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东社村:新技术“点燃”农业高质效发展“新引擎”
发布时间: 2023-08-02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这几天,黎城县上遥镇东社村有机旱作农业种植基地的玉米进入了成熟期,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认真选点、随机取样,对玉米株行距、株高、穗位高、穗长等主要数据进行测量,查看玉米长势、叶片颜色以及玉米籽粒饱满和乳汁熟度,力促玉米种植稳产增收。

近年来,黎城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布局,依托有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在黎侯镇和上遥镇,按照“镇政府+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旱作集成技术”模式,创建20000亩有机旱作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围绕已成熟的有机旱作技术规程实行100%标准化生产,确保良种覆盖率和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100%,基地内水分利用率提高10%、产量增产5%、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实现有机旱作农业的优质高效。此外,该县还和山西农大谷子研究所、长治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大力推广应用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成为助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引擎”。

黎城县上遥镇、黎侯镇位于沿漳两岸及勇进渠下游的黎侯盆地,该区域内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非常适合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实践,当地村民对品种的选择、施肥数量与时间、机播、机收及秸秆还田等农艺融合配套都有一套成熟的旱作生产技术,为有机旱作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地村民对新品种、新肥料、新型机械等了解比较多,干部群众科技意识强。

据县农村农业和水利局的技术人员介绍,今年,该县进行了抗旱节水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并从中筛选出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抗旱节水品种40余个,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米旱作高产种植技术模式,即:机械深松——精选优种——测温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中耕追肥——植保防控——机械化籽粒收获——地膜“零使用”——秸秆全量利用。旱地玉米亩产能提高20%~30%,玉米籽粒容重高出一个等级,色泽亮度明显提高,病虫蚀粒减少2%~3%,每亩收益提高了1倍以上。

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背后是亩增产幅度达到5%以上,农户实现亩增收90元,20000亩标准化种植总增收180万元,项目亩节本增效210元,项目区总增效410万元,两项合计增收59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当地村民科学种田理念和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黎城县有机旱作玉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不局限于使旱作玉米告别广种薄收,实现高产高效,而是在农业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推广、带动作用。”该县农村农业和水利局负责人介绍。

从单一的旱作技术,到高质量的现代化旱作农业集成模式,黎城县以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为主线,以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示范片、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带动全县农业由粗放向集约、由分散向规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引领全县农业走上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真正实现了“吨粮田”。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画卷,正在黎城大地徐徐展开……(张玲、张国平、牛晋文

原标题:黎城县有机旱作玉米项目促进绿色生态循环 新技术为农民增收致富“加码”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黎城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 黎城县程家山镇多举措抓好干部日常监督管理
· 黎城县孔家峧村“三大套餐”助推人居环境整治
· 黎城县百万旱鸭养殖“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 黎城县到村工作大学生为集体发展“支招”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黎城县
黎城东社村:新技术“点燃”农业高质效发展“新引擎”

这几天,黎城县上遥镇东社村有机旱作农业种植基地的玉米进入了成熟期,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认真选点、随机取样,对玉米株行距、株高、穗位高、穗长等主要数据进行测量,查看玉米长势、叶片颜色以及玉米籽粒饱满和乳汁熟度,力促玉米种植稳产增收。

近年来,黎城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布局,依托有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在黎侯镇和上遥镇,按照“镇政府+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旱作集成技术”模式,创建20000亩有机旱作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围绕已成熟的有机旱作技术规程实行100%标准化生产,确保良种覆盖率和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100%,基地内水分利用率提高10%、产量增产5%、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实现有机旱作农业的优质高效。此外,该县还和山西农大谷子研究所、长治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大力推广应用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成为助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引擎”。

黎城县上遥镇、黎侯镇位于沿漳两岸及勇进渠下游的黎侯盆地,该区域内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非常适合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实践,当地村民对品种的选择、施肥数量与时间、机播、机收及秸秆还田等农艺融合配套都有一套成熟的旱作生产技术,为有机旱作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地村民对新品种、新肥料、新型机械等了解比较多,干部群众科技意识强。

据县农村农业和水利局的技术人员介绍,今年,该县进行了抗旱节水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并从中筛选出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抗旱节水品种40余个,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米旱作高产种植技术模式,即:机械深松——精选优种——测温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中耕追肥——植保防控——机械化籽粒收获——地膜“零使用”——秸秆全量利用。旱地玉米亩产能提高20%~30%,玉米籽粒容重高出一个等级,色泽亮度明显提高,病虫蚀粒减少2%~3%,每亩收益提高了1倍以上。

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背后是亩增产幅度达到5%以上,农户实现亩增收90元,20000亩标准化种植总增收180万元,项目亩节本增效210元,项目区总增效410万元,两项合计增收59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当地村民科学种田理念和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黎城县有机旱作玉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不局限于使旱作玉米告别广种薄收,实现高产高效,而是在农业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推广、带动作用。”该县农村农业和水利局负责人介绍。

从单一的旱作技术,到高质量的现代化旱作农业集成模式,黎城县以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为主线,以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示范片、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带动全县农业由粗放向集约、由分散向规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引领全县农业走上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真正实现了“吨粮田”。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画卷,正在黎城大地徐徐展开……(张玲、张国平、牛晋文

原标题:黎城县有机旱作玉米项目促进绿色生态循环 新技术为农民增收致富“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