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冯庆)“任职山西三建项目经理这几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作为建筑人,特别是项目经理,每天都是风雨兼程,对我个人来说是⼀个锻炼成长的过程,也是人生价值升华的时期。”杨江涛扶了扶安全帽,腼腆地露出了浅浅的梨涡。
今年37岁的杨江涛,从2008年入职山西三建起,从技术员,到项目工程师,再到现场经理、项目经理,能力提高了,职位升迁了,但同事们对他的印象却没怎么变。“杨经理生活中和和气气,工作中认真负责,是个好搭档。”在入职三建的14年间,就是这样一个“和和气气”的人,凭借着集团公司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与同事们一起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完成了一个个工程亮点,打造了一座座建筑精品。
图为:杨江涛组织部门学习
集思广益 凝聚合力
杨江涛现任山西三建建设第五分公司项目经理,负责长治和平里•上座20#、23#-25#楼项目。
项目经理需要对生产安全、工程质量、施工进度、项目团队等情况进行全面掌控,必须将工程所有情况了然于胸。“我必须全面掌握项目施工进度,每天该干什么?施工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团队每个成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到都如数家珍。”杨江涛说,“刚接手和平里•上座20#、23#-25#楼项目时,最大的困难就是项目管理。”
今年4月,杨江涛带领项目团队开始参与建设和平里•上座项目。“这个项目是我们集团公司打造的又一精品工程,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也深知肩上的担子。”为了抢工期,刚进场的两个月,杨江涛带领团队在项目开启“三班倒”工作模式。由于三建建设第五分公司刚成立不久,团队还未形成默契,为了增加团队凝聚力,杨江涛工作时间谈项目,吃饭时间谈生活,逐渐了解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的性格、生活情况。果然,这样的方法十分奏效。没过多久,和平里•上座项目现场又多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年轻队伍。“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放大这些闪光点,让大家在工作中都能找到自身价值”。
图为:杨江涛(中)在项目现场查看图纸
精心施工 力求完美
团队有了凝聚力,杨江涛将目标再次转向工程进展。为了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从挖土、打桩、褥垫层、放线,再到绑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每一个施工过程,都能看到杨江涛忙碌的身影。他的足迹遍布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杨江涛说:“项目要求每一面墙都百分之百垂直,这就需要每完工一面墙,劳务队先自检,然后我再挨个检查。”这样一来,杨江涛的工作量几乎成倍增加。“项目经理,就应该全程参与。现在处于主体施工阶段,我每天都要在负责的4栋楼里巡查,上午一遍,下午一遍,除了开会几乎都在现场,每天要走一万多步。”
在杨江涛的感染和推动下,项目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负责的4栋楼从无到有,拔地而起。“干工程,工期很重要,但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更重要。我的目标是,建一栋楼就要建一座精品工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的宗旨是方案先行,样板引路,要求劳务人员细致细致再细致,杜绝后期漏水、开裂等质量通病,为业主建造一个温馨家园。同兄弟单位一道将和平里•上座项目打造成长治中轴线上的城市金融CBD。”杨江涛自豪地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杨江涛从入职起,多次外出学习,对标先进项目,不断提升自我。他真正做到了将书本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并不断从实践中积累施工经验,从一个建筑小白成长为一名行家里手。“我希望自己负责的每一个工程都有亮点,都是标杆项目。”
图为:杨江涛(右一)巡查项目现场
鱼与熊掌 不可兼得
2018年,杨江涛开始担任项目经理。节假日对他来说,几乎成了奢望。他的妻子,也是山西三建集团的一名职工,加班、出差是常事。“最亏欠的,就是孩子和父母了。”谈起生活,杨江涛满脸无奈。
“每天不到8点到项目部,晚上下班都11点了,家都成了‘旅馆’。父母在黎城,虽然离得不远,但我已经想不起上次在家过夜是什么时候了。”杨江涛回忆道,“几年前,老大(孩子)实在没人看,我和妻子商量,决定把一岁半的孩子送回老家。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妻子几乎哭了一路,我们的心情都不好,可是谁都清楚,别无他法。”
因为选择,所以坚定。“送回老家后,孩子好几次深夜发烧,我们只得连夜把药送回黎城老家就匆匆返程。”杨江涛坦言:“我们不能像其他儿女一样常伴父母膝下,也不能像很多父母一样陪伴孩子成长。可是,每当看到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一个个项目竣工交付,一个个建筑难题被攻下,一个个亮点工程被精心雕琢,我便倍感自豪,心中的遗憾也少了一些。”
杨江涛舍小家为大家,带领他的团队不惧风雨坎坷,不畏严寒酷暑,以砂石为伴,以钢筋混凝土为伍,以“软”性格磨出了“硬”项目,用智慧和汗水继续谱写着自己的青春之歌!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冯庆)“任职山西三建项目经理这几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作为建筑人,特别是项目经理,每天都是风雨兼程,对我个人来说是⼀个锻炼成长的过程,也是人生价值升华的时期。”杨江涛扶了扶安全帽,腼腆地露出了浅浅的梨涡。
今年37岁的杨江涛,从2008年入职山西三建起,从技术员,到项目工程师,再到现场经理、项目经理,能力提高了,职位升迁了,但同事们对他的印象却没怎么变。“杨经理生活中和和气气,工作中认真负责,是个好搭档。”在入职三建的14年间,就是这样一个“和和气气”的人,凭借着集团公司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与同事们一起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完成了一个个工程亮点,打造了一座座建筑精品。
图为:杨江涛组织部门学习
集思广益 凝聚合力
杨江涛现任山西三建建设第五分公司项目经理,负责长治和平里•上座20#、23#-25#楼项目。
项目经理需要对生产安全、工程质量、施工进度、项目团队等情况进行全面掌控,必须将工程所有情况了然于胸。“我必须全面掌握项目施工进度,每天该干什么?施工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团队每个成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到都如数家珍。”杨江涛说,“刚接手和平里•上座20#、23#-25#楼项目时,最大的困难就是项目管理。”
今年4月,杨江涛带领项目团队开始参与建设和平里•上座项目。“这个项目是我们集团公司打造的又一精品工程,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也深知肩上的担子。”为了抢工期,刚进场的两个月,杨江涛带领团队在项目开启“三班倒”工作模式。由于三建建设第五分公司刚成立不久,团队还未形成默契,为了增加团队凝聚力,杨江涛工作时间谈项目,吃饭时间谈生活,逐渐了解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的性格、生活情况。果然,这样的方法十分奏效。没过多久,和平里•上座项目现场又多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年轻队伍。“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放大这些闪光点,让大家在工作中都能找到自身价值”。
图为:杨江涛(中)在项目现场查看图纸
精心施工 力求完美
团队有了凝聚力,杨江涛将目标再次转向工程进展。为了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从挖土、打桩、褥垫层、放线,再到绑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每一个施工过程,都能看到杨江涛忙碌的身影。他的足迹遍布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杨江涛说:“项目要求每一面墙都百分之百垂直,这就需要每完工一面墙,劳务队先自检,然后我再挨个检查。”这样一来,杨江涛的工作量几乎成倍增加。“项目经理,就应该全程参与。现在处于主体施工阶段,我每天都要在负责的4栋楼里巡查,上午一遍,下午一遍,除了开会几乎都在现场,每天要走一万多步。”
在杨江涛的感染和推动下,项目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负责的4栋楼从无到有,拔地而起。“干工程,工期很重要,但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更重要。我的目标是,建一栋楼就要建一座精品工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的宗旨是方案先行,样板引路,要求劳务人员细致细致再细致,杜绝后期漏水、开裂等质量通病,为业主建造一个温馨家园。同兄弟单位一道将和平里•上座项目打造成长治中轴线上的城市金融CBD。”杨江涛自豪地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杨江涛从入职起,多次外出学习,对标先进项目,不断提升自我。他真正做到了将书本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并不断从实践中积累施工经验,从一个建筑小白成长为一名行家里手。“我希望自己负责的每一个工程都有亮点,都是标杆项目。”
图为:杨江涛(右一)巡查项目现场
鱼与熊掌 不可兼得
2018年,杨江涛开始担任项目经理。节假日对他来说,几乎成了奢望。他的妻子,也是山西三建集团的一名职工,加班、出差是常事。“最亏欠的,就是孩子和父母了。”谈起生活,杨江涛满脸无奈。
“每天不到8点到项目部,晚上下班都11点了,家都成了‘旅馆’。父母在黎城,虽然离得不远,但我已经想不起上次在家过夜是什么时候了。”杨江涛回忆道,“几年前,老大(孩子)实在没人看,我和妻子商量,决定把一岁半的孩子送回老家。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妻子几乎哭了一路,我们的心情都不好,可是谁都清楚,别无他法。”
因为选择,所以坚定。“送回老家后,孩子好几次深夜发烧,我们只得连夜把药送回黎城老家就匆匆返程。”杨江涛坦言:“我们不能像其他儿女一样常伴父母膝下,也不能像很多父母一样陪伴孩子成长。可是,每当看到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一个个项目竣工交付,一个个建筑难题被攻下,一个个亮点工程被精心雕琢,我便倍感自豪,心中的遗憾也少了一些。”
杨江涛舍小家为大家,带领他的团队不惧风雨坎坷,不畏严寒酷暑,以砂石为伴,以钢筋混凝土为伍,以“软”性格磨出了“硬”项目,用智慧和汗水继续谱写着自己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