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岁末,在市政协编纂的《长治历代文存》(以下简称“文存”)出版不久,市政协文史委就印发了《长治历代文存编纂纪事》(长治文史2021年特刊)(以下简称“特刊”),让众多当事人对编纂“文存”这一重要的地域文化活动做了回顾。这在长治本地文化史上,在史学领域里算得上是一件新鲜事,彰显了策划者可贵的史识素养,其意义不容小觑。
我们知道历史研究离不开历史资料。在众多的历史资料中,自然是越真实越具体的资料越有价值。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性史料因其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所述,鲜活、具体,可靠性最强,因此,其在各类历史资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刊”汇集了众多当事人回忆编纂“文存”这一长治当代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的文章,真实、具体地记录了“文存”编纂的详细过程,为后人了解、研究“文存”编纂这一浩大的地方历史文化传承工程,以及今日长治的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历史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阅读“特刊”,我认为,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编纂地域性大型文化丛书的组织运作形态。
“文存”后记对此已有记载,且做了较为全面的概述。不同的是,“特刊”记述的虽不那么全面,但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实例。如,《文存编纂方案》对市县两级政协分工合作的具体规定;“编纂工作大事记”中关于市政协召开“文存”编纂工作推进会、文史委召开“文存”编纂业务座谈会的记载;多处提到的文史委对县区政协“文存”编纂工作进行巡回调研的情节,以及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文件、多次召开会议、提出指导意见的记述;成立“文存”总编辑组和通校团队的详情,等等。这些实例都很好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在重要文化活动中的组织力和领导力。
揭示了体现在古代诗文整理工作上的现代文明特征。
一是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将文稿录入电脑;二是建立微信群,及时安排工作、沟通情况、研讨问题;三是依靠便捷的交通工具,几小时之内便可到达千里抑或数千里之外的城市图书馆查阅资料。据“文存”后记统计,“文存”编纂过程中,全市12个县区政协外出征集资料31批次,涉及18个省43个市。“特刊”点名走访过的外地图书馆、档案馆、方志办等单位就有近二十多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特刊”多处关于利用“微信群”开展工作的详细记载凸显了在图书编纂上古今不同的时代特征。
披露了长治历代诗文的载体和主要分布情况以及现有诗文遗存存在的问题。
“特刊”告诉人们,长治历代诗文现存的载体主要为方志、古代典籍、专著、碑文、墓志铭、族谱、家谱、互联网等等。它们主要分布在本地现存的史籍、碑文中,外地图书馆藏书中,互联网和私人收藏者手里。“特刊”中提到的历代诗文存在的问题大致有十五六种,如各县区当地诗文遗存普遍稀少不足,皆散落于各处;佚失的当地诗文较遗存诗文多;志书中对历代诗文的记载多是一些书名和统计数字,少有原文的辑录。诗文集少见于志书等古文献中;史籍及诗文的原版难找,多为影印件、抄本、复印件,存在字迹模糊不清、辨识困难的问题,等等。这些记载为后人了解长治历代诗文在今日长治的遗存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
展现了当今长治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一是一丝不苟地打造“传世精品”的“工匠”精神。如文史委安排的对书稿的多层级多轮的统审、对校、通校;文存编纂规则的精心设计及充实与完善;总编辑组在会审中对照原文的仔细核对,对作者简介、编排顺序、收录出处、必要的注释等事项的认真甄别,利用多种大型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不厌其烦地辨识文稿中的异体字、通假字、正俗字,跨年夜蹲守在出版社及时修改责编老师校对完的书稿,顶着炎炎烈日跑到村里辨认在旧房基下发现的石碑;长治学院的老师努力从各种史籍中寻找原稿进行校对;上党区政协的编纂人员为保证点校的准确性,对同一篇文章要追溯到年代最早、内容最全、版本最权威的那一版;潞城区的编纂人员为了辨识复印件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手机拍照,再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判断;屯留区政协邀请的老师们对于字迹模糊的资料拿着放大镜逐字甄别;壶关县的编纂人员为避免误断,防止讹传,采取一文两人同断,然后两人交换复断的办法,有效防止了讹误的出现;黎城县的编纂人员为查对原件,翻山越岭寻找、拓印原碑碑文。二是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的吃苦耐劳精神。奔波于各省市搜集资料的同志们不顾日晒雨淋,早出晚归,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一待就是一整天,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喝水,甚至忘了吃饭。抄写资料时,努力克服古籍里全是繁体字、竖排,无句读,字迹模糊不清的困难,并遵照规定用铅笔抄写资料。一支铅笔抄不了几分钟就会变钝,一个小时要换五六支笔,一天抄下来手都是困麻的,年龄大的同志吃饭连筷子都握不住。尽管如此,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在困难面前低头。更让人钦佩和感动的是,屯留区政协郭红芳副主席带队外出搜集资料时,身先士卒,冒雨徒步两公里打出租车到酒店接同事;患有腰疾、已是古稀之年的上党区原县志办主任崔外仁拿着放大镜站着翻阅了五千多期旧报纸,历时一个月;肩负扶贫攻坚任务的壶关县文史委王红平主任、平顺县信息中心宋文强主任把稿件带在身上,白天扶贫,夜晚校稿;参与“文存”编纂工作的壶关县政协原文史委主任侯志廷几次心脏病发作,病情稍有好转,就赶赴工作岗位,一直坚持到最后;总编辑组的老师们夜晚在市政协会审稿件时,楼内停了电,就移到院里,在路灯下席地校稿,一直到深夜结束。
呈现了各地图书馆的许多重要时代信息。
如,国家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有序、规范,其古籍馆所在街区特殊、神秘,以及该馆的修建时间、阅览厅的陈设样式、借阅程序和规定等等。四川省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的热情细致的服务。成都图书馆借阅流程简单易操作,非常人性化的具体细节。北京大学图书馆阅览室的规模、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复印资料的规定。山西省图书馆办理、使用图书借阅卡的规定和方法。晋城市图书馆阅览室的狭小和简陋。此外,“特刊”中的回忆文章还提到了国家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建筑规模的宏大、气派。这些信息一定会为后人了解、研究今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提供帮助。(婉言)
原标题:不应忽视的历史细节——读《长治历代文存编纂纪事》(长治文史2021年特刊)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2021年岁末,在市政协编纂的《长治历代文存》(以下简称“文存”)出版不久,市政协文史委就印发了《长治历代文存编纂纪事》(长治文史2021年特刊)(以下简称“特刊”),让众多当事人对编纂“文存”这一重要的地域文化活动做了回顾。这在长治本地文化史上,在史学领域里算得上是一件新鲜事,彰显了策划者可贵的史识素养,其意义不容小觑。
我们知道历史研究离不开历史资料。在众多的历史资料中,自然是越真实越具体的资料越有价值。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性史料因其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所述,鲜活、具体,可靠性最强,因此,其在各类历史资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刊”汇集了众多当事人回忆编纂“文存”这一长治当代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的文章,真实、具体地记录了“文存”编纂的详细过程,为后人了解、研究“文存”编纂这一浩大的地方历史文化传承工程,以及今日长治的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历史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阅读“特刊”,我认为,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编纂地域性大型文化丛书的组织运作形态。
“文存”后记对此已有记载,且做了较为全面的概述。不同的是,“特刊”记述的虽不那么全面,但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实例。如,《文存编纂方案》对市县两级政协分工合作的具体规定;“编纂工作大事记”中关于市政协召开“文存”编纂工作推进会、文史委召开“文存”编纂业务座谈会的记载;多处提到的文史委对县区政协“文存”编纂工作进行巡回调研的情节,以及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文件、多次召开会议、提出指导意见的记述;成立“文存”总编辑组和通校团队的详情,等等。这些实例都很好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在重要文化活动中的组织力和领导力。
揭示了体现在古代诗文整理工作上的现代文明特征。
一是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将文稿录入电脑;二是建立微信群,及时安排工作、沟通情况、研讨问题;三是依靠便捷的交通工具,几小时之内便可到达千里抑或数千里之外的城市图书馆查阅资料。据“文存”后记统计,“文存”编纂过程中,全市12个县区政协外出征集资料31批次,涉及18个省43个市。“特刊”点名走访过的外地图书馆、档案馆、方志办等单位就有近二十多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特刊”多处关于利用“微信群”开展工作的详细记载凸显了在图书编纂上古今不同的时代特征。
披露了长治历代诗文的载体和主要分布情况以及现有诗文遗存存在的问题。
“特刊”告诉人们,长治历代诗文现存的载体主要为方志、古代典籍、专著、碑文、墓志铭、族谱、家谱、互联网等等。它们主要分布在本地现存的史籍、碑文中,外地图书馆藏书中,互联网和私人收藏者手里。“特刊”中提到的历代诗文存在的问题大致有十五六种,如各县区当地诗文遗存普遍稀少不足,皆散落于各处;佚失的当地诗文较遗存诗文多;志书中对历代诗文的记载多是一些书名和统计数字,少有原文的辑录。诗文集少见于志书等古文献中;史籍及诗文的原版难找,多为影印件、抄本、复印件,存在字迹模糊不清、辨识困难的问题,等等。这些记载为后人了解长治历代诗文在今日长治的遗存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
展现了当今长治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一是一丝不苟地打造“传世精品”的“工匠”精神。如文史委安排的对书稿的多层级多轮的统审、对校、通校;文存编纂规则的精心设计及充实与完善;总编辑组在会审中对照原文的仔细核对,对作者简介、编排顺序、收录出处、必要的注释等事项的认真甄别,利用多种大型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不厌其烦地辨识文稿中的异体字、通假字、正俗字,跨年夜蹲守在出版社及时修改责编老师校对完的书稿,顶着炎炎烈日跑到村里辨认在旧房基下发现的石碑;长治学院的老师努力从各种史籍中寻找原稿进行校对;上党区政协的编纂人员为保证点校的准确性,对同一篇文章要追溯到年代最早、内容最全、版本最权威的那一版;潞城区的编纂人员为了辨识复印件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手机拍照,再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判断;屯留区政协邀请的老师们对于字迹模糊的资料拿着放大镜逐字甄别;壶关县的编纂人员为避免误断,防止讹传,采取一文两人同断,然后两人交换复断的办法,有效防止了讹误的出现;黎城县的编纂人员为查对原件,翻山越岭寻找、拓印原碑碑文。二是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的吃苦耐劳精神。奔波于各省市搜集资料的同志们不顾日晒雨淋,早出晚归,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一待就是一整天,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喝水,甚至忘了吃饭。抄写资料时,努力克服古籍里全是繁体字、竖排,无句读,字迹模糊不清的困难,并遵照规定用铅笔抄写资料。一支铅笔抄不了几分钟就会变钝,一个小时要换五六支笔,一天抄下来手都是困麻的,年龄大的同志吃饭连筷子都握不住。尽管如此,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在困难面前低头。更让人钦佩和感动的是,屯留区政协郭红芳副主席带队外出搜集资料时,身先士卒,冒雨徒步两公里打出租车到酒店接同事;患有腰疾、已是古稀之年的上党区原县志办主任崔外仁拿着放大镜站着翻阅了五千多期旧报纸,历时一个月;肩负扶贫攻坚任务的壶关县文史委王红平主任、平顺县信息中心宋文强主任把稿件带在身上,白天扶贫,夜晚校稿;参与“文存”编纂工作的壶关县政协原文史委主任侯志廷几次心脏病发作,病情稍有好转,就赶赴工作岗位,一直坚持到最后;总编辑组的老师们夜晚在市政协会审稿件时,楼内停了电,就移到院里,在路灯下席地校稿,一直到深夜结束。
呈现了各地图书馆的许多重要时代信息。
如,国家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有序、规范,其古籍馆所在街区特殊、神秘,以及该馆的修建时间、阅览厅的陈设样式、借阅程序和规定等等。四川省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的热情细致的服务。成都图书馆借阅流程简单易操作,非常人性化的具体细节。北京大学图书馆阅览室的规模、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复印资料的规定。山西省图书馆办理、使用图书借阅卡的规定和方法。晋城市图书馆阅览室的狭小和简陋。此外,“特刊”中的回忆文章还提到了国家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建筑规模的宏大、气派。这些信息一定会为后人了解、研究今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提供帮助。(婉言)
原标题:不应忽视的历史细节——读《长治历代文存编纂纪事》(长治文史2021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