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黎城1113平方公里处处焕发生机活力
发布时间: 2022-10-17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成就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黎城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13.4万黎城人民,乘势而上、争做标杆,全方位推动黎城高质量发展。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年间,全县GDP从31.9亿元增至43.4亿元,特别是2021年GDP同比增长13.2%;今年上半年,全县GDP增长8.6%,增速排全市第3位。十年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59亿元增至3.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9.9亿元增至52.8亿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9亿元增至16.5亿元。黎城县综合实力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这是黎城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的十年。

放眼黎城1113平方公里土地,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十年来,黎城县紧紧抓住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机遇,推动全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先后引入协鑫30MW光伏发电、裕福氢能源工业综合利用、潞东水洋智慧能源物流港、通鑫80万吨热压铁块、立新万吨高纯硅材料等一大批新型工业项目,推动工业新型化。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黎城县250MW光伏发电项目,荣获 “中国能源项目创新奖”;《长治市钢铁产业布局意见》将黎城确定为全市“绿色精品钢焦一体化基地”。黎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加快实施黄崖洞5A级景区创建、壶山温泉度假区、古城温泉大酒店等重点旅游项目,打造山地旅游度假区、太行旅游地标,成功创建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引领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乡村振兴树立高标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同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施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特色农业,以百万只旱鸭全产业链项目为龙头,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在全县各镇建立示范基地,致力打造全国最大旱鸭养殖基地。

高标准建设道地中药材基地,连翘、党参、柴胡、黄芩、远志、桔梗总面积20万亩,全年生产各类中药材2800余吨,产值5300余万元。

实行“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大力发展非遗文化支柱产业——黎侯布虎,形成以黎侯布虎为主,虎头鞋、虎头帽、虎肚兜、虎挂件等为一体的民间工艺品生产基地。仅2021年生产黎侯布虎5万只,带动就业5000余人,每户增收1万多元。

这十年,是黎城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十年。

民生福祉增强幸福感提升。十年来,全县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支出3.3亿元,比2012年增长57.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亿元,比2012年增长90%。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有效落地,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县人民医院列入国家“千县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培训近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3%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2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23公里,道路运输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达到1732辆。完善县乡垃圾中转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全覆盖。

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入人心,“红马甲”引领文明新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步伐更加稳健。

这十年,是黎城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的十年。

城乡融合感受大变化。黎城县统筹做好“宜居、宜业、宜游”三篇文章,布局“一主一副六特色”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资20亿元启动实施30个城市更新品质提升项目,畅通微循环,推行“密路网”,管网入地、雨污分流;新建100多处口袋公园和城市绿地,县城绿地面积新增20万平方米;实施13条县城道路品质提升,“两环三纵三横”勾勒出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县城面积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品位、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吸纳能力全面提升。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突出西井镇县域副中心城镇定位,建设县域北部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实施六个特色小镇培育工程,太行丹泉小镇、壶山红色小院、晋道房车露营地等一批特色民宿、观光采摘、教育研学、自驾房车游等新业态旅游日益兴起。开发保护利用并重,原生态打造一批石板房、石头村。美丽乡村、独具特色,乡村振兴、各有千秋。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黎城,一直在求索。黎城,始终在奋进。(张国平、张海、汪旭东、李路新、范智勇、马芸、刘阳、温路新、冯云根、张凤歌)

原标题:宜居宜游 山水黎城 乘势而上 争做标杆


[编辑:张乐]

  相关链接
· 黎城县召开交通卡口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
· 黎城:奏响文旅融合“协奏曲”
· 黎城:农业生产托管“托”出妥妥好日子
· 黎城县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会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黎城县
非凡十年!黎城1113平方公里处处焕发生机活力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成就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黎城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13.4万黎城人民,乘势而上、争做标杆,全方位推动黎城高质量发展。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年间,全县GDP从31.9亿元增至43.4亿元,特别是2021年GDP同比增长13.2%;今年上半年,全县GDP增长8.6%,增速排全市第3位。十年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59亿元增至3.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9.9亿元增至52.8亿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9亿元增至16.5亿元。黎城县综合实力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这是黎城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的十年。

放眼黎城1113平方公里土地,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十年来,黎城县紧紧抓住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机遇,推动全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先后引入协鑫30MW光伏发电、裕福氢能源工业综合利用、潞东水洋智慧能源物流港、通鑫80万吨热压铁块、立新万吨高纯硅材料等一大批新型工业项目,推动工业新型化。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黎城县250MW光伏发电项目,荣获 “中国能源项目创新奖”;《长治市钢铁产业布局意见》将黎城确定为全市“绿色精品钢焦一体化基地”。黎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加快实施黄崖洞5A级景区创建、壶山温泉度假区、古城温泉大酒店等重点旅游项目,打造山地旅游度假区、太行旅游地标,成功创建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引领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乡村振兴树立高标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同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施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特色农业,以百万只旱鸭全产业链项目为龙头,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在全县各镇建立示范基地,致力打造全国最大旱鸭养殖基地。

高标准建设道地中药材基地,连翘、党参、柴胡、黄芩、远志、桔梗总面积20万亩,全年生产各类中药材2800余吨,产值5300余万元。

实行“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大力发展非遗文化支柱产业——黎侯布虎,形成以黎侯布虎为主,虎头鞋、虎头帽、虎肚兜、虎挂件等为一体的民间工艺品生产基地。仅2021年生产黎侯布虎5万只,带动就业5000余人,每户增收1万多元。

这十年,是黎城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十年。

民生福祉增强幸福感提升。十年来,全县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支出3.3亿元,比2012年增长57.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亿元,比2012年增长90%。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有效落地,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县人民医院列入国家“千县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培训近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3%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2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23公里,道路运输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达到1732辆。完善县乡垃圾中转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全覆盖。

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入人心,“红马甲”引领文明新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步伐更加稳健。

这十年,是黎城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的十年。

城乡融合感受大变化。黎城县统筹做好“宜居、宜业、宜游”三篇文章,布局“一主一副六特色”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资20亿元启动实施30个城市更新品质提升项目,畅通微循环,推行“密路网”,管网入地、雨污分流;新建100多处口袋公园和城市绿地,县城绿地面积新增20万平方米;实施13条县城道路品质提升,“两环三纵三横”勾勒出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县城面积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品位、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吸纳能力全面提升。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突出西井镇县域副中心城镇定位,建设县域北部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实施六个特色小镇培育工程,太行丹泉小镇、壶山红色小院、晋道房车露营地等一批特色民宿、观光采摘、教育研学、自驾房车游等新业态旅游日益兴起。开发保护利用并重,原生态打造一批石板房、石头村。美丽乡村、独具特色,乡村振兴、各有千秋。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黎城,一直在求索。黎城,始终在奋进。(张国平、张海、汪旭东、李路新、范智勇、马芸、刘阳、温路新、冯云根、张凤歌)

原标题:宜居宜游 山水黎城 乘势而上 争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