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聚才引智”激活人才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3-11-13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的决策部署,聚焦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突出“人才+项目”“人才+产业”导向,持续深化省校合作,着力构建“一城N院多层级平台”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领域,积极走访对接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着力推动“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两大基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汇聚人才力量。

强化顶层设计 创优建设政策环境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市科技局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抓好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共进、协调发展,加速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双螺旋”上升的“场效应”。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探索科技赋能发展新路径,长治市先后制定出台了《长治市创新生态建设30条》《长治市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长治市科技揭榜挂帅制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大力推进多层级创新平台建设。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研平台落地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树起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长治市完成了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1+4调研报告,制定《长治市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打造创新平台,深化省校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411”工作目标为牵引,重点开展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科技企业培育倍增行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科技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双创载体提质增效行动、科技人才引育集聚行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区域创新交流合作行动、创新环境氛围营造行动“十大行动”,进一步深化省校合作,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探索出长治创新路径模式,搭建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体系,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质效,促进长治市“因人而兴、因才而强”。

夯实合作根基 加速合作项目落地

以推进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为主方向,坚持以产育才、以才兴产,锻造更具创造力、竞争力的人才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深化省校合作项目落地。在“走出去”方面,先后组织企业赴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智汇长治·才聚太行”市校合作人才引进暨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请进来”方面,邀请中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与潞安金源煤层气公司合作开展煤层气优化开采技术研发,邀请武汉理工大学领导来长治考察对接,与山西潞安太阳能公司合作开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项目;邀请北京化工大学莅临长治开展市校合作和项目对接,目前初步达成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意向,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增强人才吸纳力。

大力实施“太行英才计划”,推进科技领军人才集聚。升级人才优惠政策,建设人才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平台,提高人才服务效能,创优人才发展环境,集中资源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吸引科技人才来长治创新创造,引进中南大学陆新江团队与成功汽车合作开展动力与储能工程化、产业化方面的研发;引进中国石油大学石军太团队与山西潞安金源煤层气公司开展“煤层气开采前瞻性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研究”等。开展了首批全市高层次科技人才评定, 218名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获得A、B、C、D、E相应等级的认定,高层次人才将享受长治市交通出行、医疗健康、金融创业、文化旅游、子女入学、政策奖补等各类人才政策,促进人才资源与平台资源匹配相适,让人才有更多创业机会、更大干事舞台、更广发展空间。

为推动合作项目加快落地、投产达效,长治市出台深化省校合作专项考核办法,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领导干部包联合作项目机制,达成190多个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其中3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工程。构建内培外引、多元发展的产教融合、产才融合新格局,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长治市坚持跨界思维、融合理念,聚力打造科研攻关融通、科技资源互通、成果转化畅通的协同科创机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带动科创链→科创链集聚人才链→人才链提升产业链”的螺旋式上升链条,推动形成互促共赢的良好态势。

校企深度融合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平台是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基础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抓手。市科技局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多层级、品类齐全、覆盖全域、地方特色突出的创新体系,建立省、市级创新平台梯度培育机制。目前,长治市共创建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中试基地,1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市科技局围绕长治市重点产业链和县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多品类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做到规上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全覆盖,让科技创新平台成为解决地方需求的载体,为地方民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柔性引进高校科研人才,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治市围绕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目标,创新工作举措,推进市校合作。2023年,通过征集企业需求,对接国内25所高校,初步拟选55名高校专家教授作为第三批企业科技特派员。今后力争五年内派驻50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通过特派员带资源、带技术、带成果开展创新服务,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和科研平台落地开花。

强化校企合作,启动实施省市“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揭榜挂帅”是一个激活满盘棋的“妙招”。围绕长治市十大重点产业链,启动市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计划,积极引导高校科研团队参与省级、市级“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目前第一批9个项目有8所国内高校的创新团队成功揭榜。积极引导高校参与省级重大项目研发,比如,中科院半导体所、长治学院成功承担揭榜了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公司“深紫外LED量产型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装备研发”省级项目;武汉理工大学鲁建峰团队与山西潞安太阳能公司合作承担了2022年省重点研发计划“新型SiONx/SiNx叠层膜背面接触钝化双面电池项目”。

未来,长治市将继续以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载体、引进培育壮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主体为抓手,以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为长治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助力。(温媛

原标题:以人才驱动产业、以智力引领创新,开创人尽其才、因才而兴、因才而强的新局面——长治市精准引进人才激活发展新动能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全省唯一!长治曲艺演员李彩英登台全国展演
· 对口合作!长治市科技局组团赴北大对接交流
· 长治以刚性服务夯实柔性引才工作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长治市“聚才引智”激活人才发展“新动能”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的决策部署,聚焦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突出“人才+项目”“人才+产业”导向,持续深化省校合作,着力构建“一城N院多层级平台”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领域,积极走访对接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着力推动“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两大基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汇聚人才力量。

强化顶层设计 创优建设政策环境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市科技局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抓好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共进、协调发展,加速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双螺旋”上升的“场效应”。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探索科技赋能发展新路径,长治市先后制定出台了《长治市创新生态建设30条》《长治市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长治市科技揭榜挂帅制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大力推进多层级创新平台建设。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研平台落地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树起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长治市完成了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1+4调研报告,制定《长治市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打造创新平台,深化省校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411”工作目标为牵引,重点开展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科技企业培育倍增行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科技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双创载体提质增效行动、科技人才引育集聚行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区域创新交流合作行动、创新环境氛围营造行动“十大行动”,进一步深化省校合作,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探索出长治创新路径模式,搭建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体系,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质效,促进长治市“因人而兴、因才而强”。

夯实合作根基 加速合作项目落地

以推进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为主方向,坚持以产育才、以才兴产,锻造更具创造力、竞争力的人才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深化省校合作项目落地。在“走出去”方面,先后组织企业赴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智汇长治·才聚太行”市校合作人才引进暨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请进来”方面,邀请中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与潞安金源煤层气公司合作开展煤层气优化开采技术研发,邀请武汉理工大学领导来长治考察对接,与山西潞安太阳能公司合作开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项目;邀请北京化工大学莅临长治开展市校合作和项目对接,目前初步达成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意向,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增强人才吸纳力。

大力实施“太行英才计划”,推进科技领军人才集聚。升级人才优惠政策,建设人才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平台,提高人才服务效能,创优人才发展环境,集中资源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吸引科技人才来长治创新创造,引进中南大学陆新江团队与成功汽车合作开展动力与储能工程化、产业化方面的研发;引进中国石油大学石军太团队与山西潞安金源煤层气公司开展“煤层气开采前瞻性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研究”等。开展了首批全市高层次科技人才评定, 218名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获得A、B、C、D、E相应等级的认定,高层次人才将享受长治市交通出行、医疗健康、金融创业、文化旅游、子女入学、政策奖补等各类人才政策,促进人才资源与平台资源匹配相适,让人才有更多创业机会、更大干事舞台、更广发展空间。

为推动合作项目加快落地、投产达效,长治市出台深化省校合作专项考核办法,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领导干部包联合作项目机制,达成190多个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其中3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工程。构建内培外引、多元发展的产教融合、产才融合新格局,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长治市坚持跨界思维、融合理念,聚力打造科研攻关融通、科技资源互通、成果转化畅通的协同科创机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带动科创链→科创链集聚人才链→人才链提升产业链”的螺旋式上升链条,推动形成互促共赢的良好态势。

校企深度融合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平台是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基础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抓手。市科技局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多层级、品类齐全、覆盖全域、地方特色突出的创新体系,建立省、市级创新平台梯度培育机制。目前,长治市共创建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中试基地,1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市科技局围绕长治市重点产业链和县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多品类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做到规上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全覆盖,让科技创新平台成为解决地方需求的载体,为地方民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柔性引进高校科研人才,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治市围绕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目标,创新工作举措,推进市校合作。2023年,通过征集企业需求,对接国内25所高校,初步拟选55名高校专家教授作为第三批企业科技特派员。今后力争五年内派驻50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通过特派员带资源、带技术、带成果开展创新服务,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和科研平台落地开花。

强化校企合作,启动实施省市“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揭榜挂帅”是一个激活满盘棋的“妙招”。围绕长治市十大重点产业链,启动市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计划,积极引导高校科研团队参与省级、市级“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目前第一批9个项目有8所国内高校的创新团队成功揭榜。积极引导高校参与省级重大项目研发,比如,中科院半导体所、长治学院成功承担揭榜了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公司“深紫外LED量产型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装备研发”省级项目;武汉理工大学鲁建峰团队与山西潞安太阳能公司合作承担了2022年省重点研发计划“新型SiONx/SiNx叠层膜背面接触钝化双面电池项目”。

未来,长治市将继续以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载体、引进培育壮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主体为抓手,以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为长治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助力。(温媛

原标题:以人才驱动产业、以智力引领创新,开创人尽其才、因才而兴、因才而强的新局面——长治市精准引进人才激活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