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阳光晴好。6月1日,已是下午3时,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村民张国兵家的农家乐刚刚送走一批客人。刚准备休息,院子里的凉棚下,已经有新的客人前来预定晚饭。
从过去的一张桌子,到如今的15张桌子;从一天接待十来个人,到一天150多人的客流量,这些年,张国兵的农家乐规模越来越大,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卧室都利用起来摆上了餐桌,厨房的灶具、餐桌椅也都换新了。
野菜、土鸡、土鸡蛋、莜面……厨房里的蒸气弥漫开来,一盘盘“农家食材”备好,张国兵嘴角笑出了幸福的弧度。“过去种点地,还打一些零工,一年收入3万元,如今一年十多万元,日子眼见着一天比一天好。”张国兵说,“这好日子,全靠村里发展红色旅游。”
没错,滋润着张国兵家好日子的,是村里的红色资源。
图为: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
太行山腹地,砖壁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在崇山峻岭中突兀出来,这里三面临崖,一面靠山,不钻沟无以觅路,不爬坡难以进村。正是因为沟深坡陡的独特地理特征,八路军总司令部在这里安营扎寨。从1939年至1942年,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战斗和生活在这里,留下许多作战遗物和遗址,并在此部署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在砖壁村,八路军总部留下的印记处处可见。“将军树”“连心碾”“八路池”“抗日井”“军民坝”……一个个都是当年八路军与村民军民鱼水情的见证。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约束,砖壁村430口人人均耕地不到3亩,庄稼全是望天收。过去,虽守着“八路军总部”的红色资源,但前来观光的游客甚少,老百姓过着苦日子。
“想过好日子就必须敢闯、能干,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光荣传统。”砖壁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军说,“传承红色精神,激活红色资源,这就是砖壁的出路。”
没错,引领砖壁村走上振兴路的,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图为: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
2008年,砖壁村引进红星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村后的小松山上修建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越来越多的游客闻名而来;
2011年,通过实施旧村改造,砖壁村建设八路军客栈22座院落,房屋196间,一排排农家土房变成了乡村民宿,村民搬出土房子,住进了整齐规划、宽敞明亮的新房;
2012年,砖壁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布局一新的商贸街上,农家乐、杂粮店、特色手工艺精品店开办起来,村民增收有了新路子;
2018年,砖壁村又引进山西红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休闲——观光旅游——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
……
砖壁村被激活了,砖壁村民都动起来了。
“不管是开办农家乐,还是在八路军体验园、游客接待中心、蔬菜大棚上班,或者经营其他的小生意,大家都很忙。”在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当保安的李跃明感受颇深。
图为: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
利用村内各种红色资源,砖壁村年接待旅客近10万人次,吸纳60余名村民在八路军体验馆、红潮公司等地务工;带动45户村民开办农家乐;村民销售工艺品和杂粮拓宽增收渠道。“如今,村里已经实现了村民全部就地就业。”李文军说:“今年,砖壁村人均收入拟达到7500元。”
如今,砖壁村已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重要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砖壁村作为太行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观团队络绎不绝。为了让砖壁村的“红色”资源切实发挥教育作用,李文军正积极对接太行干部学院,进一步完善现场教学点的配套设施。“未来,我们的党性教育基地可满足学员食宿、教育培训、拓展训练等项目,届时将进一步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等产业,助农增收。”
盘活红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如今,历久弥新的“红色”在砖壁村成了别样的“红火”,沿着这条红色振兴路,砖壁村百姓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记者贾奕)
原标题:砖壁村:乡村振兴别样“红”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初夏时节,阳光晴好。6月1日,已是下午3时,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村民张国兵家的农家乐刚刚送走一批客人。刚准备休息,院子里的凉棚下,已经有新的客人前来预定晚饭。
从过去的一张桌子,到如今的15张桌子;从一天接待十来个人,到一天150多人的客流量,这些年,张国兵的农家乐规模越来越大,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卧室都利用起来摆上了餐桌,厨房的灶具、餐桌椅也都换新了。
野菜、土鸡、土鸡蛋、莜面……厨房里的蒸气弥漫开来,一盘盘“农家食材”备好,张国兵嘴角笑出了幸福的弧度。“过去种点地,还打一些零工,一年收入3万元,如今一年十多万元,日子眼见着一天比一天好。”张国兵说,“这好日子,全靠村里发展红色旅游。”
没错,滋润着张国兵家好日子的,是村里的红色资源。
图为: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
太行山腹地,砖壁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在崇山峻岭中突兀出来,这里三面临崖,一面靠山,不钻沟无以觅路,不爬坡难以进村。正是因为沟深坡陡的独特地理特征,八路军总司令部在这里安营扎寨。从1939年至1942年,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战斗和生活在这里,留下许多作战遗物和遗址,并在此部署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在砖壁村,八路军总部留下的印记处处可见。“将军树”“连心碾”“八路池”“抗日井”“军民坝”……一个个都是当年八路军与村民军民鱼水情的见证。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约束,砖壁村430口人人均耕地不到3亩,庄稼全是望天收。过去,虽守着“八路军总部”的红色资源,但前来观光的游客甚少,老百姓过着苦日子。
“想过好日子就必须敢闯、能干,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光荣传统。”砖壁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军说,“传承红色精神,激活红色资源,这就是砖壁的出路。”
没错,引领砖壁村走上振兴路的,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图为: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
2008年,砖壁村引进红星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村后的小松山上修建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越来越多的游客闻名而来;
2011年,通过实施旧村改造,砖壁村建设八路军客栈22座院落,房屋196间,一排排农家土房变成了乡村民宿,村民搬出土房子,住进了整齐规划、宽敞明亮的新房;
2012年,砖壁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布局一新的商贸街上,农家乐、杂粮店、特色手工艺精品店开办起来,村民增收有了新路子;
2018年,砖壁村又引进山西红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休闲——观光旅游——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
……
砖壁村被激活了,砖壁村民都动起来了。
“不管是开办农家乐,还是在八路军体验园、游客接待中心、蔬菜大棚上班,或者经营其他的小生意,大家都很忙。”在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当保安的李跃明感受颇深。
图为: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
利用村内各种红色资源,砖壁村年接待旅客近10万人次,吸纳60余名村民在八路军体验馆、红潮公司等地务工;带动45户村民开办农家乐;村民销售工艺品和杂粮拓宽增收渠道。“如今,村里已经实现了村民全部就地就业。”李文军说:“今年,砖壁村人均收入拟达到7500元。”
如今,砖壁村已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重要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砖壁村作为太行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观团队络绎不绝。为了让砖壁村的“红色”资源切实发挥教育作用,李文军正积极对接太行干部学院,进一步完善现场教学点的配套设施。“未来,我们的党性教育基地可满足学员食宿、教育培训、拓展训练等项目,届时将进一步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等产业,助农增收。”
盘活红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如今,历久弥新的“红色”在砖壁村成了别样的“红火”,沿着这条红色振兴路,砖壁村百姓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记者贾奕)
原标题:砖壁村:乡村振兴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