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手榴弹”!和平医院帮老人“出气”
发布时间: 2022-11-02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呼吸,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这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81岁的老人余某来说,却异常艰难。当和平医院查明导致老人呼吸困难的“真凶”后,一场真正的挑战出现在医护人员面前,经过多学科会诊协作,终于助老人转危为安。

81岁的余某是一位有5年甲状腺肿病史的患者。几年前,她发现自己的颈部有一个肿块,因为不痛不痒,还以为是“大脖子病”,她也就没放在心上。谁知这两年,这个肿块越长越大,时时让老人感觉胸闷、气短。

严重的呼吸困难使得她大多数时间只能躺在床上,日夜坐着或者保持半卧姿势。用病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感觉有人掐着自己的脖子”。挺了几个月,这种窒息感并未好转。无奈之下,患者家属只好带其来到和平医院就诊。

图为:手术现场

肝胆外科副主任何国林为其接诊。结合CT影像结果,在对其仔细查体后,何国林发现肿大的甲状腺大部分位于胸骨后方,诊断患者为“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家属以为找到了病因,就能对症下药了。可事情并没那么简单。一方面,由于甲状腺肿物和气管粘附在一起,对气管造成长期压迫,气管最窄处不足4mm,通气面积不到正常人的十六分之一,病人随时都有可能窒息,必须马上手术;另一方面,彩超显示患者的大部分肿块位于胸腔的上纵隔,被主动脉、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包围,手术复杂、难度大。

随后,肝胆外科、麻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多学科会诊。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手术只许成功,一旦失败,没有任何补救的机会。而手术的第一关,就是麻醉。

如何通过极度受压狭窄处建立“生命通道”,从而保证围手术期的通气,为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安全可控的麻醉状态,是这场手术的关键。“像这样的重度困难气道,麻醉医生通常会放弃直接诱导插管,首先选择建立体外循环或ECOM,保障供氧,待手术解除气道压迫后,建立人工气道,再进一步完成手术。”麻醉科副主任李慧芬介绍说。这种方法相对安全但昂贵,对患者一家来说,根本负担不起。

面对如此罕见的困难气道,再加上合并有危重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已经受损,插管中的一个轻微刺激都可能导致患者呼吸衰竭。

既要保证患者清醒,又要保证呼吸安全,还要兼顾手术的平稳和舒适。经过一次次病例讨论讨论,麻醉方案终于确定了:预防性使用防痉挛的药物;注射镇静药物,减轻应激反应;经过充分表面麻醉;利用纤支镜引导送入气管导管。

10月11日11点,一场护佑生命的战斗打响了。麻醉科、肝胆外科医护人员齐聚手术室,人员、器械、药品全部到位。

手术室里,麻醉科医生先让患者吸入雾化剂型药物,以预防气道痉挛、扩张支气管;同时静脉泵注药物,保证患者处于浅睡眠和遗忘状态;之后,利用喉喷管对口咽部进行表面麻醉,减轻患者的插管刺激;保留自主呼吸,维持正常的分钟通气量。

主麻医生李慧芬利用可视喉镜顺利找到声门,贾晋太通过纤支镜引导,经过“蜿蜒崎岖”的气道,将内径4.5mm的幼儿加强型导管插入气管。成功了!老人的胸廓规律起伏,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监护仪发出了有节律、响亮的“嘟、嘟、嘟”声。

人工气道的建立,帮助老人脱离了致命的风险,给外科医生争取了手术机会。随后,肝胆外科副主任何国林、医生刘永明接棒,为患者实施胸骨肿物切除术。

2小时之后,只见一个长15cm宽5cm的“手榴弹”式的肿物被摘除,手术顺利结束。整个过程麻醉科与肝胆外科通力合作,患者的生命体征十分平稳。术后,转至呼吸与危重症科接受治疗。

图为:患者家属赠送和平医院麻醉科锦旗

几天后,患者家属给麻醉科送来了一面锦旗,老人的呼吸恢复了以往的顺畅,已经能够自主饮食,向医生表达了谢意。(李燕燕、崔茜瑚、王月莲、李慧芬)


[编辑:张乐]

  相关链接
· 和平医院:微创介入显神通 影像临床共克难
· 惊心!1米钢筋穿身,和平医院“巧取”
· 没带钱、没带家属!和平医院开绿色通道抢救危急患者
· 慕名而来!河北3人带母长治抢命成功
· 和平医院:沉浸式体验“当我老了”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医疗健康
拿掉“手榴弹”!和平医院帮老人“出气”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呼吸,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这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81岁的老人余某来说,却异常艰难。当和平医院查明导致老人呼吸困难的“真凶”后,一场真正的挑战出现在医护人员面前,经过多学科会诊协作,终于助老人转危为安。

81岁的余某是一位有5年甲状腺肿病史的患者。几年前,她发现自己的颈部有一个肿块,因为不痛不痒,还以为是“大脖子病”,她也就没放在心上。谁知这两年,这个肿块越长越大,时时让老人感觉胸闷、气短。

严重的呼吸困难使得她大多数时间只能躺在床上,日夜坐着或者保持半卧姿势。用病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感觉有人掐着自己的脖子”。挺了几个月,这种窒息感并未好转。无奈之下,患者家属只好带其来到和平医院就诊。

图为:手术现场

肝胆外科副主任何国林为其接诊。结合CT影像结果,在对其仔细查体后,何国林发现肿大的甲状腺大部分位于胸骨后方,诊断患者为“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家属以为找到了病因,就能对症下药了。可事情并没那么简单。一方面,由于甲状腺肿物和气管粘附在一起,对气管造成长期压迫,气管最窄处不足4mm,通气面积不到正常人的十六分之一,病人随时都有可能窒息,必须马上手术;另一方面,彩超显示患者的大部分肿块位于胸腔的上纵隔,被主动脉、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包围,手术复杂、难度大。

随后,肝胆外科、麻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多学科会诊。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手术只许成功,一旦失败,没有任何补救的机会。而手术的第一关,就是麻醉。

如何通过极度受压狭窄处建立“生命通道”,从而保证围手术期的通气,为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安全可控的麻醉状态,是这场手术的关键。“像这样的重度困难气道,麻醉医生通常会放弃直接诱导插管,首先选择建立体外循环或ECOM,保障供氧,待手术解除气道压迫后,建立人工气道,再进一步完成手术。”麻醉科副主任李慧芬介绍说。这种方法相对安全但昂贵,对患者一家来说,根本负担不起。

面对如此罕见的困难气道,再加上合并有危重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已经受损,插管中的一个轻微刺激都可能导致患者呼吸衰竭。

既要保证患者清醒,又要保证呼吸安全,还要兼顾手术的平稳和舒适。经过一次次病例讨论讨论,麻醉方案终于确定了:预防性使用防痉挛的药物;注射镇静药物,减轻应激反应;经过充分表面麻醉;利用纤支镜引导送入气管导管。

10月11日11点,一场护佑生命的战斗打响了。麻醉科、肝胆外科医护人员齐聚手术室,人员、器械、药品全部到位。

手术室里,麻醉科医生先让患者吸入雾化剂型药物,以预防气道痉挛、扩张支气管;同时静脉泵注药物,保证患者处于浅睡眠和遗忘状态;之后,利用喉喷管对口咽部进行表面麻醉,减轻患者的插管刺激;保留自主呼吸,维持正常的分钟通气量。

主麻医生李慧芬利用可视喉镜顺利找到声门,贾晋太通过纤支镜引导,经过“蜿蜒崎岖”的气道,将内径4.5mm的幼儿加强型导管插入气管。成功了!老人的胸廓规律起伏,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监护仪发出了有节律、响亮的“嘟、嘟、嘟”声。

人工气道的建立,帮助老人脱离了致命的风险,给外科医生争取了手术机会。随后,肝胆外科副主任何国林、医生刘永明接棒,为患者实施胸骨肿物切除术。

2小时之后,只见一个长15cm宽5cm的“手榴弹”式的肿物被摘除,手术顺利结束。整个过程麻醉科与肝胆外科通力合作,患者的生命体征十分平稳。术后,转至呼吸与危重症科接受治疗。

图为:患者家属赠送和平医院麻醉科锦旗

几天后,患者家属给麻醉科送来了一面锦旗,老人的呼吸恢复了以往的顺畅,已经能够自主饮食,向医生表达了谢意。(李燕燕、崔茜瑚、王月莲、李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