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余妮:扎根乡土“种”出百姓新生活
发布时间: 2022-05-30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春尽夏来,万物勃发。在平顺县东青北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宽敞明亮的春秋大棚成片相连、错落有致。走进大棚,一排排培养盘从这头延伸向那头,盘里是正在生长的辣椒苗、茄子苗、黄瓜苗、西红柿苗……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如梁余妮带领北社乡群众走向的新生活。

眼下正是蔬菜栽种期,平顺县麦丰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余妮的种植基地每天都要运出去两大车蔬菜秧苗,送往各村供农户栽种。秧苗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浇水,梁余妮都要反复叮嘱种植户。

每天一到大棚,梁余妮就开启了“电话接单”模式,附近农户信得过她,订秧苗、种菜遇到问题都要给她打电话。

“梁总,我那个秧苗什么时候种?”“梁总,地里的秧苗长虫了,你看得上点啥药啊?”这边刚回答了种植户,那边电话又响了……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梁余妮,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工作后,她参与了团市委组织的“十万青年出太行”等大型活动,并加入志愿者队伍,不辞劳苦、牵线搭桥,帮助各县区的农村青年找工作、找岗位。看着一批批青年走出大山,梁余妮在欣喜之余,又增添了一些烦忧:很多农村出现了“空心村”“种地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考虑再三,梁余妮决定辞去工作到农村创业。经过多次考察,她选择了平顺县北社乡,创办了麦丰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北社乡是平顺县旱地西红柿种植基地之一。“我办公司时,乡亲们以种植玉米为主,整个乡镇蔬菜种植面积不到几百亩。我和乡亲们聊过,可他们担心种菜卖不出去。”梁余妮问大家:“我帮你们销,你们种吗?”“种,当然种!”

一个“门外汉”要搞农业,谈何容易。不会技术,她到外省学技术,在本地学经验,到处找订单。慢慢地,梁余妮成了农业的行家里手。

“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当地老百姓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收取租金,还可以在公司蔬菜基地打工挣工资。秦家村老党员秦松林家庭困难,在梁余妮的反复劝说下,去年第一次尝试种植线椒。“一亩地差不多收6000斤,卖了4000多元。今年我计划种三亩辣椒、一亩豆角,跟着小梁干准没错!”

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靠管理和技术。种植户缺少资金,梁余妮就垫资犁地、铺膜,免费提供肥料、秧苗;种植户没有技术,她就定期邀请专家过来“传经送宝”,今年还准备借助省校合作契机柔性引进山西农业大学两名博士生。公司与种植户签订了种植协议,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收购,经过分拣、分级后,统一包装销售,联结起“小农户”与“大市场”。

考虑到乡亲们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梁余妮在北社乡开设了平顺县第一家网络实体店,主要业务是为百姓免费代销、垫资代购。还通过网上电子平台,与福建、湖南、广州等8家省外大型农贸市场签订协议。“麦丰牌”蔬菜代表长治市入选山西特优农产品品牌目录库,其中6种蔬菜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两种蔬菜取得ISO9001认证。

7年的辛勤耕耘,梦想之花精彩绽放。回望来时路,梁余妮感慨万千,从2015年8月创办公司,到2022年公司与全省3市11县1万余种植户签署协议,年产蔬菜45000余吨,产业总值1亿元,销售面积2万余亩,带动村民4000余户参与种植,人均增收万元以上。麦丰农业已在全市9个县区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智能育苗基地50余亩(年育苗2000万株)、万亩生产基地2个、千亩示范区1个、连栋大棚7座、网棚50余座,建成29000立方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园,带动了全市蔬菜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

不惧风雨磨砺,不畏道路曲折,梁余妮扎根乡土,羽翼渐丰。在获得“长治市高质量发展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后,梁余妮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这份荣誉承载着大家的厚爱,更离不开我们农业小伙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未来,我会继续踏踏实实走好农业发展路,带着大伙儿一起致富。(丁维丽、管保丽)

原标题:扎根泥土 “种”出幸福——记长治市高质量发展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梁余妮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平顺县检察院多措并举推动公益诉讼创新发展
· 平顺县召开2022年高考成员单位联席会议
· 平顺县召开河道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汇报会
· 平顺县召开2022年度项目建设推进会
· 平顺黑虎村:党参富民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平顺县
梁余妮:扎根乡土“种”出百姓新生活

春尽夏来,万物勃发。在平顺县东青北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宽敞明亮的春秋大棚成片相连、错落有致。走进大棚,一排排培养盘从这头延伸向那头,盘里是正在生长的辣椒苗、茄子苗、黄瓜苗、西红柿苗……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如梁余妮带领北社乡群众走向的新生活。

眼下正是蔬菜栽种期,平顺县麦丰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余妮的种植基地每天都要运出去两大车蔬菜秧苗,送往各村供农户栽种。秧苗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浇水,梁余妮都要反复叮嘱种植户。

每天一到大棚,梁余妮就开启了“电话接单”模式,附近农户信得过她,订秧苗、种菜遇到问题都要给她打电话。

“梁总,我那个秧苗什么时候种?”“梁总,地里的秧苗长虫了,你看得上点啥药啊?”这边刚回答了种植户,那边电话又响了……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梁余妮,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工作后,她参与了团市委组织的“十万青年出太行”等大型活动,并加入志愿者队伍,不辞劳苦、牵线搭桥,帮助各县区的农村青年找工作、找岗位。看着一批批青年走出大山,梁余妮在欣喜之余,又增添了一些烦忧:很多农村出现了“空心村”“种地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考虑再三,梁余妮决定辞去工作到农村创业。经过多次考察,她选择了平顺县北社乡,创办了麦丰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北社乡是平顺县旱地西红柿种植基地之一。“我办公司时,乡亲们以种植玉米为主,整个乡镇蔬菜种植面积不到几百亩。我和乡亲们聊过,可他们担心种菜卖不出去。”梁余妮问大家:“我帮你们销,你们种吗?”“种,当然种!”

一个“门外汉”要搞农业,谈何容易。不会技术,她到外省学技术,在本地学经验,到处找订单。慢慢地,梁余妮成了农业的行家里手。

“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当地老百姓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收取租金,还可以在公司蔬菜基地打工挣工资。秦家村老党员秦松林家庭困难,在梁余妮的反复劝说下,去年第一次尝试种植线椒。“一亩地差不多收6000斤,卖了4000多元。今年我计划种三亩辣椒、一亩豆角,跟着小梁干准没错!”

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靠管理和技术。种植户缺少资金,梁余妮就垫资犁地、铺膜,免费提供肥料、秧苗;种植户没有技术,她就定期邀请专家过来“传经送宝”,今年还准备借助省校合作契机柔性引进山西农业大学两名博士生。公司与种植户签订了种植协议,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收购,经过分拣、分级后,统一包装销售,联结起“小农户”与“大市场”。

考虑到乡亲们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梁余妮在北社乡开设了平顺县第一家网络实体店,主要业务是为百姓免费代销、垫资代购。还通过网上电子平台,与福建、湖南、广州等8家省外大型农贸市场签订协议。“麦丰牌”蔬菜代表长治市入选山西特优农产品品牌目录库,其中6种蔬菜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两种蔬菜取得ISO9001认证。

7年的辛勤耕耘,梦想之花精彩绽放。回望来时路,梁余妮感慨万千,从2015年8月创办公司,到2022年公司与全省3市11县1万余种植户签署协议,年产蔬菜45000余吨,产业总值1亿元,销售面积2万余亩,带动村民4000余户参与种植,人均增收万元以上。麦丰农业已在全市9个县区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智能育苗基地50余亩(年育苗2000万株)、万亩生产基地2个、千亩示范区1个、连栋大棚7座、网棚50余座,建成29000立方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园,带动了全市蔬菜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

不惧风雨磨砺,不畏道路曲折,梁余妮扎根乡土,羽翼渐丰。在获得“长治市高质量发展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后,梁余妮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这份荣誉承载着大家的厚爱,更离不开我们农业小伙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未来,我会继续踏踏实实走好农业发展路,带着大伙儿一起致富。(丁维丽、管保丽)

原标题:扎根泥土 “种”出幸福——记长治市高质量发展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梁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