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军:让优秀传统文化力量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 2022-06-24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古朴凝重的舞台戏楼、做工精致的戏服头饰、纸张泛黄的剧目原著、琳琅满目的演出剧照……件件弥足珍贵的收藏品,向每一个来访者诉说着上党戏曲的前世今生,虽是“80后”,但他却是一位资深的戏迷、戏痴。与一般戏迷不同,他不仅爱听戏、爱看戏、会演戏,还爱收藏,是一位民间戏曲文化收藏家,他就是杨延军。

执着追求戏曲梦想

杨延军1981年出生于平顺县,从小就特别喜欢戏曲。六七岁时每逢村里唱戏,他都会跟着大人去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能把一部戏完整看下来,村里的老戏迷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杨延军的父亲在平顺县文化局工作,常年和剧团打交道,给他创造了更多了解戏曲的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延军对戏曲越来越着迷。16岁那年,杨延军结识了一位剧团演员,他们很快就成了朋友,从那以后,他就经常往剧团跑。第二年暑假的一天,剧团要到襄垣县演出,他想跟着去,但又怕父母不同意,于是偷偷从家里跑了出来。那时天气炎热,杨延军在剧团住下的第一晚就被蚊子咬醒,睡的床就像火炉一样,让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剧团里的人就问他睡好了没?跟剧团出来好不好?他说:“只要有戏看就好。”从那之后,每逢暑假,杨延军就跟着剧团到处演出。在剧团里,他特别勤快,主动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干,剧团的演员们都很喜欢他,在这里他也感到特别的开心。

报考学校时,杨延军一心想上艺校,可父母的强烈反对让他未能如愿,但心中对戏曲的热爱却愈发强烈。

大学期间,学校举办新年晚会,在杨延军的倡导下,他和20多名同学排演了上党落子剧目《穆桂英挂帅》。节目从排练到导演都是杨延军,而且他还反串饰演穆桂英。经过几个月辛苦排练,《穆桂英挂帅》在长治学院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杨延军也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公众人物。这次演出成功后,为了让更多同学能够近距离感受戏曲的魅力,杨延军又邀请平顺县上党落子剧团在学院大礼堂演出了传统剧目《秦香莲后传》,演出当天,可容纳2000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

建馆收藏一路艰辛

大学毕业后,杨延军被分配到平顺县环保局工作。接触戏曲时间少了,但他那份热爱戏曲的心更加执着。在不断学习和研究上党戏曲的过程中,杨延军意识到,上党戏曲以传统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滋养着长治各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让这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在传承中绽放新枝,焕发出新光彩,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十几万元,筹建了平顺县地方戏曲展览馆。

最初,他到同为戏曲爱好者的石军老人家里收集藏品。80多岁的石军老人,得知杨延军自建戏曲展览馆,他不仅拿出收藏的一些戏曲物件,还决定和杨延军一起完成这件有意义的事。2011年正月十三,杨延军和石军踏上收集戏曲展览馆藏品之路。他们第一站从壶关县苗蛟村开始,一村一村走,一家一家问,从这以后,两人跑遍了全市所有县区,一路走来,艰辛不易,有的时候跑好几天,没有一点收获。收藏经历不仅辛苦劳累,有时甚至还会遇到危险,但为了戏曲传承,再困难他们也没有放弃。

杨延军一边收藏一边建馆,为了更好地完善馆内藏品,他遍访了上党戏曲名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筹建的平顺县地方戏曲展览馆终于有模有样了。馆内收藏有戏曲照片13000余张,剧本800本,脸谱245张,曲谱171套,服装120套,头盔头饰50余套,戏箱15个,收集不同时期戏票13种800张,以及节目单66份。

曲艺传承信念坚定

如今,展馆内的戏曲藏品越来越多,吸引了很多戏曲爱好者前来观赏。杨延军和石军二人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藏品的故事。比如段二淼曾在1945年时戴过的软小王帽,这是上党戏曲特制的帽子,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象牙朝国板,晋东南地区现只存有一件;蝴蝶盔,1950年左右的物件,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做这种头盔了……

一路收集、一路艰辛,在漫长的收集、整理上党戏曲资料道路上,杨延军留下一串串坚实、闪亮的足印。有人说他傻,他只是笑笑,看着一件件心爱珍贵的藏品,他说:“这条路我还要坚持走下去。”

多年来,杨延军用自己的执着保护传承着上党戏曲这一文化瑰宝,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长治戏曲界人士的称赞和肯定。2016年杨延军当选为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2018年参加长治市首届戏曲电视大赛,荣获业余组表演一等奖,同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山西省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12月,获得“古文化传承(保护)优秀人才非遗文化守护人”称号。“这么多年的坚持,是戏曲给了我前进的力量,我要继续把这股力量传递下去,保护长治戏曲的文化精髓,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生生不息!”杨延军坚定地说。(陈艳华)

原标题:让长治文化瑰宝熠熠闪光——记平顺县地方戏曲展览馆创办者杨延军


[编辑:张乐]

  相关链接
· 从教27年!许军则“照亮”千余名学子前行路
· 从保安到校长!张俊成用行动书写“励志”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人物
杨延军:让优秀传统文化力量生生不息

古朴凝重的舞台戏楼、做工精致的戏服头饰、纸张泛黄的剧目原著、琳琅满目的演出剧照……件件弥足珍贵的收藏品,向每一个来访者诉说着上党戏曲的前世今生,虽是“80后”,但他却是一位资深的戏迷、戏痴。与一般戏迷不同,他不仅爱听戏、爱看戏、会演戏,还爱收藏,是一位民间戏曲文化收藏家,他就是杨延军。

执着追求戏曲梦想

杨延军1981年出生于平顺县,从小就特别喜欢戏曲。六七岁时每逢村里唱戏,他都会跟着大人去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能把一部戏完整看下来,村里的老戏迷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杨延军的父亲在平顺县文化局工作,常年和剧团打交道,给他创造了更多了解戏曲的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延军对戏曲越来越着迷。16岁那年,杨延军结识了一位剧团演员,他们很快就成了朋友,从那以后,他就经常往剧团跑。第二年暑假的一天,剧团要到襄垣县演出,他想跟着去,但又怕父母不同意,于是偷偷从家里跑了出来。那时天气炎热,杨延军在剧团住下的第一晚就被蚊子咬醒,睡的床就像火炉一样,让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剧团里的人就问他睡好了没?跟剧团出来好不好?他说:“只要有戏看就好。”从那之后,每逢暑假,杨延军就跟着剧团到处演出。在剧团里,他特别勤快,主动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干,剧团的演员们都很喜欢他,在这里他也感到特别的开心。

报考学校时,杨延军一心想上艺校,可父母的强烈反对让他未能如愿,但心中对戏曲的热爱却愈发强烈。

大学期间,学校举办新年晚会,在杨延军的倡导下,他和20多名同学排演了上党落子剧目《穆桂英挂帅》。节目从排练到导演都是杨延军,而且他还反串饰演穆桂英。经过几个月辛苦排练,《穆桂英挂帅》在长治学院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杨延军也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公众人物。这次演出成功后,为了让更多同学能够近距离感受戏曲的魅力,杨延军又邀请平顺县上党落子剧团在学院大礼堂演出了传统剧目《秦香莲后传》,演出当天,可容纳2000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

建馆收藏一路艰辛

大学毕业后,杨延军被分配到平顺县环保局工作。接触戏曲时间少了,但他那份热爱戏曲的心更加执着。在不断学习和研究上党戏曲的过程中,杨延军意识到,上党戏曲以传统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滋养着长治各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让这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在传承中绽放新枝,焕发出新光彩,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十几万元,筹建了平顺县地方戏曲展览馆。

最初,他到同为戏曲爱好者的石军老人家里收集藏品。80多岁的石军老人,得知杨延军自建戏曲展览馆,他不仅拿出收藏的一些戏曲物件,还决定和杨延军一起完成这件有意义的事。2011年正月十三,杨延军和石军踏上收集戏曲展览馆藏品之路。他们第一站从壶关县苗蛟村开始,一村一村走,一家一家问,从这以后,两人跑遍了全市所有县区,一路走来,艰辛不易,有的时候跑好几天,没有一点收获。收藏经历不仅辛苦劳累,有时甚至还会遇到危险,但为了戏曲传承,再困难他们也没有放弃。

杨延军一边收藏一边建馆,为了更好地完善馆内藏品,他遍访了上党戏曲名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筹建的平顺县地方戏曲展览馆终于有模有样了。馆内收藏有戏曲照片13000余张,剧本800本,脸谱245张,曲谱171套,服装120套,头盔头饰50余套,戏箱15个,收集不同时期戏票13种800张,以及节目单66份。

曲艺传承信念坚定

如今,展馆内的戏曲藏品越来越多,吸引了很多戏曲爱好者前来观赏。杨延军和石军二人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藏品的故事。比如段二淼曾在1945年时戴过的软小王帽,这是上党戏曲特制的帽子,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象牙朝国板,晋东南地区现只存有一件;蝴蝶盔,1950年左右的物件,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做这种头盔了……

一路收集、一路艰辛,在漫长的收集、整理上党戏曲资料道路上,杨延军留下一串串坚实、闪亮的足印。有人说他傻,他只是笑笑,看着一件件心爱珍贵的藏品,他说:“这条路我还要坚持走下去。”

多年来,杨延军用自己的执着保护传承着上党戏曲这一文化瑰宝,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长治戏曲界人士的称赞和肯定。2016年杨延军当选为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2018年参加长治市首届戏曲电视大赛,荣获业余组表演一等奖,同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山西省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12月,获得“古文化传承(保护)优秀人才非遗文化守护人”称号。“这么多年的坚持,是戏曲给了我前进的力量,我要继续把这股力量传递下去,保护长治戏曲的文化精髓,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生生不息!”杨延军坚定地说。(陈艳华)

原标题:让长治文化瑰宝熠熠闪光——记平顺县地方戏曲展览馆创办者杨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