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年味儿越来越浓。1月18日,走进上党区荫城镇王坊村,76岁的原排常老人正和家人们一起蒸团子。蒸团子是王坊村百姓每年过年的“老规矩”,家家户户一蒸就是几百个,吃得少、送得多,不仅是为留住这份传统味道,还能让亲朋好友和在外的亲人不忘乡愁。
“团子是一项粗粮细作的工艺。首先包团子的皮儿很讲究。皮儿由磨细的玉米面、江米面、黍米面加热水调和而成,揉得时间越长吃起来越筋道。”老人边揉面边介绍,“在过去,每到过年,每家每户都要提前蒸上几百个团子,放进一个大缸,搁在院子里的背阴处。每天早上熬上米汤,煮上几个团子,吃的时候就上酸菜,早餐算得上丰盛了”。
王坊村的团子名声响当当,味道香喷喷,令人垂涎三尺。原排常老人说:“来王坊村,吃一个团子,喝一碗酸菜汤,这个年一定过得有滋有味。
软糯香甜的团子在雾气氤氲中出锅,带给人节日的喜悦和幸福。而在沁源县韩洪乡程璧村,村民们聚在一起和面蒸花馍,在热气腾腾的蒸馍过程中感受年味儿,感悟幸福生活。
1月16日,记者来到程璧村村民杜建珍的家,桌子上已经摆放了不少制作好的花馍,兔子、花卷等花馍色彩绚丽,造型各异,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咬一口,香甜绵密中又不失嚼头,满嘴清香。
杜建珍介绍,花馍制作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要做好,却是件费心费力的事情。由于没有教材,没有图样,做花馍这门传统手艺全凭一代代人口传心授。说话间,经过杜建珍的剪、擀、揉、捏、夹、压、按、搓、卷、切,伴随着层层蒸汽,香喷喷、热腾腾的花馍从蒸笼端出,香气也扑鼻而来,年味儿好似更浓了。她告诉记者:“在咱农村过年都有蒸花馍的习俗,除了食用之外,还蕴含了祈福运、求平安等吉祥寓意。”
据了解,沁源花馍来源于寒食文化,经过慢慢的演变,不同寓意的面食在村民的巧手中就演变成了今天的花馍,好吃又好看的花馍,不单单是一种面食,更承载着世世代代沁源人的记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也“蒸”出了人们满满的幸福感。(张玲)
原标题:巧手“蒸”出幸福生活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春节临近,年味儿越来越浓。1月18日,走进上党区荫城镇王坊村,76岁的原排常老人正和家人们一起蒸团子。蒸团子是王坊村百姓每年过年的“老规矩”,家家户户一蒸就是几百个,吃得少、送得多,不仅是为留住这份传统味道,还能让亲朋好友和在外的亲人不忘乡愁。
“团子是一项粗粮细作的工艺。首先包团子的皮儿很讲究。皮儿由磨细的玉米面、江米面、黍米面加热水调和而成,揉得时间越长吃起来越筋道。”老人边揉面边介绍,“在过去,每到过年,每家每户都要提前蒸上几百个团子,放进一个大缸,搁在院子里的背阴处。每天早上熬上米汤,煮上几个团子,吃的时候就上酸菜,早餐算得上丰盛了”。
王坊村的团子名声响当当,味道香喷喷,令人垂涎三尺。原排常老人说:“来王坊村,吃一个团子,喝一碗酸菜汤,这个年一定过得有滋有味。
软糯香甜的团子在雾气氤氲中出锅,带给人节日的喜悦和幸福。而在沁源县韩洪乡程璧村,村民们聚在一起和面蒸花馍,在热气腾腾的蒸馍过程中感受年味儿,感悟幸福生活。
1月16日,记者来到程璧村村民杜建珍的家,桌子上已经摆放了不少制作好的花馍,兔子、花卷等花馍色彩绚丽,造型各异,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咬一口,香甜绵密中又不失嚼头,满嘴清香。
杜建珍介绍,花馍制作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要做好,却是件费心费力的事情。由于没有教材,没有图样,做花馍这门传统手艺全凭一代代人口传心授。说话间,经过杜建珍的剪、擀、揉、捏、夹、压、按、搓、卷、切,伴随着层层蒸汽,香喷喷、热腾腾的花馍从蒸笼端出,香气也扑鼻而来,年味儿好似更浓了。她告诉记者:“在咱农村过年都有蒸花馍的习俗,除了食用之外,还蕴含了祈福运、求平安等吉祥寓意。”
据了解,沁源花馍来源于寒食文化,经过慢慢的演变,不同寓意的面食在村民的巧手中就演变成了今天的花馍,好吃又好看的花馍,不单单是一种面食,更承载着世世代代沁源人的记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也“蒸”出了人们满满的幸福感。(张玲)
原标题:巧手“蒸”出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