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来,市委坚持用太行精神铸长治之魂,凝聚民心,汇聚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的德治教化品牌。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群众力量
太行精神聚民心。长治市积极开展“平安县乡村三级联创”和“平安家庭”“平安景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等“平安三十创”活动,引领群众遵纪守法。目前,长治成功蝉联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涌现出新时代山西好少年17名,16人获得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红色文化润民心。长治有效搭载大喇叭、微信平台、新闻专栏等,大力宣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开展各类学习、宣传230余场次,实现干部群众全覆盖。认真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学习宣传活动,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活动1420余场次。
传统文化汇民心。长治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大讲堂、道德讲堂等活动,通过评选“见义勇为先进”“文明家庭”、寻找“长治好人”、凡人善举等,不断提升群众道德素养。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万家”“家风家训大讲堂”等文明培育活动2100余场次,“善行义举榜”“诚信红黑榜”等评选活动50余次。
发挥市域统筹优势 广泛调动社会力量
长治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团组织为纽带,以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构建党员示范圈、公共服务圈、社会共治圈,推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
做强党员示范圈。针对城市社区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做到“三个全覆盖”:即社区有党委、小区有党支部、楼宇有党小组,“党建+社会治理”全覆盖;10万余名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亮明身份、发挥作用全覆盖;对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打掉黑恶势力的村及时列为重点整顿对象全覆盖。
做好公共服务圈。重点打造近1000平方米的空间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设置心理服务、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社会组织孵化等多个工作室。2021年以来,综治中心共收到网格事件上报579792件,已处理事件570664件,办结率达98%以上。近年来,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为生态环保、脱贫攻坚等工作提供服务1万余次,提供“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服务。依托部门资源、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做优社会共治圈。制定出台《长治市社会组织孵化工作实施意见》,新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56个。激活党员、工人、青年、“巾帼”四大志愿服务组织,壮大文化、医疗卫生、法律、环保、消防五大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凝聚起社区、社工、社团参与其中的极大热情,吸引居民的身边人唱主角、志愿者当主力。
健全长效机制 健全德治体系
首先构筑社情民意响应机制。长治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进家入户与群众交流。依托“智网党建”工程,推行“网格化+联动处置”,扩大收集基层民意和畅通诉求化解渠道。充分运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治中心等阵地,精心服务群众。通过不断拓宽社情民意响应平台,积极响应民意需求。
其次营造邻里共商共治氛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善行义举榜、当代乡贤榜、脱贫光荣榜建设,农村普遍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组织,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已全部设置“一墙三榜”。
再者就是积极推进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
构筑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先后出台《长治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长治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等信用建设制度性文件。目前,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已覆盖全市12个县区和34个市直单位,覆盖具有行政权力的单位439个。
建立市域德治体系机制。构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彰显深厚文化底蕴的城乡基层德治教化体系。出台《长治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见义勇为确认和保障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设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广泛开展以道德模范进社区、讲友善等为主要内容的“七进七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90%以上的村建立了“德治银行”管理模式;广泛开展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系列活动,用道德力量引领家风乡风。(韩林芳、邓长乾)
原标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之城”——长治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纪实
相关链接 |
|
||
|
||||||||||||||||
|
|
||||||||||||||||
|
长治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来,市委坚持用太行精神铸长治之魂,凝聚民心,汇聚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的德治教化品牌。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群众力量
太行精神聚民心。长治市积极开展“平安县乡村三级联创”和“平安家庭”“平安景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等“平安三十创”活动,引领群众遵纪守法。目前,长治成功蝉联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涌现出新时代山西好少年17名,16人获得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红色文化润民心。长治有效搭载大喇叭、微信平台、新闻专栏等,大力宣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开展各类学习、宣传230余场次,实现干部群众全覆盖。认真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学习宣传活动,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活动1420余场次。
传统文化汇民心。长治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大讲堂、道德讲堂等活动,通过评选“见义勇为先进”“文明家庭”、寻找“长治好人”、凡人善举等,不断提升群众道德素养。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万家”“家风家训大讲堂”等文明培育活动2100余场次,“善行义举榜”“诚信红黑榜”等评选活动50余次。
发挥市域统筹优势 广泛调动社会力量
长治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团组织为纽带,以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构建党员示范圈、公共服务圈、社会共治圈,推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
做强党员示范圈。针对城市社区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做到“三个全覆盖”:即社区有党委、小区有党支部、楼宇有党小组,“党建+社会治理”全覆盖;10万余名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亮明身份、发挥作用全覆盖;对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打掉黑恶势力的村及时列为重点整顿对象全覆盖。
做好公共服务圈。重点打造近1000平方米的空间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设置心理服务、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社会组织孵化等多个工作室。2021年以来,综治中心共收到网格事件上报579792件,已处理事件570664件,办结率达98%以上。近年来,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为生态环保、脱贫攻坚等工作提供服务1万余次,提供“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服务。依托部门资源、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做优社会共治圈。制定出台《长治市社会组织孵化工作实施意见》,新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56个。激活党员、工人、青年、“巾帼”四大志愿服务组织,壮大文化、医疗卫生、法律、环保、消防五大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凝聚起社区、社工、社团参与其中的极大热情,吸引居民的身边人唱主角、志愿者当主力。
健全长效机制 健全德治体系
首先构筑社情民意响应机制。长治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进家入户与群众交流。依托“智网党建”工程,推行“网格化+联动处置”,扩大收集基层民意和畅通诉求化解渠道。充分运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治中心等阵地,精心服务群众。通过不断拓宽社情民意响应平台,积极响应民意需求。
其次营造邻里共商共治氛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善行义举榜、当代乡贤榜、脱贫光荣榜建设,农村普遍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组织,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已全部设置“一墙三榜”。
再者就是积极推进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
构筑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先后出台《长治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长治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等信用建设制度性文件。目前,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已覆盖全市12个县区和34个市直单位,覆盖具有行政权力的单位439个。
建立市域德治体系机制。构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彰显深厚文化底蕴的城乡基层德治教化体系。出台《长治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见义勇为确认和保障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设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广泛开展以道德模范进社区、讲友善等为主要内容的“七进七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90%以上的村建立了“德治银行”管理模式;广泛开展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系列活动,用道德力量引领家风乡风。(韩林芳、邓长乾)
原标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之城”——长治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