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武乡县王家峪村位于韩北镇西南部,距离武乡县城30公里,是八路军总部旧址所在地,村内共有58处红色遗址。近年来,王家峪村党支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以“党建+红色”模式为抓手,不断激发支部治理效能,乡村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紧扣党建引领“一条线”,锻造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抓实基本制度。始终把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两面公开墙”,规范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夯实党建“厚根基”。二是抓严党员管理。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为老党员送学上门8次,实现党员日常出勤上墙、为民服务上门、宗旨意识上心,全面激发队伍“新活力”。三是抓好网格化管理。健全“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小组(党小组)—党员联户”村级组织体系,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构建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志愿服务模式,有效服务群众63次,绽放志愿服务“新光芒”。
唱好集体经济“一台戏”,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集体经济聚拢人心、赢得口碑,为乡村治理打下坚实经济基础。一是筑牢产业“压舱石”。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进红色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实施村内基础设施、给排水管网铺设、雨污分流项目,实现113户村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和村内环境污染问题。二是提升产业“承载力”。运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项目资金,购买观光旅游车50辆,积极参与景区道路、停车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公用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旅游综合承载力和接待力。三是打响产业“特色牌”。新建手工艺品、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自制销售粗布千层鞋底儿、棉布老虎、八路军娃娃、红星杨挂坠以及特色小杂粮,带动84户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下好文旅融合“一盘棋”,集聚文化内生动力。一是深耕红色革命文化。立足八路军总部旧址和党性教育基地优势,组织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老党员讲党课系列活动12次,重温抗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加强党员党性修养。二是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武乡秧歌、板书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编排演出节目3场,彰显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红色史实,为乡村治理培植浓厚文化沃土。三是深化文旅融合文章。利用独具武乡特色的文化载体演绎太行军民前赴后继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史诗,打造武乡特色文旅演绎品牌,不断提升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红色旅游产业知名度,并带动特色手工艺品和农产品的对外销售,以聚集文旅资源搭建平台,助农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织好村民自治“一张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一约五会”体制机制,形成“群众事情群众办”的良好氛围。一是以自治强心。推行公开项目“全”字当先、意见反馈“实”字当头、信息公开“广”字为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21次,集中讨论乡村振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森林村庄建设等中心工作,真正打通群众参与村务工作“最后一公里”。二是以法治正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和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筑牢村民法治防线,主动上手化解矛盾纠纷36起,积极响应村民群众诉求。三是以德治润心。形成以村支部为主导,村民群众为主体,群团组织、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参与的工作模式,实现党员“围着群众转、带着群众干、解决群众盼”,营造党员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李倩)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武乡县王家峪村位于韩北镇西南部,距离武乡县城30公里,是八路军总部旧址所在地,村内共有58处红色遗址。近年来,王家峪村党支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以“党建+红色”模式为抓手,不断激发支部治理效能,乡村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紧扣党建引领“一条线”,锻造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抓实基本制度。始终把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两面公开墙”,规范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夯实党建“厚根基”。二是抓严党员管理。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为老党员送学上门8次,实现党员日常出勤上墙、为民服务上门、宗旨意识上心,全面激发队伍“新活力”。三是抓好网格化管理。健全“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小组(党小组)—党员联户”村级组织体系,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构建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志愿服务模式,有效服务群众63次,绽放志愿服务“新光芒”。
唱好集体经济“一台戏”,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集体经济聚拢人心、赢得口碑,为乡村治理打下坚实经济基础。一是筑牢产业“压舱石”。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进红色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实施村内基础设施、给排水管网铺设、雨污分流项目,实现113户村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和村内环境污染问题。二是提升产业“承载力”。运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项目资金,购买观光旅游车50辆,积极参与景区道路、停车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公用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旅游综合承载力和接待力。三是打响产业“特色牌”。新建手工艺品、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自制销售粗布千层鞋底儿、棉布老虎、八路军娃娃、红星杨挂坠以及特色小杂粮,带动84户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下好文旅融合“一盘棋”,集聚文化内生动力。一是深耕红色革命文化。立足八路军总部旧址和党性教育基地优势,组织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老党员讲党课系列活动12次,重温抗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加强党员党性修养。二是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武乡秧歌、板书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编排演出节目3场,彰显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红色史实,为乡村治理培植浓厚文化沃土。三是深化文旅融合文章。利用独具武乡特色的文化载体演绎太行军民前赴后继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史诗,打造武乡特色文旅演绎品牌,不断提升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红色旅游产业知名度,并带动特色手工艺品和农产品的对外销售,以聚集文旅资源搭建平台,助农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织好村民自治“一张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一约五会”体制机制,形成“群众事情群众办”的良好氛围。一是以自治强心。推行公开项目“全”字当先、意见反馈“实”字当头、信息公开“广”字为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21次,集中讨论乡村振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森林村庄建设等中心工作,真正打通群众参与村务工作“最后一公里”。二是以法治正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和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筑牢村民法治防线,主动上手化解矛盾纠纷36起,积极响应村民群众诉求。三是以德治润心。形成以村支部为主导,村民群众为主体,群团组织、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参与的工作模式,实现党员“围着群众转、带着群众干、解决群众盼”,营造党员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