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记者一行驱车从市区出发,不到30分钟的车程便来到位于屯留区渔泽镇岗上村的抗大一分校旧址。
80多年前,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员突破敌人重重封锁,挺进晋东南。抗大学员学习、工作、战斗的光辉足迹遍布上党大地。抗大一分校于1938年冬成立,1939年1月至7月在屯留县坚持敌后办学,这里是抗大各分校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培养干部最多、成绩最显著的一所分校,被誉为“敌后办学的先锋”。
“传承+保护” 红色基因代代传
占地面积400亩、修缮保护10000余平方米、旧址展陈面积1500平方米……抗大一分校旧址(岗上村)紧邻太长高速和309国道,交通十分便利。走进旧址所在地,在温煦阳光的照射下,这里干净整洁,随处可见红色文化宣传内容的墙体,核心区内整体环境与旧址交相辉映,土墙、灰瓦、石头路……与纪念设施的庄严肃穆和内部秩序井然的氛围融为一体。
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抗大一分校旧址(岗上村)共有抗大一分校直属队队部旧址、抗大一分校特科营营部旧址、抗大一分校女生队队部旧址、抗大一分校女学员宿舍旧址、抗大一分校露天课堂旧址5处旧址以及抗大一分校展览馆共6个展区。有布展内容的展区展线长900米,展出照片500张、实物160件,高仿军事武器及实验用具40件。展出内容以抗大一分校学员在屯留岗上的战斗、学习、生活为主,关于延安抗大、壶关神郊、山东沂蒙等地的战斗、学习、生活情况也占到了一定的篇幅,总体展出内容为从1936年抗大成立到1945年抗大更名为东北军政大学这一段历史史实。
漫步于此,特科营营部旧址(抗大一分校七营营部旧址)尤为引人注意。1939年,特科营营部设立在岗上村真武祖师庙内,整座庙坐北朝南,原南北长61米,东西宽22米,占地面积1342平方米。回望历史,1939年10月25日,日寇烧毁了特科营营部所在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武祖师庙。这一建筑为清代建筑遗存,仅存山门、大殿(过殿)、东、西耳殿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时被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015年真武祖师庙进行了重新修缮,2016年在里面又进行了简单布展。据文献资料可知,1939年,作为我军防化部队的起源和前身,特科营防化队班曾在这里进行防化实验。现特科营旧址内设防化队学员教室、营长办公室、工兵队办公室、机枪队办公室、化学药品库房等。2016年7月,这里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之外,抗大一分校直属女生队队部旧址展出的内容也更为丰富。这里共有七大展室、五部分内容,集中介绍了抗大一分校女生队两次长途东迁中学员学习、战斗、生活的历程。这一旧址原为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南北长46米,东西宽15米,占地面积约690平方米,二进主体部分被翻盖为新式民房。2016年7月,这里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段历史、一张照片、一首诗词……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当年抗大一分校直属女生队在太行山学习和战斗生活的情况,感受抗大学员在极其困难、险恶的环境中“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挖掘+打造” 红色遗址焕生机
迈进新时代,抗大精神仍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挖掘,是一把火炬,值得传递。抗大一分校旧址(岗上村)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首钢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长治市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太行干部管理学院、长治市委党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12年以来,屯留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抗大精神,真正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对抗大一分校旧址这一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修缮。2014年8月,屯留成立了抗大一分校旧址屯留管理中心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相关资料和物品,共征集相关资料100余篇、老物件600件,并启动了抗大一分校特科营营部旧址(真武祖师庙)的保护修缮工程。在整个旧址区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展览馆作为新建展馆格外显眼,这是屯留在2014年投资建设的仿古建筑,2016年底开始对其布展。进入展馆,可看到主展区和东厢房展区两大板块,主展区主要以“抗大一分校组建,第一次东迁后在屯留办学期间的学习、训练和生活,根据形势需要第二次东迁后转战山东、开赴东北、胜利归建”为展示主线,全景式、立体式地展现了抗大一分校的发展脉络。东厢房展区主要以“革命熔炉,铸就英才,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为精神概括,展示了抗大一分校的创办者以及从抗大一分校走出的卓越人才,充分体现出抗大一分校的办学成果。
近年来,在对红色资源不断挖掘和打造的过程中,屯留区还非常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在附近新修了旅游路,建设了停车场,并加强了周边绿化、村容村貌改善和文化氛围营造等工作,使岗上村发生了很大改变,为屯留区打造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注入了强劲动力。
“开发+旅游” 红色资源巧激活
80多年过去了,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党员群众纷纷到抗大一分校屯留区岗上村旧址,寻访先烈足迹,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教育。
如何更好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作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抗大一分校屯留区岗上村旧址充分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将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与历史事件、革命人物的对话中,不断进行触及思想、深入灵魂的反思与感悟,切实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资源集聚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收集、整理、选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加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整修提升力度,开设“红色课堂”,举办党史知识讲座、党员事迹宣讲等,用身边人和家乡事教育人、激励人、引导人。同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吉林大学、中北大学、山西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师范大学、太行干部学院、长治市委党校等院校合作,共同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等活动,并与各大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创新推出红色文艺作品,让红色基因“活”起来传下去。今年,抗大一分校屯留区岗上村旧址作为“烽火太行·抗战脊梁”精品线路的起点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以史扩容以情动人,打造学习主阵地。抗大一分校屯留区岗上村旧址充分发挥“体验式”现场教学优势,用活红色资源,让真实的历史现场变成现实的课堂,把真实的历史事件变成鲜活的教材,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故地重游”“情景再现”中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得到思想升华和灵魂碰撞,传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家。(郜盼)
原标题:追忆“革命熔炉”的烽火岁月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4月14日,记者一行驱车从市区出发,不到30分钟的车程便来到位于屯留区渔泽镇岗上村的抗大一分校旧址。
80多年前,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员突破敌人重重封锁,挺进晋东南。抗大学员学习、工作、战斗的光辉足迹遍布上党大地。抗大一分校于1938年冬成立,1939年1月至7月在屯留县坚持敌后办学,这里是抗大各分校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培养干部最多、成绩最显著的一所分校,被誉为“敌后办学的先锋”。
“传承+保护” 红色基因代代传
占地面积400亩、修缮保护10000余平方米、旧址展陈面积1500平方米……抗大一分校旧址(岗上村)紧邻太长高速和309国道,交通十分便利。走进旧址所在地,在温煦阳光的照射下,这里干净整洁,随处可见红色文化宣传内容的墙体,核心区内整体环境与旧址交相辉映,土墙、灰瓦、石头路……与纪念设施的庄严肃穆和内部秩序井然的氛围融为一体。
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抗大一分校旧址(岗上村)共有抗大一分校直属队队部旧址、抗大一分校特科营营部旧址、抗大一分校女生队队部旧址、抗大一分校女学员宿舍旧址、抗大一分校露天课堂旧址5处旧址以及抗大一分校展览馆共6个展区。有布展内容的展区展线长900米,展出照片500张、实物160件,高仿军事武器及实验用具40件。展出内容以抗大一分校学员在屯留岗上的战斗、学习、生活为主,关于延安抗大、壶关神郊、山东沂蒙等地的战斗、学习、生活情况也占到了一定的篇幅,总体展出内容为从1936年抗大成立到1945年抗大更名为东北军政大学这一段历史史实。
漫步于此,特科营营部旧址(抗大一分校七营营部旧址)尤为引人注意。1939年,特科营营部设立在岗上村真武祖师庙内,整座庙坐北朝南,原南北长61米,东西宽22米,占地面积1342平方米。回望历史,1939年10月25日,日寇烧毁了特科营营部所在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武祖师庙。这一建筑为清代建筑遗存,仅存山门、大殿(过殿)、东、西耳殿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时被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015年真武祖师庙进行了重新修缮,2016年在里面又进行了简单布展。据文献资料可知,1939年,作为我军防化部队的起源和前身,特科营防化队班曾在这里进行防化实验。现特科营旧址内设防化队学员教室、营长办公室、工兵队办公室、机枪队办公室、化学药品库房等。2016年7月,这里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之外,抗大一分校直属女生队队部旧址展出的内容也更为丰富。这里共有七大展室、五部分内容,集中介绍了抗大一分校女生队两次长途东迁中学员学习、战斗、生活的历程。这一旧址原为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南北长46米,东西宽15米,占地面积约690平方米,二进主体部分被翻盖为新式民房。2016年7月,这里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段历史、一张照片、一首诗词……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当年抗大一分校直属女生队在太行山学习和战斗生活的情况,感受抗大学员在极其困难、险恶的环境中“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挖掘+打造” 红色遗址焕生机
迈进新时代,抗大精神仍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挖掘,是一把火炬,值得传递。抗大一分校旧址(岗上村)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首钢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长治市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太行干部管理学院、长治市委党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12年以来,屯留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抗大精神,真正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对抗大一分校旧址这一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修缮。2014年8月,屯留成立了抗大一分校旧址屯留管理中心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相关资料和物品,共征集相关资料100余篇、老物件600件,并启动了抗大一分校特科营营部旧址(真武祖师庙)的保护修缮工程。在整个旧址区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展览馆作为新建展馆格外显眼,这是屯留在2014年投资建设的仿古建筑,2016年底开始对其布展。进入展馆,可看到主展区和东厢房展区两大板块,主展区主要以“抗大一分校组建,第一次东迁后在屯留办学期间的学习、训练和生活,根据形势需要第二次东迁后转战山东、开赴东北、胜利归建”为展示主线,全景式、立体式地展现了抗大一分校的发展脉络。东厢房展区主要以“革命熔炉,铸就英才,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为精神概括,展示了抗大一分校的创办者以及从抗大一分校走出的卓越人才,充分体现出抗大一分校的办学成果。
近年来,在对红色资源不断挖掘和打造的过程中,屯留区还非常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在附近新修了旅游路,建设了停车场,并加强了周边绿化、村容村貌改善和文化氛围营造等工作,使岗上村发生了很大改变,为屯留区打造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注入了强劲动力。
“开发+旅游” 红色资源巧激活
80多年过去了,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党员群众纷纷到抗大一分校屯留区岗上村旧址,寻访先烈足迹,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教育。
如何更好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作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抗大一分校屯留区岗上村旧址充分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将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与历史事件、革命人物的对话中,不断进行触及思想、深入灵魂的反思与感悟,切实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资源集聚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收集、整理、选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加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整修提升力度,开设“红色课堂”,举办党史知识讲座、党员事迹宣讲等,用身边人和家乡事教育人、激励人、引导人。同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吉林大学、中北大学、山西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师范大学、太行干部学院、长治市委党校等院校合作,共同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等活动,并与各大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创新推出红色文艺作品,让红色基因“活”起来传下去。今年,抗大一分校屯留区岗上村旧址作为“烽火太行·抗战脊梁”精品线路的起点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以史扩容以情动人,打造学习主阵地。抗大一分校屯留区岗上村旧址充分发挥“体验式”现场教学优势,用活红色资源,让真实的历史现场变成现实的课堂,把真实的历史事件变成鲜活的教材,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故地重游”“情景再现”中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得到思想升华和灵魂碰撞,传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家。(郜盼)
原标题:追忆“革命熔炉”的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