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深化工程建设审批,项目平均建设周期缩短4个月,落地跑出新速度;
建成11个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惠企便民“不打烊”;
推进“十大平台”载体建设,增强产业集群集聚效应;
……
营商环境是城市“软实力”、发展“硬支撑”。长治市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和营商环境建设,围绕“三无”“三可”要求,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强化要素保障供给,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营商环境“绿水青山”,激发市场动力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放管并重 市场环境更规范
一个房屋建筑类项目,从取得土地手续到破土动工建设,需要多久?
在长治,答案是“拿地即开工”。
长治市面向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类项目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并将其并入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极大节省了企业时间和资金成本。2022年共为80个项目办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阶段施工许可证,项目平均提前4个月开工。
和平里项目负责人刘天军感慨:“项目每一步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长治良好的营商环境,在这里投资,企业家们心里更踏实、信心更坚定、舞台更广阔。”
市场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落户。
长治市对标一流,多点发力,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构建新型监管机制,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打造企业发展沃土、投资兴业宝地。
制度改革激活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承诺办、免费办、当日办、网上办”企业登记模式,最快0.5天完成全流程审批,效率提升近80%;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一照多址”登记便利化改革,市场准入准营门槛再降低。
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工改系统全流程线上审批,制定14类项目审批指导流程图,出台《竣工联合验收工作细则》,实行“一套资料、并联审批、联合验收、一口出证”,平均审批用时同比缩减58.13%,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
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创新推出“一多三制”,实行承诺事项清单制、容缺受理制、一企一策制,实现“多诺合一”;推行“承诺制+工业用地出让预申请”,实施“标准地”弹性出让,工业项目落地周期再缩减。
市场监管硬约束——
强化“一个系统管监管”,“互联网+监管”系统汇聚监管行为数据95万条,梳理各类监管事项共计1.36万条,监管事项覆盖率65.31%。
健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完善监管“一盘棋”协同框架体系,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为重点,制定全年监管工作计划,提升监管精准性。
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建设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链,建立“双公示”日监测、日反馈、周提醒、月通报测评机制。
与此同时,长治市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定《长治市促进投资奖励办法》,建立“一亿元以上项目亲自接待、三亿元以上项目亲自考察、五亿元以上项目亲自洽谈”的高层推动模式,诚信担当、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成为近悦远来的“吸铁石”,吸引更多企业家看好长治、投资长治、拥抱长治。
枝繁巢暖,有凤来栖。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市场主体32.57万户,其中,涉税市场主体18.4万户,民营企业净增长1.74万户。
聚焦问题 要素保障更精准
“1000万元流动贷款到账,切实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问题。”山西晋东南神话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浩说。
在该公司发展遇到资金难题时,山西银行长治分行及时为其发放资金贷款,申请降低贷款利率,帮助降低整体融资成本,实打实的帮扶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企业是基石、金融是命脉。长治市在全省率先成立运行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贷户“两张名单”推送机制,18家银行机构、5家保险公司、1家担保公司入驻,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2022年累计发放贷款5665笔,金额162.58亿元。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阳光雨露,涵养市场茁壮成长的养分。长治市以服务企业为己任,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在平台载体建设、贷款融资、企业用工、招才引智等方面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以一流营商环境锻造集聚资源要素的“强磁场”。
平台建设强支撑。坚持重点突破,加快推动“十大平台”建设,围绕实施链长制,重点培育24家市级“链主”企业,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着力培育专业镇,推进上党中药材省级专业镇建设,重点打造10个市级专业镇,加快构建省市两级专业镇培育梯队;深入推动开发区市场化、专业化改革,开展产业园区、双创载体、特色楼宇等建设,打造开发区升级版……平台载体的建设,市场主体在物理空间、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上下游协作方面坐拥发展优势。
劳动力供给筑后盾。加强劳动力要素保障,优化劳动力市场供给,开展职业培训管理服务,落实各类创业群体场租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企业吸纳人员社保补贴等58.73万元。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网上劳动争议仲裁机制,建立覆盖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市职业院校与4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有效解决“用工难”问题。
招才引智添动能。创新推出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人才+项目+平台”模式,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建设,首批5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累计服务企业500余家,开展合作项目23项,联合共建科研平台10个,转化科技成果5项。建设大学生实训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推动“校友招商引才基地”建设,高新区、长治经开区、上党经开区被确定为全省校友招商引才特色园区。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精准落实减税降费、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一系列创新务实的举措,构筑起营商环境“新高地”,激荡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提升效能 政务服务更便捷
“只要在自助终端机上简单操作,就能成功领取到增值税发票,随到随办省时又方便。”在城南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轻松办理完业务的李先生感慨。在这里,639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全天办”,覆盖服务人群6.25万人。
作为长治市持续深化政银合作的重要举措,全市11个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运行,政务服务从“工作日”转为“全天候”,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无处办事”的难题,让大家体验到政务服务“不打烊”的便捷高效。
政务服务“浇水施肥”,助力市场主体本固根深、枝繁叶茂、拔节生长。
长治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全方位构建便捷高效服务环境,全身心营造贴心舒心服务体验,全周期打造标准规范服务链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全代办“保姆”服务。构建“三专三库三通一热线”的“3331”全代办模式,打造项目专办、项目专家、项目专员“三专”全代办团队,汇聚要素保障库、政策法规库、金融产品库的“三库”全周期资源,优化会议联通、热线联通、网微联通的“三通”工作体系,发挥12345热线全天候、多渠道优势,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2022年,各县区及开发区依托“3331”模式办理全代办事项2348件。
畅通渠道服务“升温”。全省首家推行“首席服务秘书”制度,从接待咨询、委托受理、制定清单、审批代办等环节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提供服务,助力项目快审批快落地。畅通为企服务渠道,开设涉企政策咨询窗口和民营经济服务窗口,与12345服务热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联动响应,提供涉企政策咨询、政务服务办理、意见建议反映等服务,实现“一门、一窗、一次”办。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设立行政立法企业、行业协会商会联系点,积极开展送证上门服务,推行重点项目“一项目一策一专班”跟踪服务,为近百家企业制定“一企一策”专属审批方案。
数据跑路服务“加速”。深化“云”主题套餐网上办,推出我要办公司、我要开便利店、我要开药店等4181项“一件事”线上服务“云套餐”,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慢、反复跑等问题,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拓宽线上审批渠道,631项政务服务事项手机端自助办,全省首家上线“三晋通”APP县级服务模块,116个事项实现“云上”跨省通办,实现数据信息跨省流动,避免申请人“两头跑”。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以营商环境之“优”谋经济发展之“进”,长治市步履不息、求索不止,集聚起经济发展新动能,擘画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刘晓荣)
原标题:厚植沃土万木兴——长治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深化工程建设审批,项目平均建设周期缩短4个月,落地跑出新速度;
建成11个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惠企便民“不打烊”;
推进“十大平台”载体建设,增强产业集群集聚效应;
……
营商环境是城市“软实力”、发展“硬支撑”。长治市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和营商环境建设,围绕“三无”“三可”要求,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强化要素保障供给,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营商环境“绿水青山”,激发市场动力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放管并重 市场环境更规范
一个房屋建筑类项目,从取得土地手续到破土动工建设,需要多久?
在长治,答案是“拿地即开工”。
长治市面向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类项目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并将其并入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极大节省了企业时间和资金成本。2022年共为80个项目办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阶段施工许可证,项目平均提前4个月开工。
和平里项目负责人刘天军感慨:“项目每一步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长治良好的营商环境,在这里投资,企业家们心里更踏实、信心更坚定、舞台更广阔。”
市场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落户。
长治市对标一流,多点发力,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构建新型监管机制,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打造企业发展沃土、投资兴业宝地。
制度改革激活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承诺办、免费办、当日办、网上办”企业登记模式,最快0.5天完成全流程审批,效率提升近80%;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一照多址”登记便利化改革,市场准入准营门槛再降低。
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工改系统全流程线上审批,制定14类项目审批指导流程图,出台《竣工联合验收工作细则》,实行“一套资料、并联审批、联合验收、一口出证”,平均审批用时同比缩减58.13%,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
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创新推出“一多三制”,实行承诺事项清单制、容缺受理制、一企一策制,实现“多诺合一”;推行“承诺制+工业用地出让预申请”,实施“标准地”弹性出让,工业项目落地周期再缩减。
市场监管硬约束——
强化“一个系统管监管”,“互联网+监管”系统汇聚监管行为数据95万条,梳理各类监管事项共计1.36万条,监管事项覆盖率65.31%。
健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完善监管“一盘棋”协同框架体系,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为重点,制定全年监管工作计划,提升监管精准性。
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建设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链,建立“双公示”日监测、日反馈、周提醒、月通报测评机制。
与此同时,长治市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定《长治市促进投资奖励办法》,建立“一亿元以上项目亲自接待、三亿元以上项目亲自考察、五亿元以上项目亲自洽谈”的高层推动模式,诚信担当、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成为近悦远来的“吸铁石”,吸引更多企业家看好长治、投资长治、拥抱长治。
枝繁巢暖,有凤来栖。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市场主体32.57万户,其中,涉税市场主体18.4万户,民营企业净增长1.74万户。
聚焦问题 要素保障更精准
“1000万元流动贷款到账,切实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问题。”山西晋东南神话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浩说。
在该公司发展遇到资金难题时,山西银行长治分行及时为其发放资金贷款,申请降低贷款利率,帮助降低整体融资成本,实打实的帮扶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企业是基石、金融是命脉。长治市在全省率先成立运行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贷户“两张名单”推送机制,18家银行机构、5家保险公司、1家担保公司入驻,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2022年累计发放贷款5665笔,金额162.58亿元。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阳光雨露,涵养市场茁壮成长的养分。长治市以服务企业为己任,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在平台载体建设、贷款融资、企业用工、招才引智等方面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以一流营商环境锻造集聚资源要素的“强磁场”。
平台建设强支撑。坚持重点突破,加快推动“十大平台”建设,围绕实施链长制,重点培育24家市级“链主”企业,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着力培育专业镇,推进上党中药材省级专业镇建设,重点打造10个市级专业镇,加快构建省市两级专业镇培育梯队;深入推动开发区市场化、专业化改革,开展产业园区、双创载体、特色楼宇等建设,打造开发区升级版……平台载体的建设,市场主体在物理空间、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上下游协作方面坐拥发展优势。
劳动力供给筑后盾。加强劳动力要素保障,优化劳动力市场供给,开展职业培训管理服务,落实各类创业群体场租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企业吸纳人员社保补贴等58.73万元。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网上劳动争议仲裁机制,建立覆盖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市职业院校与4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有效解决“用工难”问题。
招才引智添动能。创新推出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人才+项目+平台”模式,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建设,首批5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累计服务企业500余家,开展合作项目23项,联合共建科研平台10个,转化科技成果5项。建设大学生实训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推动“校友招商引才基地”建设,高新区、长治经开区、上党经开区被确定为全省校友招商引才特色园区。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精准落实减税降费、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一系列创新务实的举措,构筑起营商环境“新高地”,激荡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提升效能 政务服务更便捷
“只要在自助终端机上简单操作,就能成功领取到增值税发票,随到随办省时又方便。”在城南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轻松办理完业务的李先生感慨。在这里,639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全天办”,覆盖服务人群6.25万人。
作为长治市持续深化政银合作的重要举措,全市11个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运行,政务服务从“工作日”转为“全天候”,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无处办事”的难题,让大家体验到政务服务“不打烊”的便捷高效。
政务服务“浇水施肥”,助力市场主体本固根深、枝繁叶茂、拔节生长。
长治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全方位构建便捷高效服务环境,全身心营造贴心舒心服务体验,全周期打造标准规范服务链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全代办“保姆”服务。构建“三专三库三通一热线”的“3331”全代办模式,打造项目专办、项目专家、项目专员“三专”全代办团队,汇聚要素保障库、政策法规库、金融产品库的“三库”全周期资源,优化会议联通、热线联通、网微联通的“三通”工作体系,发挥12345热线全天候、多渠道优势,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2022年,各县区及开发区依托“3331”模式办理全代办事项2348件。
畅通渠道服务“升温”。全省首家推行“首席服务秘书”制度,从接待咨询、委托受理、制定清单、审批代办等环节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提供服务,助力项目快审批快落地。畅通为企服务渠道,开设涉企政策咨询窗口和民营经济服务窗口,与12345服务热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联动响应,提供涉企政策咨询、政务服务办理、意见建议反映等服务,实现“一门、一窗、一次”办。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设立行政立法企业、行业协会商会联系点,积极开展送证上门服务,推行重点项目“一项目一策一专班”跟踪服务,为近百家企业制定“一企一策”专属审批方案。
数据跑路服务“加速”。深化“云”主题套餐网上办,推出我要办公司、我要开便利店、我要开药店等4181项“一件事”线上服务“云套餐”,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慢、反复跑等问题,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拓宽线上审批渠道,631项政务服务事项手机端自助办,全省首家上线“三晋通”APP县级服务模块,116个事项实现“云上”跨省通办,实现数据信息跨省流动,避免申请人“两头跑”。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以营商环境之“优”谋经济发展之“进”,长治市步履不息、求索不止,集聚起经济发展新动能,擘画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刘晓荣)
原标题:厚植沃土万木兴——长治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