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欧阳修《潞州城南柳林二首》
发布时间: 2023-10-23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庆历四年(1044),可能是一个最为人所熟知的年份。那些年,曾经年少的我们,坐在教室的板凳上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如今文章中的句子大部分都已记不起来了,但开头的这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往往能脱口而出。就像不知道滕子京是何许人也一样,根本不知道“庆历四年”是怎样的一年。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熟悉的陌生“年”。

那一年,传说中曾被“狸猫换太子”的传奇皇帝宋仁宗赵祯已登基22年,真正亲政也已11年;那一年45岁的包拯包青天还是一个管提意见的监察御史,要到12年以后才到我们所熟悉的开封府任职;那一年,距大宋朝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花钱买和平已39年;那一年持续了五年的宋与西夏的战争刚刚结束,签订了“庆历和议”,结果也是花钱买和平;那一年,范仲淹还“居庙堂之高”,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所主导的庆历新政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学一下范老先生,我们这个故事也以这一年作为开头。

庆历四年的秋天,在古城潞州的南门外,正在上演着一场送别。送别者是谁,如今已不可考了,只知道被送别的人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38岁的欧阳修还不是那个被贬滁州,流连于山水之间的“醉翁”。这个时候,他作为庆历新政的主要干将,风华正茂,雄心万丈,干劲十足。这次奉命来河东地区调研铁制钱币的铸造使用情况。

潞州,作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军事重镇,自唐代以来就历经大都督府、昭义军节度使,多年驻军,还盛产煤铁。欧阳修在这里一定收获不小,收集了不少的民意社情,认真的他还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精心测算,心里也有了好多成熟不成熟的想法,面对新政以来的大宋帝国的崭新局面,想有一番大作为的他踌躇满志地准备返程。潞州的官吏把这位中央大员礼节性地送到了城外,说着官场上的客套话,没有好友间的依依不舍,也没有亲人之间的难舍难分,不虚此行的欧阳修也只有归心似箭,心中没有离愁别绪,这自然是一场没有诗的送别。

挥手自兹去,作别了送行的人群,打马扬鞭的欧阳修离潞州城渐行渐远。这时却有一片绿意映入了他的眼帘,在一路的风尘中,分外醒目。黎水边的高岗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柳林,枝条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曳着,间或还有泛黄的柳叶随风飘落。这片景色成功地吸引了正在匆匆赶路的欧阳修,这个时候的他,忽然间就不再是一名官员,成了一名诗人。一种说不清的情绪从他的心底升腾,有了一种想写诗的冲动。谁让杨柳总是承载了古今那么多的诗意,谁让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送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客舍清清柳舍新”“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些诗句在他的心里不住地往外蹦。

停下马来,回望潞州城,已遥不可见,身后惟余一路的黄沙,诗兴大发的欧阳修,迈步走进了柳林深处。诗人要在这里上演一场没有送别者的诗意送别,让秋风、霜叶、柳条代表潞州送别他这个即将远行的人。为了感谢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应该为这座古城留下一份诗意,《潞州城南柳林二首》就这样从诗人的心底流出。

一路黄沙白日寒,

柳林秋色送征鞍,

更堪昨夜西风落,

霜叶烟条太已残。

二 

野路篱花放蕊新,

古墩残柳阅黄尘。

叶稀风起逢摇落,

犹挽长条赠远人。

几十天来风尘仆仆的调研,如今终于告一段落,那篇《乞罢铁钱》的奏折,已有了清晰的思路,必要的数据和计算也已初步完成,并且还在调研过程中,意外为朝廷发现了一名叫刘羲叟的可用之材,其通经致用的才能,一定能给朝廷的新政注入活力。想到这些,归程中的欧阳修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望着眼前这片野外驿道旁的小柳林,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正在参与的这场兴利除弊的改革新政。大宋朝立国已将近百年,官僚队伍日益庞大,行政效率却越来越低下,辽和西夏威胁着北部、西部的边疆,长年的“花钱买和平”让朝廷入不敷出,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由参知政事副宰相主导的,受到宋仁宗赵祯大力支持的这场庆历新政,自从去年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10项改革主张推行以来,朝廷上下已有了一番新气象。他们一班人的努力就如眼前这片柳林一样,虽还只是“一路黄沙”中的这抹绿意,但已然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而昨夜的西风和霜冻,则像极了朝中那些被触动了利益的反对者,对新政的诋毁和打击。忧国忧民的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团结一致,一心想革除弊政,富国强兵,建立一番盛世功业,可是竟被那些反对者诬为党人,欧阳修还愤然作了一篇《朋党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的论断振聋发聩。一群不为私利的读书人,正在为这个国家的强盛砥砺前行。

望着此刻徜徉在柳林中的这匹坐骑,秋色中的征鞍就是自己坚决把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前路茫茫如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自己的决心则像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河东尤其是上党地区的铁钱铸造,由来已久。可是铁钱不易携带、易锈腐、易造假,天生就不适合作货币。如今富了私铸的不法商贩,少了国家赋税收入,假币横行而百姓生活受困,成了影响经济运行的一大弊病。为了革除这一弊政,这一次自己精确计算了泽州的各种大小铁钱铸造数量、利润,奔波数地,广泛走访了解了铁钱在交易流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罢铸铁钱的建议,就是想向这个多年的顽疾开刀,千方百计增加国家的收入,改善百姓的生活。虽然可能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自己义无反顾。“柳林秋色送征鞍”,显然诗人还想起了边疆的将士,不赶紧开源节流,如何支持庞大的军队开销,辽与西夏的威胁始终是大宋朝的痛,没有强大的军事国防,哪里会有安居乐业的生活,不要说国人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就是眼前这花钱买来的和平,又能持续多久,新政改革的征程任重而道远。

从小在南方长大,又一直生活在南方的欧阳修,面对眼前这早到的秋色,心里也有一种新奇感,还不到八月的天气,路旁的野菊已抽出了新蕊,土坡上的柳树叶已泛黄,在西风的摇动下甚至已经有些稀疏,秋风还把一支柳条吹落在诗人的面前,像友人一样要折柳送别这位即将远行的游子。让人生地不熟的诗人对这座小城,忽然就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仿佛这里也有人在挽留诗人匆忙离开的脚步。他想如果有的话,也只会是那些饱受铁钱之苦的百姓。这时的他,还不会知道,多年以后,他的三儿子欧阳棐会成为这座潞州城的知州,如果穿越时空,这个小儿子倒真应该代表全州百姓来恭送一下这位给潞州作了贡献的大诗人、大文豪,这位一心为国为民的老父亲。不过,他当然不会知道,因为这个叫欧阳棐的儿子,三年以后才会来到人间。要等儿子在这里为他送行,怎么着也得在二三十年以后了。

他所不知道的还有,自己所参与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庆历新政,也如这片路边的柳林一样,马上也会迎来萧瑟的秋天。转过年去的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这些新政的主要领导者就会被相继贬往地方,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渐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欧阳修河东之行的这次辛苦调研,所取得的成果关于罢铸铁钱的建议,也没能得到好的实施。直到15年后的“王安石变法”中,朝廷在潞州城设立了“潞州交子务”,让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方地区开始发行流通,以除河东铁钱之弊。

彼时的欧阳修早已远离权力中心,迎来了他人生真正的春天,从励精图治的政治新锐变成了钻研学问、写诗作文的文学大家。从此他或在朝堂,精心组织编写《新唐书》,或为地方官,醉心于山水之间,他的率性乐天、与民同乐在官场上独树一帜。创作了大量诗词文章的他,成了诗文闻名于天下的诗人酒徒。虽然没能当上大官,却成了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为朝廷更为历史发现和培养了苏轼、苏辙、曾巩等光耀千古的文学人才。就是他在庆历四年的那次调研中,发现并推荐给朝廷的那个刘羲叟,也在历法、术算、史学方面成就卓著,被盛赞为“异才”。大概这是他那次调研的最大收获了。

多年以后的欧阳修,早已忘了当年的那次调研,忘了潞州城外那场诗意的“送别”,忘了庆历四年的那片柳林秋色,估计就连《潞州城南柳林二首》,这写于途中马上的诗也忘了,要不怎么没有收进他的《欧阳文忠公集》,人们只能在地方志书中去发现它的踪迹,有人甚至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他的作品。

可是潞州人,还记得这个曾经来过的诗人,千年以后在城内炉坊巷出土大量铁钱时,人们想起了他曾经《罢铸铁钱》 的奏折。潞州城南的那片柳林,后来有了一个以“柳林”为名的村庄,村民们自豪地讲述着欧阳修和那片柳林,和这个村庄的渊源,还为这位大诗人建了广场、塑了雕像。(文伟

原标题:庆历四年的那片柳林秋色——读欧阳修《潞州城南柳林二首》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襄垣县发现一处金代壁画墓
· 探秘:潞城“义仓”
· 寻访:屯留康庄《建笔祷雨碑》
· 探寻南坪砂锅的古今
· 长治市杂技团的前世今生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历史
读欧阳修《潞州城南柳林二首》

庆历四年(1044),可能是一个最为人所熟知的年份。那些年,曾经年少的我们,坐在教室的板凳上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如今文章中的句子大部分都已记不起来了,但开头的这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往往能脱口而出。就像不知道滕子京是何许人也一样,根本不知道“庆历四年”是怎样的一年。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熟悉的陌生“年”。

那一年,传说中曾被“狸猫换太子”的传奇皇帝宋仁宗赵祯已登基22年,真正亲政也已11年;那一年45岁的包拯包青天还是一个管提意见的监察御史,要到12年以后才到我们所熟悉的开封府任职;那一年,距大宋朝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花钱买和平已39年;那一年持续了五年的宋与西夏的战争刚刚结束,签订了“庆历和议”,结果也是花钱买和平;那一年,范仲淹还“居庙堂之高”,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所主导的庆历新政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学一下范老先生,我们这个故事也以这一年作为开头。

庆历四年的秋天,在古城潞州的南门外,正在上演着一场送别。送别者是谁,如今已不可考了,只知道被送别的人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38岁的欧阳修还不是那个被贬滁州,流连于山水之间的“醉翁”。这个时候,他作为庆历新政的主要干将,风华正茂,雄心万丈,干劲十足。这次奉命来河东地区调研铁制钱币的铸造使用情况。

潞州,作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军事重镇,自唐代以来就历经大都督府、昭义军节度使,多年驻军,还盛产煤铁。欧阳修在这里一定收获不小,收集了不少的民意社情,认真的他还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精心测算,心里也有了好多成熟不成熟的想法,面对新政以来的大宋帝国的崭新局面,想有一番大作为的他踌躇满志地准备返程。潞州的官吏把这位中央大员礼节性地送到了城外,说着官场上的客套话,没有好友间的依依不舍,也没有亲人之间的难舍难分,不虚此行的欧阳修也只有归心似箭,心中没有离愁别绪,这自然是一场没有诗的送别。

挥手自兹去,作别了送行的人群,打马扬鞭的欧阳修离潞州城渐行渐远。这时却有一片绿意映入了他的眼帘,在一路的风尘中,分外醒目。黎水边的高岗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柳林,枝条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曳着,间或还有泛黄的柳叶随风飘落。这片景色成功地吸引了正在匆匆赶路的欧阳修,这个时候的他,忽然间就不再是一名官员,成了一名诗人。一种说不清的情绪从他的心底升腾,有了一种想写诗的冲动。谁让杨柳总是承载了古今那么多的诗意,谁让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送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客舍清清柳舍新”“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些诗句在他的心里不住地往外蹦。

停下马来,回望潞州城,已遥不可见,身后惟余一路的黄沙,诗兴大发的欧阳修,迈步走进了柳林深处。诗人要在这里上演一场没有送别者的诗意送别,让秋风、霜叶、柳条代表潞州送别他这个即将远行的人。为了感谢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应该为这座古城留下一份诗意,《潞州城南柳林二首》就这样从诗人的心底流出。

一路黄沙白日寒,

柳林秋色送征鞍,

更堪昨夜西风落,

霜叶烟条太已残。

二 

野路篱花放蕊新,

古墩残柳阅黄尘。

叶稀风起逢摇落,

犹挽长条赠远人。

几十天来风尘仆仆的调研,如今终于告一段落,那篇《乞罢铁钱》的奏折,已有了清晰的思路,必要的数据和计算也已初步完成,并且还在调研过程中,意外为朝廷发现了一名叫刘羲叟的可用之材,其通经致用的才能,一定能给朝廷的新政注入活力。想到这些,归程中的欧阳修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望着眼前这片野外驿道旁的小柳林,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正在参与的这场兴利除弊的改革新政。大宋朝立国已将近百年,官僚队伍日益庞大,行政效率却越来越低下,辽和西夏威胁着北部、西部的边疆,长年的“花钱买和平”让朝廷入不敷出,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由参知政事副宰相主导的,受到宋仁宗赵祯大力支持的这场庆历新政,自从去年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10项改革主张推行以来,朝廷上下已有了一番新气象。他们一班人的努力就如眼前这片柳林一样,虽还只是“一路黄沙”中的这抹绿意,但已然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而昨夜的西风和霜冻,则像极了朝中那些被触动了利益的反对者,对新政的诋毁和打击。忧国忧民的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团结一致,一心想革除弊政,富国强兵,建立一番盛世功业,可是竟被那些反对者诬为党人,欧阳修还愤然作了一篇《朋党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的论断振聋发聩。一群不为私利的读书人,正在为这个国家的强盛砥砺前行。

望着此刻徜徉在柳林中的这匹坐骑,秋色中的征鞍就是自己坚决把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前路茫茫如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自己的决心则像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河东尤其是上党地区的铁钱铸造,由来已久。可是铁钱不易携带、易锈腐、易造假,天生就不适合作货币。如今富了私铸的不法商贩,少了国家赋税收入,假币横行而百姓生活受困,成了影响经济运行的一大弊病。为了革除这一弊政,这一次自己精确计算了泽州的各种大小铁钱铸造数量、利润,奔波数地,广泛走访了解了铁钱在交易流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罢铸铁钱的建议,就是想向这个多年的顽疾开刀,千方百计增加国家的收入,改善百姓的生活。虽然可能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自己义无反顾。“柳林秋色送征鞍”,显然诗人还想起了边疆的将士,不赶紧开源节流,如何支持庞大的军队开销,辽与西夏的威胁始终是大宋朝的痛,没有强大的军事国防,哪里会有安居乐业的生活,不要说国人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就是眼前这花钱买来的和平,又能持续多久,新政改革的征程任重而道远。

从小在南方长大,又一直生活在南方的欧阳修,面对眼前这早到的秋色,心里也有一种新奇感,还不到八月的天气,路旁的野菊已抽出了新蕊,土坡上的柳树叶已泛黄,在西风的摇动下甚至已经有些稀疏,秋风还把一支柳条吹落在诗人的面前,像友人一样要折柳送别这位即将远行的游子。让人生地不熟的诗人对这座小城,忽然就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仿佛这里也有人在挽留诗人匆忙离开的脚步。他想如果有的话,也只会是那些饱受铁钱之苦的百姓。这时的他,还不会知道,多年以后,他的三儿子欧阳棐会成为这座潞州城的知州,如果穿越时空,这个小儿子倒真应该代表全州百姓来恭送一下这位给潞州作了贡献的大诗人、大文豪,这位一心为国为民的老父亲。不过,他当然不会知道,因为这个叫欧阳棐的儿子,三年以后才会来到人间。要等儿子在这里为他送行,怎么着也得在二三十年以后了。

他所不知道的还有,自己所参与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庆历新政,也如这片路边的柳林一样,马上也会迎来萧瑟的秋天。转过年去的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这些新政的主要领导者就会被相继贬往地方,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渐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欧阳修河东之行的这次辛苦调研,所取得的成果关于罢铸铁钱的建议,也没能得到好的实施。直到15年后的“王安石变法”中,朝廷在潞州城设立了“潞州交子务”,让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方地区开始发行流通,以除河东铁钱之弊。

彼时的欧阳修早已远离权力中心,迎来了他人生真正的春天,从励精图治的政治新锐变成了钻研学问、写诗作文的文学大家。从此他或在朝堂,精心组织编写《新唐书》,或为地方官,醉心于山水之间,他的率性乐天、与民同乐在官场上独树一帜。创作了大量诗词文章的他,成了诗文闻名于天下的诗人酒徒。虽然没能当上大官,却成了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为朝廷更为历史发现和培养了苏轼、苏辙、曾巩等光耀千古的文学人才。就是他在庆历四年的那次调研中,发现并推荐给朝廷的那个刘羲叟,也在历法、术算、史学方面成就卓著,被盛赞为“异才”。大概这是他那次调研的最大收获了。

多年以后的欧阳修,早已忘了当年的那次调研,忘了潞州城外那场诗意的“送别”,忘了庆历四年的那片柳林秋色,估计就连《潞州城南柳林二首》,这写于途中马上的诗也忘了,要不怎么没有收进他的《欧阳文忠公集》,人们只能在地方志书中去发现它的踪迹,有人甚至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他的作品。

可是潞州人,还记得这个曾经来过的诗人,千年以后在城内炉坊巷出土大量铁钱时,人们想起了他曾经《罢铸铁钱》 的奏折。潞州城南的那片柳林,后来有了一个以“柳林”为名的村庄,村民们自豪地讲述着欧阳修和那片柳林,和这个村庄的渊源,还为这位大诗人建了广场、塑了雕像。(文伟

原标题:庆历四年的那片柳林秋色——读欧阳修《潞州城南柳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