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当代乡贤”孛文明
发布时间: 2021-10-15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乡贤,这个有些久远的传统称谓,如今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官方的推崇与人民的敬重。为充分发挥“当代乡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2017年7月14日,市文明委举行表彰大会,授予136人首届长治市“当代乡贤”荣誉称号,本文的主人公孛文明老人便是其中之一。

孛文明同志是潞州区黄碾镇魏村人,今年81岁,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遍故乡,在黄碾镇一带是众人皆知的“大好人”。

孛文明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母是当地有名的“女秀才”,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山西省第四女子师范学校,曾先后从事教育与医疗工作,深受当地百姓的尊重。由于母教甚严家风优良,孛老师从小便养成了热爱读书、喜欢书法、醉心写作的好习惯。

图为:孛文明专心致志为潞州区《郊区历史》一书审稿

春联一写六十年

受母亲的影响,孛老师幼儿时便开始学写毛笔字,十几年后,他的毛笔字虽赶不上母亲,但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

在上世纪50年代的农村,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每到腊月,或村民们家中有婚丧嫁娶事,老百姓求人写对联就成了一件“大”事。魏村是个大村,人多户多,需要写的对联也多,特别是过年时贴的春联。在魏村,孛老师不但字写得好,人也特别好说话。乡亲不论家里穷富,只要找到孛文明,他总是笑脸相迎,满口答应,从无半点不悦之色。所以,每年学校放了寒假之后,便是孛文明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天天都在写春联,一直写到除夕上午方才结束。

孛文明从18岁当民办教师开始,便为乡亲们写对联,一写就是六十年,一直写到八十岁。

充当义务收发员

在魏村一带,孛文明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无论什么事,乡亲们只要求到他,他都尽心竭力予以帮助。2000年冬天,报刊征订工作开始后,魏村有十几位退休老同志为订阅报刊的事犯了愁。一愁需要自己去故县邮电局办理手续,二愁报刊到村后常被人乱抓乱拿。孛文明得知此事后,便主动找到几位老同志,请他们将订阅报刊的事交给他,由他去邮电局代为办理。对于如何防止报刊杂志常被别人乱抓乱拿的问题,孛文明对他们说:“我准备把咱村收发报刊的事接过来,让邮电局的同志每天把魏村全部的报刊信件包裹都送到我家,由我给大家分发派送,这样就不会再出现乱抓乱拿的问题了。”

孛文明这么一说,几位老同志甭提多高兴了。随后,经村委会与邮电局同意,从2000年起,孛文明就正式当起了魏村的报刊义务收发员。每天上午,孛文明将报刊信件签字接收后,便开始按照订单登记,仔细分发,及时送到各个单位和个人手中。

为此,有人对孛文明说,你这真是没事找事呢,一分钱不挣,也不知你图得是个啥?孛文明听后笑笑说:“图得是辛苦我一个,方便全村人。”

就这样,从2000年起,孛文明的报刊义务收发员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他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才停止。

篇篇新闻故乡情

孛文明从小爱读书,长大参加工作后爱看报,不知不觉便喜欢上了新闻写作。

孛文明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红色小铁匠岳建忠》,那是1958年,当时他18岁,是位小学民办教师。那时,年轻人都不愿意学铁匠,嫌又脏又累。当他得知魏村一个叫岳建忠的十几岁孩子,高小毕业回到村里主动学做了铁匠,便写了一篇稿子寄到了《人民日报》。没曾想时间不长,《人民日报》竟刊登了这篇稿子,随后,《山西日报》又进行了转载。因为当时国家正在提倡鼓励有文化的年轻人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做共和国的第一代新式农民。首战告捷,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的夸奖、领导的表扬,激发起孛文明新闻写作的巨大热情。在随后的60多年里,孛文明采写的关于家乡的新闻稿件共有5000多篇,总字数在百万字以上。

孛文明写的新闻报道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事是家乡事,人是故乡人,受到基层干部和乡亲们的交口称赞。2006年11月,《长治日报》刊登了他写的一篇报道,标题叫《年逾花甲挑重担,穷村三年换新颜》。文章介绍了时任魏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孛文枝同志,如何在任职的三年里,为村里办了十件好事,并将自己投资300多万元的煤矿全部移交村集体的感人事迹。

故乡的人和事感动着孛文明,孛老师便将这感动与深情注入笔端,转化为一篇篇新闻报道。1993年,他听说漳村矿中学有个学生得了乙型脑炎,因家庭困难,父母一筹莫展。全校师生踊跃为其捐款捐物,十分感人,便写了一篇题为《这是爱的奉献》的通讯,很快被《长治日报》在一版刊登。随后,《中国煤炭报》和《德育报》也先后刊登了这篇通讯。

孛文明写的最多的稿件是宣传家乡教育的新发展、新变化。如1995年11月,《山西日报》刊登了他写的《故南村实现“三富一高”》,重点介绍了故南村在增加教师工资、增添教学设备和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具体做法。又如,1994年11月12日,《山西日报》刊发了他采写的稿子《昔日放羊娃,今朝助学人》,介绍了故漳乡安居村一位老人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1994年9月18日,《教师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他写的稿件《尊师村里喜事多》,报道了马厂乡李村沟的干部群众是如何重视教育为村小学办实事的。类似这样的报道太多了,这里只是择其主要略举一二。

再为故土传文化

2000年,工作了40多年的孛文明正式退休了。

退休以后,孛文明继续用自己的笔为家乡服务。此时,他的写作方向主要转向了宣传当地的英雄模范和历史文化。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他深入故漳、坡底等村的军烈属家中走访调查,将他们亲人在抗战中的英雄事迹写成稿件寄给报社。如,他写的《文武双全叔侄俩》《瞧,父子俩都是英雄好汉》《一门双英雄》《日寇在坡底村的暴行》《日寇侵略中国的罪行不容抵赖》等文章,先后被省、市报刊刊登。

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挖掘有价值的历史史料,是孛文明退休后写作的另一类题材。十几年来,他先后撰写了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稿件,如,《安昌村名字是由唐玄宗李隆基起的》《安昌村匾文化传家风》《故漳村一村多名的由来》《故漳有个五谷神——张必达》《良才山曾是故漳村王家的庄园》《日新月异交漳村,沧海桑田法云寺》等,既填补了当地的历史史料,又宣传了当地的文化。(张维敬)

原标题:“当代乡贤”孛文明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沁源官滩乡“乡贤治村”共建和谐乡村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人物
长治“当代乡贤”孛文明

乡贤,这个有些久远的传统称谓,如今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官方的推崇与人民的敬重。为充分发挥“当代乡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2017年7月14日,市文明委举行表彰大会,授予136人首届长治市“当代乡贤”荣誉称号,本文的主人公孛文明老人便是其中之一。

孛文明同志是潞州区黄碾镇魏村人,今年81岁,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遍故乡,在黄碾镇一带是众人皆知的“大好人”。

孛文明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母是当地有名的“女秀才”,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山西省第四女子师范学校,曾先后从事教育与医疗工作,深受当地百姓的尊重。由于母教甚严家风优良,孛老师从小便养成了热爱读书、喜欢书法、醉心写作的好习惯。

图为:孛文明专心致志为潞州区《郊区历史》一书审稿

春联一写六十年

受母亲的影响,孛老师幼儿时便开始学写毛笔字,十几年后,他的毛笔字虽赶不上母亲,但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

在上世纪50年代的农村,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每到腊月,或村民们家中有婚丧嫁娶事,老百姓求人写对联就成了一件“大”事。魏村是个大村,人多户多,需要写的对联也多,特别是过年时贴的春联。在魏村,孛老师不但字写得好,人也特别好说话。乡亲不论家里穷富,只要找到孛文明,他总是笑脸相迎,满口答应,从无半点不悦之色。所以,每年学校放了寒假之后,便是孛文明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天天都在写春联,一直写到除夕上午方才结束。

孛文明从18岁当民办教师开始,便为乡亲们写对联,一写就是六十年,一直写到八十岁。

充当义务收发员

在魏村一带,孛文明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无论什么事,乡亲们只要求到他,他都尽心竭力予以帮助。2000年冬天,报刊征订工作开始后,魏村有十几位退休老同志为订阅报刊的事犯了愁。一愁需要自己去故县邮电局办理手续,二愁报刊到村后常被人乱抓乱拿。孛文明得知此事后,便主动找到几位老同志,请他们将订阅报刊的事交给他,由他去邮电局代为办理。对于如何防止报刊杂志常被别人乱抓乱拿的问题,孛文明对他们说:“我准备把咱村收发报刊的事接过来,让邮电局的同志每天把魏村全部的报刊信件包裹都送到我家,由我给大家分发派送,这样就不会再出现乱抓乱拿的问题了。”

孛文明这么一说,几位老同志甭提多高兴了。随后,经村委会与邮电局同意,从2000年起,孛文明就正式当起了魏村的报刊义务收发员。每天上午,孛文明将报刊信件签字接收后,便开始按照订单登记,仔细分发,及时送到各个单位和个人手中。

为此,有人对孛文明说,你这真是没事找事呢,一分钱不挣,也不知你图得是个啥?孛文明听后笑笑说:“图得是辛苦我一个,方便全村人。”

就这样,从2000年起,孛文明的报刊义务收发员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他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才停止。

篇篇新闻故乡情

孛文明从小爱读书,长大参加工作后爱看报,不知不觉便喜欢上了新闻写作。

孛文明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红色小铁匠岳建忠》,那是1958年,当时他18岁,是位小学民办教师。那时,年轻人都不愿意学铁匠,嫌又脏又累。当他得知魏村一个叫岳建忠的十几岁孩子,高小毕业回到村里主动学做了铁匠,便写了一篇稿子寄到了《人民日报》。没曾想时间不长,《人民日报》竟刊登了这篇稿子,随后,《山西日报》又进行了转载。因为当时国家正在提倡鼓励有文化的年轻人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做共和国的第一代新式农民。首战告捷,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的夸奖、领导的表扬,激发起孛文明新闻写作的巨大热情。在随后的60多年里,孛文明采写的关于家乡的新闻稿件共有5000多篇,总字数在百万字以上。

孛文明写的新闻报道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事是家乡事,人是故乡人,受到基层干部和乡亲们的交口称赞。2006年11月,《长治日报》刊登了他写的一篇报道,标题叫《年逾花甲挑重担,穷村三年换新颜》。文章介绍了时任魏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孛文枝同志,如何在任职的三年里,为村里办了十件好事,并将自己投资300多万元的煤矿全部移交村集体的感人事迹。

故乡的人和事感动着孛文明,孛老师便将这感动与深情注入笔端,转化为一篇篇新闻报道。1993年,他听说漳村矿中学有个学生得了乙型脑炎,因家庭困难,父母一筹莫展。全校师生踊跃为其捐款捐物,十分感人,便写了一篇题为《这是爱的奉献》的通讯,很快被《长治日报》在一版刊登。随后,《中国煤炭报》和《德育报》也先后刊登了这篇通讯。

孛文明写的最多的稿件是宣传家乡教育的新发展、新变化。如1995年11月,《山西日报》刊登了他写的《故南村实现“三富一高”》,重点介绍了故南村在增加教师工资、增添教学设备和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具体做法。又如,1994年11月12日,《山西日报》刊发了他采写的稿子《昔日放羊娃,今朝助学人》,介绍了故漳乡安居村一位老人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1994年9月18日,《教师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他写的稿件《尊师村里喜事多》,报道了马厂乡李村沟的干部群众是如何重视教育为村小学办实事的。类似这样的报道太多了,这里只是择其主要略举一二。

再为故土传文化

2000年,工作了40多年的孛文明正式退休了。

退休以后,孛文明继续用自己的笔为家乡服务。此时,他的写作方向主要转向了宣传当地的英雄模范和历史文化。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他深入故漳、坡底等村的军烈属家中走访调查,将他们亲人在抗战中的英雄事迹写成稿件寄给报社。如,他写的《文武双全叔侄俩》《瞧,父子俩都是英雄好汉》《一门双英雄》《日寇在坡底村的暴行》《日寇侵略中国的罪行不容抵赖》等文章,先后被省、市报刊刊登。

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挖掘有价值的历史史料,是孛文明退休后写作的另一类题材。十几年来,他先后撰写了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稿件,如,《安昌村名字是由唐玄宗李隆基起的》《安昌村匾文化传家风》《故漳村一村多名的由来》《故漳有个五谷神——张必达》《良才山曾是故漳村王家的庄园》《日新月异交漳村,沧海桑田法云寺》等,既填补了当地的历史史料,又宣传了当地的文化。(张维敬)

原标题:“当代乡贤”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