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这么漂亮,城里人能享受到的服务,我们村都有。”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的刘建平引领了石堡寨村的变迁与发展。
2021年,石岩头、西堡、寨上3个村各取一字合并而成“石堡寨村”。在龙泉镇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仅仅两年多的时间,石堡寨村就发展成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30分钟公共服务圈、30分钟购物圈”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设施建好 服务提升 小情大事不出村
图为:石堡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刘建平向包村干部介绍未来发展规划
刘建平原是寨上村党支部书记,领办有多家实业公司,很有实力:安置160多名劳动力,村上90多户有26户买了大货车;很有格局:2016年,在修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时,就一体规划,同步把邻村西堡、石岩头的基础设施也修好了;很有威望:合并时,3个村的党员群众一致推选他任支书、主任。
石堡寨村487户1322余人,60岁左右的老人就有近270人。刘建平一直思考如何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
规划发展优势,借势发展。该村区位优势明显,距县城仅8公里,省道长平线穿村而过;有上千亩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工作队帮扶、优美生态和党建突出等“六大优势”。投资1300余万元,新建一条循环路,开工建成了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观光园区、农产品交易园区,后期规划建设休闲度假康养园区、特色产业加工园区、农产品展销园区,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盘活闲置资产,家门口就业。把闲置的原石岩头村委大院改为农产品交易市场,把原来3个村的“断头路”联通、拓宽,流转闲置土地30多亩,建设了30多座蔬菜大棚,帮助赋闲在家的老年人就业。
2022年,在被列为“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后,石堡寨村大力整治人居环境,改造244个厕所,把西堡村中心的一个垃圾堆场建设成为“街心花园”。在人行道栽下一排排“篱笆围栏”,积极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全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零增长”“零落地”,公共服务实现“小情大事不出村”。
“人居环境好了,住在村里比城里更舒服。”龙泉镇党委书记王磊说,“村里生活非常便利,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网络、快递接到村里,网上购物非常方便。身体有点小毛病,村卫生服务站就能看,方便得很。”
前往太行山大峡谷旅游的人们可以看到,石堡寨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休闲广场、停车场、小花园、农家书屋等民生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经常有老人下棋打牌、纳凉闲聊,村民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产业多元 人气变旺 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图为: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石堡寨村全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石堡寨村一直在探索以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
为发展乡村旅游,该村扩建停车位,办过2届“太阳花”旅游节,打造旅游项目……虽然有山有田有乐园,但吸引游客的景点还不多。为此,该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创新产业品牌。坚持“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培育了“老干妈”辣椒、“沙白甜”旱地西红柿、“满壶香”葵花油、“醋泡黑豆”、“良友”蜂蜜、“爱芳”蜂蜜、“太阳花”旅游节等十多个“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被壶关县委、县政府和长治市农业农村局、长治市乡村振兴局推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壮大产业规模。新建24座旱地西红柿大棚。承包上,坚持本村优先、种植能手优先、发展困难户优先,引得农民纷纷返乡承包、创业。
“产业园区水路电齐全,我一口气承包了21座蔬菜大棚。我们种植的是晚熟品种,错峰上市,销路不用愁。1座大棚最少能挣2万元。”承包户贾红军说。
“原来预想,如果承包不出去,我就带头承包几座大棚,没想到承包的村民太多了。”潞安集团驻村第一书记王焱说。仅承包费用,村集体收入就达15万元。
提升农技本领。邀请壶关县农业农村局、壶关县乡村振兴局技术专家,组织旱地西红柿种植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培训。每年至少培训3场50余人次,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30余人次。
村庄富美 差距缩小 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刘建平把分田到户形成的“小条田、补丁田”,流转为集中连片“规模田”,从“单打独斗”变成“统一经营”,从“碎片化”耕种到“集约化”经营,组建种养殖业、乡村旅游合作社8个,农业实业公司4个,开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特色农产品冷链加工、农产品交易市场、旱地西红柿大棚。
图为:成规模的旱地西红柿蔬菜大棚
“多”产业增收。制定了村集体经济“135”发展目标:坚持“农业+旅游”,一年打基础、三年快发展、五年见成效,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0万元,2024年可达200万元,2026年争取突破500万元;建设了寨上171kW、西堡100kW两个光伏发电站;整合闲置资源——西堡水库;种植太阳花,举办旅游节,吸引2.4万人次观光,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形成了光伏站“亮闪闪”、蔬菜园“绿油油”、观光园“金灿灿”、油葵地“香喷喷”、醋泡豆“酸滋滋”,每一户“家家乐”的品牌特色。
“小”积分管理。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将党员分为在职、无职、流动、年老体弱四种类型,党员积分由基础分、任务分、评议分和奖励分组成,鼓励党员“干好本职事、做好包联事、完成交办事、参与集体事、管好家庭事”,保证“基本指数”,提高“先锋指数”,多争“加分指数”,不碰“扣分指数”。党员管理有了“硬抓手”,党员评价有了“硬指标”,党员约束有了“硬杠杠”。
“优”服务到位。近年来,针对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幼、病、残,对办理新农合、社保、惠农补贴等相关事项流程不了解,有时来回跑几趟也办不成的实际情况,村“两委”将全村划分为7个网格单元,积极拓宽服务群众渠道,完善村级便民服务体系,建立村干部代办事务制度,让村民少跑路,让行动不便的村民不跑路。办事中,还统一办事流程、服务方式、行为规范,公开每项服务的具体内容、申办条件、办理程序、所需材料、监督方式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村里留守老人多,对办事程序不熟悉,一件小事常常要费很多周折才能办成。”龙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东升介绍,“群众有事我来办,群众动嘴我跑腿,让群众在最多跑一次的工作中,享受到了便捷、实在的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每天轮流坐班接待来访群众,做到小事及时处理,大事要事“四议两公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新风尚。设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化解信访矛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近年来,石堡寨村无一例上访、无一例安全事故、无一例民事纠纷,多次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等荣誉称号。
炎炎夏日,一批游客进了村,石堡寨村又热闹了起来。(崔前军)
原标题:壶关县石堡寨村:以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现在村里这么漂亮,城里人能享受到的服务,我们村都有。”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的刘建平引领了石堡寨村的变迁与发展。
2021年,石岩头、西堡、寨上3个村各取一字合并而成“石堡寨村”。在龙泉镇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仅仅两年多的时间,石堡寨村就发展成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30分钟公共服务圈、30分钟购物圈”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设施建好 服务提升 小情大事不出村
图为:石堡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刘建平向包村干部介绍未来发展规划
刘建平原是寨上村党支部书记,领办有多家实业公司,很有实力:安置160多名劳动力,村上90多户有26户买了大货车;很有格局:2016年,在修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时,就一体规划,同步把邻村西堡、石岩头的基础设施也修好了;很有威望:合并时,3个村的党员群众一致推选他任支书、主任。
石堡寨村487户1322余人,60岁左右的老人就有近270人。刘建平一直思考如何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
规划发展优势,借势发展。该村区位优势明显,距县城仅8公里,省道长平线穿村而过;有上千亩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工作队帮扶、优美生态和党建突出等“六大优势”。投资1300余万元,新建一条循环路,开工建成了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观光园区、农产品交易园区,后期规划建设休闲度假康养园区、特色产业加工园区、农产品展销园区,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盘活闲置资产,家门口就业。把闲置的原石岩头村委大院改为农产品交易市场,把原来3个村的“断头路”联通、拓宽,流转闲置土地30多亩,建设了30多座蔬菜大棚,帮助赋闲在家的老年人就业。
2022年,在被列为“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后,石堡寨村大力整治人居环境,改造244个厕所,把西堡村中心的一个垃圾堆场建设成为“街心花园”。在人行道栽下一排排“篱笆围栏”,积极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全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零增长”“零落地”,公共服务实现“小情大事不出村”。
“人居环境好了,住在村里比城里更舒服。”龙泉镇党委书记王磊说,“村里生活非常便利,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网络、快递接到村里,网上购物非常方便。身体有点小毛病,村卫生服务站就能看,方便得很。”
前往太行山大峡谷旅游的人们可以看到,石堡寨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休闲广场、停车场、小花园、农家书屋等民生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经常有老人下棋打牌、纳凉闲聊,村民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产业多元 人气变旺 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图为: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石堡寨村全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石堡寨村一直在探索以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
为发展乡村旅游,该村扩建停车位,办过2届“太阳花”旅游节,打造旅游项目……虽然有山有田有乐园,但吸引游客的景点还不多。为此,该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创新产业品牌。坚持“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培育了“老干妈”辣椒、“沙白甜”旱地西红柿、“满壶香”葵花油、“醋泡黑豆”、“良友”蜂蜜、“爱芳”蜂蜜、“太阳花”旅游节等十多个“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被壶关县委、县政府和长治市农业农村局、长治市乡村振兴局推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壮大产业规模。新建24座旱地西红柿大棚。承包上,坚持本村优先、种植能手优先、发展困难户优先,引得农民纷纷返乡承包、创业。
“产业园区水路电齐全,我一口气承包了21座蔬菜大棚。我们种植的是晚熟品种,错峰上市,销路不用愁。1座大棚最少能挣2万元。”承包户贾红军说。
“原来预想,如果承包不出去,我就带头承包几座大棚,没想到承包的村民太多了。”潞安集团驻村第一书记王焱说。仅承包费用,村集体收入就达15万元。
提升农技本领。邀请壶关县农业农村局、壶关县乡村振兴局技术专家,组织旱地西红柿种植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培训。每年至少培训3场50余人次,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30余人次。
村庄富美 差距缩小 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刘建平把分田到户形成的“小条田、补丁田”,流转为集中连片“规模田”,从“单打独斗”变成“统一经营”,从“碎片化”耕种到“集约化”经营,组建种养殖业、乡村旅游合作社8个,农业实业公司4个,开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特色农产品冷链加工、农产品交易市场、旱地西红柿大棚。
图为:成规模的旱地西红柿蔬菜大棚
“多”产业增收。制定了村集体经济“135”发展目标:坚持“农业+旅游”,一年打基础、三年快发展、五年见成效,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0万元,2024年可达200万元,2026年争取突破500万元;建设了寨上171kW、西堡100kW两个光伏发电站;整合闲置资源——西堡水库;种植太阳花,举办旅游节,吸引2.4万人次观光,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形成了光伏站“亮闪闪”、蔬菜园“绿油油”、观光园“金灿灿”、油葵地“香喷喷”、醋泡豆“酸滋滋”,每一户“家家乐”的品牌特色。
“小”积分管理。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将党员分为在职、无职、流动、年老体弱四种类型,党员积分由基础分、任务分、评议分和奖励分组成,鼓励党员“干好本职事、做好包联事、完成交办事、参与集体事、管好家庭事”,保证“基本指数”,提高“先锋指数”,多争“加分指数”,不碰“扣分指数”。党员管理有了“硬抓手”,党员评价有了“硬指标”,党员约束有了“硬杠杠”。
“优”服务到位。近年来,针对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幼、病、残,对办理新农合、社保、惠农补贴等相关事项流程不了解,有时来回跑几趟也办不成的实际情况,村“两委”将全村划分为7个网格单元,积极拓宽服务群众渠道,完善村级便民服务体系,建立村干部代办事务制度,让村民少跑路,让行动不便的村民不跑路。办事中,还统一办事流程、服务方式、行为规范,公开每项服务的具体内容、申办条件、办理程序、所需材料、监督方式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村里留守老人多,对办事程序不熟悉,一件小事常常要费很多周折才能办成。”龙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东升介绍,“群众有事我来办,群众动嘴我跑腿,让群众在最多跑一次的工作中,享受到了便捷、实在的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每天轮流坐班接待来访群众,做到小事及时处理,大事要事“四议两公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新风尚。设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化解信访矛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近年来,石堡寨村无一例上访、无一例安全事故、无一例民事纠纷,多次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等荣誉称号。
炎炎夏日,一批游客进了村,石堡寨村又热闹了起来。(崔前军)
原标题:壶关县石堡寨村:以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