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鲜卑族慕容永创立西燕国,历经9年(公元386年~公元394年),统治范围包括今山西及周边等地,建都于今长子县,其间休兵养民,畅通言路,胡汉融合,创乱世中兴。慕容永被杀后,埋葬于长子县化师山。主峰丘寺岭,在今石哲镇慕容村北的山顶建有古刹一座,创建时代不详,1939年遭日寇炮轰损毁。古刹一进两院,前院当阳殿,对向有舞台,后院有大雄宝殿,传说慕容永尸体在殿内停敛,而建有卧佛,称为卧佛殿,负责看守陵墓的亲信官兵世代居住在山下,久而久之形成村庄,即为慕容村(在长子县石哲镇境内东北)。
为纪念慕容永祭日,每年农历五月初八兴办丘寺岭庙会,会期3天,以隆重的香会活动为主,逐年衍生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风味小吃、特产展销等。新中国成立后,庙会从山上转至山下的西汉村,直到今时。这是全国唯一的纪念西燕古国及慕容永皇帝的庙会,也是北方地区少有的与鲜卑族、慕容氏有关联的庙会。
历史深处的西燕王国
西晋灭亡后的100余年中先后建立了诸多政权,史学界称“五胡十六国”。“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等5个北方民族;“十六国”即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西燕王国虽未列其中,但是在《魏书》《晋书》《潞州志》及《长子县志》中均有记载。其创立者慕容永原是前燕国的皇室旁支,其祖父慕容运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的叔叔。前燕灭亡后,他随众从辽东迁到长安,以制卖皮靴为生。公元383年11月,发生了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80余万前秦军出兵伐晋,两军在淝水展开决战,最终东晋以8万军力而大获全胜。公元384年4月,慕容皝的孙子慕容泓乘前秦淝水之战失败兴兵建立西燕。其间,慕容永因屡立战功逐渐成为握有实权的大臣。彼时动乱频仍,皇帝的命运朝不保夕,慕容泓称帝不过两三个月便被其弟慕容冲取而代之,慕容冲在位刚满一年,又被手下大将段延杀死代为称帝,不足月再被杀。西燕将士大多强烈希望东归故里,公元386年3月,鲜卑部众共40余万人放弃都城长安向东进发。当年10月,慕容永在外拒前秦、内战皇室中获胜,乘胜进据长子,杀慕容皝曾孙慕容忠,以长子为都城建立西燕国,自称皇帝。9年间,慕容永在政治上内用汉族士人,“刑政修明,虚怀引纳”,外行“和边政策”,对下实行息兵养民、劝课农桑等政策,在大动乱中创造了一个小的“中兴”时期。
公元394年9月,西燕被后燕所灭,慕容永被杀,一代王国就此消亡,留给后人与之关联的一串串地名。慕容永建都长子期间,在长子城西等处演练军队,操练马术,后人称此地为马箭村,即今石哲镇马箭村。在发鸠山上练习骑兵,后人称此地为跑马坪,成为发鸠山八景之一。西燕王国虽然历时不久,但当地采用多种形式予以纪念,如以西燕王国为素材,编演了历史戏《西燕长歌》,出版了《西燕春秋》《喋血双燕》等作品,举办了全国性的西燕王国学术论坛。
史志记载的丘山落照
明弘治八年(1495)版《长子县志》载:“熨台春晓、莲塘烟雨、慈林秋色、刁黄风雪、西城夜月、漳水西风、紫云晴瘴、丘山落照”列作长子古八景。八景之一的丘山落照是与西燕王国有关联的一处美景。《长子县志》录《漳源八景诗序》载:“又有丘山,在邑之西,绝顶有寺,日夕余晖射之,金碧绚烂,皆胜境也。曰丘山落照”。
丘山指华师山,又名狮坨山,主峰丘寺岭,原名丘尸岭。清康熙《长子县志》载:“化师山,旧传唐时一僧自来西,于古丘,发鸠山余波也,见景物幽然,遂趺坐而化,土人就此其山葬之”。清嘉庆《长子县志》载:“化师山,在县西三十里,旧名古丘,所谓丘山落照是也。唐时,有僧化此,故名”。
西燕古国被灭后,国君慕容永被杀后埋葬于此,丘寺岭顶依地形建有寺庙。由于地势较高,且建筑雄伟,1939年,成为侵华日军高炮摧毁的目标。站立此处,每当夕阳西下,远观群峦叠嶂,千峰竞秀,暮鼓和鸣,仙气缭绕,别有一番风景,当时把夕景列为全县八景之一,不仅仅是赞美自然风景之美,更有人文故事的隐含,怀念一代帝王在此安葬,一代王朝在此谢幕。
山下的石哲镇慕容村是国王慕容永的亲信在此守墓而形成的村落,为此村名几番改动,一开始取村子在慕容永墓的下方之义,称墓下村;后取西燕国王慕容永在此安葬之义,改为墓穴村;百姓嫌弃村名不雅,遂取谐音为慕学村;后取西晋时期慕容氏在山西建国等义,改称晋容村;再后来为纪念慕容永的历史功绩,改称慕容村至今。
在民间传说中,此为上党地区五龙图腾文化现象的发源地。据传,慕容永建立西燕王国得到了黑龙、黄龙、白龙、青龙、红龙的帮助,慕容永被葬后,五条龙恋恋不舍,盘踞在周围守护国王。现今,丘寺岭周边石哲镇上三庄村有黑龙泉山、黑龙泉庙;石哲镇、常张乡、碾张乡交际处有黄龙泉山、黄龙泉庙;常张乡境内有白龙泉山、白龙泉庙;碾张乡境内有青龙沟;南陈镇境内有红龙泉庙。而长治市上党区苏店镇一带有五龙山,壶关县也有乡镇称五龙山乡。
丘寺岭庙会影响深远
据传,慕容永被杀于农历五月初八,后人就在他的祭日举办香会予以纪念,后演变为综合性的庙会。活动由石哲镇慕容村、西汉村、马家峪、权家庄、羊神沟、上三庄、庄乐、王家峪和常张乡鸦儿沟、陈家峪共同举办。参加上香会活动的队伍由软杠、硬杠、打头阵、扛装、抬装、椅子、神桌等组成,甚为壮观,成为一年一度十乡八村百姓最隆重的聚会。
软杠通常四抬一起,杠身都有绸缎做成的包被,再用丝绸、菱镜装饰的瑰丽新奇。杠身穿着一支富有弹性的软木杠子,走起来上下晃动,甚为有趣。硬杠也是四抬一起,硬杠是在木料之上构造塔式装饰物,顶端插鸡毛大掸,通体有各色花灯,珠光彩绘,花团锦簇,做工精细,华丽异常。扛装是把若干个年幼的孩子化装成一则主题故事里的人物,靠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通过扛杆绑在小伙子肩头,小伙子在地上游走,孩子们在上面舞动,上下配合呼应。通过香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每次庙会都伴有隆重的祭祀活动,整个活动准备时间长,投入人力物力多,参与影响面广,内容极为丰富。参与祭祀的乐队必须演奏有传统的古典曲牌和较为流行的戏曲折子。八音会表演从供盏时开始,供盏由乐队带队者或阴阳先生念祝词,乐队奏乐伴奏,传承了本土八音会等文化遗产。在香会期间每天都要供盏,盏盏都要有荤、素、干、甜等食物,俗称“花祭”。
此外,由于庙会期间可以品尝到各种上党名吃、长子小吃,因而流传着“上党名吃在长子、长子名吃在石哲”的民谚。可谓是因人盖庙,因庙兴会,因会起市,从而因市利民。(王帅)
原标题:息兵养民,劝课农桑,创造了一个大动乱中的小“中兴”时期 “西燕王国”与“丘山落照”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鲜卑族慕容永创立西燕国,历经9年(公元386年~公元394年),统治范围包括今山西及周边等地,建都于今长子县,其间休兵养民,畅通言路,胡汉融合,创乱世中兴。慕容永被杀后,埋葬于长子县化师山。主峰丘寺岭,在今石哲镇慕容村北的山顶建有古刹一座,创建时代不详,1939年遭日寇炮轰损毁。古刹一进两院,前院当阳殿,对向有舞台,后院有大雄宝殿,传说慕容永尸体在殿内停敛,而建有卧佛,称为卧佛殿,负责看守陵墓的亲信官兵世代居住在山下,久而久之形成村庄,即为慕容村(在长子县石哲镇境内东北)。
为纪念慕容永祭日,每年农历五月初八兴办丘寺岭庙会,会期3天,以隆重的香会活动为主,逐年衍生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风味小吃、特产展销等。新中国成立后,庙会从山上转至山下的西汉村,直到今时。这是全国唯一的纪念西燕古国及慕容永皇帝的庙会,也是北方地区少有的与鲜卑族、慕容氏有关联的庙会。
历史深处的西燕王国
西晋灭亡后的100余年中先后建立了诸多政权,史学界称“五胡十六国”。“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等5个北方民族;“十六国”即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西燕王国虽未列其中,但是在《魏书》《晋书》《潞州志》及《长子县志》中均有记载。其创立者慕容永原是前燕国的皇室旁支,其祖父慕容运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的叔叔。前燕灭亡后,他随众从辽东迁到长安,以制卖皮靴为生。公元383年11月,发生了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80余万前秦军出兵伐晋,两军在淝水展开决战,最终东晋以8万军力而大获全胜。公元384年4月,慕容皝的孙子慕容泓乘前秦淝水之战失败兴兵建立西燕。其间,慕容永因屡立战功逐渐成为握有实权的大臣。彼时动乱频仍,皇帝的命运朝不保夕,慕容泓称帝不过两三个月便被其弟慕容冲取而代之,慕容冲在位刚满一年,又被手下大将段延杀死代为称帝,不足月再被杀。西燕将士大多强烈希望东归故里,公元386年3月,鲜卑部众共40余万人放弃都城长安向东进发。当年10月,慕容永在外拒前秦、内战皇室中获胜,乘胜进据长子,杀慕容皝曾孙慕容忠,以长子为都城建立西燕国,自称皇帝。9年间,慕容永在政治上内用汉族士人,“刑政修明,虚怀引纳”,外行“和边政策”,对下实行息兵养民、劝课农桑等政策,在大动乱中创造了一个小的“中兴”时期。
公元394年9月,西燕被后燕所灭,慕容永被杀,一代王国就此消亡,留给后人与之关联的一串串地名。慕容永建都长子期间,在长子城西等处演练军队,操练马术,后人称此地为马箭村,即今石哲镇马箭村。在发鸠山上练习骑兵,后人称此地为跑马坪,成为发鸠山八景之一。西燕王国虽然历时不久,但当地采用多种形式予以纪念,如以西燕王国为素材,编演了历史戏《西燕长歌》,出版了《西燕春秋》《喋血双燕》等作品,举办了全国性的西燕王国学术论坛。
史志记载的丘山落照
明弘治八年(1495)版《长子县志》载:“熨台春晓、莲塘烟雨、慈林秋色、刁黄风雪、西城夜月、漳水西风、紫云晴瘴、丘山落照”列作长子古八景。八景之一的丘山落照是与西燕王国有关联的一处美景。《长子县志》录《漳源八景诗序》载:“又有丘山,在邑之西,绝顶有寺,日夕余晖射之,金碧绚烂,皆胜境也。曰丘山落照”。
丘山指华师山,又名狮坨山,主峰丘寺岭,原名丘尸岭。清康熙《长子县志》载:“化师山,旧传唐时一僧自来西,于古丘,发鸠山余波也,见景物幽然,遂趺坐而化,土人就此其山葬之”。清嘉庆《长子县志》载:“化师山,在县西三十里,旧名古丘,所谓丘山落照是也。唐时,有僧化此,故名”。
西燕古国被灭后,国君慕容永被杀后埋葬于此,丘寺岭顶依地形建有寺庙。由于地势较高,且建筑雄伟,1939年,成为侵华日军高炮摧毁的目标。站立此处,每当夕阳西下,远观群峦叠嶂,千峰竞秀,暮鼓和鸣,仙气缭绕,别有一番风景,当时把夕景列为全县八景之一,不仅仅是赞美自然风景之美,更有人文故事的隐含,怀念一代帝王在此安葬,一代王朝在此谢幕。
山下的石哲镇慕容村是国王慕容永的亲信在此守墓而形成的村落,为此村名几番改动,一开始取村子在慕容永墓的下方之义,称墓下村;后取西燕国王慕容永在此安葬之义,改为墓穴村;百姓嫌弃村名不雅,遂取谐音为慕学村;后取西晋时期慕容氏在山西建国等义,改称晋容村;再后来为纪念慕容永的历史功绩,改称慕容村至今。
在民间传说中,此为上党地区五龙图腾文化现象的发源地。据传,慕容永建立西燕王国得到了黑龙、黄龙、白龙、青龙、红龙的帮助,慕容永被葬后,五条龙恋恋不舍,盘踞在周围守护国王。现今,丘寺岭周边石哲镇上三庄村有黑龙泉山、黑龙泉庙;石哲镇、常张乡、碾张乡交际处有黄龙泉山、黄龙泉庙;常张乡境内有白龙泉山、白龙泉庙;碾张乡境内有青龙沟;南陈镇境内有红龙泉庙。而长治市上党区苏店镇一带有五龙山,壶关县也有乡镇称五龙山乡。
丘寺岭庙会影响深远
据传,慕容永被杀于农历五月初八,后人就在他的祭日举办香会予以纪念,后演变为综合性的庙会。活动由石哲镇慕容村、西汉村、马家峪、权家庄、羊神沟、上三庄、庄乐、王家峪和常张乡鸦儿沟、陈家峪共同举办。参加上香会活动的队伍由软杠、硬杠、打头阵、扛装、抬装、椅子、神桌等组成,甚为壮观,成为一年一度十乡八村百姓最隆重的聚会。
软杠通常四抬一起,杠身都有绸缎做成的包被,再用丝绸、菱镜装饰的瑰丽新奇。杠身穿着一支富有弹性的软木杠子,走起来上下晃动,甚为有趣。硬杠也是四抬一起,硬杠是在木料之上构造塔式装饰物,顶端插鸡毛大掸,通体有各色花灯,珠光彩绘,花团锦簇,做工精细,华丽异常。扛装是把若干个年幼的孩子化装成一则主题故事里的人物,靠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通过扛杆绑在小伙子肩头,小伙子在地上游走,孩子们在上面舞动,上下配合呼应。通过香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每次庙会都伴有隆重的祭祀活动,整个活动准备时间长,投入人力物力多,参与影响面广,内容极为丰富。参与祭祀的乐队必须演奏有传统的古典曲牌和较为流行的戏曲折子。八音会表演从供盏时开始,供盏由乐队带队者或阴阳先生念祝词,乐队奏乐伴奏,传承了本土八音会等文化遗产。在香会期间每天都要供盏,盏盏都要有荤、素、干、甜等食物,俗称“花祭”。
此外,由于庙会期间可以品尝到各种上党名吃、长子小吃,因而流传着“上党名吃在长子、长子名吃在石哲”的民谚。可谓是因人盖庙,因庙兴会,因会起市,从而因市利民。(王帅)
原标题:息兵养民,劝课农桑,创造了一个大动乱中的小“中兴”时期 “西燕王国”与“丘山落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