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发鸠山古代遗址——吴王寨
发布时间: 2023-06-13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发鸠山是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发源地,千百年来以发鸠山为中心,以精卫填海为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将视线向西移,去探访发鸠山文化圈西部的一处古代遗址——吴王寨。

揭秘厚重的发鸠山

发鸠山又称廉山、鹿谷山、发翁山、方山。据《山海经》记载,发鸠山是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发源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山峦之一。总占地面积约90平方公里,主峰老方山海拔1646.8米,是县域内最高点。既有天然的自然风光和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又承载着悠久的人文基因和历史积淀,流传有共工和颛顼争位、彭祖修炼、吕洞宾修仙、铁拐李施法、尧王访巡、李存孝练兵、崔珏断虎、冯士翘游山等故事和武士敏英勇抗日的红色记忆,有避风台、跑马坪、阎王鼻、双脑山、金星洞、起云洞、无梁殿、皇姑坟、拴虎石、南崖宫、北崖宫等奇观美景。

由于发鸠山的高大、神秘及丰富的物产,一度成为长子百姓心里不可替代的精神寄托,每年农历三月初一的庙会一度成为县域内最大的集会。明代天启年间,在长子县城县衙前创办县级书院时,取发鸠山之别名,命名廉山书院,用于激励学子勤学向上,苦练成才,桃李竞妍,名噪一时,延续至今,发展为今东方红学校,成为三晋名校之一,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

发鸠山物产丰富,道地药材满山皆是;发鸠山人文厚重,神话之乡名不虚传;发鸠山风光优美,山高岭秀引人入胜;发鸠山浩气长存,精卫壮歌彪炳千秋;发鸠山精神不朽,红色故事荡气回肠。

欣赏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方山水有一方山水的文化。发鸠山文化现象是以发鸠山为地理圆心,以精卫填海为人文主题,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形成了独特文化圈,是地域文化的别致风景线。

动人的神话故事。《水经》载:“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发鸠山”。在发鸠山西山脚下有灵湫庙、四星池等,乃浊漳河之南源,史称“漳源泻碧”,为长子县古八景之一。农历三月初一古庙会传说为纪念尧王敕封医祖的灵应侯彭祖而立,后衍生了纪念精卫女神的内容,故称精卫会。在发鸠山西北有一座皇(黄)姑坟,传说为女娃之墓,因女娃为炎帝之女,称为皇姑坟,亦因未嫁,属黄花闺女,俗称黄姑坟。刻有“视死如归”“藏真”“难随河山留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等碑文,原设有牌坊,现均已坍塌。处处遗迹、个个字眼,流传至今,不断教育和引导我们传承精卫精神,不屈不挠,藐视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共建家国。

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民间传说八仙人物中吕洞宾常在发鸠山上修炼,好友铁拐李带着一袋药材种子前来拜访,结果走到发鸠山顶,被一阵风沙迷了双眼,药材口袋被风吹翻,撒落一地,刮遍山头,铁拐李遂施法术命此地不再兴风,从此这里丝毫无风,人称避风台。药材种子满山生根,发鸠山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药材宝库,影响和带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动药材贸易,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鲍店药材大会,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是全省三大贸易交流大会之一。

优美的人文传说。发鸠山上黑虎岭、黑虎庙是纪念唐代长子县令崔珏断虎而命名的,崔珏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发鸠山有黑虎伤人,于是派班头李能在发鸠山黑虎岭一带将黑虎捕获,途经米汤店下山时,留有一块拴虎石。崔珏被敕封为“显圣护国侍应侯”,晋东南一带多修建崔府君庙、府君庙以示纪念。如今发鸠山仍可见黑虎岭、黑虎庙、米汤店、拴虎石等历史遗迹。

重要的战略地位。发鸠山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战争不断,曾设有横水关、黑虎关、东沟道等关口。远说在唐代约公元890年,由于藩镇割据,唐朝猛将李存孝在发鸠山以三百骑兵藏伏刁黄岭,以少胜多,留下了刁黄风雪、跑马坪等遗迹,刁黄风雪曾为长子古景之一。近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武士敏将军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日,被合围在发鸠山南麓后,日军多次劝降,但均遭拒绝,在抵抗中不幸头部中弹而牺牲,时年49岁,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全区举行追悼大会,并决定将他的牺牲地一带命名为士敏县。

探访神秘的吴王寨

发鸠山之西,设有王峪景区服务中心,中心境内山川林立,水系发达,人文厚重。现辖五个行政村,原为十个村。在中心办公大院南面,跨过王村河,有三处封土形成的较大山丘,当地人称“大寨疙堆”“小寨疙堆”“二拇疙堆”,这是哪个时期的事情?是干什么用的?是谁封的土?地方志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一直以来,人们只是习惯在此耕种、放牧、采药等。2010年左右,在中心所辖的王村村北坍塌一处古墓,出土过一块墓志铭,铭文中简约记载该墓形成于唐天宝十二年,对一座“吴王城”的范围作了记载:东至吴村岭,西至土寨,南至观音堂,北至泥陀寺。对“吴王墓”作了重点标注,位于城西1800步。后该“墓志铭”佚失,实物不存,信息可疑,根据记录的相关信息,东面吴村岭、南面观音堂、北面泥陀寺与今天的地形、地貌、地名基本吻合,西面土寨与“大寨疙堆”“小寨疙堆”“二拇疙堆”方位一致,可不可以说此处是“吴王寨”所在地?在东边二公里处的常峪村,留有东西南三个岗,是不是“吴王城”的前哨所在地呢?王峪中心正北方向屯留区境内西流寨一带有个村子叫吴寨村,是不是纪念吴王所命名?

加之,周边地区内西李村有北魏时期的石刻佛像、寺头村有甘泉寺、常峪村有府君庙等,为丰富吴王寨故事提供了佐证和依据。

猜想与推测

由于没有确凿的历史信息和文字资料,吴王故事传奇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谜团与猜想。

1、是吴王?是吾王?还是武王?由于没见到实证,靠口口相传,这个王是吴,还是武?历史上什么时间封王?基本简介如何?还很难以下结论。

2、吴王寨,吴王城,吴王墓,吴寨村四者是什么关系?从目前的封土形成来看,初断是人为封土,封这么多土,是为了下面建墓?还是为了上边修寨?

3、吴王与王村的来历。王村是当地的一个大村子,曾为王峪中心所在地。一般的村庄命名是以当初立庄人的姓氏而命名的。王村是不是王姓人立的村庄呢?经过走访,当地人认为不是,反而有人说王村是因为王村出过一个王侯,村民口口相传,这个王侯和吴王是不是一个人呢?

4、吴王与荀子的关系。王村属于长子县管辖,由于地处长子县最西部,加之发鸠山所障,在历史上,沿着王村河河谷,与临汾市安泽县一带来往密切,与晋南文化圈交叉,而安泽是中华名人荀子的故乡,那吴王与荀子有没有关系呢?

青山无语,历史弥深。发现和挖掘吴王故事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但苦于资料缺失、考掘难度大等现实问题,还需要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为此,本文提出一些猜想,恳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且为王峪吴王故事的考证抛砖引玉。(王帅)

原标题:发鸠山下吴王寨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长治地区“故县”现象的历史
· 平顺县恭水村:悬崖峭壁上的古村落
· 沁县古今记
· 长治市地名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地名
探访!发鸠山古代遗址——吴王寨

发鸠山是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发源地,千百年来以发鸠山为中心,以精卫填海为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将视线向西移,去探访发鸠山文化圈西部的一处古代遗址——吴王寨。

揭秘厚重的发鸠山

发鸠山又称廉山、鹿谷山、发翁山、方山。据《山海经》记载,发鸠山是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发源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山峦之一。总占地面积约90平方公里,主峰老方山海拔1646.8米,是县域内最高点。既有天然的自然风光和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又承载着悠久的人文基因和历史积淀,流传有共工和颛顼争位、彭祖修炼、吕洞宾修仙、铁拐李施法、尧王访巡、李存孝练兵、崔珏断虎、冯士翘游山等故事和武士敏英勇抗日的红色记忆,有避风台、跑马坪、阎王鼻、双脑山、金星洞、起云洞、无梁殿、皇姑坟、拴虎石、南崖宫、北崖宫等奇观美景。

由于发鸠山的高大、神秘及丰富的物产,一度成为长子百姓心里不可替代的精神寄托,每年农历三月初一的庙会一度成为县域内最大的集会。明代天启年间,在长子县城县衙前创办县级书院时,取发鸠山之别名,命名廉山书院,用于激励学子勤学向上,苦练成才,桃李竞妍,名噪一时,延续至今,发展为今东方红学校,成为三晋名校之一,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

发鸠山物产丰富,道地药材满山皆是;发鸠山人文厚重,神话之乡名不虚传;发鸠山风光优美,山高岭秀引人入胜;发鸠山浩气长存,精卫壮歌彪炳千秋;发鸠山精神不朽,红色故事荡气回肠。

欣赏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方山水有一方山水的文化。发鸠山文化现象是以发鸠山为地理圆心,以精卫填海为人文主题,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形成了独特文化圈,是地域文化的别致风景线。

动人的神话故事。《水经》载:“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发鸠山”。在发鸠山西山脚下有灵湫庙、四星池等,乃浊漳河之南源,史称“漳源泻碧”,为长子县古八景之一。农历三月初一古庙会传说为纪念尧王敕封医祖的灵应侯彭祖而立,后衍生了纪念精卫女神的内容,故称精卫会。在发鸠山西北有一座皇(黄)姑坟,传说为女娃之墓,因女娃为炎帝之女,称为皇姑坟,亦因未嫁,属黄花闺女,俗称黄姑坟。刻有“视死如归”“藏真”“难随河山留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等碑文,原设有牌坊,现均已坍塌。处处遗迹、个个字眼,流传至今,不断教育和引导我们传承精卫精神,不屈不挠,藐视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共建家国。

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民间传说八仙人物中吕洞宾常在发鸠山上修炼,好友铁拐李带着一袋药材种子前来拜访,结果走到发鸠山顶,被一阵风沙迷了双眼,药材口袋被风吹翻,撒落一地,刮遍山头,铁拐李遂施法术命此地不再兴风,从此这里丝毫无风,人称避风台。药材种子满山生根,发鸠山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药材宝库,影响和带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动药材贸易,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鲍店药材大会,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是全省三大贸易交流大会之一。

优美的人文传说。发鸠山上黑虎岭、黑虎庙是纪念唐代长子县令崔珏断虎而命名的,崔珏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发鸠山有黑虎伤人,于是派班头李能在发鸠山黑虎岭一带将黑虎捕获,途经米汤店下山时,留有一块拴虎石。崔珏被敕封为“显圣护国侍应侯”,晋东南一带多修建崔府君庙、府君庙以示纪念。如今发鸠山仍可见黑虎岭、黑虎庙、米汤店、拴虎石等历史遗迹。

重要的战略地位。发鸠山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战争不断,曾设有横水关、黑虎关、东沟道等关口。远说在唐代约公元890年,由于藩镇割据,唐朝猛将李存孝在发鸠山以三百骑兵藏伏刁黄岭,以少胜多,留下了刁黄风雪、跑马坪等遗迹,刁黄风雪曾为长子古景之一。近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武士敏将军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日,被合围在发鸠山南麓后,日军多次劝降,但均遭拒绝,在抵抗中不幸头部中弹而牺牲,时年49岁,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全区举行追悼大会,并决定将他的牺牲地一带命名为士敏县。

探访神秘的吴王寨

发鸠山之西,设有王峪景区服务中心,中心境内山川林立,水系发达,人文厚重。现辖五个行政村,原为十个村。在中心办公大院南面,跨过王村河,有三处封土形成的较大山丘,当地人称“大寨疙堆”“小寨疙堆”“二拇疙堆”,这是哪个时期的事情?是干什么用的?是谁封的土?地方志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一直以来,人们只是习惯在此耕种、放牧、采药等。2010年左右,在中心所辖的王村村北坍塌一处古墓,出土过一块墓志铭,铭文中简约记载该墓形成于唐天宝十二年,对一座“吴王城”的范围作了记载:东至吴村岭,西至土寨,南至观音堂,北至泥陀寺。对“吴王墓”作了重点标注,位于城西1800步。后该“墓志铭”佚失,实物不存,信息可疑,根据记录的相关信息,东面吴村岭、南面观音堂、北面泥陀寺与今天的地形、地貌、地名基本吻合,西面土寨与“大寨疙堆”“小寨疙堆”“二拇疙堆”方位一致,可不可以说此处是“吴王寨”所在地?在东边二公里处的常峪村,留有东西南三个岗,是不是“吴王城”的前哨所在地呢?王峪中心正北方向屯留区境内西流寨一带有个村子叫吴寨村,是不是纪念吴王所命名?

加之,周边地区内西李村有北魏时期的石刻佛像、寺头村有甘泉寺、常峪村有府君庙等,为丰富吴王寨故事提供了佐证和依据。

猜想与推测

由于没有确凿的历史信息和文字资料,吴王故事传奇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谜团与猜想。

1、是吴王?是吾王?还是武王?由于没见到实证,靠口口相传,这个王是吴,还是武?历史上什么时间封王?基本简介如何?还很难以下结论。

2、吴王寨,吴王城,吴王墓,吴寨村四者是什么关系?从目前的封土形成来看,初断是人为封土,封这么多土,是为了下面建墓?还是为了上边修寨?

3、吴王与王村的来历。王村是当地的一个大村子,曾为王峪中心所在地。一般的村庄命名是以当初立庄人的姓氏而命名的。王村是不是王姓人立的村庄呢?经过走访,当地人认为不是,反而有人说王村是因为王村出过一个王侯,村民口口相传,这个王侯和吴王是不是一个人呢?

4、吴王与荀子的关系。王村属于长子县管辖,由于地处长子县最西部,加之发鸠山所障,在历史上,沿着王村河河谷,与临汾市安泽县一带来往密切,与晋南文化圈交叉,而安泽是中华名人荀子的故乡,那吴王与荀子有没有关系呢?

青山无语,历史弥深。发现和挖掘吴王故事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但苦于资料缺失、考掘难度大等现实问题,还需要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为此,本文提出一些猜想,恳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且为王峪吴王故事的考证抛砖引玉。(王帅)

原标题:发鸠山下吴王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