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素有“米粮川”之称,同时也是潞麻之乡。潞麻也叫大麻、绿麻,因古潞州是其主产地之一,被称为潞麻。《尔雅·翼》曰:“麻实既可以养人,而其缕又可以为布,其利最广,然麻之属总名麻,别而言之,则有实者名苴,无实者名枲”,在20世纪80年代前曾经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用料,在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时代进步,长子麻业销声匿迹了,我们通过整理记录一下长子麻商的历史,可以揭开一段曾经辉煌的岁月印记。
图为:潞麻
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麻是传统五谷(麻、黍、稷、麦、菽)之首,长子县是潞麻种植的主产区,人称潞麻之乡、长子麻乡,因其历史久、面积大、产量高、产品多,为长子麻商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平均海拔900米,属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充足,境内河流分布多,水泊密集,生态环境对长子潞麻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长子县是我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境内羊头山是神农氏曾经活动的地方,在此发明了五谷,推行了贸易,影响后世,潞麻传说是神农炎帝的原配夫人发明的。今天在长子仍可以看到纪念神农氏及家人的习俗和遗迹,如色头村十月初十神农庙会,羊头山神农城、县城熨斗台神农庙、色头村炎帝庙、东王内炎帝庙等。
长子县是传统农业种植大县,加之地平水浅,水系发达,历史上,沿用潞麻种植与粮食、蔬菜套种、间种模式,种植的品种全、品质优、品牌大。以色泽洁白,皮薄性韧,纤维修长,柔软光滑等特色,素为麻的上等品,享有盛名,称誉海内。
长子麻商的生产与开发
麻乃一根草,浑身都是宝。潞麻生产兴盛数百年,年产最多时达到数百万公斤,麻业的丰产丰收为长子麻商的形成奠定了物资基础。
麻是我国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因其籽可以充饥,所以被列为谷物,为五谷之一。后来虽从主食领域中退出,但仍长期沿用,并衍生出相关产品。
麻株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雌性的叫籽麻,麻秆粗壮,分叉多,剥出的麻皮短,且粗糙。雄性的叫花麻,基本无分叉,剥出的麻皮长,且细腻。果实可做药用,主要功能是润肠,主治大便燥结。花朵主治恶风、健忘。麻叶可以配制麻醉剂。
麻的种子叫小麻籽,是一种极好的油料。主要用来榨油,油淡绿色,是很好的食用油。麻油可作油漆、涂料,麻油渣可作饲料。
潞麻剥出的麻皮还要按等级分别整理,除留一小部分自己家用以外,大部分是卖给专门的麻皮收购单位。按长度,细度分一、二、三等以质论价收购。
长子潞麻色泽光亮,皮质洁白匀称,麻皮从根到梢颜色一致,无杂色斑点,质地柔和,软绵利手,纤维有韧性,拉力强不易断,是多种工业的主要原材料。其杆最外层的纤维组织可用来做麻绳、麻袋麻鞋底、麻坐垫等。
麻皮与麻秆经提炼纤维,可以做宣纸等各种高档纸。当年,曾出口俄罗斯、日本、蒙古,因质地优良,颇受欢迎,被称为“中国草”。
长子麻商的成长壮大
长子百姓民风勤俭,精明能干,长于购销,有经商传统。在麻业种植壮大的同时,也催生了长子麻商的形成与壮大。
南漳古镇是长子麻商发展的重镇,位于长子县东部,浊漳河和淘清河交汇处,自古是长子潞麻的主产区,形成了以麻业交易为主的商贸重镇。古镇逢双日兴集,古今沿袭,闻名遐迩。这里周边村落云集,相距很近,村落之间不到三里路,方圆五里之内就有20多个村庄。这里盛产潞麻、粮食和蔬菜,加之交通方便,古时修有官道。南漳古镇因商而兴,以前全村开设麻行、盐店、当铺、斗铺、药铺、杂货铺、丝绸铺、肉铺、蒸食铺、木铺、染坊、磨面坊等几十家,家家有生意,户户做买卖。
在南漳古镇麻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壮大的商号有南漳村霍家的“宝兴隆”“宝兴顺”麻行;东旺村的“旺顺永”麻行,王内庄张氏麻行等等。附近各村也有经纪人专做此生意,长此以往,形成了长子麻商南经张店、高平、晋城,直达中原;东经郝家庄、苏店、南垂、微子,直达华北;北经鲍店、祁县,直达太原的商道。
除了古镇的商号经营外,在当地也有自产自销模式的,如上霍村王树长家,在村南河沟种有麻地二十亩,家里开着麻行,经营麻的生意,在方圆几十里很有影响。
宋代苏轼《送孙勉》“桑麻冠东方,一熟天下贱”,“一熟天下贱”成为麻业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动概括。当年,商家林立,麻行遍布,每到销售旺季,各路客商云集长子,与当地销售商、制作商相互洽谈,达成合作意向,促成买卖成交,庞大的运麻队浩浩荡荡地把麻运往外地,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主要渠道。
据传,大晋商渠本翘,原籍长子县,从明洪武年间开始,其先祖渠济就带领渠忠义、渠忠信两个儿子,往返于长子县和祁县之间,以潞麻、黄梨交换红枣、粗布,互通有无,购销两旺,后为壮大生意,举家从长子县迁移祁县,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后发展为晋商大户,名垂青史。
长子麻商的历史记忆
如今,长子潞麻已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长子麻业随着时代发展,走下历史舞台;长子麻商也成为历史的云烟中,留给今人深深的记忆。
潞麻除了生长环节,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叫沤麻,将几十捆麻叠放后捆绑在一起,上面压上石块,使所有的麻刚好全部没入水中浸泡,约五至六天左右,麻皮与杆易于剥离时,将其捞出,摊开晾干。要求浸泡用的池水是不能饮用的,深度不过一米有余,人要慢慢挪动在小池偏中处,然后从车上拖一捆麻秆浸入水中。麻秆刚一入水,又漂浮起来,直到麻秆稍有固定,要搬一块大石头,借着浮力压住了秆梢。麻从土里生,在阳光下成长,在水里浸泡,汲取了来自自然界的营养,成长为造福人类的重要生产资料。
麻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些民谚,形象地概括了实践与现实,如“村里种谷雨,村边种立夏,小满种旱麻”“夜长粗,日长高,一尺来高把水浇”“多喝一盅茶,沤坏一池麻”“种麻一季难得晒麻一时”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于器。长期的生产实践,开发出诸多的专用工具。如纺绳工具有两种:一种叫“拨铞”,类似于现在缝纫机上的线轴,两头粗,中间细,中间有一铁丝做的钩。先用手按所要的粗细,搓出一段,绕在拨铞上,再在铁丝钩上绕一圈,一手拿绳一端,一手拨动拨铞,让其旋转,麻皮就转成了细绳。一边转,一边还得往里续麻皮,才能纺成长长的细绳。
一部麻商史,就是传统农业发展的缩影;一部麻商史,就是时代发展的注解,时代变了,物资生产也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或反而越发思念和追忆的,是那悠悠的农村岁月和浓浓的乡愁记忆。(王帅、胡海涛)
原标题:长子麻商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长子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素有“米粮川”之称,同时也是潞麻之乡。潞麻也叫大麻、绿麻,因古潞州是其主产地之一,被称为潞麻。《尔雅·翼》曰:“麻实既可以养人,而其缕又可以为布,其利最广,然麻之属总名麻,别而言之,则有实者名苴,无实者名枲”,在20世纪80年代前曾经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用料,在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时代进步,长子麻业销声匿迹了,我们通过整理记录一下长子麻商的历史,可以揭开一段曾经辉煌的岁月印记。
图为:潞麻
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麻是传统五谷(麻、黍、稷、麦、菽)之首,长子县是潞麻种植的主产区,人称潞麻之乡、长子麻乡,因其历史久、面积大、产量高、产品多,为长子麻商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平均海拔900米,属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充足,境内河流分布多,水泊密集,生态环境对长子潞麻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长子县是我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境内羊头山是神农氏曾经活动的地方,在此发明了五谷,推行了贸易,影响后世,潞麻传说是神农炎帝的原配夫人发明的。今天在长子仍可以看到纪念神农氏及家人的习俗和遗迹,如色头村十月初十神农庙会,羊头山神农城、县城熨斗台神农庙、色头村炎帝庙、东王内炎帝庙等。
长子县是传统农业种植大县,加之地平水浅,水系发达,历史上,沿用潞麻种植与粮食、蔬菜套种、间种模式,种植的品种全、品质优、品牌大。以色泽洁白,皮薄性韧,纤维修长,柔软光滑等特色,素为麻的上等品,享有盛名,称誉海内。
长子麻商的生产与开发
麻乃一根草,浑身都是宝。潞麻生产兴盛数百年,年产最多时达到数百万公斤,麻业的丰产丰收为长子麻商的形成奠定了物资基础。
麻是我国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因其籽可以充饥,所以被列为谷物,为五谷之一。后来虽从主食领域中退出,但仍长期沿用,并衍生出相关产品。
麻株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雌性的叫籽麻,麻秆粗壮,分叉多,剥出的麻皮短,且粗糙。雄性的叫花麻,基本无分叉,剥出的麻皮长,且细腻。果实可做药用,主要功能是润肠,主治大便燥结。花朵主治恶风、健忘。麻叶可以配制麻醉剂。
麻的种子叫小麻籽,是一种极好的油料。主要用来榨油,油淡绿色,是很好的食用油。麻油可作油漆、涂料,麻油渣可作饲料。
潞麻剥出的麻皮还要按等级分别整理,除留一小部分自己家用以外,大部分是卖给专门的麻皮收购单位。按长度,细度分一、二、三等以质论价收购。
长子潞麻色泽光亮,皮质洁白匀称,麻皮从根到梢颜色一致,无杂色斑点,质地柔和,软绵利手,纤维有韧性,拉力强不易断,是多种工业的主要原材料。其杆最外层的纤维组织可用来做麻绳、麻袋麻鞋底、麻坐垫等。
麻皮与麻秆经提炼纤维,可以做宣纸等各种高档纸。当年,曾出口俄罗斯、日本、蒙古,因质地优良,颇受欢迎,被称为“中国草”。
长子麻商的成长壮大
长子百姓民风勤俭,精明能干,长于购销,有经商传统。在麻业种植壮大的同时,也催生了长子麻商的形成与壮大。
南漳古镇是长子麻商发展的重镇,位于长子县东部,浊漳河和淘清河交汇处,自古是长子潞麻的主产区,形成了以麻业交易为主的商贸重镇。古镇逢双日兴集,古今沿袭,闻名遐迩。这里周边村落云集,相距很近,村落之间不到三里路,方圆五里之内就有20多个村庄。这里盛产潞麻、粮食和蔬菜,加之交通方便,古时修有官道。南漳古镇因商而兴,以前全村开设麻行、盐店、当铺、斗铺、药铺、杂货铺、丝绸铺、肉铺、蒸食铺、木铺、染坊、磨面坊等几十家,家家有生意,户户做买卖。
在南漳古镇麻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壮大的商号有南漳村霍家的“宝兴隆”“宝兴顺”麻行;东旺村的“旺顺永”麻行,王内庄张氏麻行等等。附近各村也有经纪人专做此生意,长此以往,形成了长子麻商南经张店、高平、晋城,直达中原;东经郝家庄、苏店、南垂、微子,直达华北;北经鲍店、祁县,直达太原的商道。
除了古镇的商号经营外,在当地也有自产自销模式的,如上霍村王树长家,在村南河沟种有麻地二十亩,家里开着麻行,经营麻的生意,在方圆几十里很有影响。
宋代苏轼《送孙勉》“桑麻冠东方,一熟天下贱”,“一熟天下贱”成为麻业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动概括。当年,商家林立,麻行遍布,每到销售旺季,各路客商云集长子,与当地销售商、制作商相互洽谈,达成合作意向,促成买卖成交,庞大的运麻队浩浩荡荡地把麻运往外地,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主要渠道。
据传,大晋商渠本翘,原籍长子县,从明洪武年间开始,其先祖渠济就带领渠忠义、渠忠信两个儿子,往返于长子县和祁县之间,以潞麻、黄梨交换红枣、粗布,互通有无,购销两旺,后为壮大生意,举家从长子县迁移祁县,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后发展为晋商大户,名垂青史。
长子麻商的历史记忆
如今,长子潞麻已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长子麻业随着时代发展,走下历史舞台;长子麻商也成为历史的云烟中,留给今人深深的记忆。
潞麻除了生长环节,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叫沤麻,将几十捆麻叠放后捆绑在一起,上面压上石块,使所有的麻刚好全部没入水中浸泡,约五至六天左右,麻皮与杆易于剥离时,将其捞出,摊开晾干。要求浸泡用的池水是不能饮用的,深度不过一米有余,人要慢慢挪动在小池偏中处,然后从车上拖一捆麻秆浸入水中。麻秆刚一入水,又漂浮起来,直到麻秆稍有固定,要搬一块大石头,借着浮力压住了秆梢。麻从土里生,在阳光下成长,在水里浸泡,汲取了来自自然界的营养,成长为造福人类的重要生产资料。
麻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些民谚,形象地概括了实践与现实,如“村里种谷雨,村边种立夏,小满种旱麻”“夜长粗,日长高,一尺来高把水浇”“多喝一盅茶,沤坏一池麻”“种麻一季难得晒麻一时”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于器。长期的生产实践,开发出诸多的专用工具。如纺绳工具有两种:一种叫“拨铞”,类似于现在缝纫机上的线轴,两头粗,中间细,中间有一铁丝做的钩。先用手按所要的粗细,搓出一段,绕在拨铞上,再在铁丝钩上绕一圈,一手拿绳一端,一手拨动拨铞,让其旋转,麻皮就转成了细绳。一边转,一边还得往里续麻皮,才能纺成长长的细绳。
一部麻商史,就是传统农业发展的缩影;一部麻商史,就是时代发展的注解,时代变了,物资生产也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或反而越发思念和追忆的,是那悠悠的农村岁月和浓浓的乡愁记忆。(王帅、胡海涛)
原标题:长子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