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赋能武乡县泰山庙会焕新光彩
发布时间: 2021-08-13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在武乡县中部,距县城27公里的地方,有个大有村。每逢农历四月十八,大有村举办的泰山庙会吸引着周边上万人前来赶会、闹红火。

图为:重修的泰山庙

与人为善感动神仙的“尚善人”

过去的大有村不叫大有,而是叫大曲(屈),再以前叫皋阳。

相传宋朝时皋阳村住着姓尚的一家人。这家的主人尚志远自幼天资聪慧,手脚勤快,长大后更是持家有方,不多年就把尚家的家业经营得越发出色,他开办了酒坊、当铺、醋坊、药店,还开办了私塾学堂。渐渐地,远近乡民都慕名而来。尚志远不仅有经商头脑,还十分善良慷慨,他的药店有一条专为穷人赊账的规矩,学堂招收学生也为穷人的孩子减免一半学费。这两条规定深得民心,因此,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尚善人”。

有一次,尚志远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头昏倒在路旁,便把他背回了自己的药店。经过精心护理,老头终于醒转过来。他称自己是八洞神仙张果老,路经此地,听说先生常行善举,所以特意来验证一下。“我送你一匹龙驹宝马,你精心饲养不得外传。千万记住,不能让人朝马后泼水。”话刚说完,一匹龙驹宝马出现在屋里。再看那张果老,已驾云而去。后来,尚志远专门在后院盖了一个马棚,并安排心腹家丁精心喂养。

有一年八月十五,尚志远骑着龙驹马到潞安府置办货物,临走时他向店家吩咐:“掌柜的,我走之后你千万不要向我身后泼水除尘。”店家寻思:为什么这位客人每次走都吩咐我不要朝他身后泼水?出于好奇,他顺手端起一盆水朝尚志远的身后泼去。谁知龙驹宝马一下子把尚志远甩了下来,奔腾而去。当朝皇帝听说龙驹宝马的事后大发雷霆,说尚志远“私藏国宝,欺君罔上”,将尚家人通通杀掉。

官兵走后,平时饱受尚家恩惠的老百姓,都主动赶来把尚家人的尸体掩埋好,还在尚志远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碑,碑上刻着“上大曲之墓”,意思是尚志远一家死得太冤屈了。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善人,也为了替他一家鸣不平,大家干脆把村名皋阳改为大曲,从此皋阳村便成了大曲村。

大曲村这个村名从宋朝一直叫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县里来了一位知县,无意之间从老百姓那里听到尚志远家私养龙驹马而全家惨遭杀害的事。这位正直善良的知县,一方面觉得大曲村的老百姓可敬可佩,另一方面又觉得大曲这个村名听起来让人感到心寒,于是改村名为“大有”,意思是让这个村大有出息、大有希望、大有作为。从此大曲又变成了大有。

“舍身取义”泰山庙的红色历史

泰山庙地处大有村东山间,群山环绕,松柏映照,钟灵毓秀,拥山脉之雄气,声广誉远。该庙始建于宋仁宗元年(公元1022年),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2年)曾重修。

抗日战争期间,泰山庙还是八路军和武乡地方抗日武装经常活动的场所之一。1937年11月,魏名扬、杜昕、裴清河等11位有志青年在泰山庙成立了武乡第一支青年抗日游击队。裴清河于1939年在泰山庙组建了子弟兵武装,后活动在东沟一带。这两支抗日地方武装队伍,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的抗日战争,补充了正规军的兵源。

2005年,为怀念和传承烈士和前辈们的精神,大有村支村两委带领村民,对烈士纪念物和武装斗争活动场所遗址进行了保护和维修,并按照群众的要求将其建设为“大有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游览接受教育的群众和青年儿童络绎不绝。

2020年,大有村在村东500米处重修泰山庙。新庙坐北朝南,东西长17米,南北宽10米。面阔5间,进深四椽,五檩,单檐硬山顶,灰板瓦屋面。

互联网+”赋能古庙会迎来新生

据村上的老人讲,泰山庙会起源于清朝。公元1750年,崞县(今山西原平)楼繁寺僧移居武乡横岭寺,十九辈元孙洪济又到大有泰山庙住持,在乾隆十六年重修泰山庙。自乾隆二十年开始,民间便将每年四月十八定为庙会祭祀日,将方圆三十二村分为六管,每年轮流敬驾庙会,大有村为首轮敬驾。

每年,庙会从四月十七开始,持续4天,会上,敬驾村庄要做3~7米高的纸扎塔,并伴有吹鼓乐队和八音会及踩高跷、赶旱船,还要请戏班子唱戏,周边几十里的百姓都会来祈祷家人平安健康。后来,庙会间便逐渐开始进行物资交流。古时以物品兑换为主,农人以粮食兑换煤炭和日用品及生产用具、日杂用品、丝绸布匹,物资交换非常繁荣。庙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停止,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后由于各种原因又停了十多年。改革开放后,1980年又重新恢复,规模逐年盛大。

今年55岁的村民王竹青介绍,从他十几岁时起,每年庙会都会和家人在“眺远阁”前的大街上炸“麻汤”(油条)。他的“麻汤”生意随着庙会的逐年盛大而兴隆,他说:“光四月十八那天,就得用四五袋面。几天下来,我能净挣七八百元钱。”

近年来,大有村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村级工作的龙头来抓,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创新机制。支村两委大力推广渗水地膜覆盖,种植绿色无公害谷子;修建村内田间路共10公里,全面实现机械作业,为村民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大力发展养殖畜牧业,村内养羊户8户,年存栏1200只,建成养猪场一座,年出栏1000头……王竹青也在村里组织下学习电商知识,利用互联网和多个电商平台销售农货。

对于今年四月十八的泰山庙会,王竹青充满了希望:“到时我会开一场直播,不只是卖我的农货,更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有村泰山庙会。”(记者高文婷)

原标题:武乡县泰山庙会:“互联网+”赋能古庙会焕新光彩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沁源县郭道村“关帝巡城庙会”的历史变迁
· 独具特色的襄垣县东关村吕祖庙会
· 武乡县老焦爷庙会:风调雨顺的美好期盼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民俗
“互联网+”赋能武乡县泰山庙会焕新光彩

在武乡县中部,距县城27公里的地方,有个大有村。每逢农历四月十八,大有村举办的泰山庙会吸引着周边上万人前来赶会、闹红火。

图为:重修的泰山庙

与人为善感动神仙的“尚善人”

过去的大有村不叫大有,而是叫大曲(屈),再以前叫皋阳。

相传宋朝时皋阳村住着姓尚的一家人。这家的主人尚志远自幼天资聪慧,手脚勤快,长大后更是持家有方,不多年就把尚家的家业经营得越发出色,他开办了酒坊、当铺、醋坊、药店,还开办了私塾学堂。渐渐地,远近乡民都慕名而来。尚志远不仅有经商头脑,还十分善良慷慨,他的药店有一条专为穷人赊账的规矩,学堂招收学生也为穷人的孩子减免一半学费。这两条规定深得民心,因此,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尚善人”。

有一次,尚志远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头昏倒在路旁,便把他背回了自己的药店。经过精心护理,老头终于醒转过来。他称自己是八洞神仙张果老,路经此地,听说先生常行善举,所以特意来验证一下。“我送你一匹龙驹宝马,你精心饲养不得外传。千万记住,不能让人朝马后泼水。”话刚说完,一匹龙驹宝马出现在屋里。再看那张果老,已驾云而去。后来,尚志远专门在后院盖了一个马棚,并安排心腹家丁精心喂养。

有一年八月十五,尚志远骑着龙驹马到潞安府置办货物,临走时他向店家吩咐:“掌柜的,我走之后你千万不要向我身后泼水除尘。”店家寻思:为什么这位客人每次走都吩咐我不要朝他身后泼水?出于好奇,他顺手端起一盆水朝尚志远的身后泼去。谁知龙驹宝马一下子把尚志远甩了下来,奔腾而去。当朝皇帝听说龙驹宝马的事后大发雷霆,说尚志远“私藏国宝,欺君罔上”,将尚家人通通杀掉。

官兵走后,平时饱受尚家恩惠的老百姓,都主动赶来把尚家人的尸体掩埋好,还在尚志远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碑,碑上刻着“上大曲之墓”,意思是尚志远一家死得太冤屈了。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善人,也为了替他一家鸣不平,大家干脆把村名皋阳改为大曲,从此皋阳村便成了大曲村。

大曲村这个村名从宋朝一直叫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县里来了一位知县,无意之间从老百姓那里听到尚志远家私养龙驹马而全家惨遭杀害的事。这位正直善良的知县,一方面觉得大曲村的老百姓可敬可佩,另一方面又觉得大曲这个村名听起来让人感到心寒,于是改村名为“大有”,意思是让这个村大有出息、大有希望、大有作为。从此大曲又变成了大有。

“舍身取义”泰山庙的红色历史

泰山庙地处大有村东山间,群山环绕,松柏映照,钟灵毓秀,拥山脉之雄气,声广誉远。该庙始建于宋仁宗元年(公元1022年),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2年)曾重修。

抗日战争期间,泰山庙还是八路军和武乡地方抗日武装经常活动的场所之一。1937年11月,魏名扬、杜昕、裴清河等11位有志青年在泰山庙成立了武乡第一支青年抗日游击队。裴清河于1939年在泰山庙组建了子弟兵武装,后活动在东沟一带。这两支抗日地方武装队伍,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的抗日战争,补充了正规军的兵源。

2005年,为怀念和传承烈士和前辈们的精神,大有村支村两委带领村民,对烈士纪念物和武装斗争活动场所遗址进行了保护和维修,并按照群众的要求将其建设为“大有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游览接受教育的群众和青年儿童络绎不绝。

2020年,大有村在村东500米处重修泰山庙。新庙坐北朝南,东西长17米,南北宽10米。面阔5间,进深四椽,五檩,单檐硬山顶,灰板瓦屋面。

互联网+”赋能古庙会迎来新生

据村上的老人讲,泰山庙会起源于清朝。公元1750年,崞县(今山西原平)楼繁寺僧移居武乡横岭寺,十九辈元孙洪济又到大有泰山庙住持,在乾隆十六年重修泰山庙。自乾隆二十年开始,民间便将每年四月十八定为庙会祭祀日,将方圆三十二村分为六管,每年轮流敬驾庙会,大有村为首轮敬驾。

每年,庙会从四月十七开始,持续4天,会上,敬驾村庄要做3~7米高的纸扎塔,并伴有吹鼓乐队和八音会及踩高跷、赶旱船,还要请戏班子唱戏,周边几十里的百姓都会来祈祷家人平安健康。后来,庙会间便逐渐开始进行物资交流。古时以物品兑换为主,农人以粮食兑换煤炭和日用品及生产用具、日杂用品、丝绸布匹,物资交换非常繁荣。庙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停止,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后由于各种原因又停了十多年。改革开放后,1980年又重新恢复,规模逐年盛大。

今年55岁的村民王竹青介绍,从他十几岁时起,每年庙会都会和家人在“眺远阁”前的大街上炸“麻汤”(油条)。他的“麻汤”生意随着庙会的逐年盛大而兴隆,他说:“光四月十八那天,就得用四五袋面。几天下来,我能净挣七八百元钱。”

近年来,大有村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村级工作的龙头来抓,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创新机制。支村两委大力推广渗水地膜覆盖,种植绿色无公害谷子;修建村内田间路共10公里,全面实现机械作业,为村民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大力发展养殖畜牧业,村内养羊户8户,年存栏1200只,建成养猪场一座,年出栏1000头……王竹青也在村里组织下学习电商知识,利用互联网和多个电商平台销售农货。

对于今年四月十八的泰山庙会,王竹青充满了希望:“到时我会开一场直播,不只是卖我的农货,更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有村泰山庙会。”(记者高文婷)

原标题:武乡县泰山庙会:“互联网+”赋能古庙会焕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