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上党,与天为党,险要的地势让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太行山军民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竖起了一座座丰碑!每一座丰碑的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近日,记者一行到襄垣县西营镇,聆听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游击战,记录珍贵的历史记忆。
一路向北
襄垣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县,据史料记载,早在二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这里春秋时归属黎国,战国初,赵、韩、魏三家分晋,襄垣始属韩国,后归赵国,因而历史上有“古韩”之称。公元前260年,秦军攻赵,赵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今北关贵江沟),因城系赵襄子所筑,故名“襄垣”。
襄垣县北部和沁县、武乡县交界,在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机关曾在这一带驻扎,指挥全国军民抗战。记者此次要去探访的地方是一个叫西营的乡镇,位于襄垣县东北部。从长治市区出发,一路向北,经襄垣县城,我们继续向北前行。一路上微风轻拂,绿意盎然,一派生机。
西营镇位于浊漳河畔,说起西营这个名字,还颇有些来历。西营镇西营村73岁的魏生堂说,西营古称三漳口,后赵石勒皇帝曾于此屯练兵马,“西营”由此得名。据清乾隆四十七年《襄垣县志》载:“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石勒进据襄国,称赵王,后攻上党,筑城于城底村北,以积刍米,基址犹存。”现在西营镇城底村北还存有石勒城遗址,遗址西面的西营镇为石勒屯兵之所,遗址东北面的护驾脑村为石勒的护兵驻地;遗址东面的花果园村为石勒的花园,周边各村均因与石勒城相关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西营镇地势险要,北面和武乡县接壤,是沟通襄垣和武乡两县的交通要道,离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峪村很近。在抗日战争中,这里是襄垣县开展抗日工作的重要阵地,保卫八路军总部的前哨。
西营往事
当年,八路军来到山西创建太行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总司令部进驻武乡王家峪村后,由于西营距离王家峪很近,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西营镇驻扎了总部很多重要机关和直属部队。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如今西营镇90多岁的老人已为数不多,今年95岁高龄的范茂和是其中的一位,他退休前是县秧歌剧团的一名演员。我们来到范老家里拜访时,他看上去精神很不错。虽然年岁已高,耳朵稍有点背,不过在村干部的“翻译”下,他给我们讲述了当年西营游击战的故事。他说,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他曾经历了枪林弹雨的岁月,深知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据他讲述,当时,八路军的一些军工生产和许多活动、会议都在西营进行。由于所处位置比较重要,西营镇很快成为前往八路军总部的前哨和关卡,曾有八路军“运筹王家峪,饮马西营河”的说法。西营镇所属的辘轴凹、洞上、观岩等村也很快有了抗日组织和武装,襄垣县地方武装独立营、游击队也常驻西营,以完成补充兵员、配合作战和保卫总部的任务。
当年的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峪村前有个山丘叫凤凰岭,它如同凤凰展开的大翅,把王家峪村隐藏在它的身后。凤凰岭上坐落着两个不起眼的山村,一个村子原来叫凤凰村,后来改为现在的西营镇华豹拐村,西边有个自然村叫杨家岭,两个自然村当时共约70户人家,在凤凰岭上相通。站到凤凰岭上,四周所有的村庄、道路、山沟、大河尽收眼底,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八路军总司令部天然的军事瞭望台,不仅可以洞察周边的环境和敌情,而且易守难攻。
当时,襄垣县(包括襄漳县)成为敌我双方交锋的前沿阵地。为此,当时还在襄垣县成立了名为“太行山游击队”的地方武装。当时游击队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招募、训练以及补充129师兵员;二是听从主力部队调遣,配合参加各大战役;三是同周边各地方武装协调合作,保卫根据地的安全和建设。当年襄垣独立营的赵永堂曾形象地用“看好门户,保卫总部”八个字来概括和描绘过游击队的主要任务。由此可见,西营镇在抗战时期的战略位置是何等重要。
赓续奋进
抗日战争期间,敌人不断对我根据地进行蚕食,并组织了维持会。西营镇西营村的干部介绍说,村里曾有一座泰山庙,当年,中共晋冀豫区委反“蚕食”斗争(也称反“维持”斗争)工作组在泰山庙组织召开中共襄垣县委紧急扩大会议,又称中共襄垣县委第二次“泰山庙会议”。会上分析了襄垣面临的严峻形势,制定了打垮“维持”会、开创新局面的具体计划,提出了“坚持五阴山游击战”“保卫八路军前方总部”等口号,并决定立即在全县范围开展反“维持”、反“蚕食”斗争。
据西营村和周边的老百姓们回忆,由于离八路军总部机关很近,敌人一直试图从西营突破。为此,八路军部队和当地武装利用地形优势,同敌人展开了游击战。百团大战时,西营一带是中心防务区。“总部特务团主力集结下良、西营地区。”1942年5月下旬,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在西营、城底调集力量,把襄垣县独立营、太行山游击队和襄武两县200多名民兵召集在西营河和城底大东湾的防线上。在城底石勒城和东寨两山上构筑工事,当晚同日军交火。日军不惜用炮火轮番轰击各个山头和阵地,并组织多次冲锋,但均遭到了特务团和当地游击队、民兵的英勇抗击。当时,阵地上空,硝烟弥漫,战斗十分激烈,一直持续了两天,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为保卫八路军总部作出了贡献。
在太行山上,八路军指战员和当地游击队、民兵等武装,充分应用毛主席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斗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硝烟弥漫的岁月已然远去,如今,历经苦难的太行儿女,把百折不挠、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初心如磐,赓续奋进!(记者郑学兵)
原标题:西营游击战:看好门户 保卫总部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巍巍上党,与天为党,险要的地势让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太行山军民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竖起了一座座丰碑!每一座丰碑的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近日,记者一行到襄垣县西营镇,聆听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游击战,记录珍贵的历史记忆。
一路向北
襄垣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县,据史料记载,早在二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这里春秋时归属黎国,战国初,赵、韩、魏三家分晋,襄垣始属韩国,后归赵国,因而历史上有“古韩”之称。公元前260年,秦军攻赵,赵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今北关贵江沟),因城系赵襄子所筑,故名“襄垣”。
襄垣县北部和沁县、武乡县交界,在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机关曾在这一带驻扎,指挥全国军民抗战。记者此次要去探访的地方是一个叫西营的乡镇,位于襄垣县东北部。从长治市区出发,一路向北,经襄垣县城,我们继续向北前行。一路上微风轻拂,绿意盎然,一派生机。
西营镇位于浊漳河畔,说起西营这个名字,还颇有些来历。西营镇西营村73岁的魏生堂说,西营古称三漳口,后赵石勒皇帝曾于此屯练兵马,“西营”由此得名。据清乾隆四十七年《襄垣县志》载:“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石勒进据襄国,称赵王,后攻上党,筑城于城底村北,以积刍米,基址犹存。”现在西营镇城底村北还存有石勒城遗址,遗址西面的西营镇为石勒屯兵之所,遗址东北面的护驾脑村为石勒的护兵驻地;遗址东面的花果园村为石勒的花园,周边各村均因与石勒城相关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西营镇地势险要,北面和武乡县接壤,是沟通襄垣和武乡两县的交通要道,离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峪村很近。在抗日战争中,这里是襄垣县开展抗日工作的重要阵地,保卫八路军总部的前哨。
西营往事
当年,八路军来到山西创建太行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总司令部进驻武乡王家峪村后,由于西营距离王家峪很近,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西营镇驻扎了总部很多重要机关和直属部队。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如今西营镇90多岁的老人已为数不多,今年95岁高龄的范茂和是其中的一位,他退休前是县秧歌剧团的一名演员。我们来到范老家里拜访时,他看上去精神很不错。虽然年岁已高,耳朵稍有点背,不过在村干部的“翻译”下,他给我们讲述了当年西营游击战的故事。他说,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他曾经历了枪林弹雨的岁月,深知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据他讲述,当时,八路军的一些军工生产和许多活动、会议都在西营进行。由于所处位置比较重要,西营镇很快成为前往八路军总部的前哨和关卡,曾有八路军“运筹王家峪,饮马西营河”的说法。西营镇所属的辘轴凹、洞上、观岩等村也很快有了抗日组织和武装,襄垣县地方武装独立营、游击队也常驻西营,以完成补充兵员、配合作战和保卫总部的任务。
当年的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峪村前有个山丘叫凤凰岭,它如同凤凰展开的大翅,把王家峪村隐藏在它的身后。凤凰岭上坐落着两个不起眼的山村,一个村子原来叫凤凰村,后来改为现在的西营镇华豹拐村,西边有个自然村叫杨家岭,两个自然村当时共约70户人家,在凤凰岭上相通。站到凤凰岭上,四周所有的村庄、道路、山沟、大河尽收眼底,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八路军总司令部天然的军事瞭望台,不仅可以洞察周边的环境和敌情,而且易守难攻。
当时,襄垣县(包括襄漳县)成为敌我双方交锋的前沿阵地。为此,当时还在襄垣县成立了名为“太行山游击队”的地方武装。当时游击队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招募、训练以及补充129师兵员;二是听从主力部队调遣,配合参加各大战役;三是同周边各地方武装协调合作,保卫根据地的安全和建设。当年襄垣独立营的赵永堂曾形象地用“看好门户,保卫总部”八个字来概括和描绘过游击队的主要任务。由此可见,西营镇在抗战时期的战略位置是何等重要。
赓续奋进
抗日战争期间,敌人不断对我根据地进行蚕食,并组织了维持会。西营镇西营村的干部介绍说,村里曾有一座泰山庙,当年,中共晋冀豫区委反“蚕食”斗争(也称反“维持”斗争)工作组在泰山庙组织召开中共襄垣县委紧急扩大会议,又称中共襄垣县委第二次“泰山庙会议”。会上分析了襄垣面临的严峻形势,制定了打垮“维持”会、开创新局面的具体计划,提出了“坚持五阴山游击战”“保卫八路军前方总部”等口号,并决定立即在全县范围开展反“维持”、反“蚕食”斗争。
据西营村和周边的老百姓们回忆,由于离八路军总部机关很近,敌人一直试图从西营突破。为此,八路军部队和当地武装利用地形优势,同敌人展开了游击战。百团大战时,西营一带是中心防务区。“总部特务团主力集结下良、西营地区。”1942年5月下旬,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在西营、城底调集力量,把襄垣县独立营、太行山游击队和襄武两县200多名民兵召集在西营河和城底大东湾的防线上。在城底石勒城和东寨两山上构筑工事,当晚同日军交火。日军不惜用炮火轮番轰击各个山头和阵地,并组织多次冲锋,但均遭到了特务团和当地游击队、民兵的英勇抗击。当时,阵地上空,硝烟弥漫,战斗十分激烈,一直持续了两天,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为保卫八路军总部作出了贡献。
在太行山上,八路军指战员和当地游击队、民兵等武装,充分应用毛主席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斗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硝烟弥漫的岁月已然远去,如今,历经苦难的太行儿女,把百折不挠、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初心如磐,赓续奋进!(记者郑学兵)
原标题:西营游击战:看好门户 保卫总部