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为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武乡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专班以“清化收”工作为抓手,以创新“增收模式”为突破,“八个一”举措全面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落地见效。
建立一个集体经济平台作统领。由乡村振兴投资公司牵头,挂牌成立全县集体经济平台,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个目标”,把握镇、村“两个主体”,维护好村、农户、经营方“三方利益”,部署好政策、资金、机制、产业“四个抓手”。探索建立乡镇集体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全县资源、资产、资金,统一运营管理。以石北乡为试点,放眼全县全面铺排,通过整合资源、资金,打破村界,乡界引导传统设施大棚、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扶持奖补一批产业项目、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作支撑。武乡县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制定了《武乡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奖补方案》,确定1000万元用于扶持奖补,其中100万元用于奖补市场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发展“村企联建”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市场主体带动效应,解决缺人才、缺技术、缺管理的难题。
评选一批示范村作引领。树立20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标杆”村,通过调研、实地观摩评比、相互交流发现一批、深挖一批有潜力的“示范村”,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编纂《武乡县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典型案例》,让基层学有标杆、做有示范、干有榜样、赶有目标。
盘活一批集体闲置资源增效益。继续推进“清化收”工作,深挖有限资源,从陈年旧账中淘金子,向新增地源要效益。全县排查不合法合同5939份,涉及金额6626.96万元,新增地源面积17889亩,收取费用104.13万元,极大地促进了部分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收,为武乡壮大村集体经济“双十万”全面突破奠定了基础。同时大力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通过摸排撂荒地19014.88亩,低效能用房402座,分类施策,全面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
探索一批特色创收品牌作推广。探索创新增收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创新“特色种植业+”,以郭家垴菊花、故城羊肚菌为抓手,发挥地域特色优势,政府加大特色种植业的奖补力度;“农业生产托管+”,以故城农业托管为试点,全县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电商产业+”,发挥红星杨电商产业园优势,以晋皇田园综合体、岭头电商、狗小等网红典型打造10个电商村。“乡村旅游+”,深挖武乡县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旅游资源,围绕砖壁红色文化、李峪魔术村、古台农耕文化、左会板山风景区等,发展一批农耕文化、休闲旅游、特色民宿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村;“红色物业创建+”,积极主动联系经济薄弱村,指导王白烟村、韩北村、东河村、会同村注册物业公司4个,因地制宜全面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落地见效。
培育一批人才注入新鲜血液。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领头雁”培训等为契机,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经纪人等,同时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回归”计划,搭建创业平台,制定《关于吸纳本土人才创办合作社指导意见》、致全县在外乡土人才的一封信,汇聚各类人才813人,建立乡土人才库,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一种宣传模式做引导。逐步形成支书大讲堂+群众微课堂宣传模式,宣传部、文明办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快手、抖音等新型自媒体,组织示范村集体组织法人讲实践经验,形成相互交流学习氛围,开拓干部群众思路。利用导师资源库100名导师,驻村工作队、技术人才、乡土人才等组成常态化进行下乡宣讲,营造人人参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氛围。
建立一套考核监督机制作保障。以“一支队伍管执法”、“三务全公开”阳光监督为抓手,建立村支书考核机制,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运营监管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李彦明)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为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武乡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专班以“清化收”工作为抓手,以创新“增收模式”为突破,“八个一”举措全面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落地见效。
建立一个集体经济平台作统领。由乡村振兴投资公司牵头,挂牌成立全县集体经济平台,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个目标”,把握镇、村“两个主体”,维护好村、农户、经营方“三方利益”,部署好政策、资金、机制、产业“四个抓手”。探索建立乡镇集体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全县资源、资产、资金,统一运营管理。以石北乡为试点,放眼全县全面铺排,通过整合资源、资金,打破村界,乡界引导传统设施大棚、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扶持奖补一批产业项目、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作支撑。武乡县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制定了《武乡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奖补方案》,确定1000万元用于扶持奖补,其中100万元用于奖补市场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发展“村企联建”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市场主体带动效应,解决缺人才、缺技术、缺管理的难题。
评选一批示范村作引领。树立20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标杆”村,通过调研、实地观摩评比、相互交流发现一批、深挖一批有潜力的“示范村”,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编纂《武乡县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典型案例》,让基层学有标杆、做有示范、干有榜样、赶有目标。
盘活一批集体闲置资源增效益。继续推进“清化收”工作,深挖有限资源,从陈年旧账中淘金子,向新增地源要效益。全县排查不合法合同5939份,涉及金额6626.96万元,新增地源面积17889亩,收取费用104.13万元,极大地促进了部分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收,为武乡壮大村集体经济“双十万”全面突破奠定了基础。同时大力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通过摸排撂荒地19014.88亩,低效能用房402座,分类施策,全面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
探索一批特色创收品牌作推广。探索创新增收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创新“特色种植业+”,以郭家垴菊花、故城羊肚菌为抓手,发挥地域特色优势,政府加大特色种植业的奖补力度;“农业生产托管+”,以故城农业托管为试点,全县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电商产业+”,发挥红星杨电商产业园优势,以晋皇田园综合体、岭头电商、狗小等网红典型打造10个电商村。“乡村旅游+”,深挖武乡县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旅游资源,围绕砖壁红色文化、李峪魔术村、古台农耕文化、左会板山风景区等,发展一批农耕文化、休闲旅游、特色民宿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村;“红色物业创建+”,积极主动联系经济薄弱村,指导王白烟村、韩北村、东河村、会同村注册物业公司4个,因地制宜全面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落地见效。
培育一批人才注入新鲜血液。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领头雁”培训等为契机,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经纪人等,同时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回归”计划,搭建创业平台,制定《关于吸纳本土人才创办合作社指导意见》、致全县在外乡土人才的一封信,汇聚各类人才813人,建立乡土人才库,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一种宣传模式做引导。逐步形成支书大讲堂+群众微课堂宣传模式,宣传部、文明办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快手、抖音等新型自媒体,组织示范村集体组织法人讲实践经验,形成相互交流学习氛围,开拓干部群众思路。利用导师资源库100名导师,驻村工作队、技术人才、乡土人才等组成常态化进行下乡宣讲,营造人人参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氛围。
建立一套考核监督机制作保障。以“一支队伍管执法”、“三务全公开”阳光监督为抓手,建立村支书考核机制,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运营监管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李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