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文旅精品扮靓城市立体山水画卷
发布时间: 2021-11-01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牛丽丽)11月1日,记者从长治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获悉,长治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立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方位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艺创作繁荣兴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明显,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扎实稳固,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配套设施持续改善,旅游业赋能小康社会建设的效用日益突出。

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

致力推进行业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文旅力量。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部署,将助力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纳入整体工作布局。发挥文化“扶智”“扶志”优势,以优秀文化产品引导群众立志脱贫,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群众走致富路。自2017年以来,开展“免费送戏下乡”万余场,惠及观众数百万人次。在全市设立了9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热销商品,助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实施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实现了边远地区农户免费收看收听58套卫星电视节目和18套广播节目。实施“厕所革命”,累计建成旅游厕所532座,基本实现了“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发挥旅游在扶贫领域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全市培育了4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打造了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1个村被评为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了22户省级“太行人家”特色民宿,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致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神聚力。艺术创作精品迭出,涌现出以上党落子《魏拯民》《第一书记》、芭蕾舞剧《白毛女》、话剧《纪兰故事》、襄垣秧歌《彩礼》、舞蹈《精卫》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剧目。其中,《魏拯民》获第十六届山西“杏花奖”新剧目奖和编剧奖,《精卫》获舞蹈表演奖,上党落子《第一书记》参加了中宣部、文旅部组织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优秀剧目展演。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年均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余场次,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19项,保护单位22个,位居全省前列;是山西省唯一一家争取到文旅部非遗驻场演出试点资金的地市,迄今为止,驻场演出已连续开展5年,有效推动了非遗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累计建成200余个乡村文化记忆馆,真正实现了“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相继出台了《长治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和《长治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深入推进“文明守望工程”,引导社会力量通过认养、捐资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2000余万元,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致力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动能。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科学编制了《长治市全域旅游规划》,对长治旅游的发展方向、重点景区布局、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了全方位定位。建成了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1个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019年,八泉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现了全市5A级景区的零突破。截至目前,全市现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1个。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56家,持证导游635名。“十三五”期间,共实现旅游收入2096.99亿元,年均增长21%。

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多出精品力作,讲好“长治故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围绕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坚持培育和监管并重,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贡献文化和旅游力量。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长治市农业农村系统“数”说壮丽三农新画卷
· 长治市人社系统多举措打好民生保障“组合拳”
· 长治:“交通先行”铺就百姓“幸福路”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长治:文旅精品扮靓城市立体山水画卷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牛丽丽)11月1日,记者从长治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获悉,长治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立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方位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艺创作繁荣兴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明显,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扎实稳固,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配套设施持续改善,旅游业赋能小康社会建设的效用日益突出。

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

致力推进行业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文旅力量。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部署,将助力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纳入整体工作布局。发挥文化“扶智”“扶志”优势,以优秀文化产品引导群众立志脱贫,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群众走致富路。自2017年以来,开展“免费送戏下乡”万余场,惠及观众数百万人次。在全市设立了9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热销商品,助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实施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实现了边远地区农户免费收看收听58套卫星电视节目和18套广播节目。实施“厕所革命”,累计建成旅游厕所532座,基本实现了“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发挥旅游在扶贫领域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全市培育了4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打造了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1个村被评为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了22户省级“太行人家”特色民宿,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致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神聚力。艺术创作精品迭出,涌现出以上党落子《魏拯民》《第一书记》、芭蕾舞剧《白毛女》、话剧《纪兰故事》、襄垣秧歌《彩礼》、舞蹈《精卫》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剧目。其中,《魏拯民》获第十六届山西“杏花奖”新剧目奖和编剧奖,《精卫》获舞蹈表演奖,上党落子《第一书记》参加了中宣部、文旅部组织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优秀剧目展演。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年均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余场次,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19项,保护单位22个,位居全省前列;是山西省唯一一家争取到文旅部非遗驻场演出试点资金的地市,迄今为止,驻场演出已连续开展5年,有效推动了非遗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累计建成200余个乡村文化记忆馆,真正实现了“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相继出台了《长治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和《长治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深入推进“文明守望工程”,引导社会力量通过认养、捐资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2000余万元,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致力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动能。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科学编制了《长治市全域旅游规划》,对长治旅游的发展方向、重点景区布局、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了全方位定位。建成了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1个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019年,八泉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现了全市5A级景区的零突破。截至目前,全市现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1个。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56家,持证导游635名。“十三五”期间,共实现旅游收入2096.99亿元,年均增长21%。

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多出精品力作,讲好“长治故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围绕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坚持培育和监管并重,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贡献文化和旅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