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志山俗称广志垴,又名中阳山,位于黎城县上遥镇,与襄垣县搭界,海拔1807米。远眺广志山,巍峨险峻,峭壁如削,顶峰直插云霄,蜿蜒的浊漳河宛如飘带,傍山而舞。临山俯瞰,放眼望去,上党盆地的秀丽风光一览无余。
广志山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是一处红色革命圣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后方医院就曾驻扎于此,从1938年到1940年期间,医院先后救治400余名伤病员,治愈后,战士们重返抗日前线。
筑起后方钢铁长城
近日,在黎城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孙广兴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从黎城县城出发,向西北方向驶往广志山进行探访。车辆缓慢地行驶在蜿蜒险峻的山道,从车窗向外望去,山岭上梯田层层,山岭下河水缓缓流淌,层林掩映着疏落的村庄,隐秘安静。孙广兴说,自1938年起,八路军总后勤部所属医院、被服厂等单位就隐藏在广志山一带的村庄里,八路军总部后方第三医院设在山中的老君寺中。
沿途,记者看到奇峰秀岭如夹道屏风,怪石断崖掠目而过。在形如堡垒的山峰下,河床上出现一片赤红色的岩层,由于河水长年切割,河床上出现了纵横交错的白色湍流,气势汹涌,奔流而下。踏着松软的泥土和落叶,穿过清幽宁静的松林,便可攀登上广志山。登顶而望,万峰起伏,郁郁葱葱,远处的浊漳河河谷宽阔静谧,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据孙广兴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来到华北前线,以太行山为依托,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1938年,日寇对根据地不断发起大规模“扫荡”,针对敌人的疯狂报复,八路军129师开展了积极防御的反“扫荡”痛击日寇,并将八路军总部后方第三医院转移到山大林深、易守难攻的广志山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和伤病员就住在山上的老君寺。
当时,通往山上只有两条羊肠小道,伤病员都是在当地群众配合下,或是人背着,或是担架抬着,翻山越岭送往山上的医院。孙广兴说,当时条件简陋,医院严重缺少药品器械,可就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排除万难,全力救治、护理伤员。在广志山驻扎的两年里,医院就救治伤员400余人,筑起坚不可摧的后方钢铁长城。
军民鱼水一家亲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鱼水关系。在缺医少药、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广志山四周村庄的乡亲们也参与到了护理伤员的队伍中来,他们像保护自己的亲人一样保护伤病员。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伤员们一个个康复归队,重新驰骋在战场上保国杀敌。
在中庄村,尽管亲身经历当年历史的老人已相继去世,但是很多抗日故事流传了下来。村里很多老人告诉记者,他们以前常听父辈们讲过八路军后方医院的事情,那时村里经常住着伤员,有的裹着头,有的拄着拐,有的躺在担架上,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帮着抬伤员,妇女们还给伤员做饭。村里还组织起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盘查路人和送情报。
关于村民们提到的事情,孙广兴在2012年所写的《广志山八路军后方医院时间之考证》一文中,也有这样的描述:从武乡方向抬到广志山下平头村许多伤病员,村妇救会主任冯宥组织各家各户妇女去送饭或是为伤病员喂饭。当时大家都穷,有的送来了米汤,有的送来了玉米面疙瘩汤……吃完饭后,村民配合八路军,把伤员送上了广志山。
孙广兴说,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和疯狂“扫荡”,导致物资严重匮乏,医院缺医少药,医疗条件极差,常常连消毒的酒精都没有,只能用烧酒代替,那时弄一瓶烧酒也非常困难。麻醉药品更是奇缺,一般伤员开刀动手术都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强忍着剧烈的疼痛进行的。
由于医药奇缺,手术环境差,伤员感染率高、并发症多,有的伤员病情难以控制,得不到及时治疗。再加上卫生环境恶劣,伤寒、霍乱、疟疾等时疫的威胁,致使有些伤员旧伤未愈又染上了新疾,有的医生或者护士在手术中意外受伤,最后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提及这段历史,孙广兴内心久久难以平复。
保卫后方医院反“扫荡”
1940年10月26日,由于汉奸告密,日军集结一个营的兵力进攻广志山,而山上守卫后方医院的部队仅有一个警卫连,30余名八路军战士凭借着广志山天险和当地民兵的大力配合,与日军展开激战。在敌我悬殊较大的不利情况下,八路军特务团奉总部命令,连夜挥师广志山,阻击来犯之敌。
当时八路军总部后方医院迅速转移,广志山已是一座空山。27日凌晨,八路军和敌人交火,特务团故意把来自黎城的敌人吸引到了平头、下庄一带的溪谷中。当晚,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八路军向包围圈内的敌人发起突袭,不到两个小时,一举歼灭了200多名日军。
广志山战斗最激烈的是阻击来自辽县的日军。那是日军36师团的一个大队,1000多人装备精良,气势汹汹。这队敌人进入广志山后,遇到了特务团的阻击,以为捕捉住了主力部队,摆出了决一死战的架势。28日凌晨,日军动用大炮向我军阻击阵地猛轰。但是,特务团主力把日军紧紧压制在山腰。尽管日军疯狂进攻数次,仍不能向前推进一寸,于是,日军请求飞机助战。一架轰炸机从长治飞来,由于受地形限制,扔下几颗炸弹就逃走了,战斗进行了四个多小时。28日午后,溃败的日军向平头村方向急忙撤退。
此次战斗,百余名日寇被歼灭,八路军有42名干部、战士和民兵为保卫后方医院而壮烈牺牲,烈士遗体葬于广志山。
1974年,黎城县在广志山后方医院烈士公墓旁边,专门建起了纪念亭。2012年,县里又在原址上重修后方医院。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后方医院的纪念馆经过多年的沧桑变化,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述历史的事故。
如今的广志山,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红色旅游景点。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拨款修缮了遗址,修筑了公路,提供了旅游服务设施,对这里进行了综合开发利用,翻开了振兴乡村崭新的一页。(记者丁德令)
原标题:广志山上的八路军后方医院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广志山俗称广志垴,又名中阳山,位于黎城县上遥镇,与襄垣县搭界,海拔1807米。远眺广志山,巍峨险峻,峭壁如削,顶峰直插云霄,蜿蜒的浊漳河宛如飘带,傍山而舞。临山俯瞰,放眼望去,上党盆地的秀丽风光一览无余。
广志山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是一处红色革命圣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后方医院就曾驻扎于此,从1938年到1940年期间,医院先后救治400余名伤病员,治愈后,战士们重返抗日前线。
筑起后方钢铁长城
近日,在黎城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孙广兴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从黎城县城出发,向西北方向驶往广志山进行探访。车辆缓慢地行驶在蜿蜒险峻的山道,从车窗向外望去,山岭上梯田层层,山岭下河水缓缓流淌,层林掩映着疏落的村庄,隐秘安静。孙广兴说,自1938年起,八路军总后勤部所属医院、被服厂等单位就隐藏在广志山一带的村庄里,八路军总部后方第三医院设在山中的老君寺中。
沿途,记者看到奇峰秀岭如夹道屏风,怪石断崖掠目而过。在形如堡垒的山峰下,河床上出现一片赤红色的岩层,由于河水长年切割,河床上出现了纵横交错的白色湍流,气势汹涌,奔流而下。踏着松软的泥土和落叶,穿过清幽宁静的松林,便可攀登上广志山。登顶而望,万峰起伏,郁郁葱葱,远处的浊漳河河谷宽阔静谧,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据孙广兴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来到华北前线,以太行山为依托,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1938年,日寇对根据地不断发起大规模“扫荡”,针对敌人的疯狂报复,八路军129师开展了积极防御的反“扫荡”痛击日寇,并将八路军总部后方第三医院转移到山大林深、易守难攻的广志山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和伤病员就住在山上的老君寺。
当时,通往山上只有两条羊肠小道,伤病员都是在当地群众配合下,或是人背着,或是担架抬着,翻山越岭送往山上的医院。孙广兴说,当时条件简陋,医院严重缺少药品器械,可就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排除万难,全力救治、护理伤员。在广志山驻扎的两年里,医院就救治伤员400余人,筑起坚不可摧的后方钢铁长城。
军民鱼水一家亲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鱼水关系。在缺医少药、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广志山四周村庄的乡亲们也参与到了护理伤员的队伍中来,他们像保护自己的亲人一样保护伤病员。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伤员们一个个康复归队,重新驰骋在战场上保国杀敌。
在中庄村,尽管亲身经历当年历史的老人已相继去世,但是很多抗日故事流传了下来。村里很多老人告诉记者,他们以前常听父辈们讲过八路军后方医院的事情,那时村里经常住着伤员,有的裹着头,有的拄着拐,有的躺在担架上,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帮着抬伤员,妇女们还给伤员做饭。村里还组织起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盘查路人和送情报。
关于村民们提到的事情,孙广兴在2012年所写的《广志山八路军后方医院时间之考证》一文中,也有这样的描述:从武乡方向抬到广志山下平头村许多伤病员,村妇救会主任冯宥组织各家各户妇女去送饭或是为伤病员喂饭。当时大家都穷,有的送来了米汤,有的送来了玉米面疙瘩汤……吃完饭后,村民配合八路军,把伤员送上了广志山。
孙广兴说,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和疯狂“扫荡”,导致物资严重匮乏,医院缺医少药,医疗条件极差,常常连消毒的酒精都没有,只能用烧酒代替,那时弄一瓶烧酒也非常困难。麻醉药品更是奇缺,一般伤员开刀动手术都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强忍着剧烈的疼痛进行的。
由于医药奇缺,手术环境差,伤员感染率高、并发症多,有的伤员病情难以控制,得不到及时治疗。再加上卫生环境恶劣,伤寒、霍乱、疟疾等时疫的威胁,致使有些伤员旧伤未愈又染上了新疾,有的医生或者护士在手术中意外受伤,最后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提及这段历史,孙广兴内心久久难以平复。
保卫后方医院反“扫荡”
1940年10月26日,由于汉奸告密,日军集结一个营的兵力进攻广志山,而山上守卫后方医院的部队仅有一个警卫连,30余名八路军战士凭借着广志山天险和当地民兵的大力配合,与日军展开激战。在敌我悬殊较大的不利情况下,八路军特务团奉总部命令,连夜挥师广志山,阻击来犯之敌。
当时八路军总部后方医院迅速转移,广志山已是一座空山。27日凌晨,八路军和敌人交火,特务团故意把来自黎城的敌人吸引到了平头、下庄一带的溪谷中。当晚,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八路军向包围圈内的敌人发起突袭,不到两个小时,一举歼灭了200多名日军。
广志山战斗最激烈的是阻击来自辽县的日军。那是日军36师团的一个大队,1000多人装备精良,气势汹汹。这队敌人进入广志山后,遇到了特务团的阻击,以为捕捉住了主力部队,摆出了决一死战的架势。28日凌晨,日军动用大炮向我军阻击阵地猛轰。但是,特务团主力把日军紧紧压制在山腰。尽管日军疯狂进攻数次,仍不能向前推进一寸,于是,日军请求飞机助战。一架轰炸机从长治飞来,由于受地形限制,扔下几颗炸弹就逃走了,战斗进行了四个多小时。28日午后,溃败的日军向平头村方向急忙撤退。
此次战斗,百余名日寇被歼灭,八路军有42名干部、战士和民兵为保卫后方医院而壮烈牺牲,烈士遗体葬于广志山。
1974年,黎城县在广志山后方医院烈士公墓旁边,专门建起了纪念亭。2012年,县里又在原址上重修后方医院。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后方医院的纪念馆经过多年的沧桑变化,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述历史的事故。
如今的广志山,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红色旅游景点。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拨款修缮了遗址,修筑了公路,提供了旅游服务设施,对这里进行了综合开发利用,翻开了振兴乡村崭新的一页。(记者丁德令)
原标题:广志山上的八路军后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