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县: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扎“根”
发布时间: 2022-05-20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2022年以来,襄垣县文化馆把群众“点单”、分馆“报单”、总馆“送单”、政府“买单”作为破解公益培训“针对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辐射面不广”等问题的“新钥匙”,全面整合群众文化需求,以“小平台”承载“大服务”,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真正扎下“根”。

“云端课堂”显身手

与以往书法室的课堂相比,摄像机和投影仪成了课堂的新“伙伴”,在它们的助力下,80多岁的韩克昌老人摇身一变,成了直播课堂的“主播”,他在镜头前详实地讲着自己总结归纳的“结字60法”,分析着用笔、行笔、力道及用墨等心法,带着大家轻松入门。对于这一新的身份,他退而不休,很是适应,时不时还与现场和线上的学员们进行互动。

图为:书法课堂

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韩克昌老人作为最年长的文化志愿者,但在字里行间却依旧劲头十足。他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能发挥余热,继续为襄垣县文化事业做一点贡献。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书法课堂上,学员们边听边写,时而紧盯着墙上的投影屏幕,时而对照着自己的作品,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不仅如此,一些学员们在课余练习的时候,反复看着直播回放,在横撇竖捺的感知中体会到笔尖的魅力,契入书法妙境。

“定制菜单”点需求

“一通电话老师就来了”,在王村镇史属村,村民们自发组织的威风锣鼓队正在文化馆老师的指导下彩排着。伴随着大鼓声,打镲的队员们也跟着节奏和了起来,霎时间,阵阵锣鼓声唤醒整个村庄。村民告诉记者,她们将想学打锣鼓的想法告诉镇文化站后,没几天县文化馆的老师就来了,在上一次集中培训后,这一次更像是一次检验成果的“小考”。

图为:击打锣鼓

年均五十的锣鼓队成员们个个都乐此不疲地反复练习,这样的“上门服务”让村民都分外珍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她们万万没想到的。“看着县里很多威风锣鼓队,我们村也都想尝试。和镇里文化站沟通以后,没几天文化馆的老师就来给我们培训,还给我们提供服装,真是太意外了。”王村镇史属村村民郭丽清说道。

群众各有所好,襄垣县文化馆就积极推出“点单”服务,通过村级基层服务点点单、乡镇分管报单、总管配送,全方位、点对点将文化服务辐射到镇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需求。

“共享空间”优服务

培训活起来,还得让场馆真正用起来。为了让群众能享受“一站式”文化体验,馆内还为来培训的学员提供场所、服装、乐器等具备基本排练、演出功能的共享空间。从书画室到阅览室,从舞蹈排练厅到古筝室,群众只要迈入馆内,就可以体验到多元、共享、优质的文化艺术空间。

图为:舞蹈排练

“群众喜欢,我们工作就有干劲了,他们高兴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有意义。”文化馆馆长宋建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设了书法、琵琶、舞蹈等十七门课程,服务人次近6000次,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家点需求,学艺术。

下一步,襄垣县文化馆还将继续提升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尝试吸纳更多成熟的文化志愿者加入行列,探索更多服务模式,让公共文化真正变得触手可及。(马静、栗玉杰)


[编辑:张乐]

  相关链接
· 襄垣西垴头村“十户联创”育出乡村“精气神”
· 襄垣县召开环宝峰湖特色乡村文旅产业带项目现场汇报会
· 【图解】襄垣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 襄垣县洛江沟村:牡丹绽放“花经济”
· 襄垣县人大常委会调研车驾管“放管服”改革工作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襄垣县
襄垣县: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扎“根”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2022年以来,襄垣县文化馆把群众“点单”、分馆“报单”、总馆“送单”、政府“买单”作为破解公益培训“针对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辐射面不广”等问题的“新钥匙”,全面整合群众文化需求,以“小平台”承载“大服务”,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真正扎下“根”。

“云端课堂”显身手

与以往书法室的课堂相比,摄像机和投影仪成了课堂的新“伙伴”,在它们的助力下,80多岁的韩克昌老人摇身一变,成了直播课堂的“主播”,他在镜头前详实地讲着自己总结归纳的“结字60法”,分析着用笔、行笔、力道及用墨等心法,带着大家轻松入门。对于这一新的身份,他退而不休,很是适应,时不时还与现场和线上的学员们进行互动。

图为:书法课堂

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韩克昌老人作为最年长的文化志愿者,但在字里行间却依旧劲头十足。他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能发挥余热,继续为襄垣县文化事业做一点贡献。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书法课堂上,学员们边听边写,时而紧盯着墙上的投影屏幕,时而对照着自己的作品,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不仅如此,一些学员们在课余练习的时候,反复看着直播回放,在横撇竖捺的感知中体会到笔尖的魅力,契入书法妙境。

“定制菜单”点需求

“一通电话老师就来了”,在王村镇史属村,村民们自发组织的威风锣鼓队正在文化馆老师的指导下彩排着。伴随着大鼓声,打镲的队员们也跟着节奏和了起来,霎时间,阵阵锣鼓声唤醒整个村庄。村民告诉记者,她们将想学打锣鼓的想法告诉镇文化站后,没几天县文化馆的老师就来了,在上一次集中培训后,这一次更像是一次检验成果的“小考”。

图为:击打锣鼓

年均五十的锣鼓队成员们个个都乐此不疲地反复练习,这样的“上门服务”让村民都分外珍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她们万万没想到的。“看着县里很多威风锣鼓队,我们村也都想尝试。和镇里文化站沟通以后,没几天文化馆的老师就来给我们培训,还给我们提供服装,真是太意外了。”王村镇史属村村民郭丽清说道。

群众各有所好,襄垣县文化馆就积极推出“点单”服务,通过村级基层服务点点单、乡镇分管报单、总管配送,全方位、点对点将文化服务辐射到镇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需求。

“共享空间”优服务

培训活起来,还得让场馆真正用起来。为了让群众能享受“一站式”文化体验,馆内还为来培训的学员提供场所、服装、乐器等具备基本排练、演出功能的共享空间。从书画室到阅览室,从舞蹈排练厅到古筝室,群众只要迈入馆内,就可以体验到多元、共享、优质的文化艺术空间。

图为:舞蹈排练

“群众喜欢,我们工作就有干劲了,他们高兴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有意义。”文化馆馆长宋建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设了书法、琵琶、舞蹈等十七门课程,服务人次近6000次,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家点需求,学艺术。

下一步,襄垣县文化馆还将继续提升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尝试吸纳更多成熟的文化志愿者加入行列,探索更多服务模式,让公共文化真正变得触手可及。(马静、栗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