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福全:火笔“烙”出幸福景
发布时间: 2022-12-23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烟雾缭绕的太行山、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上党门、蕴藏着千家万户故事的老街、巷尾吃到糖葫芦后天真的孩童笑脸……焦福全用手中的电烙画笔将这一帧帧珍贵的画面保存在了木板和画纸上。

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焦福全用20余年将烙画这一技艺进行了传承,烙画让这位耄耋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且有意义,当鲜活的人物与风景跃然纸上时,他觉得自己将最珍贵的东西定格在了生命的时光盒里,幸福感油然而生。

图为:烙画作品《乡村》

“小时候最喜欢看父亲在衣柜上烙画”

烙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木板、宣纸、葫芦等不同材料上熨出烙痕作画。在焦福全的印象中,小时候,每天天刚亮时,父亲就已经开始做木工活,拿着烧红的细铁丝在做好的衣柜上一笔笔烙出栩栩如生的花朵,烙起画来经常什么也顾不上。

20世纪40年代,焦福全出生在长治市史家庄村,那时候的史家庄村不像现在高楼林立、车来车往,焦福全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都来源于做木工活的父亲,原本只为村民做木工活的父亲迫于生计,又开始学起了在柜子上烙画的手艺。那时候刚记事的焦福全看着父亲用烧红的铁丝在衣柜上烙画出漂亮的图案,经常趁父亲不在家时,偷偷拿起父亲的画笔学着父亲的样子在院子的地上“作画”,热爱烙画的种子在这时就已经种在了他心里。

1993年,他来到了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原长治职工大学)任职,成为了一名汽修专业的教师,那时候学生都十分喜欢他的课程,不仅是他所教授的汽修理论知识较为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他在做机械设计、机械制图、论文和讲义时画了大量插图,将汽修繁琐的理论知识用绘画展示了出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地理解了晦涩难懂的汽修知识。

图为:在大自然中找寻作品来源

“我想把最珍贵的画面用烙画保存下来”

一张画板、一个手提袋、一只电烙画笔成为了焦福全的贴身物品,从写生绘画到烙好一幅心仪的作品,最少也要一周的时间,而他已经烙了上千幅的画作。  

从小在长治长大的焦福全特别喜爱本地区的人文风光。82岁的他看着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想把一些珍贵的画面用烙画永远保存下来,经常为了完成一幅作品早出晚归,茶饭不想。

“烙画对温度的要求特别高,一个是行笔速度快慢,一个是温度高低的需求,暗的地方就需要温度高,亮的地方就要温度低。”焦福全指着自己工作台前墙上所挂的画作《1961年的上党门》说,这幅画是自己最喜欢的,是根据一张老照片烙画出来的,画中上党门前人来人往,在烙画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1961年的那个下午。

在焦福全家中的餐桌及床头的墙上都钉有一块磁铁,这是为了方便他在吃饭睡觉时观察画作而专门钉的。他说,一幅好的烙画作品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在落笔前需要反复地斟酌,当每次烙完一幅作品时他还会观察许久,遇到不如意的作品时甚至还会从头再来,为的就是能够有一幅称心如意的作品,这才能算是把珍贵的画面给留了下来。

虽然对绘画的喜爱自小就有,退休之后的20年里也一直在专注于烙画,但焦福全并未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他还经常在网络上学习,查看大量的绘画书籍,通过不断地临摹、观看和思考,烙画技法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只为寻求他的一幅画作。2020年初,一位烙画爱好者告诉焦福全,他的烙画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焦福全便来到了市文化和旅游局进行申请,8月份申报成功后到现在,焦福全的烙画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也结识了许多热爱烙画的挚友。

图为:欣赏刚完成的烙画

“老有所乐的同时,更要做好传承”

“烙画让我的生活过得有奔头,有时候画起来都忘记了时间,因为写生经常和老伴结伴去山里或散步于长治的大街小巷,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将美景保存在宣纸中,是一种幸福。”焦福全满脸笑容地道出了烙画带给自己的快乐,如今自己已经儿孙满堂,孩子们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看到自己每天这么有奔头特别支持。

烙画这门技艺是民族的符号与基因,如何守住这门技艺并传承下去呢?而且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需要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习。焦福全说,儿子焦建伟、侄女焦艳丽还有学美术专业的外孙女焦乐都在钻研烙画,目前长治市很多烙画爱好者都是在葫芦上烙画,而像自己这样在宣纸上大幅烙画的人还没有遇到过,希望孩子们能将这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张帅、董雷)

原标题:焦福全:烙画定格长治风光


[编辑:张乐]

  相关链接
· 名人冯士翘与长子炒饼
· 杨旭亮:做好长治文物“守护人”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人物
焦福全:火笔“烙”出幸福景

烟雾缭绕的太行山、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上党门、蕴藏着千家万户故事的老街、巷尾吃到糖葫芦后天真的孩童笑脸……焦福全用手中的电烙画笔将这一帧帧珍贵的画面保存在了木板和画纸上。

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焦福全用20余年将烙画这一技艺进行了传承,烙画让这位耄耋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且有意义,当鲜活的人物与风景跃然纸上时,他觉得自己将最珍贵的东西定格在了生命的时光盒里,幸福感油然而生。

图为:烙画作品《乡村》

“小时候最喜欢看父亲在衣柜上烙画”

烙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木板、宣纸、葫芦等不同材料上熨出烙痕作画。在焦福全的印象中,小时候,每天天刚亮时,父亲就已经开始做木工活,拿着烧红的细铁丝在做好的衣柜上一笔笔烙出栩栩如生的花朵,烙起画来经常什么也顾不上。

20世纪40年代,焦福全出生在长治市史家庄村,那时候的史家庄村不像现在高楼林立、车来车往,焦福全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都来源于做木工活的父亲,原本只为村民做木工活的父亲迫于生计,又开始学起了在柜子上烙画的手艺。那时候刚记事的焦福全看着父亲用烧红的铁丝在衣柜上烙画出漂亮的图案,经常趁父亲不在家时,偷偷拿起父亲的画笔学着父亲的样子在院子的地上“作画”,热爱烙画的种子在这时就已经种在了他心里。

1993年,他来到了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原长治职工大学)任职,成为了一名汽修专业的教师,那时候学生都十分喜欢他的课程,不仅是他所教授的汽修理论知识较为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他在做机械设计、机械制图、论文和讲义时画了大量插图,将汽修繁琐的理论知识用绘画展示了出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地理解了晦涩难懂的汽修知识。

图为:在大自然中找寻作品来源

“我想把最珍贵的画面用烙画保存下来”

一张画板、一个手提袋、一只电烙画笔成为了焦福全的贴身物品,从写生绘画到烙好一幅心仪的作品,最少也要一周的时间,而他已经烙了上千幅的画作。  

从小在长治长大的焦福全特别喜爱本地区的人文风光。82岁的他看着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想把一些珍贵的画面用烙画永远保存下来,经常为了完成一幅作品早出晚归,茶饭不想。

“烙画对温度的要求特别高,一个是行笔速度快慢,一个是温度高低的需求,暗的地方就需要温度高,亮的地方就要温度低。”焦福全指着自己工作台前墙上所挂的画作《1961年的上党门》说,这幅画是自己最喜欢的,是根据一张老照片烙画出来的,画中上党门前人来人往,在烙画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1961年的那个下午。

在焦福全家中的餐桌及床头的墙上都钉有一块磁铁,这是为了方便他在吃饭睡觉时观察画作而专门钉的。他说,一幅好的烙画作品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在落笔前需要反复地斟酌,当每次烙完一幅作品时他还会观察许久,遇到不如意的作品时甚至还会从头再来,为的就是能够有一幅称心如意的作品,这才能算是把珍贵的画面给留了下来。

虽然对绘画的喜爱自小就有,退休之后的20年里也一直在专注于烙画,但焦福全并未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他还经常在网络上学习,查看大量的绘画书籍,通过不断地临摹、观看和思考,烙画技法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只为寻求他的一幅画作。2020年初,一位烙画爱好者告诉焦福全,他的烙画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焦福全便来到了市文化和旅游局进行申请,8月份申报成功后到现在,焦福全的烙画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也结识了许多热爱烙画的挚友。

图为:欣赏刚完成的烙画

“老有所乐的同时,更要做好传承”

“烙画让我的生活过得有奔头,有时候画起来都忘记了时间,因为写生经常和老伴结伴去山里或散步于长治的大街小巷,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将美景保存在宣纸中,是一种幸福。”焦福全满脸笑容地道出了烙画带给自己的快乐,如今自己已经儿孙满堂,孩子们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看到自己每天这么有奔头特别支持。

烙画这门技艺是民族的符号与基因,如何守住这门技艺并传承下去呢?而且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需要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习。焦福全说,儿子焦建伟、侄女焦艳丽还有学美术专业的外孙女焦乐都在钻研烙画,目前长治市很多烙画爱好者都是在葫芦上烙画,而像自己这样在宣纸上大幅烙画的人还没有遇到过,希望孩子们能将这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张帅、董雷)

原标题:焦福全:烙画定格长治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