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闹,花儿俏。天气乍暖还寒,记者来到屯留区麟绛街道东河北村花卉育苗基地,一进大棚,满眼绿意。新栽种的万寿菊、非洲菊、孔雀草、串串红等争先恐后地长出嫩叶,管护人员正忙碌地浇水、施肥、间苗。大棚负责人孙俊红说:“经过两年多的育苗实践,现在苗木成活率高、市场旺销,村民增收致富有了盼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来源。”
东河北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以前百姓只种玉米,赶上雨水少的年份,玉米棒子都长不大。2019年,村里建起一个简易花卉种植大棚,花卉销路出乎意料得好,这坚定了村里百姓以花卉种植为突破口、发展“大棚经济”的信心。那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村里老少齐动员,抓工期、赶进度,建起第一个暖棚。“自打暖棚建起来,一天也没闲置。棚里最早培育的非洲菊、九月菊,率先打开了市场大门。花卉育苗周期一般是4个月左右,管护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需要认真再认真、细致再细致,慢慢积累经验、摸索总结。现在大家越干越顺手,一年育3茬,苗木供不应求。”村党支部书记宋晓芳说。
扩大育苗基地规模,集中连片种植100多亩尖椒……东河北村人不断在土地上做文章、在产业上下功夫。村民秦秀平就是受益人之一。她除了每年流转土地外,还劳作于尖椒地和育苗基地之间,一年四季不得闲。按一天80元的打工收入计算,一年收入近两万元。“俺们不能一辈子只会种玉米,得学会‘多条腿走路’,这几年干下来,也掌握了不少农业技术。这些幼苗可是宝贝,必须像看护孩子一样有耐心,看着花儿一天天长大,自个儿心里也高兴。”秦秀平笑着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让农民增收,也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观念。“村民们以前打工离家远照顾不了家里,现在赚钱顾家两不误,过上了好日子。”宋晓芳说,村里还计划培育草皮,高标准建设两个花卉育苗大棚,丰富种植品种,做大做强育苗产业,让百姓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刘晓荣)
原标题: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春意闹,花儿俏。天气乍暖还寒,记者来到屯留区麟绛街道东河北村花卉育苗基地,一进大棚,满眼绿意。新栽种的万寿菊、非洲菊、孔雀草、串串红等争先恐后地长出嫩叶,管护人员正忙碌地浇水、施肥、间苗。大棚负责人孙俊红说:“经过两年多的育苗实践,现在苗木成活率高、市场旺销,村民增收致富有了盼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来源。”
东河北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以前百姓只种玉米,赶上雨水少的年份,玉米棒子都长不大。2019年,村里建起一个简易花卉种植大棚,花卉销路出乎意料得好,这坚定了村里百姓以花卉种植为突破口、发展“大棚经济”的信心。那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村里老少齐动员,抓工期、赶进度,建起第一个暖棚。“自打暖棚建起来,一天也没闲置。棚里最早培育的非洲菊、九月菊,率先打开了市场大门。花卉育苗周期一般是4个月左右,管护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需要认真再认真、细致再细致,慢慢积累经验、摸索总结。现在大家越干越顺手,一年育3茬,苗木供不应求。”村党支部书记宋晓芳说。
扩大育苗基地规模,集中连片种植100多亩尖椒……东河北村人不断在土地上做文章、在产业上下功夫。村民秦秀平就是受益人之一。她除了每年流转土地外,还劳作于尖椒地和育苗基地之间,一年四季不得闲。按一天80元的打工收入计算,一年收入近两万元。“俺们不能一辈子只会种玉米,得学会‘多条腿走路’,这几年干下来,也掌握了不少农业技术。这些幼苗可是宝贝,必须像看护孩子一样有耐心,看着花儿一天天长大,自个儿心里也高兴。”秦秀平笑着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让农民增收,也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观念。“村民们以前打工离家远照顾不了家里,现在赚钱顾家两不误,过上了好日子。”宋晓芳说,村里还计划培育草皮,高标准建设两个花卉育苗大棚,丰富种植品种,做大做强育苗产业,让百姓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刘晓荣)
原标题: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