是东汉时羌族人在这里建立政权而形成的村落。安帝永初年间,一部分羌人因拜谒祖先炎帝定居到上党,而潞城南部、百谷山下是其主要居住地之一。羌族人在这里建立了自己新的城池,即“羌城”。这一带的汉人只好依山筑寨,建起具有防御功能的寨堡一处,相传被称“羌城寨”,据说后唐时改为“寨上”,即今天的寨上村。再说羌族人建立“羌城”之后,遭到当地政府军的镇压,他们不得不放弃“羌城”北上并州。羌族人离开“羌城”后,留给上党的不只是一座汉化的城池“羌城”,还有“羌城寨”。相传,当时有一部分羌人留下来与当地汉人相融在一起,也使羌文化与“羌城”以及“羌城寨”乃至上党一带密集的羊民俗、羊地名等羊文化,交织在这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事项就是“圆羊”民俗。
如今,在上党地区盛行的“圆羊”习俗,尽管对其起源由来有多种说法,但民间流传古潞城是“圆羊”习俗的起源地之一,其核心之地就指的是翟店街道的羌城与寨上一带。王海明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打好寨上村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文化”第一张金字牌,就是依托“汉羌文化”的理念,以“寨上也是上党圆羊习俗起源地之一”的传说, 来发展当地民俗,使文化搭台唱响乡村经济大戏。目前,寨上村正努力打造“上党第一羌文化”的金名片。即:在寨上村观看农耕用具,了解农耕过程,参与手工制作,体验传统技艺,欣赏羌族歌舞。古村凝结历史的古寨遗址,将成为“上党第一羌文化”名片的标志。
依托“窑洞文化”建设休闲乡村
时光流逝,古堡羌城寨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依崖筑洞,沿沟修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形成潞邑平原乡唯一的窑洞聚集村庄。古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王海明看到了寨上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寨上村现有院落188个,其中新建院落有120个,废弃或闲置的不同时代的窑洞院落有68个,计180余孔窑洞,包括土窑洞45院,砖窑洞23院。这些窑洞规模大小不一,成为寨上村的窑洞群。最具代表性的窑洞是刘家大院,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潞城区南郊唯一的窑洞大院,也是寨上村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刘家大院两进四合院,主建筑是典型的北方窑洞建筑风格,高大、厚重、宅阔,有一种粗犷的大气之美。大院正房为三孔窑洞,中间一孔坐在中轴线上,东西楼分别为对称的三间阁楼。这种窑房结合是当时民居的一大特点,主要是在山坡与塬边地带开挖窑洞,窑洞的空地再建房屋,形成窑房结合的四合院。刘家大院建筑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设计精巧、做工精细,斗拱飞檐、砖石雕刻,玲珑雅致,于古朴中透着一种精美。这座饱经风霜、凝聚古寨窑洞精华的大院,几百年来,见证了古寨的沧桑与巨变。其次,是寨上村保护完好的20世纪不同年代的窑洞,写就了寨上窑洞发展的历史,沉淀着寨上古村人文习俗历史的记忆。
在王海明的带领下,随之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昔日寨上村的窑洞人家,陆陆续续在寨上新区建设了红砖瓦房,而闲置的不同时代旧窑洞,成为村里闲置资源。为盘活这些窑洞资源,增加集体收入,王海明顶住各方压力,首先是收回“缺租、少租”的承包土地,整合集体土地资源,集中连片租赁给企业,达到集体、企业双赢效果;另一方面,他组织大家盘活闲置窑洞宅基地、利用窑洞发展农家民宿,按照“公平、有偿、自愿”的原则,经村委在农户和公司之间进行协商沟通,鼓励和引导村集体成员以宅基地经营权折股,实现村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集中规模经营,使得窑洞资源、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和滚动发展。
近年来,寨上村通过对土地资源与窑洞资源的统一整合,共盘活闲置宅基地、空地200余亩,按照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用于康养旅游项目开发。同时,为打造窑洞民宿、休闲娱乐文化广场等娱乐场所,王海明四处考察取“经”,大力拓展古村旅游新业,创新挖掘古村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终使寨上古村迎来乡村振兴新颜,于2019年6月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古邑潞城第二批荣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古村。
古寨“醋园”处处溢“醋香”
人说潞城好地方,地肥水美醋更香。寨上刘家大院醋坊做醋技艺,在民间代代相传,处处留香,形成古村“醋留香”的美称。王海明以寨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在发展古村产业经济上传承“醋留香”文化,他们与位于古村的全国第一家纯手工无盐醋业——山西“嘉禾聚”醋业有限公司合作,以“醋留香”好陈醋品牌主打“全国首家纯手工精酿老陈醋”,开发生产了各类香醋、水果醋、有机醋、保健醋等醋系列产品。
“嘉禾聚”醋业有限公司吸取寨上古村“醋留香”传统酿醋技艺精华,以传承当地优秀醋文化、荟萃地方老陈醋精髓、博采众家之长为宗旨,全面优化工艺流程,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自制红心大曲霉素,生产用水采用净化后的漳河流域的辛安泉水,在其独特的“回”字形主厂房里,通过现代化生产线高效运作,经过蒸、酵、熏、淋、晒五大工序,精酿寨上古村传统老陈醋“醋留香”,赢得广大消费者的点赞,再次博得了寨上陈醋处处留香的美誉。为深度传承“醋留香”牌精酿老陈醋的流程技艺与文化精神,王海明在古村东北处设计、新建了“醋业文化体验园”广场,倾心打造上党第一醋业园,传承古老而醇香的寨上醋文化。古寨“醋园”处处溢“醋香”。目前,“醋留香”正以其“秉持古风传承寨上醋业酿造之精髓、诚信办企弘扬寨上醋业文化为己任”的精神,勇立潮头,努力打造上党第一醋业文化体验园,必将引领潞城乃至上党特色醋业新市场。
一路走来,王海明在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指引下,充分发掘寨上古村自身多种文化功能和多重文化价值,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窑洞民居、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全面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22年6月,寨上村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命名为新一批“山西美丽休闲乡村”,为新时代古村的发展在此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时值潞城区聚焦转型发展,王海明以包容、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定位了寨上今后发展的思路:凭借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情民风,吸引众多旅游休闲人士来此休闲观光度假。到那时,千年古堡寨上村将是上党特色小镇推出的一张金名片;到那时,游寨上美丽乡村,品潞邑地方名吃,带给你的一定会是:实实在在地游、购、娱的实惠与悦心。(郭存亭、胡海涛)
原标题:一位乡村干部的“文化”情怀——记市潞城区寨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明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在潞城区翟店街道有一个150余户、500余口人的小村落,位于百谷山之北、金粟山与禹王山之下,俗称“千年古堡村”,即寨上村,是潞城区最南端的村落,也是潞城南郊唯一的窑洞村庄。寨上东与平顺接壤,西靠207国道,与王村机场、太焦高铁东站为邻。这里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阜粮丰。近年来,随着乡村的振兴,寨上古村发展成为宜农、宜商、宜业、宜居的美丽休闲乡村,是潞城区第二批荣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古村。这些美丽的光环,都源于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明的一腔“乡村大文化”情怀。
图为:寨上村东的古寨墙
打好“汉羌文化”这张金字牌
昔日的寨上曾是当地最穷的小村,村民仅靠几亩薄田种地、或外出打工生活。村集体无经济基础,村干部工资开不了,还有一堆欠账。村民对干部存在抵触心理,无人同村委交往,使村里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导致村委会工作瘫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12月寨上村换届选举,王海明这位三十六岁的共产党员、商业界的骨干,带着对家乡的挚爱,带着对村民的信任,被全体党员和村民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可以说,王海明是“受命于危难之时”。
打小从寨上村长大的王海明,深知寨上的历史与现状。他走马上任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面对村里年集体经济收入仅仅几千元,而债务达六位数的情况,王海明有些犹豫了,但他看到老百姓渴望的眼神,想起大伙儿拉起他的手的那股信任,他坚定了信心,一定要让寨上换新颜。就这样,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月儿已悄悄爬上窗棂,王海明还在醒灯工作。他知道一个贫穷的村庄要向前迈进,既需要有实干的村干部队伍,更需要有一个宏伟的远景。于是,他带领支村两委干部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在多方考察和反复调研后,他将目光投向了习以为常的陈醋和已经开始破败的窑洞,他要从乡村文化上寻求古村的发展路径。经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多次讨论,终于达成共识:寨上村要通过挖掘文化资源、盘活资源存量,依托乡村民俗的优越,做活增量集体经济,来推进乡村振兴,助推乡村旅游,综合提升集体经济水平。
如何打好“乡村文化”第一张牌?王海明邀请了当地的文化学者和研究者,一同走进历史深处;他们追溯寨上古村历史,原来,寨上村与古羌族人寻踪中华始祖炎帝封地的历史有缘。王海明瞄准了这一文化元素,并以此为切入点拉开了振兴寨上古村的帷幕。
远古时炎黄之战后,末代炎帝参卢被降封于潞。这个潞,即古潞国,其历史距今约已有4000多年了。羌族人是炎帝的后裔,最先居住在寒冷的西北地区,常在中原与汉民族争夺生存空间。寨上邻村羌城,就是东汉时羌族人在这里建立政权而形成的村落。安帝永初年间,一部分羌人因拜谒祖先炎帝定居到上党,而潞城南部、百谷山下是其主要居住地之一。羌族人在这里建立了自己新的城池,即“羌城”。这一带的汉人只好依山筑寨,建起具有防御功能的寨堡一处,相传被称“羌城寨”,据说后唐时改为“寨上”,即今天的寨上村。再说羌族人建立“羌城”之后,遭到当地政府军的镇压,他们不得不放弃“羌城”北上并州。羌族人离开“羌城”后,留给上党的不只是一座汉化的城池“羌城”,还有“羌城寨”。相传,当时有一部分羌人留下来与当地汉人相融在一起,也使羌文化与“羌城”以及“羌城寨”乃至上党一带密集的羊民俗、羊地名等羊文化,交织在这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事项就是“圆羊”民俗。
如今,在上党地区盛行的“圆羊”习俗,尽管对其起源由来有多种说法,但民间流传古潞城是“圆羊”习俗的起源地之一,其核心之地就指的是翟店街道的羌城与寨上一带。王海明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打好寨上村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文化”第一张金字牌,就是依托“汉羌文化”的理念,以“寨上也是上党圆羊习俗起源地之一”的传说, 来发展当地民俗,使文化搭台唱响乡村经济大戏。目前,寨上村正努力打造“上党第一羌文化”的金名片。即:在寨上村观看农耕用具,了解农耕过程,参与手工制作,体验传统技艺,欣赏羌族歌舞。古村凝结历史的古寨遗址,将成为“上党第一羌文化”名片的标志。
依托“窑洞文化”建设休闲乡村
时光流逝,古堡羌城寨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依崖筑洞,沿沟修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形成潞邑平原乡唯一的窑洞聚集村庄。古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王海明看到了寨上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寨上村现有院落188个,其中新建院落有120个,废弃或闲置的不同时代的窑洞院落有68个,计180余孔窑洞,包括土窑洞45院,砖窑洞23院。这些窑洞规模大小不一,成为寨上村的窑洞群。最具代表性的窑洞是刘家大院,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潞城区南郊唯一的窑洞大院,也是寨上村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刘家大院两进四合院,主建筑是典型的北方窑洞建筑风格,高大、厚重、宅阔,有一种粗犷的大气之美。大院正房为三孔窑洞,中间一孔坐在中轴线上,东西楼分别为对称的三间阁楼。这种窑房结合是当时民居的一大特点,主要是在山坡与塬边地带开挖窑洞,窑洞的空地再建房屋,形成窑房结合的四合院。刘家大院建筑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设计精巧、做工精细,斗拱飞檐、砖石雕刻,玲珑雅致,于古朴中透着一种精美。这座饱经风霜、凝聚古寨窑洞精华的大院,几百年来,见证了古寨的沧桑与巨变。其次,是寨上村保护完好的20世纪不同年代的窑洞,写就了寨上窑洞发展的历史,沉淀着寨上古村人文习俗历史的记忆。
在王海明的带领下,随之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昔日寨上村的窑洞人家,陆陆续续在寨上新区建设了红砖瓦房,而闲置的不同时代旧窑洞,成为村里闲置资源。为盘活这些窑洞资源,增加集体收入,王海明顶住各方压力,首先是收回“缺租、少租”的承包土地,整合集体土地资源,集中连片租赁给企业,达到集体、企业双赢效果;另一方面,他组织大家盘活闲置窑洞宅基地、利用窑洞发展农家民宿,按照“公平、有偿、自愿”的原则,经村委在农户和公司之间进行协商沟通,鼓励和引导村集体成员以宅基地经营权折股,实现村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集中规模经营,使得窑洞资源、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和滚动发展。
近年来,寨上村通过对土地资源与窑洞资源的统一整合,共盘活闲置宅基地、空地200余亩,按照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用于康养旅游项目开发。同时,为打造窑洞民宿、休闲娱乐文化广场等娱乐场所,王海明四处考察取“经”,大力拓展古村旅游新业,创新挖掘古村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终使寨上古村迎来乡村振兴新颜,于2019年6月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古邑潞城第二批荣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古村。
古寨“醋园”处处溢“醋香”
人说潞城好地方,地肥水美醋更香。寨上刘家大院醋坊做醋技艺,在民间代代相传,处处留香,形成古村“醋留香”的美称。王海明以寨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在发展古村产业经济上传承“醋留香”文化,他们与位于古村的全国第一家纯手工无盐醋业——山西“嘉禾聚”醋业有限公司合作,以“醋留香”好陈醋品牌主打“全国首家纯手工精酿老陈醋”,开发生产了各类香醋、水果醋、有机醋、保健醋等醋系列产品。
“嘉禾聚”醋业有限公司吸取寨上古村“醋留香”传统酿醋技艺精华,以传承当地优秀醋文化、荟萃地方老陈醋精髓、博采众家之长为宗旨,全面优化工艺流程,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自制红心大曲霉素,生产用水采用净化后的漳河流域的辛安泉水,在其独特的“回”字形主厂房里,通过现代化生产线高效运作,经过蒸、酵、熏、淋、晒五大工序,精酿寨上古村传统老陈醋“醋留香”,赢得广大消费者的点赞,再次博得了寨上陈醋处处留香的美誉。为深度传承“醋留香”牌精酿老陈醋的流程技艺与文化精神,王海明在古村东北处设计、新建了“醋业文化体验园”广场,倾心打造上党第一醋业园,传承古老而醇香的寨上醋文化。古寨“醋园”处处溢“醋香”。目前,“醋留香”正以其“秉持古风传承寨上醋业酿造之精髓、诚信办企弘扬寨上醋业文化为己任”的精神,勇立潮头,努力打造上党第一醋业文化体验园,必将引领潞城乃至上党特色醋业新市场。
一路走来,王海明在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指引下,充分发掘寨上古村自身多种文化功能和多重文化价值,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窑洞民居、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全面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22年6月,寨上村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命名为新一批“山西美丽休闲乡村”,为新时代古村的发展在此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时值潞城区聚焦转型发展,王海明以包容、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定位了寨上今后发展的思路:凭借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情民风,吸引众多旅游休闲人士来此休闲观光度假。到那时,千年古堡寨上村将是上党特色小镇推出的一张金名片;到那时,游寨上美丽乡村,品潞邑地方名吃,带给你的一定会是:实实在在地游、购、娱的实惠与悦心。(郭存亭、胡海涛)
原标题:一位乡村干部的“文化”情怀——记市潞城区寨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